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文化:小字典掃盲功不可沒

2021-01-07 騰訊網

[導讀]這些小字典在今天雖然很少有人提及,不過若從字典出版變遷史的角度看,從字典文化文獻史的角度看,它們都有不容忽略的歷史地位。

1949年以後掃盲識字運動中,雖然產生了大量的識字課本、讀物以及字典,可惜遺留下來的不多,尤其幫助提高掃盲識字的字典。《(速成識字)簡明字彙》在掃盲工具書出版史上擁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該書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53年4月初版。這部識字字典收入的都是基本詞和常用詞,也就是說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著的字詞。這些字詞在人們的交際與溝通過程中不可或缺,對基本字詞的認知與使用是掃盲的基礎。

《(速成識字)簡明字彙》有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的序,黎在序言中說:「中國的『基本詞彙』是些什麼?有書沒有?在目前,我認為,這部簡明字彙,就包括了中國現代漢語中大部分的『基本詞彙』。3507個單字和每個單字下面舉出來的『例詞』,大體上都是現代的大眾語言中的『基本詞』(有些還照顧到它在語法上的基本用法)。新中國大眾的文化水平要一天天的提高,『新詞』也跟著要一天天加多,這些基本詞就是『構成新詞的基礎』。其中有沒有『包括所有(成為核心)的詞根』呢?3507個單字,大多數可以算作是『核心』的『詞根』,只有少數從古以來就沒有單獨用過,像『蟋蟀』『蝌蚪』這類詞中的單字,就只是多音詞中的一個『音節』。」掃盲看上去是很簡單的事,其實不然,識字對於孩子們來說都不是易事,何況是成年人。人識字是有階段性的,過了識字階段再認字就比較難。這樣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黎先生說出來卻清清楚楚,尤其像「蟋蟀」「蝌蚪」這兩個詞,一直被沿用,卻從未被超越。

漢語常用字3500多個,我曾教過十年的語文,一直也都這樣照本宣科,可是一直都沒弄清楚這些常用字是怎麼來的,只知是教育部門頒布的規定。黎先生在這部掃盲字典中告訴我們,「這三千五百來字是1935年鑄造『注音漢字』字模時,根據12種常用字的統計、兩種漢文打字機和印刷工廠的新式字盤,綜合統計出來的『最常用字』。此外還有『次常用字』和『備用字』,還有『同字異體』和『同字異音』的字,合計6788字,每字右邊帶注音,鑄成鉛字銅模;按照音序,排成一個『注音漢字6788字模表』,包括了這三千五百來個『最常用字』。(現在這部字彙帶注音的印刷鉛字,就是當時上海商務印書館鑄造的,是『注音漢字』字模的一種。本書用它排『例詞』、註解,凡學習過注音字母的,可以依音讀字,聲入心通。)」黎錦熙,湖南湘潭人,1911年畢業於湖南優級師範史地部之後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15年在北京任教科書特約編纂員,1948年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同時兼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總主任。《簡明字彙》是在黎先生領導下完成的一部字典,它的目的雖然是直接服務於掃盲識字運動,但卻體現著黎先生對於漢語注音、漢語改革與漢語統一理想的追求。

在《簡明字彙》出版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大辭典編纂處還編過《常用漢字三千五百字表》,這個表可以看做是為編撰《簡明字彙》所作的準備。另外天下出版社1951年5月出版過《學習辭典》。這些字典在今天雖然很少有人提及,不過若從字典出版變遷史的角度看,從字典文化文獻史的角度看,它們都有不容忽略的歷史地位。

相關焦點

  • 小字典 大文化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對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識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由國家主導的一項重要文化建設工程,自1953年出版以來,《新華字典》一直與時代同步,歷經修訂,不斷完善,迄今已發行4億餘冊,先後榮獲國家圖書獎榮譽獎、國家辭書獎特別獎等多個獎項,並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贈送國外賓朋。
  • 於殿利:小字典,與共和國共成長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是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凝聚著幾代學人的心血和智慧,記錄著共和國的發展變遷,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影響了億萬民眾的語言生活,為推廣普通話和現代漢語規範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新中國文化典籍的代表。《新華字典》與共和國共成長。
  • 《新華字典》:小字典映射大時代
    58歲的小字典,時代的風雲變幻、往事的滄桑離合、人情的苦辣甘甜、歲月的雲捲雲舒,都蘊含在這些看似簡單的文字之中。58年間累計4億餘冊的發行量、連續11次的持續修訂、周總理親筆訂正字典詞條、兩次被當作國禮饋贈……一系列的記錄和榮譽更是讓這本小字典承載了更多的大意涵。耳順之年的小字典,其間既有歷史過往留下的印痕,也有不斷堅守而具備的特色。今天,我們不妨回顧這本小字典走過的道路,洞悉它背後的時代故事。
  • 70歲的《新華字典》上新,國民字典時隔9年更新,新在哪裡?
    有人回憶,它是上小學時的必帶「裝備」;也有人回憶,爸媽是翻著《新華字典》來給自己取名的……時光流逝中,這部字典確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變遷。作為人手一本的「國民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啟動編撰以來,共經歷了12次修訂,上一次第11版修訂為2011年6月。
  • 《新華字典》上新!多了這些內容
    有人回憶,它是上小學時的必帶「裝備」;也有人回憶,爸媽是翻著《新華字典》來給自己取名的……時光流逝中,這部字典確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變遷。小字典,大作用看上去,《新華字典》塊頭不是很大。但它曾為「掃盲」立下汗馬功勞。時間回到幾十年前。
  • 《新華字典》「70歲」:承載時代記憶,助力教育脫貧
    70年以來不同版本的《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供圖)  70年來,從新中國掃盲、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到現代漢語規範化……《新華字典》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大眾讀書識字、學習文化的良師益友。葉聖陶、魏建功、邵荃麟、丁聲樹、陳原、王力、呂叔湘、周祖謨、曹先擢等,都先後參與過這本小字典的編纂修訂,形成了「大學者編小字典」的特色,也鑄就了《新華字典》的文化氣質和品質。  《新華字典》先後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第三屆國家辭書獎特別獎、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等,並於2016年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
  • 印行超6億冊,70歲的《新華字典》如何成為傳奇?
    有人回憶,它是上小學時的必帶「裝備」;也有人回憶,爸媽是翻著《新華字典》來給自己取名的……時光流逝中,這部字典確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變遷。小字典,大作用看上去,《新華字典》塊頭不是很大。但它曾為「掃盲」立下汗馬功勞。時間回到幾十年前。
  • 印行超6億冊,70歲《新華字典》如何成為傳奇?
    有人回憶,它是上小學時的必帶「裝備」;也有人回憶,爸媽是翻著《新華字典》來給自己取名的……時光流逝中,這部字典確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變遷。小字典,大作用看上去,《新華字典》塊頭不是很大。但它曾為「掃盲」立下汗馬功勞。時間回到幾十年前。
  • 印行超6億冊,70歲《新華字典》如何成為傳奇?你有哪些回憶?
    有人回憶,它是上小學時的必帶「裝備」;也有人回憶,爸媽是翻著《新華字典》來給自己取名的……時光流逝中,這部字典確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變遷。小字典,大作用看上去,《新華字典》塊頭不是很大。
  • 「宋版」《康熙字典》
    二十年來,拍賣場上出現的真正的殿版《康熙字典》不足十部!《康熙字典》是清初所修的重要官書之一,它標誌著中國古代字書發展的最高峰。出版以來,流傳極廣,影響極大,不但讀書人經常使用它,就是不識字的人也往往知道它。到今天,比它後出的字書雖然已經很不少了,可是,它依然在流行,而且不斷地在重印。這說明了它在讀者的心目中還有一定的地位,至少並沒有廢棄掉。《康熙字典》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神通」呢?
  • 幾代中國人的《新華字典》
    從編纂之日起,這本小小的字典就被寄予一種文化理想: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識傳播建功。修訂者的名單中,匯聚了一批聲名卓著的學術大家:葉聖陶、魏建功、邵荃麟、陳原、丁聲樹、金克木、周祖謨……其中,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擔任《新華字典》的終審工作,這在中國辭書史上並不多見。後來,王力、遊國恩、袁家驊、周一良等陸續加入《新華字典》修訂者行列,有些學術權威擔任的就是校對工作。
  • 象形字典
    象形字典 兒童啟蒙 大小: 483 MB
  • 潮汕「十五音」字典:方言發展史研究的寶貴資料
    這類字典用15個漢字來代表15個聲母,所以叫做「十五音」字典。潮汕方言「十五音」字典,指的是從1913年出版第一本《潮聲十五音》起,直到21世紀還在陸續出版的一系列潮汕各地方音的「十五音」字典。據不完全統計,正式出版的各種「十五音」字典約有30多種,不同出版社重印的版本過百,發行量估計過百萬。
  • 《新華字典》初版記
    「伍記小字典」1948年秋天,解放戰爭接近尾聲,魏建功從臺灣返回了北平,他與北大中文系的先生們會面相聚的機會逐漸多了起來,閒談之餘,編字典的事兒終於被提上日程。最早與魏建功聊起此事的周祖謨後來回憶:「我們認為這是一項有益於普及教育的工作,必須要當做一項事業來努力進行。談話之間,仿佛一個新的試驗工作將要開始了,心情十分振奮。」
  • 科技傳承文化:《新華字典》APP重新聚焦漢字音形義
    近日,由商務印書館、華為應用市場共同主辦的一場名為「科技傳承文化」的線下活動中,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難倒了不少參加活動的學生和家長。現場漢語專家和學生家長一同就相關漢字的書寫、發音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本次活動以傳統紙質《新華字典》和《新華字典》APP在漢字音、形、義的學習中的使用為主題。
  • 《鋼筆五體字典》面世!一書盡覽書法文化之美
    名家書寫+名社出版=權威辭書2020年8月,唐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辭書出版社傾注三年心血,合力打造的《辭海版常用漢字鋼筆五體字典》正式出版面世!《辭海版常用漢字鋼筆五體字典》列入了出版計劃。2018年開始,唐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辭書出版社在收集了大量同類字典研究學習後發現:目前盛行的書法字典,或是收字較少,難以滿足學生日常學字的需求;或是採用單色、硬精裝,不便日常翻閱和攜帶;或是以筆畫順序編排,對學生來說難以查檢;或是只展示楷書,不能體現行書、隸書、草書、篆書的審美價值。
  • 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剛剛上市的第12版《新華字典》以其熟悉的面貌帶來一波回憶殺,又以其錄入「點讚」「打卡」等新詞以及同步上市的APP令人耳目一新。被譽為「國民字典」引發全民關注,經典的魅力何在?12版的「新」又體現在哪些方面?8月11日,市民在北京圖書大廈內選購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
  • 通用彝文字典序一
    由於彝族文字歷史久遠,因此,彝文古籍文獻,卷帙浩繁,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彝文金石銘文,遍布彝鄉,這些都是研究彝族歷史文化和彝學各學科極其珍貴的資料,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哎……《新華字典》背後的"出版大亂鬥"
    敬請關注做書年度巨獻《新華字典異聞錄》,讓我們跟隨著鏡頭走進國民級網紅書的前世今生……要談字典,可以先說說文字。傳說中造字的上古聖人倉頡雙瞳四目,相當於今天有人戴了眼鏡還要再加副美瞳。據說,倉頡閉門造字,功成以後,「淺天地之秘』』,接著「龍藏鬼哭」,山河變色,從那以後,勞動人民終於站起來了!
  • 新版《新華字典》增補"初心" "粉絲"等新詞
    獲得兩項金氏世界紀錄的《新華字典》究竟熔鑄了哪些文化記憶?新版《新華字典》新在哪裡?為什麼說《新華字典》是大家治「小典」?陪你長大的《新華字典》又是哪一版呢?大家治「小典」 數代名家鑄就經典《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文釋義、用白話文舉例的字典,第一部採用和推廣《漢語拼音方案》、為普及義務教育和漢語規範化服務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具權威性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