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啤文化
早在 3000 年前,德國人就開始釀造啤酒了。到了公元1516年威廉四世大公頒布了《德國純啤酒令》(也稱《德國純度法》),這部法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法律(誰能想到最古老的國家級食品法律是為了啤酒而生…… )。也因此,德國啤酒成為了近五百年來所謂純正啤酒的代名詞。如此悠久的啤酒歷史,不知不覺的便與德國百年的雄偉輝煌建築藝術品融織一體。


啤酒不是酒,在眾多西方國家來說或許都會有這樣的結論。但是德意志人眼裡,已經把酒提升到哲學範疇。「酒神精神」,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尼採同志,提出的著名思想理論。他認為,人有這樣一個境界:個人能夠超越小我,與宇宙大我融為一體。這就是酒神境界,若找不到「醉」的境界,人生就尋不到根本的意義。當然,尼採同志的理論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酒神本尊始終是那位釀酒大師。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也用酒神崇拜來標誌藝術發展的一個階段。

我們甚至可以說,德國人胃裡裝的不只是啤酒,還有他們各自的整個精神世界……


2.德啤數字
德國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35萬7千平方公裡(相當於雲南省39萬的面積)。人口8000萬的「小國」,卻擁有超過1300多個啤酒廠和大約6000個啤酒品牌。德國人,每年每人喝啤酒在138升左右,相當於250瓶農夫山泉,也就是全國平均每個人每天喝半瓶以上的農夫山泉……

3.德啤日常
對德國人來說,喝啤酒不僅是一種「飲品」,對他們來說也是「液體麵包」,因為早在《德國純啤酒令》就規定釀造啤酒只允許用:啤酒花、麥芽、水。我們公認德國是做事最嚴謹的國家,但是在工作中,嚴謹並不意味著不能喝啤酒(這話要被中國老闆聽到了得氣死)。在稍有規模的德國公司裡,員工餐廳通常能找到各種類型的啤酒。而上班時間喝這些「飲料」,只要不過度飲用,一般都不會被認為是不合適。

4.啤酒之都與啤酒節
慕尼黑,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也是德國第三大城市。這裡除了盛產足球——拜仁慕尼黑,還盛產啤酒,在世界上享譽「啤酒之都」美稱。所以,拜仁慕尼黑奪冠的第一時間,是用啤酒浴慶祝的!

在世界上有三大啤酒節,英國倫敦啤酒節、美國丹佛啤酒節以及德國的慕尼黑啤酒節。德國啤酒節,又稱「十月節」,源自1810年的十月,為了慶祝路德維格王子和薩克森國的希爾斯公主的婚禮,巴伐利亞舉行了盛大德國啤酒節。自那以後,十月啤酒節就作為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保留下來,也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


德國啤酒節,不是喝掉幾百萬公升啤酒、有個俗套的開幕式那麼簡單的。人家是有陣勢的,包括:傳統服飾大遊行、經典的樂隊演奏、千姿百態的帳篷啤酒、刺激爽酷的娛樂城。


總結
德國啤酒的歷史,源遠流長,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而一發不可收拾……(額,跑題了)
德國啤酒,不僅是歷史、文化、精神、財富,更是一種社交,看看下圖兩位社交達人是如何演繹詮釋德啤社交的。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該抽空小酌一杯?亦或是拋開手頭瑣事,飛奔到幾千公裡外的慕尼黑沉浸一番?別說,慕尼黑啤酒節就快到了!是不是該規劃一下了???

最後,事事大叔還要事兒事兒的叮囑一下,縱情無拘束,花錢要有數,喝酒需有度,喝光也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