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質量也跟著變好了,越來越多高檔水產品上了百姓的餐桌。以前的時候,只要是能吃飽肚子就好,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如今在飲食方面有很多的要求,除了要吃飽以外,還需要講究營養均衡,有的老百姓也會花高價去購買一些高檔水產品。
由於國內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對於高檔水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方面的因素也帶動了農民從事水產品養殖。像這類高檔水產品,在適宜的環境,農民只要掌握了一定技術,從事高檔水產品養殖,市場行情比較好的情況,就能獲得較高的收入。
不管怎麼說,高檔水產品的產量沒有普通水產品高,飼養難度也要大一些,但在市場上賣的價格比較高。比如說鮑魚,曾經賣到了上百元一斤,確實有一定的吸引力。雖然養殖鮑魚能獲得比較高的收益,但畢竟賣得貴,在市場上的價格不穩定,存在一定的風險。每年到了鮑魚上市的季節,就會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不管賣得有多貴,也有一引起消費者願意買單,為的就是嘗鮮。
鮑魚是名貴的食用貝類,它的肉質鮮嫩,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因此被人們稱為水中的「軟黃金」。正是它有很高的營養,最近幾年的身價也在暴漲,當然也有一些商家在炒作,但也沒有多少人抱怨,在市場上的價格一路上漲,大一些的規格,賣到了180多元一斤,而且上市以後根本就不愁賣。但是今年的情況就不同,在福建某地區的養殖基地,有近上萬家的鮑魚上市賣不動,沒有收購商前來收購,產地已經堆起了小山,讓養殖戶很苦惱。
「原本是想著年底了,養大點再賣,價格也高一些,可沒想到市場行情變得這麼快,到了年底了,只賣出去了1/4的鮑魚,剩下的全砸在自己手上了」。在鮑魚養殖產地,養殖戶老鄭滿臉愁容。
老鄭在當地已經養了5年多鮑魚,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造成的損失比較大,可沒想到年底的行情還沒緩過來。老鄭的飼養規模比較大,在當地的海域有6000籠,今年年底的產量達到了4.2萬斤,由於上市了一批不好賣,只好繼續養在海裡,希望再過一段時間,春節臨近後價格是否能漲上來。
從當地的市場行情了解到,12頭的鮑魚價格已經跌到了40元一斤,論個賣的話不足5元一個,比起去年的價格,下降了好幾倍。按道理來說,年底了正是消費的旺季,如今鮑魚卻賣不動,很大的原因就是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利益,壞了鮑魚的口碑。很多商家將收購來的鮑魚在網上銷售,為了讓自己的利潤最大化,將一些個頭比較小的鮑魚冒充大的賣,說白了就是以次充好,因為個頭小的鮑魚,在產地收購價也要低一些。另外沒有做好保護措施,通過物流運輸,消費者拿到貨以後就不新鮮,影響了質量。
正是因為商家的這些惡劣行為,鮑魚在市場上的口碑也倒塌,名聲臭了以後,也就為滯銷埋下了伏筆。任何產品想要一個好的市場,就要維護好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口碑,這樣才能走到更長遠,水產品也是一樣的道理。
對於『曾不愁賣一斤上百元,如今產地滯銷,市場賣不動,名聲臭了』這一話題,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