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丹河小學: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

2020-12-16 海報新聞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昌樂丹河小學數位化校園建設成果展示

深度應用 融合創新

探尋學校發展新動力

昌樂丹河小學自辦學以來,秉承「忠誠於以人為本,致力於社會中人,專注於能本發展」的治學之道,積極致力於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學校信息化建設在推進學校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中的效能,形成了以機制建設為基礎,以硬體配備為保障,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願景,以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發展為目標的學校信息化工作機制。特別是被確定為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後,堅持將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制高點」,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重塑教育形態、重構知識獲取和知識傳授,引領教與學的關係發生深刻變革」的高位認知,以「規劃優先、硬體優先、應用優先」的三大戰略,實現了優化辦學效能、推動師生發展,提升學校辦學聲譽的優質生態。

一、完善組織,提升配置,優化教育信息化生態

學校突出組織隊伍建設,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分管領導擔任首席教育信息官(CIO),堅持將信息化工作與學校發展通盤考慮、整體決策,制定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化中長期規劃,在近五年投資近300萬元對信息化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在此基礎上,著眼於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素養培育,通過組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等項目團隊,開展「備-研-教」一體化的學校信息化教研之道,積極追求全員融入、點面結合、持續深化的信息化生態。

二、平臺融入,優化管理,發揮信息化數據功能

日常管理數位化。日常辦公中,堅持以釘釘系統為平臺,充分利用其考勤管理、教學常規管理、班級管理、社團管理、學業成績統計、後勤維修、電教設備維修等審批統計功能,追求教工考核、班級考勤、社團日常管理、學生學業成績統計匯總及學業水平學情分析、診斷等信息化功能;同時,利用釘釘平臺落實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班主任評價、任課教師評價以及標誌性成果的管理與匯總。此外,還利用濰坊市中小學信息平臺進行課程設置的網絡化管理、濰坊市安全管理平臺開展學生、家長、班主任及管理幹部的網絡學習、培訓及安全管理,有效踐行學校網絡管理的全面深入。

教學管理數位化。利用縣局通知平臺、中國移動和校園簡訊平臺、學校網站、FTP區域網、學校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等,實現公文流轉、信息宣傳、校務公開及圖書借閱等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教育教學資源存儲與共享於一體的學校FTP區域網,設置了公共資源包、「教研組」文件包。自2015年立足「學樂雲教學平臺」,建立了各學科課程網際網路教學資源統一訪問目錄,有效實現了教育教學管理的數位化。

助力辦學滿意度。為追求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利用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學樂雲平臺「學校圈」和「家長圈」等陣地,以學期為周期組織開展家長、社區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網絡辦學滿意度測評工作,為學校徵集意見、改正問題,實現持續高滿意度辦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立足主體,教學融合,發揮信息化能動效能

雲平臺融入日常教學。積極引進學樂雲、口語100等平臺,融入日常教學。目前,學樂雲平臺、「口語100」學習平臺師生參與率均達100%,所有課任教師均熟練掌握雲平臺下的備課、授課、課堂檢測、課前預習、課後作業、作業網批、評測反饋、數據分析、診斷呈現、師生交流、家校互動等功能,實現了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學生自主互動下的學習,為學校優質的教育教學推波助瀾。

教科研深化信息化應用。堅持以科研的方式,鼓勵、組織教師立足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探索融入課程及課堂,先後開展了「班班通環境下中高年級學生能本閱讀能力培養研究、學樂雲支持下的個性能本學習研究」等多個課題,不斷深化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

「8+8流程」雲課堂教學模式。立足現代信息媒體,結合優質高效課堂思考,圍繞學校「135」能本課堂總體結構,定位學樂雲平臺和移動終端,探索建構了基於創新思維培育的智慧課堂「8+8流程」雲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實施中,堅持以小組合作為組織形式,以小組捆綁為評價機制,以教師開發的「學本資源」為支點,結合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以教師資源推送與學生自主學習開展雙線教學,不斷追求創新思維與高階思維的培育,實現了學生的智慧發展,彰顯出個性化、數位化、智能化於一體的智慧課堂魅力。

「五步雙維閉環」線上教學法。面對疫情,為落實停課不停學教學任務,有效解決學生上線及在線學習狀態,追求基於學情把握下的個性化線上教學指導,杜絕新形態下兩極分化的發生,積極追求優質高效的課堂願景,紮實落實堂堂清、日日清,探索建構了基於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五步雙維閉環」線上教學法。

四、個性多元,引領思維,實現人才培養多贏願景

空中課堂引領無縫隙自主學習。為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和現代通訊技術,以多資源無縫連接共享,追求師生和資源之間多向交互、實時交流與分享的開放式自主學習平臺,我們以「設備、技術、人力、專業」四大資源的共存,搭建了空中課堂「育才在線」,為突如其來的疫情下的線上教學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智慧教室引領主動協作學習。為培育與未來社會有效接軌的優質學子,投資建設了一個標準教學班的移動終端智慧教室,探索了基於「課前自主預習、課中協作討論、隨堂檢測反饋、課後拓展練習」的移動終端設備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自主協作學習模式,引領學生的協作意識、思維發展,發揮出了「常規課堂、多媒體課堂、網際網路課堂、移動終端」多方面的優勢,實現了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效組合運用,使相對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創客教育引領創造性思維。立足省基礎教育立項項目「『網際網路+』背景下創客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與實施」,規劃設置智能多媒體區、動手操作區、交流分享區、作品展示區,圍繞創客課程與準創客課程開展雙創課程的建設,立足「確定、準備、實施、分享、優化」5個階段,按照「需求分析項目選擇,確定目標制定方案,資源籌備完善方案,動手實踐展示交流,項目反思改造升級」探索了「156」創客教學模式,以創客教育在校園內的深化實施,不斷引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截止目前,學校在全國、省、市、縣科技創新大賽、信息學奧賽、編程大賽等活動中800餘人次獲一等獎。其中,2018年于欣冉《文明,從我做起》、王姝婷《記憶中的江南》獲省小學組電腦繪畫一等獎;張柯揚、王藝涵、高愷睿、張岱韓、張子沂、劉書成同學的電腦繪畫、電子板報獲二、三等獎;2019年周旭東、王銘宇獲省中小學生創客大賽決賽小學組「MakeX守護家園」競賽項目一等獎;在信息學CSP2019認證考試中,周子涵獲省三等獎,王力一獲國家一等獎。

以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深層次變革,助推了學生全面而個性化成長,鍛造了基於研究、協作、奮進的專業化優質團隊,催生學校在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大背景下的健康、規範、高效發展。

相關焦點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六)| 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六)| 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 2020-12-18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三) | 高新區鳳凰學校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四)| 濰坊錦程初級中學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四)| 奎文區櫻園幼兒園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
    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運城教育昨天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12月11日,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
  • 300餘名教育工作者齊聚運城 推進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
    ▲全省11市300餘名教育工作者在運城市智慧教育雲中心觀摩12月11日,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目前,全市教育信息化投資達8.5億元,中小學網際網路接通率達100%,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級配備率達100%,教師筆記本電腦配備率達91.36%;已建成無線網絡教室1997個,建設了3個智慧教育示範縣和38所智慧校園示範校,為我市教育事業轉型升級鍛造了重要引擎,拓寬了發展路徑,注入了巨大活力,有力推動了我省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擴散,加快教育均衡發展的步伐。
  • 掌門教育亮相北師大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 分享技術賦能教育...
    12月6日,以「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為主題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本屆論壇邀請了來自學界、政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共同參與,從科技賦能與教育創新、人才需求轉變與教育變革、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未來教育、智慧教育等維度,深入探討智能時代下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 「技術賦能教育創新」 第二屆陝西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在滻灞成功舉行
    西安發布訊 12月8日,第二屆陝西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此次大會以「技術賦能教育創新」為主題,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快在線教育、智慧教育、未來教育創新發展,助推「十四五」教育信息化開局起步。
  • ...亮相北師大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 分享技術賦能教育新思路
    12月6日,以「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為主題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本屆論壇邀請了來自學界、政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共同參與,從科技賦能與教育創新、人才需求轉變與教育變革、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未來教育、智慧教育等維度,深入探討智能時代下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 我們蓄勢創新,推動網際網路為發展賦能
    我們蓄勢創新,推動網際網路為發展賦能信息安全勒索病毒日益猖獗、APT(高級持續性威脅)攻擊向各領域不斷滲透、各類數據洩露現象屢見不鮮……隨著新技術不斷發展,各類信息安全風險也日益增多。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 271教育|昌樂二中成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優質生源基地中學」
    11月24日下午,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左常濤上校一行來昌樂二中授牌「優質生源基地學校」,授牌儀式在怡心軒二樓南書吧舉行。左常濤上校一行到校後,參觀了校園,聽取了馮建會副校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基本情況介紹。
  • 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開班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11月23日,為了提高全市教師的學科融合創新教學能力和技術保障維護能力,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在長治市委黨校振興分校(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來自各縣區教育局和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示範校「融合創新專家團隊」成員,
  • 鍾秉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
    來源標題:鍾秉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以「在線教育新常態——從學習革命到質量革命」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遠程與繼續教育大會日前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鍾秉林指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要主動適應信息科技創新帶來的教育形態和就業市場的變革。
  • 「雙平臺」戰略驅動 卓雅教育以優質教育賦能未來
    在新技術與新商業模式對教育行業的重構浪潮中,中國領先的教育企業都在擁抱變化,結合自身的規劃、資源與優勢,探索麵向未來的發展道路。卓雅教育集團就是近年來引人矚目的一支中堅力量。
  • 眾議生風丨以教育「智變」賦能人的全面發展
    因此,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支持下的教育在本質上不是為了體現技術的優勢,而是通過教育的「智變」在廣度和深度上將人的全面發展推升到新的時代高度。以教育「智變」賦能每個人的發展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努力使2億多在校生乃至13億多中國人,人人都能不分性別、不分城鄉、不分地域、不分貧富、不分民族接受良好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基礎。
  • 創新引領 融合賦能 山東建設全國信息技術產業引領區
    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今天,本報推出「十強」產業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專題報導,全面展示3年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果。  當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日新月異。
  • 創新引領融合賦能 山東建設全國信息技術產業引領區
    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今天,本報推出「十強」產業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專題報導,全面展示3年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果。當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日新月異。
  • 創新賦能探索未來教育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 李 麗 焦子宇 教育規模是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基礎,增加學位滿足市民群眾教育需求,是民生之需。統計顯示,深圳學位供給近年來持續攀升:「十二五」期間新建中小學學位12.6萬個,是「十一五」時期的兩倍;「十三五」以來,全市新改擴建198所中小學,新增中小學學位27萬個,較「十二五」時期建成學位數增加一倍以上。
  • 鴻合助力西藏林芝市第一小學與深圳市南山區香山裡小學共享優質...
    芝蘭香山裡,山海一線牽深圳市南山區香山裡小學是一所以「創新@未來」為辦學理念的公辦學校,入選國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課題。而西藏林芝市第一小學,位於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地理位置偏遠,師資力量薄弱,制約學校發展,亟需像深圳市香山區香山裡小學這樣具備優質師資與資源的學校幫扶帶動。
  • 山東昌樂一中學子在2020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P中喜獲佳績!
    近日,2020年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P 2020)落下帷幕,昌樂一中學子喜獲佳績,高中組斬獲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山東省二等獎2項,初中組獲山東省二等獎6項。信息學奧賽是昌樂一中為特長生、優質學生著力打造的優勢項目。近年來,學校整合初中部的資源與優勢,實施初高中貫通培養,為學生量身打造編程系列課程。信息技術中心遵循認知規律,根據學生特點和需求,把握教育節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個性化培養模式,讓學生的專長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