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愁賣一斤上百元,如今產地滯銷,市場賣不動,名聲臭了

2020-12-27 時事隨談

隨著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質量也跟著變好了,越來越多高檔水產品上了百姓的餐桌。以前的時候,只要是能吃飽肚子就好,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如今在飲食方面有很多的要求,除了要吃飽以外,還需要講究營養均衡,有的老百姓也會花高價去購買一些高檔水產品。

由於國內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對於高檔水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方面的因素也帶動了農民從事水產品養殖。像這類高檔水產品,在適宜的環境,農民只要掌握了一定技術,從事高檔水產品養殖,市場行情比較好的情況,就能獲得較高的收入。

不管怎麼說,高檔水產品的產量沒有普通水產品高,飼養難度也要大一些,但在市場上賣的價格比較高。比如說鮑魚,曾經賣到了上百元一斤,確實有一定的吸引力。雖然養殖鮑魚能獲得比較高的收益,但畢竟賣得貴,在市場上的價格不穩定,存在一定的風險。每年到了鮑魚上市的季節,就會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不管賣得有多貴,也有一引起消費者願意買單,為的就是嘗鮮。

鮑魚是名貴的食用貝類,它的肉質鮮嫩,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因此被人們稱為水中的「軟黃金」。正是它有很高的營養,最近幾年的身價也在暴漲,當然也有一些商家在炒作,但也沒有多少人抱怨,在市場上的價格一路上漲,大一些的規格,賣到了180多元一斤,而且上市以後根本就不愁賣。但是今年的情況就不同,在福建某地區的養殖基地,有近上萬家的鮑魚上市賣不動,沒有收購商前來收購,產地已經堆起了小山,讓養殖戶很苦惱。

「原本是想著年底了,養大點再賣,價格也高一些,可沒想到市場行情變得這麼快,到了年底了,只賣出去了1/4的鮑魚,剩下的全砸在自己手上了」。在鮑魚養殖產地,養殖戶老鄭滿臉愁容。

老鄭在當地已經養了5年多鮑魚,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造成的損失比較大,可沒想到年底的行情還沒緩過來。老鄭的飼養規模比較大,在當地的海域有6000籠,今年年底的產量達到了4.2萬斤,由於上市了一批不好賣,只好繼續養在海裡,希望再過一段時間,春節臨近後價格是否能漲上來。

從當地的市場行情了解到,12頭的鮑魚價格已經跌到了40元一斤,論個賣的話不足5元一個,比起去年的價格,下降了好幾倍。按道理來說,年底了正是消費的旺季,如今鮑魚卻賣不動,很大的原因就是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利益,壞了鮑魚的口碑。很多商家將收購來的鮑魚在網上銷售,為了讓自己的利潤最大化,將一些個頭比較小的鮑魚冒充大的賣,說白了就是以次充好,因為個頭小的鮑魚,在產地收購價也要低一些。另外沒有做好保護措施,通過物流運輸,消費者拿到貨以後就不新鮮,影響了質量。

正是因為商家的這些惡劣行為,鮑魚在市場上的口碑也倒塌,名聲臭了以後,也就為滯銷埋下了伏筆。任何產品想要一個好的市場,就要維護好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口碑,這樣才能走到更長遠,水產品也是一樣的道理。

對於『曾不愁賣一斤上百元,如今產地滯銷,市場賣不動,名聲臭了』這一話題,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曾經9元不愁賣,如今3元賣不動,農民損失慘重,不敢種了
    去年的時候,板慄到了年底時候,市場需求量比較火爆,有一些收購商直接找種植戶購買,由於存貨不多,價格也賣得比較貴,大一點的板慄賣到了9元一斤。產地的庫房內有上萬斤板慄賣不動,堆成了小山,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賣出去根本就不值錢。
  • 產地降價賣不動,到國內卻一斤17元,果農:行情要好了
    山竹在泰國產地已經出現降價甚至賣不動,而國內卻一斤17元,果農感嘆,這是行情要好了。泰國是水果出口大國,當地種植的榴槤、香蕉、芒果、山竹等熱帶水果產量巨大,國內市場無法全部消化,所以一直以來,泰國的水果大部分用來出口,而中國市場則是泰國的主要出口地區。國內的水果市場很大,尤其品質優越的熱帶水果,很多消費者都有比較強烈的購買慾望。
  • 產地直銷2塊錢一斤賣不動,批發商8毛收購,轉賣6元一斤遭瘋搶!
    今年的農產品大多都滯銷,比如陝西的板慄南瓜,在當地直銷2塊錢一斤都賣不動,後面批發商去收購,收購價8毛一斤,然後轉賣6元一斤遭瘋搶!一半普通南瓜我們吃幾口就膩了,而板慄南瓜卻越吃越香,當我嘗試去吃第一口的時候,我就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賣它,因為真的很好吃!板慄南瓜比普通南瓜要小,但是它的營養價值比普通南瓜要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胡蘿蔔以及鐵鋅鈣,而且口感非常的粉糯香甜!
  • 產地堆積如山賣不動,10天跌去12元,消費者吃不起,果農卻很淡定
    導讀:產地堆積如山賣不動,10天跌去12元,消費者吃不起,果農卻很淡定5月中旬可以說是吃荔枝的好時節,這個時候荔枝大量上市,價格一路走低,很多人都喜歡購買一些,其實和荔枝同一時間節點上市的水果有很多,有一種水果在南方特別出名
  • 15萬噸賣不動,一袋50斤賣6元,幾千噸躺地裡,盼各地伸援手
    只因這美好的市場今年遭遇了「新冠」,國外訂單全部取消,出口受阻,導致原本準備種植作出口的黃皮洋蔥出現大面積滯銷,賣不動。 據當地種植戶介紹,一袋50斤的洋蔥以前可以賣到15元左右,今天4月12號當地價錢跌到了6元一袋,而且還是要挑選個頭大的,個頭小的洋蔥基本沒人要。相比去年的行情一袋相等重量的洋蔥,價格就差了9元,換算單價的話是0.12元一斤,連種植的本錢都不夠呢。
  • 曾經10元一斤賣不動,如今漲到80元,農民:市場泛濫不好賣了
    曾經10元一斤賣不動,如今漲到80元,農民:有價無市。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麼東西,漲價這麼瘋狂,小編要是說出來可能更多會感到驚訝了,這個東西就是油,還是一種食用油,它叫做山茶油,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山茶油可以說是目前我國市面上價格最貴的食用油之一,小編說80一斤並沒有說高,有些地區更是高達100~120一斤,相比花生油十幾二十元,山茶油可以說是高端產品了,至於為什麼價格會這麼高,想必大家也知道一些。
  • 15萬噸滯銷,如今200萬噸積壓,收購價3元1斤,吃貨:咋不降價?
    導讀:15萬噸滯銷,如今200萬噸積壓,收購價3元1斤,吃貨:咋不降價?夏季來臨了,各種夜宵攤的生意也開始火爆起來了。也是因為生蠔很受歡迎,在往年一般六月份錢,各個產地的生蠔就已經銷售一空了。但是在今年生蠔的行情卻受到了影響。在3月份的時候就曾出現15萬噸生蠔滯銷,而如今又有200萬噸生蠔積壓,批發價3元一斤賣不動,而吃貨則紛紛表示:為何不降價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吃貨朋友們應該對於生蠔都是非常熟悉的,它又叫牡蠣,俗稱海蠣子。
  • 50萬斤賣不動,產地堆積如山,農民心急如焚,收購商坐地觀望
    前幾年的時候,南方地區的火龍果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特別是紅心的火龍果,賣的價格比較高,到了上市的季節就有收購商到產地來收購,種植戶的收入也比較高。火龍果雖說帶有一個「火」字,但吃它並不上火,反而會有去火的效果,吃起來清甜可口,也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是今年的火龍果遭遇了滑鐵盧,在廣東某地區的產地,當時有50萬斤的火龍果賣不動,果園裡堆積如山,市場到了泛濫的地步,讓果農愁苦不已。
  • 往年高價不愁賣,去年多數遭遇市場低迷,要走下坡路嗎?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往年高價不愁賣,去年多數遭遇市場低迷,要走下坡路嗎? 縱觀全局,2019年的農產品市場整體是出現了低迷,僅有寥寥無幾的幾個產品賣了好價錢。那麼有人表示,這農產品,特別是水果要走下坡路了嗎?
  • 電商手上賣不出去,產地價只需8毛一斤,商家不收購,網友很嫌棄
    如今農村村民為了增產增收,光種糧食已經不行了,很多村民另闢蹊徑,種起了各種熱賣水果,要說城裡人經常吃厭了蘋果、梨子這些常規水果,所以很多地區農民們種的果子個大味美,但是銷量卻下滑得厲害,只能眼睜睜看著好果子在地裡爛掉,除了蘋果滯銷外,這種水果也出現了滯銷,電商開專場售賣沒人要,產地價僅剩
  • 往年十幾塊一斤不愁賣,今年產品積壓,價格「腰斬」,不愛吃了?
    導讀:往年十幾塊一斤不愁賣,今年產品積壓,價格「腰斬」,不愛吃了?入冬以來,農產品行情瞬息萬變,今年的行情讓人難以捉摸,有的農產品遇到了難逢的好行情,像近期勢頭迅猛的大蔥、生薑,無一不是價格持續的攀升,尤其是大蔥的勢頭更加兇猛,去年三毛錢一斤的大蔥,今年價格上漲了十倍,這樣的行情對於種植大蔥的種植戶來說,無疑是十分利好的,這些種植戶自然都賺的盆滿缽滿。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憂愁。有的農產品在近期遭遇滯銷難題,不但產品賣不動,而且價格也降至到了冰點。
  • 曾被當成水果賣到15元一斤,今幾毛錢一斤無人問,為啥農民還要種
    而一些品質一般的進口農產品,在農民跟風種植以後,不但價格縮水嚴重,就連銷售量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就像曾被當成水果賣的雪蓮果,由於名字裡有「雪蓮」這兩個字,很容易讓人們將它和天山雪蓮聯繫到一起,一度被賣到了15元一斤,只是雪蓮果的味道非常淡,達不到讓人滿意的程度,如今產地的價格已經達到了幾毛錢一斤無人問,奇怪的是,雪蓮果價格這麼低,為啥農民還要種呢?
  • 剛上市三塊錢一斤,如今已泛濫,兩元一斤賣不動,農民:不值錢了
    導語:剛上市三塊錢一斤,如今已泛濫,兩元一斤賣不動,農民:不值錢了今天小編要說是皇帝柑,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貢柑,從名字看,這個東西是非常高貴的,又是「皇帝」,又是「貢」,其實在早年間,皇帝柑也是屬於稀有水果,種植的地區十分少
  • 它汁多爽口,往年價高不愁賣,如今萬畝果園滯銷,果農愁壞了
    提起咱們四川特產的攀枝花凱特芒,可能許多朋友要犯糊塗了,這不就是普通的大青芒嗎?沒什麼特別的呀,確實,第一次看到攀枝花凱特芒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不熟悉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這兩種品種的芒果在外觀上看起來幾乎沒有太大的不同,基本都是皮青個大,但事實上,咱們凱特芒可比青芒好太多了,單從外形管理上來說,雞蛋大小的時候,咱們就要套袋進行管理了,成果最大的一般都會達到兩到三斤重,小一點的也基本會有個一斤半,我們常說的凱特芒比臉大並不是吹出來的,並非浪得虛名,當然啦,除了個頭以外,凱特芒在口感方面也比其他品種的口感要更加脆嫩爽口
  • 收購價跌至一斤2毛五,賣一斤虧一斤,種植戶感嘆:有人要就行
    導讀:收購價跌至一斤2毛五,賣一斤虧一斤,種植戶感嘆:有人要就行今年農產品的行情跌宕起伏,有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行情,價格漲至幾年以來的新高,而且產品不愁賣。有人歡喜就有人憂,也有很多農產品遭遇到了滯銷,價格跌至冰點。柚子是消費者最喜愛的水果,柚子汁水豐盈,酸甜可口,柚子獨特的香味讓人著迷,柚子作為一種傳統的種植品種,種植歷史悠久。但柚子的銷量卻連續幾年遭遇到了難題,柚子不好賣每年都在上演,今年的柚子更是從九月份開始採摘,就出現了賣不動的現象。
  • 把小孩子饞哭的水果,十萬斤積壓賣不動,果農心急如焚
    那時候,大多數家庭都不太富裕,平時都沒什麼零食可以吃,只有過年的時候,大人才會買些零食給孩子解解饞。冰糖葫蘆是小孩子最喜愛的零食之一,一般都是用山楂做成的,很多小孩哭著鬧著也要吃。為了吃上一串山楂,在寒冷的冬季,走上十裡的山路也情願。然而現在,這種水果卻大量滯銷,電商也無能為力。
  • 18萬斤賣不動,還有7萬斤在凍庫,價格一降再降,扛不住了
    就拿泥鰍來說吧,前幾年在市場比較火爆,在農村地區,每年到了夏天的時候,就有農民去池塘或是河裡捕撈泥鰍,像這些都是在野生的環境下生長,屬於生態泥鰍,在市場上賣的價格比較高,大一些的規格一斤賣到了
  • 酷似石斑,剛上市就賣不動,如今跌到25元/斤,消費者說吃不起
    導讀:酷似石斑,剛上市就賣不動,如今跌到25元/斤,消費者說吃不起還有8天就是合家團聚的中秋節了,今年的中秋節很有意思,因為和國慶節是同一天,所以也被人們稱為「雙節」,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家人團聚少不了山珍海味,而近些年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
  • 30萬斤摘下來堆成山,產地低至5毛一斤,果農:一畝地虧800元
    今年農產品市場行情不好,很多農民的收入受到了影響,不只是蔬菜賣不上價,連應季的水果也逃不過滯銷的命運。到了高峰期上市的時候,市場上就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價格也就會直線下降,農民為了減少損失,價格再低也要賣出去,總比爛在自己手裡好些。
  • 2元一斤沒人要,產地積壓30萬斤,曾經「紅果」現在沒人稀罕
    前幾天,發了大蘿蔔滯銷的文章,有很多粉絲建議說,可以深加工,做成蘿蔔乾,存放時間長,重量輕便於網上賣。不得不說,這個創意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如今在網上賣東西,需要的各種手續太多了,尤其是賣吃的,管的就更嚴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