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首發。與此同時,新版App同步面市。
《新華字典》(第12版)於2013年籌備修訂,2015年正式啟動並逐步實施,歷經五年認真細緻地修訂,數易其稿,跟進升級50餘個專項,使字典內容更加符合社會需求。
最新版「中國紅」來了!
《新華字典》官方宣傳圖
新版有哪些亮點?
根據官方介紹,本次修訂體現以下原則:根據國家語文規範和標準修訂,收單字13000多個;以字統詞,收帶註解的詞語3300多個;增補新詞、新義和新用法;正文新增二維碼,可聽標準發音,看筆順動畫,查知識講解,享知識服務;封底新增防偽碼,首次實現掃碼查真偽。
據介紹,第12版完整增收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用字。同時完善漢字讀音方面,關注特定術語、地名,新增部分漢字的特殊讀音。
翻看剛拿到手的新版本,網友紛紛表示它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亮點主要體現在——
①增添新詞達100多個,如「初心」「粉絲」「截屏」「二維碼」「點讚」等——
圖源:北京新聞
②增補了50個字詞新義新用法,包括「賣萌」「拼車」等——
圖源:北京新聞
③應用程式App同步發布,通過新華字典App掃描紙質書每一頁的二維碼,可查看當頁所有字。
更與時俱進的是,新版新華字典還推出了有聲版本,為了彰顯辭書可查可聽的數字有聲融合傳播,讀者打開第12版《新華字典》App,掃描頁面上方二維碼,可聽標準發音、標準筆順、寫法講解,暢享增值服務。
圖源:《新華字典》App
早在2017年6月,商務印書館官方版本的《新華字典》App正式登陸應用市場。
讀者支付費用即可耳朵暢聽央視《新聞聯播》原播音員李瑞英的原聲播讀。
圖源:《新華字典》App
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新華字典》從誕生那天起,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從父輩到孩子的書櫃,都會立著這本國民工具書。
這本小小的工具書,每次推出新版本都能刷新一次圖書銷量。它已經有近70年的歷史了。
為適應近代以來的文化變革,民國時期在《康熙字典》基礎上,編纂了《新字典》(商務印書館)《中華大字典》(中華書局)《校改國音字典》(北洋政府教育部)等多種字典。
但1949年後,這些字典無論在例句,還是釋義上都已無法滿足新政權的需要,於是成立了以魏建功為社長的「新華辭書社」,負責編纂《新華字典》。
1962年,工作中的魏建功(圖源:地道風物)
《新華字典》的初版編寫歷經三個春秋,於1953年12月面世。這一版《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第一本完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現代漢語字典。
1953年初版《新華字典》(圖源:今日話題-騰訊新聞)
出版之日就是修訂之日,《新華字典》第二版修訂計劃也很快提上日程。1957年,新修訂的《新華字典》在商務印書館出版,這個版本被稱為「商務新1版」。
1970年,《新華字典》的修訂還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關注。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新華字典》的修訂發行工作被迫中斷。1970年春天中小學開學時,全國各地的教師、學生深感辭書奇缺,基礎教育工作難以開展。周恩來總理得知此事後,指示重新啟動《新華字典》的修訂。
1971年6月,這一版《新華字典》創下了發行量超過一億冊的紀錄,這在當時是一個奇蹟。
《新華字典》1971年修訂重排本(圖源:中華讀書報)
誕生近七十年來,《新華字典》一共經歷了十一次修訂。2016年,由於全球發行量超6億本,《新華字典》榮獲「最受歡迎的字典」「最暢銷的書」兩項金氏世界紀錄,創造了一個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圖源:《新華字典》App
時代變遷的鏡子
除了作為一代又一代小學生的工具書,《新華字典》更像是新中國發展的一本鮮活「史記」,而其中對一些字的釋義也是這個時代的側面反映。
改革開放以後,不少字的音、形、義,都發生了變化。比如「的」在第10版中有三個字音:de、dí、dì,第11版增加了字音dī:「的士(計程車)的省稱:打的,的哥」。我國計程車正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才大規模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今天「打的」已經成了中國百姓習以為常的出行方式之一。
圖源: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以後,服裝秀、走秀等新事物出現,「秀」於是有了展示、表演的新意思。「門」增加了「負面的事件」的義項,「曬」增加了「展示;公開透露」的義項,「族」增加了「有共同特點的某類人」的義項。
各種不同版本的《新華字典》(圖源:今日話題-騰訊新聞)
1998 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花費了 2 年時間全面修訂的第 9 版正式出版,當時單字收錄量達到 1 萬多個,詞語達到 3500 多個。
2004 年的第 10 版則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科技性,新增了 100 多個新詞,其中涉及科技、法律和經濟等多方面,包括光纖、光碟、網際網路、基因、克隆等不同詞語。
2011 年出版了目前最新的第 11 版,這也是網絡熱詞正式走入《新華字典》的時代,不僅「雷人」「曬工資」「房奴」等詞語都被納入其中,單個文字的釋義也得到了進一步補充,如「奴」字就增加「為了支付貸款等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這一解釋,而「門」字也增加了「事件多指負面的事件」這一釋義,並舉例「學歷門」「考試門」。
另外,以往各版本的《新華字典》在解釋「民」字時,通常會使用「農民、牧民、漁民」等例證,而第11版則增加了「災民、僑民、股民、網民」等最新例證,反映了「民」字的含義從「從事不同職業的人」演變增加了「具有某種身份、特徵的人」的新義。類似這樣的詞,第10版和第11版《新華字典》收錄了不少。
除了內容,新華字典的價格也被網友稱遵循了「豬肉定律」——
1957 年的《新華字典》定價是 1 元,1998 年的定價則是 11 元,2004 年16 元,到了 2011 年的最新版,價格正式升到 24.9 元,幾乎都和同期豬肉價格相近。最新版本雙色本定價32.9元,單色本定價26.9元。2017年《新華字典》App內部購買最低40元。
這本求學時莊嚴存在的小書,你現在還在用嗎?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