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情的花木,多情的文人。一花一木皆有情,花開花落皆是詩

2021-01-19 七格格愛花

在中國文人眼裡,一花一草都是有生命而充滿感情的。它們和人的生命、悲歡息息相關,人與花草有天然的感應關係。歷代文人痴於花草的,實在不少。在他們筆下,鮮花含情,落葉遺恨,幽草凝愁,蒼松顯志……每一種花木都寄寓著詩人們深埋心底無法排解的濃濃情結。

愛竹成癖的晉人王徽之,面對竹林有「何可一日無此君」之嘆。恐怕應屬第一個痴情於竹的。有一次,他暫時寄住在一位朋友家中。他見朋友家的宅院裡沒有一根竹子,便派人買來很多竹子,種在宅院中。那朋友奇怪地問:「你不過在這兒暫住一段時間,何必這麼麻煩?」王徽之笑道「難道你不知道,我就像一個愛喝酒的酒徒,酒徒一天也離不開酒,我是一天也離不開竹子呀!我要在這住一段時間,沒有竹子,這日子怎麼過得下去呢?」「何可一日無此君!」雖然說法比較誇張,還是讓人看到竹在他心中的地位。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宋代詩人林逋,杭州錢塘人。他中年以後,厭倦漂泊,回到故鄉杭州,並「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在西湖孤山過上了隱居生活。他甚喜梅,於是就在孤山上親手種滿了梅花。他一生未娶,只與梅為伴,他說梅就是他的妻。他在愛鶴,一天,他收留了一隻受傷的仙鶴,鶴被他養好了,卻不肯離去。於是,他索性留鶴於身旁,認鶴作子。傳說,林逋去世之後,白鶴圍著他的墳墓悲鳴三天三夜後,絕食而死;孤山上的梅樹也為他重開二度。一首《山園小梅》成為林逋的代表作,也成為「千古詠梅絕唱」。

《山園小梅》 林逋 其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唐代女詩人薛濤在《牡丹》一詩中則乾脆做起牡丹的戀人來。薛濤晚年寄居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至今那裡仍然留著薛濤的吟詩樓,紀念這位傳奇女子最後的時光。晚年的她,孤寂一人,面對牡丹,感嘆「物是人非事事休」,於是內心複雜的情緒、無盡的相思都與牡丹娓娓道來。以花比喻美人,是中國古詩詞的一貫傳統,但在薛濤眼中,牡丹不是美人,而是她的知己與戀人。她不僅白天與之長相廝守,甚至夜裡準備要把床蓆鋪到花叢邊,以便夜半還能互訴相思衷腸。相思,是對花,亦是對人,現實中沒有情人訴相思,那就把相思寄託於牡丹吧,知她者,唯有牡丹也!

《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溼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

古人風雅,痴迷於花木者,不在少數。花木和人在秉性上有著諸多相同之處,一草一木以其獨有的氣場,與人相應。人若在人世無知己,便可求諸於物,與萬物為知己,以自然為情人。人看花,人到花裡去;花看人,花到人裡來。萬物的有情,自是有情之眼看出來的。通情的花草,多情的文人。一花一草皆有情,花開花落皆是詩。

相關焦點

  • 人生花開花落,皆是一種美感
    花開是一種美,花落也是一種美,花開與花落,只不過是美的方式的不同。在具有陽光心態的人看來,落花紛飛,飄飄揚揚,可謂悠閒自得,賞心悅目!那花落,在婉約派詞人的心中,落花遇流水,滿目悽涼,心情鬱結,愁腸百結可見,不管是賞心悅目的美,還是滿目悽涼的美,都是美的一種。黛玉葬花是一種多愁善感,憐香惜玉,觸景生情的悽美,花落是一種美,她亦是美中的風景。
  • 林清玄:花落有禪意,因緣皆是空
    有一天,宗旦的好友京都千本安居院正安寺的和尚,叫小沙彌送來一枝寺院裡盛開的椿樹花。椿樹花是極其容易掉落的花,於是小沙彌一路上都小心翼翼的捧著花束,可是,花瓣還是掉了一路,他只好把落了花瓣收集著,和花枝一起捧著。
  • 蘭因絮果,花開花落自有時,有求皆苦,無求乃樂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唐.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朝也盼,暮也等,千帆過盡都不是,這種穿眼欲穿的等待該有多麼絕望。剛畢業工作那年,租住在凌河岸邊的平房區,好象約好了似的,那裡幾乎每家的大門前都種著大麗菊。
  • 花有情,亦多情!
    瞬間置身於一個花的海洋,步隨目轉,目不暇接。隨處可見的是迎春花,亮眼的明黃,一束束映著碧藍的天,有一種說不出的敞亮明麗,「藍配金黃,愛死姑娘」,不識字的姥姥對於穿衣的民間見解,此刻得到了生動的驗證。最矚目的當屬玉蘭花,一株株、一樹樹,陽光下怒放,白的豐盈明豔,紫的優雅嫻淑。
  • 《花落花開人世夢——<紅樓夢>裡的詩與詞》:以詩詞切入品紅樓
    《花落花開人世夢——裡的詩與詞》 入江 攝《花落花開人世夢——裡的詩與詞》日前出版,其以詩詞切入解讀賞析《紅樓夢》的獨特方法被學界認為獨到而具價值。《花落花開人世夢——裡的詩與詞》的兩位作者許麗晴、朱慧敏從《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聯入手,深入條目文本之中,把所有的詩詞、楹聯一一謄抄收集起來,條分縷析詳加分類,參酌各種解說、評點,進行認真梳理,反覆比較融會貫通,一一加以註解、翻譯、鑑賞,以詩詞切入的獨特方法解讀賞析《紅樓夢》,別開生面,別有趣味,顯示兩位作者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紮實的文字功底。
  • 花開花落,建水一直在等你
    花開花落,建水一直在等你圖片來源:段苡衡 青衣初見漢服店綜合來源:建水縣融媒體中心古城建水臨安二月天氣暄,滿城靚妝春服妍。花簇旗亭錦圍巷,佛遊人嬉車馬闐。只怕,只怕,世間繁華迷亂了你的雙眼,鳳凰花開又落,你回來了嗎?你見過什麼樣的建水,是建水人世世代代依戀的大板井水,是那一曲悠然的小調。
  • 傳統花木詩畫品【52】——芭蕉翩翩垂綠蔭 | ​一似美人春睡起,絳唇翠袖舞東風.
    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掛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於竹,一二月即可成蔭。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畫圖,且能使合榭軒窗盡染碧色,「綠天」之號,洵不誣也。竹可鐫詩,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簡牘。乃竹上止可一書,不能削去再刻;蕉葉則隨書隨換,可以日變數題,尚有時不煩自洗,雨師代拭者,此天授名箋,不當供懷素一人之用。予有題蕉絕句云:「萬花題遍示無私,費盡春來筆墨資。獨喜芭蕉容我儉,自舒晴葉待題詩。」此芭蕉實錄也。
  • 一日一花一詩:夜合花
    一日一花一詩:夜合花枯木《夏夜宿表兄話舊》【唐】竇叔向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遠書珍重何曾達,舊事悽涼不可聽。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詩法謹嚴,有詩傳世。五子群、常、牟、庠、鞏,皆工詞章,著有《聯珠集》行於時。竇叔向工五言,名冠時輩。有集七卷,今存詩九首。夜合花:又名夜香木蘭,是木蘭科木蘭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色,小枝綠色,平滑,稍具角稜而有光澤;葉片革質,頭原型或倒卵形;花圓球形,花被片9,肉質,倒卵形,外面的3片帶綠色,內兩輪純白色,花絲白色,雌蕊群綠色,卵形,聚合果蓇葖近木質;種子卵圓形。
  • 花開是景 花落亦是景 賞析《宿新市徐公店》
    花開是景導:領導、導師、嚮導等,都有一定的向心力,一種核心,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分享一下讀古詩有小竅門。1.慢讀趕走「攔路虎」:拿到一篇古詩,慢慢讀,讀準字音,掃清障礙。2.斷開語句來朗讀:長句短讀,把古詩可以分成現代詩,排成詩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 綻放於古詩詞裡的花,哪一朵最讓你驚豔?一起來看看吧
    在這樣的一個古老國度,一花一葉皆可入詩。而花,就是古代文人爭相詠嘆的對象。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花的古詩,你最喜歡什麼花呢?牡丹《賞牡丹》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盡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描寫京城長安牡丹盛開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了作者的個人抱負與情感,只有真國色方能動京城。
  • 花中十友,一詩一花詠佳話
    說起詩與花,宋代詩人曾瑞伯曾為十種花各題名目,稱為「十友」。蘭花為芳友,梅花為清友;瑞香為殊友,蓮花為淨友;梔子為禪友,臘梅為奇友;菊花為佳友,桂花為仙友;海棠為名友,荼蘼為韻友。後有人將這「花中十友」各配了一首詩,傳為佳話。
  • 花王與花相誰之美,破解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爭論的癥結
    從現代人的眼光看,若從時間源頭、花型、種類、植物本身價值比對,其實芍藥更勝於牡丹一籌。為何這麼說?先打個謎,繼續往下看。 由於自古文人愛牡丹甚於芍藥。唐宋文人就有讚美牡丹,貶芍藥的風向。 如:唐代詩人劉禹錫,是這樣描述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 城南︱一庭花落夢依稀,俱作枕邊詩
    一庭花落夢依稀,俱作枕邊詩。 漢宮春茶冷煙滅,拙詞方近半,相思成災。春風老於昨夜,瘦在緘題。蘆花漸漸,問幾分、有夢安棲?記許多、長詩短句,都曾楊絮霏霏。如今又逢索寞,念秋心寂寂,曲罷眉低。皆言時已過,我獨守微香。 五律·驪歌 隱約驪歌中,葦霜夜夜濃。深情無一用,不屑卻由衷。
  • 黃巢《菊花》: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黃巢的理想抱負
    自從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傲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徵。然而,唐末詩人林寬卻說:「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吟詩作賦,評點詩文不是文人的專長,許多出身草莽的英雄一樣會寫詩、能「解詩」,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
  • 念紅塵煙火,看花開花落
    朝暉夕暮,把光陰描繪成一幅畫卷,執筆渲染,將眼裡的愛,夢裡的河山,向著春的節令行走。念紅塵煙火,看花開花落。書一頁華章,把生命的色彩刻寫上,人間值得。我想,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人間路過,或肩挑日月,或懷抱星辰,或在鋼筋水泥的堅硬中跋涉,或在炊煙四起的悠然間徜徉。
  • 一生愛花成痴——淺析白居易詠花詩所蘊含的情與志
    白居易愛花之情,最具體的表現於他將「花」比擬為親密的「夫人」,其官盩厔尉時尚未結婚,有詩云:「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種春。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戲題新栽薔薇》,)孤寂之意,溢於言表。又《山石榴寄元九》詩云:「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閒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更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副對聯。語言簡單,卻畫面感極強,意境高遠,令人一見忘俗,其中蘊含佛、儒、道三家的思想。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表現的是儒家理想境界——保持著精神的自由,身懷屠龍之術,審視治世能強國的機會,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富與貴對我而言,不過像庭前的花一樣,花開、花落也是平常事。
  • 一花一世界:十大名花的「花語與花詩」
    中國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眾多。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卜算子·詠梅 /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涓涓雋語詩二首《觀桃花有感》:花開花落都要有淡然灑脫的情懷
    涓涓無詩人之才,卻有詩人之心。桃花朵朵,睹物思情,遂作詩二首《觀桃花有感》。——涓涓雋語觀桃花有感(一)軒外桃花數幾枝,芳菲怒放正當時。花開勿負青春季,英落堪期碩果垂。《觀桃花有感》是七言絕句,(一)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四支;(二)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下平二蕭。詩中黑體字為韻腳。現在正是桃李芬芳春意盎然的青春好時節,但花無百日紅,再美的花朵也會有凋謝的一天。
  • 詩的妙趣,詩的魅力,通過王維《辛夷塢》慢慢感受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寫過一首小詩叫《辛夷塢》,僅看這個詩名,是不是覺得特別浪漫。辛夷是紫色玉蘭花,辛夷塢就是種滿紫玉蘭的小院。王維在輞川有個別墅,辛夷塢應該就是別墅中的一個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