「我的扶貧故事」真情架起幹群間的連心橋丨清鎮市流長苗族鄉社會...

2020-12-16 天眼新聞

我叫高育興,2017年10月,我通過公務員招錄到清鎮市流長苗族鄉社會事務辦從事救助救急工作,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基層工作者。

流長苗族鄉是清鎮市比較偏遠的鄉鎮,貧困發生率也是清鎮市所有鄉鎮中較高的,自參加工作以來,我深知基層工作的不容易,脫貧工作責任重大,為幫助那些老、弱、病、殘的困難群眾,3年來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用心用力用情編寫了我與那些困難群眾之間的脫貧故事。群眾的求助聲,仿佛就是每天的問候語。2019年5月的一天,我們通過排查了解到,陽雀村有個患白血病的孩子叫張某,病情嚴重,為了醫治,父母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欠下十多萬的債務,家裡實在困難,他還是個高中生,才18歲,父母都是樸實的老百姓,為了給孩子治病家裡能賣的東西都賣了,張某姐姐也才剛剛大學畢業,沒有找到工作,全家到處籌錢,做配型,只為能夠留住這個正青春的孩子。看見這個家庭的不幸,我內心波瀾起伏,很不是滋味,決心要幫助他們。

回去以後我立即採取了急難救助,每天奔波於各個部門和張某家,按照程序為張某申請了3萬元的急難救助金。並在當月安排工作人員全力開展醫療救助,為這個不幸的家庭爭取到了1.5萬元的醫療救助金。

在我工作的鄉鎮,這種讓自己心裡酸楚的瞬間還有很多很多,長期品嘗「酸」的滋味,讓我深知,雖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心在我的工作崗位上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像張某這樣的家庭,我能幫助他們減輕一點負擔也是好的,這樣一想,我在崗位上幹得越來越有勁,工作效率也越來越高。「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父母經常告誡我的話語,農村出身的我深知,每一筆救助金額對於群眾的重要性,而只有經歷過人生百態,嘗遍世間百態的人,才知「苦」才能衍生出甜。2019年12月,我了解到十字村王某,家裡很困難,父親去世3年多,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王某現在天津上大學。

第一次見這個孩子,看著他黝黑的皮膚,瘦弱的身體,心想這幾年他肯定吃了不少的苦;家裡發生這麼大的變故,他一直堅持學業,那一刻我想著,一定要想辦法來幫幫這個懂事的19歲少年。

當月,我便將該戶的實際情況上報領導,立即為王某辦理了低保救助,並申請了6000的臨時救助助學金,讓他安心上學。我永遠忘不了王某激動的對我說:姐姐,真的謝謝政府,謝謝你對我們一家的幫助,我一定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像你一樣的人。我想這句話應該是對我們基層工作者最好的肯定和最動聽的讚美。工作中的苦瞬間變得很甜很甜。我眼眶溼潤了,心中的責任感更重了,對這份工作也更有信心,有成就了,我要更積極的工作去幫助更多的人。3年裡,類似於張某、王某等困難家庭還有很多很多。一直以來,我和同事們為入戶核實生活困難群眾家庭情況,全鄉每一寸土地都留有我們的印記,我們用腳步丈量了全鄉26個村的土地,自2017年以來,我們緊盯脫貧戶短板弱項,堅持兜底保障,完善救助機制,規範救助行為,為困難的群眾織牢織緊織密社會救助保障網,兜牢兜住兜好睏難群眾生活網。為全鄉464戶937人困難群眾解決低保救助,145戶146人特殊困難老人實施特困供養救助;100餘戶殘疾人有孩子讀書家庭解決了25萬多元的就學補助;為全鄉留守兒童、孤兒、獨居老人實施救助150餘次,實施救助金額100萬餘元。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艱辛,也收穫了不少感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中,我並沒有什麼感天動地的事跡,僅僅是用真心為鄉親們辦好每件揪心事,用真情架起幹群間的連心橋,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陳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羅文

編輯 張良勝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入村寨進社區走企業訪群眾」活動」陳雪梅檢察長到清鎮市流長...
    12月11日,貴陽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雪梅深入清鎮市流長鄉腰巖村,開展「入村寨進社區走企業訪群眾」大走訪活動,並召開座談會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農戶家中實地走訪。  黨組書記、檢察長陳雪梅(中)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陳雪梅檢察長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2035年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等方面,結合工作實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詳實的數據,進行深入的宣講。
  • 「我的脫貧故事」好日子是靠雙手創造的|清鎮市流長鄉馬隴村楊起發
    我叫楊起發,今年34歲,是清鎮市流長苗族鄉馬隴村貧困戶楊文祥的兒子,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們一家摘掉貧窮的帽子,在2019年年底,娶得我心儀的妻子楊梅,使我們一家過上幸福的生活。2014年,我家被納入馬隴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後,經常有村幹部、駐村幹部、鄉幹部等到我家走訪了解情況,宣傳相關扶貧政策,給我家的發展出謀劃策。在大家的關心關愛下,我向村委反映,我想改造破舊房子讓父母有個避風的住所,想養牛養豬,就不用常在外面打臨工,可以在家照顧父母。我家的情況,各級領導一直記在心裡。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清鎮市扶貧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恩銘:錘鍊...
    我叫陳恩銘,2012 年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我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不解之緣。最初,我在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扶貧開發工作。那時我才知道,鄉鎮工作是多麼不容易,尤其是農業工作更是不易,想要完成好一項工作任務,必須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技術。之後我經常與前輩同事深入田間地頭,翻閱農業書籍,掌握農業動態,不斷提高本領,努力做一個合格的農技工作者。2015 年,我被任命為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主要負責扶貧開發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
    我是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書記李林,2017年1月,組織安排我到花山苗族鄉任黨委書記。花山苗族鄉是餘慶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地處餘慶縣西南角,與遵義市湄潭縣石蓮鄉、黔南州甕安縣天文鎮接壤,素有「雞鳴三縣」之稱。
  • 說事、問事、辦事,三河口公司「職言職語」架起連心橋
    我的煤炭網>新聞>礦企資訊>說事、問事、辦事,三河口公司「職言職語」架起連心橋 說事、問事、辦事,三河口公司「職言職語」架起連心橋   棗莊礦業集團 發布日期:2020-12-21 18:02:27
  • 婺城「人大代表聯絡站+」架起幹群連心橋
    今年以來,婺城區通過「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建設,充分發揮區鄉兩級人大及代表聯絡站的作用,婺城區人大組織區級領導幹部代表和「一府一委兩院」負責人走進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主題活動,面對面聽取代表群眾意見建議,心貼心回應社會關切,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貧困村他鄉即故鄉│遵義市播州區洪關苗族鄉...
    我叫何鑫,是遵義市播州區洪關苗族鄉聯心村黨總支部書記。       2019年春,我到小壩場村擔任村黨總支部書記,經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奮戰,我懷著情深他鄉即故鄉的桑梓情懷在這苗鄉找到了歸屬感。        現在的小壩場村,5000畝紅楓林熠熠生輝,4A級太陽坪景區喜聚八方遊客,146戶597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自帶苗族韻味,來往的遊客與當地的村民交織在一起,如痴如醉,景色迷人,像極了一幅精簡版的清明上河圖慢慢舒展開來。
  • 「委員風採」劉璇:架起協商「連心橋」
    【委員風採】劉璇:架起協商「連心橋」全媒體記者 趙映雪 特約記者 馬戈劉璇正在整理歷年政協資料「我建議引進新品種,繼續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我覺得應該統一管理,降低種植方式不當造成的損失……」「我認為要繼續申請購買茶葉加工設備,提高生產效率……」2020年10月16日,在恩施市太陽河鄉茅湖淌村,一場關於產業發展的院壩協商正在火熱進行。當天,20多名村支兩委幹部、人大代表、企業法人代表、鄉賢能人匯聚一堂,集思廣益。政協恩施市第九屆委員會委員、鄉政協聯絡組組長劉璇牽頭,不時引導、總結,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會議氣氛越炒越熱。
  • 「哭臉」向「笑臉」的幸福轉變——清鎮市扶貧「情緒牆」跟蹤服務...
    3月份以來,清鎮市聚焦困難群眾問題在哪裡、基層組織作用發揮在哪裡、解決辦法在哪裡的思路,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以建檔立卡貧困戶較多的村為重點,將貧困戶跟蹤服務與扶貧「情緒牆」有效結合起來,實現貧困戶跟蹤服務精準化、貧困戶信息詳細化、工作情況簡潔化、
  • 架起連心橋:天津武清司法局老同志「退而不休暖人心」
    中新視訊(維橋)多年來,沙乃臻帶著強烈的事業心和使命感,以情動人,以法服人,調解大小矛盾糾紛,架起了與居民心靈相通的連心橋,成為了天津市武清社區群眾真正的連心人。王宇晴說:「感謝沙伯伯主動幫我解決難題,讓我接下來的生活有了著落。」社區人員結構複雜事情瑣碎具體,在很多人眼中社區的調解工作始終是個老大難問題。在沙乃臻看來,當好一名基層調解員,不應僅僅是講明道理,也要把以情動人作為一種基本素質。
  • 「七個一」架起連心橋
    這次開展的扶貧集中走訪「七個一」活動,更是增進了與貧困戶之間的感情,讓我們成為了『親戚』。」楊宇態度堅定地說。  田忠同實現就業夢是魚臺2300餘名幫扶責任人落實「七個一」活動的縮影,既增進了幫扶責任人和貧困群眾的感情,也進一步壓實了幫扶責任,提升了幫扶工作實效。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清鎮市麥格鄉大谷佐村第一書記肖夢強:當好...
    我叫肖夢強,是市科協辦公室副主任科員。2015 年 3 月,我響應組織的號召,前往清鎮市麥格鄉大谷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2016 年 4 月,我主動申請繼續駐村,掛任大谷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在大谷佐村連續工作 5 年。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幫扶留守兒童 我樂在其中丨清鎮市新店鎮蜂糖...
    我是貴陽市交通技工學校副書記、紀檢監察室主任侯勇。2016年4月,黨組織安排我到貴陽市清鎮市新店鎮蜂糖寨村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任新店鎮蜂糖寨村第一書記,新店鎮黨委委員、副書記。在駐村工作期間,我積極向村民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強抓村黨支部建設,盡最大努力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
  • 安徽舒城:「板凳會」架起幹群「連心橋」
    在江山村貧困戶李翠萍家中,廬鎮鄉扶貧政策宣傳小分隊正在開起「板凳會」。 「板凳會」上,鎮村幹部向黨員、村民和貧困戶代表詳細講解國家的扶貧政策,並對群眾提出的困難、意見、疑惑進行現場解答。 「我們今天來,除了宣傳扶貧政策,還想聽聽大家對鄉裡、對村裡工作的真實看法,有什麼意見建議都可以提,大家就像在自家聊天一樣,有什麼說什麼」,廬鎮鄉扶貧工作站趙永松說道。
  • 《學習達人大會》:為青年架起理論連心橋
    5期節目分別為《小康我的夢》《小康我來說》《攻堅奔小康》《小康新氣象》《幸福小康後》,從「什麼是全面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宏偉藍圖和奮鬥目標」,主題層層遞進,每期都由小故事、小切口切入。前期,節目圍繞脫貧攻堅、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內容開展5場直播答題,700多萬名網友參與。
  • ...扶貧故事」我是「扶貧群主」丨石阡縣五德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林雪
    面對「當家人」集中在外的現狀,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建立同廣大『當家人』的溝通渠道」這個問題。林雪到李家園村督查脫貧攻堅相關工作有心人,天不負,我終於在一次赴蘇州培訓的機會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11月28日下午,一場千裡之外的跨省「五德鎮脫貧攻堅幹群連心會」在江陰市拉開了帷幕。
  • 「我的扶貧故事」陳恩銘:管好用好扶貧資金 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我叫陳恩銘,2012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我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不解之緣。起初我在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扶貧開發工作,負責核桃產業項目。新店鎮的核桃種植規模在清鎮市排名第二。在此之後,我經常與前輩同事深入田間,從最基本的農業知識開始學起,翻閱農業書籍,掌握農業動態,不斷提高本領。2015年,我被任命為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主要負責扶貧開發工作。從一個「兵」轉變為一個「將」,工作也由單一轉為繁雜,業務工作要做,統籌協調也不能落下。
  • 【我的扶貧故事】吳波:腳沾泥土 沉澱真情
    我叫吳波,是貴陽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法規處副處長,也是文化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師資庫的成員,外人看來我工作順風順水,生活幸福美滿。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工作生活「雙豐收」的同時,我的內心卻總是空空的,總感覺自己還應該再多做一點事情。
  • 陳永鋒:架起企業與群眾的連心橋
    陳永鋒,平湖市公安局新倉派出所新廟警務區警長,15年守護著轄區1萬餘人和200餘家企業,為企業與群眾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將企業招工信息送到家門口中國(平湖)童車工業城位於平湖新倉鎮,童車整車及配件生產企業200餘家,產業涵蓋了五金、塑料、電子、噴塗、包裝等行業,其中100多家企業都聚集在新廟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