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2021-02-06 經濟日報

開天闢地,不懈奮鬥,中國共產黨闊步走過百年徵程。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一心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帶領中華民族擺脫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落後局面,走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康莊大道。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外觀。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已經開啟。

經濟日報推出「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系列報導,探訪銘載史冊的紅色印記,再現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吹響啟航新徵程的嘹亮號角,展望新時代中國夢更加美好的明天。 


走出上海地鐵1號線黃陂南路站,上海的繁華與生機撲面而來。沿黃陂南路向南步行10分鐘,就可以看到一大片石庫門建築,中共一大會址就在其中。滄海桑田一百年,歷史與現實在這裡交匯。

  

2021年,在建黨百年前夕,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上海,重訪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之地,回顧那一段崢嶸歲月,探尋第一代共產黨人的紅色夢想,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宋依璇告訴記者,為迎接建黨100周年,紀念館自去年11月17日起進行重新修繕改造。記者在會址旁看到,裝修工人正在會址外牆上精雕細琢,這裡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黨的100歲生日。

  

100年前,一群仁人志士走進這裡——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現興業路76號)——一處並不起眼的石庫門建築,懷揣著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圍著一張長長的餐桌,在椅子或圓凳上坐下。一場最終改變了20世紀中國命運的紅色革命就從這裡開始。

黨和政府通過多方查詢、證實,按當年模樣進行整修和複製,原樣恢復了中共一大會址裡的家具物品。

  

會址內,黨的一大召開的會議室僅有18平方米,當時是一個餐廳。從黨的一大會址走出,步行約50多米,就來到了博文女校。這座女校位於上海太倉路127號(原白爾路389號),當年是代表住宿的地方。

  

「興業路76號是中國共產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黨總支副書記、副館長宋依璇說,就是這樣的會場,就是這樣的住宿地,迎來了從全國各地風塵僕僕趕來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

  

在這座普通樓房內召開的黨的一大開啟了偉大的歷史徵程。這次會議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是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裡程碑。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鴉片戰爭失敗後,為了反抗外敵、改革現狀,中國人民同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勢力進行了艱苦卓絕、英勇頑強的鬥爭;為了挽救國家和民族存亡,中國的先進分子歷經千辛萬苦,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無數志士仁人發出同樣的呼喊:中國的出路在哪裡?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李大釗同志使用過的英文打字機。

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給20世紀的中國帶來第一次歷史性巨變,為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之路拓寬了視野,為中國的進步潮流開啟了閘門。1919年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並逐漸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歐留學生中相繼成立。

一方面,革命的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群眾,參加實際鬥爭,思想感情發生深刻變化,鍛鍊成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另一方面,工人群眾階級覺悟提高,湧現出一批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建立全國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條件日益成熟,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也在建黨骨幹中開始醞釀。終於,歷史定格在1921年7月23日晚這一關鍵時刻。

這是一個平常的夏夜,但對中國歷史來說卻有著深遠意義。當晚,中共一大正式開幕了。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他們身份各異、口音不同,卻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自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首先致詞,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表示祝賀,代表們隨後具體商討了大會的任務和議程。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還原一大召開時的場景。

    

上海為何成為中國的紅色發源地?黨的一大為何選擇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齊衛平認為,黨的一大選擇在上海召開有3個主導因素:

第一,上海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工人階級最集中的地方;

第二,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介紹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基地;

第三,在上海建立的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黨的創建過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從1921年7月24日到29日,黨的一大會議一直順利進行,代表們對黨的綱領和決議作了較為詳盡的討論。30日晚上,情況突然發生變化。

  

當時,馬林正在用英語講話。一個穿灰色長衫的陌生男子闖入會場,朝屋裡環視一周,說是要找人,然後離去。經驗豐富的馬林立即警惕起來,斷定此人是暗探,要求會議立即停止,大家迅速分頭離開。代表們離場不到一刻鐘,法租界巡捕房的警車就到了。

由於會場受到外國巡捕搜查和暗探的注意,代表們陸續轉移到浙江嘉興,在南湖的一艘遊船上召開了最後一天的會議

位於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

    

經專家考證,當年黨的一大代表是乘7點35分的早班火車從上海北站出發,沿滬杭線在火車上顛簸了近3個小時才到達嘉興。而今,記者在新落成的上海虹橋火車站乘坐高鐵,僅用20多分鐘就到了嘉興。

  

從一張嘉興火車站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這座火車站不大,是兩層的仿歐式建築。當時的滬杭鐵路還是單線,火車行駛速度自然也不快。今天的嘉興南站頗具江南風韻,白牆灰瓦、斜坡式屋頂、乳白色的雨棚,所見之處無不透露出水鄉的韻味,而車站電梯、電子顯示屏、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機等各種配套設施又展現了現代化的氣息。未來,這裡還將有磁懸浮、地鐵等一系列現代交通設施,嘉興在長三角地區交通樞紐地位將逐漸顯現。

  

在嘉興尋訪之際,記者找到了一張黨的一大代表們在嘉興的行蹤圖。根據行蹤圖,記者沿著黨的一大代表們當年的行走路線,來到了他們乘船去南湖的獅子匯渡口。現在的獅子匯已經改造成一個開放式公園。此處有塊石碑,上面寫著:「中共一大南湖會議渡口舊址」。還有幾行小字:「1921年8月2日上午10時許,一群外地青年來到獅子匯渡口,焦急地等待著南湖遊船的駛近——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就要發生了。」

南湖革命紀念館內陳列的中共一大代表銅像群雕。

南湖在一片麗日陽光裡顯得格外優雅平靜,著名的「紅船」就停泊在湖心島的岸邊,記者曾經數次拜訪這條新中國成立後仿製的「紅船」:船長約16米,寬約3米,設有前艙、中艙、房艙和後艙。

  

就是在這樣一條船上,黨的一大代表通過了黨的綱領和決議,成立了中央領導機構,選舉了中央領導人。在跌宕起伏中召開的黨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討論了實際工作計劃,決定集中精力領導工人運動,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味著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中點燃了。從此,在古老落後的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以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奮鬥目標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毛澤東後來說:「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經過長期艱苦的上下求索,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正確的革命理論,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近現代中國思想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飛躍。

  

從此,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中國大地深深紮下根來,團結帶領中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開始了漫長的徵程,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偉大力量。

 

在探訪了黨的一大會址後,記者又去參觀了黨的二大、黨的四大會址。

黨的二大會址位於上海市靜安區老成都北路7弄30號,原是黨的一大代表李達所租用的寓所,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出版社和第一所培養女幹部的學校就誕生於此。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外觀。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研究室負責人倪娜告訴記者,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黨的二大第一次提出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提出黨的統一戰線思想和主張……

  

如今,黨的二大會址也如黨的一大會址一樣,成為紅色旅遊的亮點,成為了解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和革命傳統的重要窗口」倪娜表示。

  

中共四大紀念館館長童科告訴記者,黨的四大會址現存只有上海市虹口區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3516工廠的兩棟宿舍樓中間的一塊碑,這是1987年11月17日設立的。黨的四大原址是租下來的一幢紅色小樓,在抗日戰爭中毀於戰火。

  

童科說,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席會議的20位中國共產黨人,代表全國994名黨員。黨的四大初步總結了建黨以來,特別是國共合作一年來的經驗教訓。黨的四大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第一次提出了工農聯盟問題,指出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天然同盟者。確立了加強黨的領導、擴大黨的組織、執行使黨群眾化的組織路線。同時,大會第一次將支部確立為黨的基本組織。黨的四大統一了全黨思想,為新的革命高潮做了政治上、理論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的發展,從一個只有50餘人的革命政黨不斷發展壯大為擁有91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童科說。

李治國

中國共產黨從上海走來,帶領全國人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為尋求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前赴後繼。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內展示的首部黨章。

1945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回憶黨的一大時說:「《莊子》上有句話說:『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我們那時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並不多,可謂年幼無知,不知世事。但是這以後24年就不得了,翻天覆地!整個世界也是翻天覆地的。」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這句話用來描述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可謂恰如其分。它在中華文明的大河中流傳了兩千多年,閃爍著中國哲學的智慧,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內涵更加厚重。這句話更凝聚著我們黨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敢於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困難和挑戰的奮鬥精神。

如今,中國共產黨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展現出蓬勃生命力。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黨的精神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同時,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從黨的第一個綱領、第一份決議,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一步接一步,從藍圖到現實,前所未有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訣,這是一個肩負歷史重託的政黨對人民的承諾

老木屐見證信仰

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 李怡婷

南湖革命紀念館二樓展廳,陳列著一雙老木屐。這種木屐在江南並不常見,但在千裡之外的湖南一帶,卻是家中常備。雨雪天裡,人們穿上乾淨的布鞋,再把腳伸進木屐出門,乾燥又暖和,非常實用。這特點恰似它的主人——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外表質樸無華,卻甘心俯首於泥濘中,對黨盡忠、為民盡責,憑一腔熱血走出了革命信仰之路。

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

1921年,45歲的何叔衡放棄高官厚祿,告別家人,帶著那個藏著老木屐的皮箱,登上嘉興南湖的小船。他這一切都源於那份為國為民奉獻的信仰。這信仰在紅船上凝聚,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牢牢立下。

  

一雙木屐,陪伴他走出家鄉,走到南湖,走遍瑞金……

  

1935年2月24日凌晨,步履蹣跚的何叔衡,跟在一支行色匆匆的紅軍隊伍裡,一路從江西瑞金去往閩西山區。突然,身後傳來槍響,緊接著,三面火光乍現,情急之中,隊伍只能朝向唯一一面的山上撤退。戰士們攙扶著何叔衡艱難前行,年近六旬的他腿部早已受傷,走到懸崖口時,他看向身邊的戰士:「來不及了,快朝我開槍吧!」敵人的槍聲越來越近,何叔衡望向身旁的懸崖,高喊著:「我要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他縱身一躍,用生命完成對革命信仰的守護。

  

木屐隨著何叔衡一路奔走,點點足跡透露出信仰之光。信仰究竟是什麼?是立下它時的熱血,是保護它時的徵程。


安徽遊客張作仁:建黨百年之際,參觀紀念館意義重大。我們要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北京遊客胡建:這是中國革命發源地,也是上海的榮耀。它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我們子孫的寶貴精神財富。

  

空軍老戰士徐茂華:一寸山河一寸血。革命紀念館文物昭示後人,我們黨無數仁人志士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革命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傳下去。

  

國家電網浙江電力(嘉興南湖)紅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袁均祥:我們以「紅船精神」為指引,在抗擊特大暴雨、颱風、冰災等自然災害中,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為群眾築牢「光明防線」。

  

浙江杭州退休幹部張國強:每次來嘉興,都會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或瞻仰紅船。雖已退休,但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履行好黨員應盡的職責。

  

全國勞動模範潘建喬:在南湖畔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我將秉持在關鍵時刻衝得出來、危難時刻豁得出去的初心擔當,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

  

大學生志願者李林澎:多次瞻仰紅船,汲取了源源不斷的信仰力量。去年1月底,我奔赴武漢參加志願服務活動,還如願成為一名預備黨員。未來將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李治國 柳文)

監製/劉志奇  主編/王薇薇

編輯/閆偉奇

本文內容系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公元1920年代:開天闢地大事變
    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孫中山也提倡『以俄為師』,主張『聯俄聯共』。總之是從此以後,中國改換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黨成立前後,與共產國際以及上海、北京沒有聯繫的一些先進分子也在獨立展開建黨活動。比如1921年夏,在湖北成立的「波社」(「波」即布爾什維克的意思),得知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就停止了原先的活動,惲代英等一些先進分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2020丨公元1920年代:開天闢地大事變
    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孫中山也提倡『以俄為師』,主張『聯俄聯共』。總之是從此以後,中國改換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黨成立前後,與共產國際以及上海、北京沒有聯繫的一些先進分子也在獨立展開建黨活動。比如1921年夏,在湖北成立的「波社」(「波」即布爾什維克的意思),得知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就停止了原先的活動,惲代英等一些先進分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電影《紅船:開天闢地》啟動儀式在京...
    12月14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電影《紅船:開天闢地》啟動儀式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大有書局舉行。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徵。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張太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祝靈君,中國青年報社副社長杜棟梁,《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鄧凱,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等專家出席啟動儀式並發言。
  • 「紅船精神」,開天闢地 ——「紅船精神」主題寫作詳解
    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徵。紅船,一直接受著人們特別是共產黨人的敬仰。習近平總書記如此概括「紅船精神」:「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宋玉在《風賦》中說:「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
  • 亦談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
    ——《幼學瓊林·卷一·天文》[明]程登吉一說到混沌初開,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闢地是我國神話的開始,始見於三國時吳國人徐整所著的《三五曆紀》和《五運歷年紀》。《三五曆紀》的內容皆論三皇已來之事,為最早記載盤古開天傳說的一部著作。
  • 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
    上古的神話中說:盤古用他的巨斧開天闢地後,宇宙就開始了從創生到繁榮的慢慢旅程,就開始了宇宙不可逆轉的成、駐、壞、滅的規律。河邊的那棵枯樹根裡的鍬甲幼蟲已經冬眠了。大雪覆蓋過的土地上再也找不到那些夏天裡狂歡過的昆蟲們了。
  • 復活盤古,為你開天闢地
    是中國傳說中開天闢地創造人類世界的始祖。盤古開天地的傳說最早記載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所著《三五歷記》。「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 盤古開天闢地混沌初開
    遠古時代科技落後,人們不懂大自然的奧妙,他們看到日出月落、雷電交加等自然現象,便認為有神秘的力量在幕後操縱著,於是就創造出了天神盤古以及關於他的第一個神話傳說——盤古開天闢地。這個傳說,它不僅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更是五千年中華歷史的開端。相傳,在天和地尚未形成的時候,宇宙宛若一個巨大的雞蛋,裡面漆黑一團,混沌不清。
  • 直搗精英煉妖壺《開天闢地2》催動神秘八卦陣
    如今在弘揚中國古風的心動《開天闢地2》中,直搗精英煉妖壺的上仙們卻意外催動了八卦陣,一場腥風血雨的戰鬥也就此埋下了伏筆! 橫掃副本煉妖 催動神秘八卦陣  在《開天闢地2》中,煉妖壺是名仙招募材料、裝備合成材料等的重要產地,加之煉妖壺有「秒殺」、「通殺」等「一鍵化」獲取材料的便捷操作,闖關煉妖壺便日漸成為了備受上仙們喜愛的副本玩法,這也讓玄妙八卦陣有了重見天日的可能。
  • 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
    而我們中國人則認為世界是由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了人類。盤古開天地雕塑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顯然是古人對人類始祖的神化,他體現出中華民族嚮往光明,為造福人類社會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 中國神話故事之——《盤古開天闢地》
    偉大的英雄生前完成了開天闢地的豐功偉績,死後也不忘給後人留下無窮無盡的寶藏,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在《三五曆紀》《述異記》《古小說鉤沉》中都有記載。關於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有多種版本,有一種說盤古睜眼看世界混沌,同時發現腳下有一把大斧,一柄木鑿,盤古頓時覺得有如神助,於是一手執鑿一手揮斧奮力開天闢地,到現在好多地方流傳「盤古斧」的由來。另有關於盤古後代的傳說,盤古當初生長時吸收世間精華,因此身軀與靈魂都充滿靈性。
  • 擁有著能與盤古大神一樣開天闢地能力的四大尊神,通天教主上榜
    很多朋友都知道盤古開天地的故事,但在古代神話中到底有多少聖人擁有著開天闢地的能力呢?下面就來介紹四位與盤古大神一樣能夠開天闢地的四位神仙吧!第一位:通天教主,還記得在《封神演義》通天教主擺下誅仙劍陣,憑藉一己之力挑戰四大聖人時的震撼場景。
  • 盤古開天闢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也做過,為何世人選擇性遺忘?
    開天闢地並非盤古一人,還有兩個神秘人物,為何神話小說從未提及?眾所周知,泱泱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中,蘊含了太多太多的神話故事,相信很多人一定不會對「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感到陌生。於是「盤古開天闢地」的就被後世廣為流傳,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常識。然而,盤古開天闢地畢竟是神話小說,因此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質疑,因為在神話小說以及部分的古代著作之中,除了盤古之外,還有兩個神秘人物也標榜自己才是開天闢地之人。首先,第一個人便是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全名為「清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中國道教尊崇的最高神靈,位居三清之首。
  • 古希臘神話:開天闢地的混沌之神,歐律諾墨與大蛇俄菲翁的故事
    華夏上古神話中,盤古大神開天闢地。 上古神話中,宇宙最初只是一片混沌與虛無,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不知過了多少年,這片混沌虛無中,終於誕生了一個神靈,他就是創世神盤古。盤古用開天斧劈開混沌,濁者下沉為地,清者上升為天。開闢天地後,盤古擔心天地重新歸於混沌,便頭頂天,腳踩地,站了一萬八千年。
  • 盤古開天闢地,周圍一片混沌,神斧究竟哪來的?
    導語: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是屬於遠古時代的傳說故事,盤古堪稱是世界的始祖。盤古在帝江的體內沉睡了許久,醒來後發現周圍一片混沌,感覺渾身難受,行動受到阻塞,身體被混沌緊緊的包裹,這引起了盤古一陣的怒火,一氣之下,從自己的嘴裡拔掉一顆牙齒將其變為光芒萬丈的神斧,想要開天闢地,擴展自己周圍的活動空間。
  • 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了世界,但為什麼說盤古是一個三國人創造的?
    這就要說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了,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才有了我們熟悉的天地日月等等物質,可以說盤古神話是一個基礎,各種神話故事、人文歷史,都要從這之後開始。盤古開天闢地因此我們一般認為,盤古就是宇宙間最早的生物,或者說神靈。一切都得從盤古開天闢地說起。我們知道盤古開創了天地,可盤古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內容非常豐富的神話典籍《山海經》中,居然沒有盤古?
  • 神話時代:盤古開天闢地,用的斧子從何而來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中存在著許多的神話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等等。而且這些神話故事也寫在了今天課本中!祖先們通過世代相傳的神話和傳說傳頌著遠古時期的歷史與文化!遊戲王者榮耀中的盤古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傳頌了一代又一代,傳說中內容講的是在遠古的太古時代,宇宙中一片漆黑,處於混沌狀態,沒有光明,沒有方向,其中孕育了一個蛋,而這個蛋中就是人類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