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典 大文化 ——《新華字典》

2021-01-07 中國青年網

  《新華字典》對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識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由國家主導的一項重要文化建設工程,自1953年出版以來,《新華字典》一直與時代同步,歷經修訂,不斷完善,迄今已發行4億餘冊,先後榮獲國家圖書獎榮譽獎、國家辭書獎特別獎等多個獎項,並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贈送國外賓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長,在世界各地逐漸形成了學習漢語的熱潮,「孔子學院」如雨後春筍,遍及全球。《新華字典》因其篇幅小,便攜帶,內容豐富又語言平易,已經成為各國人民學習漢語、學習中華文化的好幫手。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8年的修訂,中國人最熟悉的字典——《新華字典》推出了最新版。7月5日,《新華字典》第11版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等出席座談會,並對新版字典給予充分肯定。

  緊扣時代脈搏,審慎系統修訂

  《新華字典》第11版根據時代的變化、讀者的需求和字典本身的學術規範等原則,對全書的內容和體例進行了審慎而系統的修訂,進一步凸顯了《新華字典》與時俱進的權威品質。這次修訂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增補字音,增補新義,增刪詞語,增補人名、地名、姓氏用字,更新附錄,改動體例等。

  這些調整和改動,見證了近年來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發展,顯示了語言這個媒介對生活的快速反應;同時,也進一步體現了《新華字典》對時代變化的敏感與及時跟進的一貫作風。

  平裝本《新華字典》,凸顯「文化民生」

  《新華字典》第11版除了傳統的普通本和雙色本外,為了惠及邊遠貧困地區的學生,修訂方和出版方特別推出了價格低廉的平裝本。新版發行之際,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和商務印書館聯合向農村地區捐贈10萬冊《新華字典》平裝本。

  一本小字典承載著大愛,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參與進來,向孩子們伸出援助之手,使農村地區的孩子和城裡孩子一樣,擁有高質量、正版的《新華字典》。據了解,到目前為止,與商務印書館接洽的有關政府部門、公益機構、企業和個人捐贈的《新華字典》已達200多萬冊。

  資訊時代,更加彰顯權威性

  近年來,電子詞典和網絡的普及,極大改變了人們的閱讀和學習行為,傳統出版業受到巨大衝擊。不可否認,網絡帶來了便捷與海量信息,然而,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尤其權威品牌的工具書,依然是人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幫手,不僅可以判斷真偽,同時可以為各界人士頻頻出現的「提筆忘字」解疑答惑,更是那些正在讀書識字打基礎的中小學生的「無言之師」。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小型現代漢語字典,是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

  首次實現全球同步上市

  到7月4日,《新華字典》第11版已實現全國同步上市。在全國範圍內,從從中心城市到大多數鄉鎮,從香港、澳門到臺灣,讀者都可以從當地書店購買到最新版的《新華字典》。

  同一天,《新華字典》第11版首次實現全球同步上市,東南亞的新加坡,澳洲的雪梨,美國的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加拿大的多倫多、溫哥華,海外華人和外國漢語學習者可以在當地書店購買到《新華字典》第11版。日本、歐美、東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也引進了原版《新華字典》。

  有專家表示,《新華字典》能夠做到全球同步發行,從宏觀上講,這反映出中國文化傳播的進步,也表明了國家強盛的實力;從微觀上說,《新華字典》可以及時有效地幫助全球華人和喜愛中國文化的國際友人了解現代中國的社會語言生活,有利於全球華人和國際友人學習中國文化。

  《新華字典》伴隨著全球漢語熱的興起,將會走到世界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柴逸扉

相關焦點

  • 《新華字典》:小字典映射大時代
    58歲的小字典,時代的風雲變幻、往事的滄桑離合、人情的苦辣甘甜、歲月的雲捲雲舒,都蘊含在這些看似簡單的文字之中。58年間累計4億餘冊的發行量、連續11次的持續修訂、周總理親筆訂正字典詞條、兩次被當作國禮饋贈……一系列的記錄和榮譽更是讓這本小字典承載了更多的大意涵。耳順之年的小字典,其間既有歷史過往留下的印痕,也有不斷堅守而具備的特色。今天,我們不妨回顧這本小字典走過的道路,洞悉它背後的時代故事。
  • 幾代中國人的《新華字典》
    1950年8月,新華辭書社成立,魏建功任社長,在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的支持下,組織編纂《新華字典》。1953年,首本《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年後,《新華字典》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後一直由其出版發行。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
    這一天,這個名叫「新華」的女孩同上百萬個同胞姊妹一起,剛剛誕生,便佔據了書店最顯眼的位置。    她們就是第11版《新華字典》。自1953年起,這個小小的字典家族在當代史上影響著數億中國人。從初版首印至今,《新華字典》的總發行量已逾4.5億冊,這還不包括盜版。
  • 《新華字典》最新版發布,有變化
    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首發。與此同時,新版App同步面市。《新華字典》(第12版)於2013年籌備修訂,2015年正式啟動並逐步實施,歷經五年認真細緻地修訂,數易其稿,跟進升級50餘個專項,使字典內容更加符合社會需求。最新版「中國紅」來了!
  • 魏建功:編纂《新華字典》的第一人
    說起海安人魏建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但如果說到《新華字典》,恐怕是無人不知。而魏建功就是《新華字典》初版的總編輯。今天的《為國爭輝南通人》,為您講述被譽為《新華字典》之父的魏建功的故事。魏建功,1901年11月7日出生於海安西場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編纂《新華字典》的歷史背景  民國年間特別是抗戰勝利後,白話文在中國已非常普及,但卻沒有一本通俗易懂的字典可供老百姓使用,一些中小學教員、學生和中等文化程度的小知識分子只能抱著《康熙字典》《辭源》這些大部頭辭書查找資料,非常不方便,也很不實用。  這種情況引起了語言文字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魏建功的注意,他有了編寫一本新字典的想法。
  • 《新華字典》上新!多了這些內容
    回憶起童年生活,還記得那本《新華字典》嗎?日前,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8月11日,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內有增補的「點讚」的釋義,內頁上方的二維碼可在掃描後提供增值服務。
  • 《新華字典》初版記
    我們的字典就叫『伍記小字典』好嘍!」這當然是玩笑話,據金克木回憶,字典只是停留在設想、討論階段,後來,由於工作變動等種種原因,幾個人陸續脫離了「伍記」,「伍記」自然也沒有真正成為字典的名稱。1949年4月,魏建功曾試圖找開明書店出版字典,就根據「伍記」此前討論的內容擬出了一份《編輯字典計劃》,可惜,這件事最終沒有談成。
  • 新版《新華字典》增補"初心" "粉絲"等新詞
    獲得兩項金氏世界紀錄的《新華字典》究竟熔鑄了哪些文化記憶?新版《新華字典》新在哪裡?為什麼說《新華字典》是大家治「小典」?陪你長大的《新華字典》又是哪一版呢?大家治「小典」 數代名家鑄就經典《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文釋義、用白話文舉例的字典,第一部採用和推廣《漢語拼音方案》、為普及義務教育和漢語規範化服務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具權威性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
  • 科技傳承文化:《新華字典》APP重新聚焦漢字音形義
    近日,由商務印書館、華為應用市場共同主辦的一場名為「科技傳承文化」的線下活動中,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難倒了不少參加活動的學生和家長。現場漢語專家和學生家長一同就相關漢字的書寫、發音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本次活動以傳統紙質《新華字典》和《新華字典》APP在漢字音、形、義的學習中的使用為主題。
  • 70歲的《新華字典》上新,國民字典時隔9年更新,新在哪裡?
    回憶起童年生活,還記得那本《新華字典》嗎?日前,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8月11日,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內有增補的「點讚」的釋義,內頁上方的二維碼可在掃描後提供增值服務。有人回憶,它是上小學時的必帶「裝備」;也有人回憶,爸媽是翻著《新華字典》來給自己取名的……時光流逝中,這部字典確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變遷。作為人手一本的「國民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啟動編撰以來,共經歷了12次修訂,上一次第11版修訂為2011年6月。
  • 新版《新華字典》與讀者見面
    日前,《新華字典》第12版與讀者見面。新版《新華字典》修訂內容主要包括增補字頭、增補新詞、增補新義新用法、完善字詞釋義、增補實用字音、完善《部首檢字表》、更新附錄信息等,此外還在正文每頁附二維碼,藉助紙書+二維碼的形式實現了媒體融合的二次升級,可看、聽結合。
  • 哎……《新華字典》背後的"出版大亂鬥"
    在世界上所有字典中,吉尼斯世界級官方認定,「由中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是 「最受歡迎的字典」 和 「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 。截至兩項紀錄統計的截止時間(2015年7月28日),《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全球56億人,每十個人裡就有一個人有《新華字典》呢!
  • 字與詞勾勒中國——《新華字典》12版這樣修訂
    作為一部小型語文工具書,它以較小的篇幅提供最有用的字詞形音義信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成為億萬群眾讀書識字、學習文化的良師益友。國慶期間,《光明悅讀》特別策劃——《新華字典》修訂與新中國文化發展專版,通過《新華字典》修訂者和使用者的親身講述,以小字典展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果和國家的文明進步。
  • 《新華字典》「70歲」:承載時代記憶,助力教育脫貧
    「助手」《新華字典》已經「70歲」了。迄今,《新華字典》印行已超過6億冊,創造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記錄。  70年曆久彌新,《新華字典》不斷跟蹤時代發展和社會生活變化,收錄新詞展現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各領域新成就,如2004年第10版收錄了光纖、基因、克隆等,2011年第11版收錄了福祉、願景、民生等,2020年最新修訂的第12版收錄了打卡、點讚、二維碼等。
  • 新華字典收錄新詞,恰是其生命力所在
    《新華字典》於1950年啟動編纂,迄今已有70年歷史,在2016年4月,曾獲得兩項金氏世界紀錄:「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在中國的2000多部重要辭書中,《新華字典》以其時常更新、收錄甚廣的特點無疑居於中國辭書「矩陣」的顯著位置。或許有很多人對《新華字典》收錄網絡名詞頗為不解。
  • 解密《新華字典》修訂:增補新詞新義 引導用字規範
    國慶期間,《光明悅讀》特別策劃——《新華字典》修訂與新中國文化發展專版,通過《新華字典》修訂者和使用者的親身講述,以小字典展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果和國家的文明進步。  《新華字典》不但是新中國幾代國人最熟悉最鍾情的語文工具書,而且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最有標誌性的文化教育產品之一。
  • 字典文化:小字典掃盲功不可沒
    [導讀]這些小字典在今天雖然很少有人提及,不過若從字典出版變遷史的角度看,從字典文化文獻史的角度看,它們都有不容忽略的歷史地位。1949年以後掃盲識字運動中,雖然產生了大量的識字課本、讀物以及字典,可惜遺留下來的不多,尤其幫助提高掃盲識字的字典。《(速成識字)簡明字彙》在掃盲工具書出版史上擁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該書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53年4月初版。這部識字字典收入的都是基本詞和常用詞,也就是說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著的字詞。
  • 於殿利:小字典,與共和國共成長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是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凝聚著幾代學人的心血和智慧,記錄著共和國的發展變遷,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影響了億萬民眾的語言生活,為推廣普通話和現代漢語規範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新中國文化典籍的代表。《新華字典》與共和國共成長。
  • 「二維碼」「粉絲」等詞收進新版《新華字典》
    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民生大參考百家號即可。ps: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大參考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上新了!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稱《新華字典》與時俱進,變得更接地氣了。《新華字典》第12版除了增加新詞、增補新義外,《新華字典》還同步推出全新應用程式,使用者通過新華字典APP掃描紙質書每一頁的二維碼,可查看當頁所有字。《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至今已有7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