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些小字典在今天雖然很少有人提及,不過若從字典出版變遷史的角度看,從字典文化文獻史的角度看,它們都有不容忽略的歷史地位。
1949年以後掃盲識字運動中,雖然產生了大量的識字課本、讀物以及字典,可惜遺留下來的不多,尤其幫助提高掃盲識字的字典。《(速成識字)簡明字彙》在掃盲工具書出版史上擁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該書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53年4月初版。這部識字字典收入的都是基本詞和常用詞,也就是說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著的字詞。這些字詞在人們的交際與溝通過程中不可或缺,對基本字詞的認知與使用是掃盲的基礎。
《(速成識字)簡明字彙》有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的序,黎在序言中說:「中國的『基本詞彙』是些什麼?有書沒有?在目前,我認為,這部簡明字彙,就包括了中國現代漢語中大部分的『基本詞彙』。3507個單字和每個單字下面舉出來的『例詞』,大體上都是現代的大眾語言中的『基本詞』(有些還照顧到它在語法上的基本用法)。新中國大眾的文化水平要一天天的提高,『新詞』也跟著要一天天加多,這些基本詞就是『構成新詞的基礎』。其中有沒有『包括所有(成為核心)的詞根』呢?3507個單字,大多數可以算作是『核心』的『詞根』,只有少數從古以來就沒有單獨用過,像『蟋蟀』『蝌蚪』這類詞中的單字,就只是多音詞中的一個『音節』。」掃盲看上去是很簡單的事,其實不然,識字對於孩子們來說都不是易事,何況是成年人。人識字是有階段性的,過了識字階段再認字就比較難。這樣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黎先生說出來卻清清楚楚,尤其像「蟋蟀」「蝌蚪」這兩個詞,一直被沿用,卻從未被超越。
漢語常用字3500多個,我曾教過十年的語文,一直也都這樣照本宣科,可是一直都沒弄清楚這些常用字是怎麼來的,只知是教育部門頒布的規定。黎先生在這部掃盲字典中告訴我們,「這三千五百來字是1935年鑄造『注音漢字』字模時,根據12種常用字的統計、兩種漢文打字機和印刷工廠的新式字盤,綜合統計出來的『最常用字』。此外還有『次常用字』和『備用字』,還有『同字異體』和『同字異音』的字,合計6788字,每字右邊帶注音,鑄成鉛字銅模;按照音序,排成一個『注音漢字6788字模表』,包括了這三千五百來個『最常用字』。(現在這部字彙帶注音的印刷鉛字,就是當時上海商務印書館鑄造的,是『注音漢字』字模的一種。本書用它排『例詞』、註解,凡學習過注音字母的,可以依音讀字,聲入心通。)」黎錦熙,湖南湘潭人,1911年畢業於湖南優級師範史地部之後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15年在北京任教科書特約編纂員,1948年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同時兼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總主任。《簡明字彙》是在黎先生領導下完成的一部字典,它的目的雖然是直接服務於掃盲識字運動,但卻體現著黎先生對於漢語注音、漢語改革與漢語統一理想的追求。
在《簡明字彙》出版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大辭典編纂處還編過《常用漢字三千五百字表》,這個表可以看做是為編撰《簡明字彙》所作的準備。另外天下出版社1951年5月出版過《學習辭典》。這些字典在今天雖然很少有人提及,不過若從字典出版變遷史的角度看,從字典文化文獻史的角度看,它們都有不容忽略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