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6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每到冬天,自己就像是被「抽走」了活力。你們是不是也有同感?
經常感覺到難以集中注意力,工作學習時容易走神、發呆,導致效率低下…
或者莫名其妙地感覺悲傷,整天心情都十分陰鬱,很難真正的開心起來…
隨之而來的還有說不出的乏力、睏倦,即使晚上睡好了,白天還是哈欠連天…
如果是這樣,你並不孤單,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確更容易在冬天時產生情緒低落的現象。這些現象會出現在秋末冬初的時候,一般會持續到第二年春天。
01
為什麼
容易在冬天情緒低落?
地理原因:
可能與高緯度、光照少有關
研究發現,在高緯度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人們冬季接觸陽光的時間較少,可能會改變人體內的某些激素水平。
比如大腦中的血清素和影響睡眠的褪黑激素,導致一些人在冬季變得情緒低落。
血清素也叫「5-羥色胺」,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快樂激素,它會隨著季節和光照長短的變化而變化。春天到夏天的時候,光照時間長且強烈,人體內的血清素逐漸升高,就會變得興奮熱情。而秋天到冬天的時候,光照時間縮短,血清素就逐漸降低,人的情緒也就低迷、失落。
心理原因:
可能與群體社交、節日壓力有關
許多新年假期、跨年活動都在冬季。人們不僅要與缺少陽光「作鬥爭」,還需要應對慶祝節日所帶來的壓力。
慶祝節日,往往也意味著闔家團圓、多人社交的場景。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讓社交恐懼人群感覺「瑟瑟發抖」,繼而導致精神高度緊張,無法放鬆,始終處在一種「害怕」的狀態中,可能會加重情緒低落的情況。
其他原因:
可能與遺傳因素、身體健康狀況有關
科學家們曾經發現一種名為PERIOD3的基因變異體,會影響情緒。此外,從秋季向冬季過渡的時候,往往也是一年中人們某些身體疾病高發的時候,如感冒、心腦血管疾病等等。當我們的身體脆弱時,我們的精神也會跟著脆弱。
02
哪些人
冬天更容易情緒低落
女性群體:
根據調查顯示,女性在冬季產生情緒低落的概率是男性的兩倍。一般而言,因為女性比男性的情感更加細膩,再加上每個月生理周期的激素水平變化也會影響情緒,所以更容易產生冬季情緒低落的現象。
中老年群體:
有不少中老年人的價值感缺失,感覺自己就是子女的累贅、負擔。
性格內向、敏感脆弱的人:
這類人往往社交範圍較小,缺乏人際間的直接交流溝通,或者害怕與他人過多接觸。這樣非常容易造成負面情緒的累積,會不自覺自我封閉,與外界脫節並產生低落情緒。
長期在室內工作的人:
長期在室內工作,特別是體質較弱和極少參加體育鍛鍊的辦公族、腦力勞動者。由於每天無法接收到足夠的光照時長,所以更容易導致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紊亂,導致睏倦、情緒低落。
03
採取哪些措施
可以改善
多曬太陽、身心放鬆:
科學研究表明,每天戶外的一小時的太陽光照,可以更好的調節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紊亂的情況,幫助我們白天更清醒,夜晚時更容易入睡。
多參加運動鍛鍊:
適量運動是應對冬季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之一。尤其是進行有氧運動時,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會更容易讓我們感到快樂,消除負面情緒。而健步走和跑步就屬於最常見的有氧運動,當然,此外還有登山、打羽毛球等等。
發布:慶陽市公安局政治部宣傳科 融媒體中心
來源:中國警察網
原標題:《別不承認,這篇文章說的就是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