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珍院士課題組揭示磷酸化修飾調控內質網應激早期應答的新機制

2020-12-23 中國生物技術網

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真核細胞分泌蛋白和膜蛋白的摺疊工廠。細胞內外環境的變化會引起ER穩態(包括蛋白質穩態、氧化還原穩態和鈣穩態等)失衡。當ER的蛋白質摺疊負擔超過摺疊能力時就會造成ER應激,此時ER膜上的三個跨膜「傳感器」蛋白(IRE1、PERK和ATF6)可啟動一系列從ER到核的信號轉導途徑,從而增強ER蛋白質摺疊能力、停滯大多數蛋白質翻譯過程或加速蛋白質的降解等,這些細胞事件被統稱為未摺疊蛋白質響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UPR是從轉錄和翻譯水平來調節ER摺疊能力,具有天然的延遲性。特別是在分泌活動旺盛的細胞中,ER的蛋白質摺疊狀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因此近年來, ER應激的早期調節機制逐漸成為本領域的研究前沿。前期工作中,王志珍院士課題組王磊研究員發現分泌途徑激酶Fam20C能通過磷酸化ER巰基氧化酶Ero1α來維持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在低氧脅迫、還原應激以及泌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Fam20C能否在ER應激過程中調節蛋白質穩態尚不清楚。

本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Fam20C缺失能特異增強UPR通路中IRE1信號的上調。通過比較蛋白質組學發現ER應激時Fam20C特異結合併磷酸化ER中負責蛋白質摺疊的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PDI)。位於PDI分子x-linker區域的 Ser357是一個關鍵的磷酸化位點。基於課題組前期解析的PDI晶體結構[2]並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內外源螢光檢測和限制性酶解分析,發現Ser357磷酸化誘導PDI分子呈現開放的構象。有意思的是,該位點的磷酸化使得PDI從一個幫助蛋白質氧化摺疊的氧化還原酶轉變為一個抑制錯誤摺疊蛋白聚集的分子伴侶,即從「Foldase」轉變為「Holdase」這一功能轉換使PDI在ER 應激條件下得以發揮維持蛋白質穩態和細胞存活的作用。IRE1介導的UPR通路對於細胞命運的『生死抉擇』十分重要,其適度活化能促進細胞存活而過度活化則會引起細胞凋亡。磷酸化的PDI還能直接結合在ER 應激 「傳感器」 IRE1的腔側結構域,抑制其過度活化。研究者進一步在小鼠模型中證實,ER應激時PDI S359A Knock-in小鼠的肝臟表現出更強的IRE1活化水平、更高的促炎和促凋亡信號以及更明顯的肝損傷,說明磷酸化的PDI可抑制IRE1過度活化引起的肝細胞凋亡。

這一研究不僅揭示了細胞通過Fam20C磷酸化PDI來快速靈敏地應對ER應激的新機制,而且發現了PDI是一種新的應激激活的分子伴侶,完美詮釋並豐富了王志珍院士和鄒承魯院士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PDI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侶」的科學論斷[3]該項研究不僅拓展了我們對於ER應激領域的認識,也有望為ER應激相關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生物標誌物和幹預手段。

該項工作在線發表於2020年3月9日的《The EMBO Journal》雜誌(DOI:10.15252/embj.2019103841)。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志珍課題組王磊研究員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於嬌嬌和李濤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生物物理所王立堃研究員、婁繼忠研究員以及大連化物所劉宇研究員參與了研究工作。該研究也得到北京大學肖俊宇研究員以及生物物理所徐平勇研究員的幫助。生物物理所科學研究平臺為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該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

圖:Fam20C通過磷酸化PDI誘導其功能轉換來維持內質網蛋白質穩態並緩解內質網應激

文章連結:https://www.embopress.org/doi/10.15252/embj.2019103841

參考文獻:

[1] Zhang J, Zhu Q, Wang X, Yu J, Chen X, Wang J, Wang X, Xiao J, Wang CC, Wang L. Secretory kinase Fam20c tun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dox state via phosphorylation of Ero1 alpha. EMBO J. 2018, 37:e98699.

[2] Wang C, Li W, Ren J, Fang J, Ke H, Gong W, Feng W, Wang CC.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redox-regulated dynamic conformations of human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3, 19:44-53.

[3] Wang CC, Tsou CL.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is both an enzyme and a chaperone. FASEB J. 1993, 7:1515-1517.

相關焦點

  • Sci Adv|周慶華團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熱應激跨代遺傳
    ,且這種現象在未經熱刺激的後代中仍然能維持到F5代,並揭示了這種跨代遺傳效應被組蛋白H3K9me3和DNA的N6-mA(DNA上的N6-甲基腺嘌呤)的修飾所介導。熱應激誘導可跨代遺傳的生存優勢進一步的機制研究發現,轉錄因子HSF-1、DAF-16和核受體DAF-12參與這種熱應激誘導的壽命延長的跨代遺傳的調控。
  • 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腫瘤|腫瘤微環境|內質網|-健康界
    前言內質網(ER)是分泌和跨膜蛋白合成、摺疊和修飾的中心細胞器。ER中的蛋白質處理、修飾和摺疊是決定細胞功能、命運和生存的嚴格調控過程。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作用,產生不利的微環境,破壞腫瘤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淋巴細胞。
  • ...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而...
    但是當沒有受到轉錄信號刺激時,這些液-液相分離的轉錄因子與其他轉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尚未被闡明。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種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途徑,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自噬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
  • 【科技前沿】劉聰/李豔梅合作揭示翻譯後修飾調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
    【科技前沿】劉聰/李豔梅合作揭示翻譯後修飾調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syn的液-固相轉化與聚集的分子… 2020-08-0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 Immunology:MST4磷酸化TRAF6抑制免疫應答新機制
    2015年2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周兆才研究組在著名國際生物學頂尖期刊Nature  Immunology刊登了他們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首次發現生發中心激酶MST4能夠直接磷酸化
  • 【學術前沿】鍾波組發現MAVS和MITA泛素化修飾的新機制
    研究表明,MAVS和MITA的活性與穩定性受到泛素化與去泛素化修飾的嚴格調控【2】。目前有多個E3泛素連接酶參與病毒感染後MAVS泛素化,進而激活或抑制RNA病毒感染誘導的信號轉導,但對於處於靜息狀態細胞中MAVS的調控及其生理意義尚未見報導。此外,DNA病毒感染誘導MITA發生K63連結的泛素化修飾,促進其寡聚化進而激活下遊信號級聯反應,但介導這一過程的E3泛素連接酶仍然不清楚【3-8】。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背景:    蛋白質在內質網(ER)中的處理、修飾和摺疊是一個受到嚴格調控的過程,決定著細胞的功能、命運和生存。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產生有害的微環境,破壞惡性細胞和基質細胞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性白細胞。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H3K27me3識別與轉錄抑制調控的新機制
    研究發現了一個新的組蛋白H3K27me3閱讀器,並揭示了該閱讀器抑制轉錄的一種新的分子機制:通過抑制Pol II末端磷酸化抑制轉錄的起始。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飾(H3K27me3)是一類重要的轉錄抑制性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在生物進程的各個方面發揮作用。
  • 【學術前沿】藍斐團隊報導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哺乳動物的核糖體RNA上存在兩個m6A修飾位點,分別位於大亞基28S A4220位和小亞基18S A1832位。此前人們對mRNA上的m6A修飾研究較多,發現了催化mRNA上m6A修飾的調控酶與識別子,揭示了m6A修飾對於mRNA代謝活動中的重要性,並研究其在胚胎發育、腫瘤、生殖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
  • 肌醇多磷酸激酶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
    regulate autophagy activity"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而調控自噬活性細胞自噬(autophagy)是指細胞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還知之甚少。
  • 昆明動物所毛炳宇組研究揭示ALS相關蛋白TDP43穩定性調控的新機制
    圖示RNF220調控脊髓運動神經元TDP43蛋白穩定性及ALS的發生發展全球範圍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年新發ALS患者為每10萬人中1-2例,發病率和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加,大約10%的ALS為家族遺傳性,其餘為散發性。對ALS致病基因與致病機制的研究一直是本領域的研究熱點。
  • NCB|管坤良組揭示YAP/TAZ參與熱應激調控的分子機制
    Hippo信號通路最早是在果蠅中被發現,在進化上高度保守,主要調控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個體發育,決定了器官的大小及穩態。它由一系列的級聯激酶反應組成。在活化狀態下,激酶MTS1與MTS2或者MAP4Ks能夠磷酸化並激活下遊激酶LATS1和LATS2。而活化的LATS1/2進一步磷酸化兩個關鍵的轉錄共激活因子YAP/TAZ,從而是其失活。
  • 上海有機所揭示RNA調控漸凍人症致病蛋白TDP-43形成應激核體
    在正常細胞中,TDP-43蛋白主要彌散分布於細胞核內,但可穿梭至胞漿並與其它蛋白相互作用形成應激顆粒等各種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參與RNA剪切、成熟、加工、運輸、轉運、翻譯、降解等多個步驟的調控。在疾病狀態下,TDP-43在胞漿中形成異常蛋白聚集被認為與ALS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 尹慧勇組發現果糖-1,6-二磷酸醛縮酶B調控肝癌Akt信號通路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糖酵解酶果糖-1,6-二磷酸醛縮酶B(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 B, Aldob)通過蛋白相互作用在Akt(Protein kinase B)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平衡中發揮重要的負調節作用。PI3K-Akt信號通路在多種腫瘤中高度激活,其調控機制受到廣泛關注;同時,抑制Akt的活性被認為是一種抗腫瘤的重要策略,多種小分子化合物已經進入臨床試驗。
  • 科研人員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 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是一種介導植物抗蟲的重要激素,轉錄因子MYCs是JA途徑中的關鍵調控因子。MYC家族轉錄因子調控下遊多種抗蟲相關次生代謝物質的合成代謝相關基因,包括TPS基因。
  • Immunity綜述精讀|免疫代謝物對蛋白質的修飾作用
    和胞內信號通路一樣,新陳代謝改變也被證明是免疫細胞對特定免疫效應分子應答的重要決定因素,這很大程度上歸因於代謝物可以通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途徑調控免疫細胞功能。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昆明動物所揭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相關蛋白TDP43穩定性調控新機制
    昆明動物所揭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相關蛋白TDP43穩定性調控新機制 2021-01-07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自然》雜誌:首次揭示組蛋白賴氨酸乳酸醯化(Kla)調控機制
    今天《自然》雜誌發表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小組的一篇表觀遺傳蛋白修飾文章,首次揭示了組蛋白賴氨酸乳酸醯化(Kla)這個調控機制,並證明其在基因表達,微環境中改變巨噬細胞中的作用。作者首先用一系列化學和生化的方法,確認此修飾在組蛋白中的存在。13C標記實驗表明乳酸醯基來自乳酸,而乳酸來自葡萄糖降解。一系列的實驗證明細胞內源性乳酸的濃度,可以調控該組蛋白修飾的水平。作者以巨噬細胞作為模型初步探索了組蛋白Kla對細胞功能的影響,發現巨噬細胞激活後代謝發生變化、乳酸濃度的提高,進而導致組蛋白Kla水平和基因表達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