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文化館館長推介】移動的歷史,穿在身上的史書,桐梓苗族服飾文化概述.

2021-02-18 100度美文

視聽推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服飾(桐梓)

     桐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桐梓人民,在這塊山清水秀的土地上開拓奮進,創造了豐富的精神財富。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等民俗十大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在桐梓的各個村落。

     下面請欣賞我館為大家推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服飾(桐梓)。

桐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桐梓人民,在這塊山清水秀的土地上開拓奮進,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十大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在桐梓的各個村落。桐梓苗族刺繡製作工藝分為紡織、蠟染或刺繡。紡織是以當地薴麻為材料,用自製木質機械紡紡紗織布。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圖於白布料上,放入染池浸染,清水煮沸褪蠟後,布面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刺繡是用彩色絲、絨、棉線,在底布上藉助針的運行穿刺,構成花紋、圖像或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世代沿襲、口耳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日漸消逝、模糊、遞減。為保護好我們民族歷久彌新的文化瑰寶,我縣於2005年正式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過歷年挖掘整理、成功申報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41項,其中列入國家級1項、省級2項、市級13項、縣級25項。為拉近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距離,我們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集中展示國家級非遺項目「苗族服飾」,省級非遺項目「高腔大山歌」和「文昌戲」等。通過圖片、文字、影像、實物等手段,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特點,以期待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進一步保護、傳承和發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人類共同精神家園,我們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2020年貴州黔東南中考查分方式

2020貴州高考成績查詢系統入口官網

交卷!全國過半省份高考收官!多地查分時間公布

來對答案啦!2020貴州高考各科試題及參考答案完整版來了!

相關焦點

  • 寶鑑 | 桐梓有這樣一件國家級寶貝,好棒!
    彩虹糖們今天《寶鑑》欄目為大家推送桐梓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苗族服飾桐梓苗族分為紅頭苗和鴉雀苗兩支。紅頭苗服飾以女裝比較突出頭戴山絲大簷頭帕,上穿對襟開衫,下著蠟染百褶裙和挑花圍裙,袖子套挑花袖筒,小腿裹多層桃花綁腿,腳下穿麻布挑花謝。
  • 苗族服飾,一部穿在身上的歷史!
    精美的苗族服飾堪稱「一部穿在身上的歷史」。    貴州各地的苗族服飾圖案形形色色、奇形怪狀,生動地繪製了大自然的山川河流,生活生產中的奇花異草、蟲魚鳥獸。兩小時的精彩描述、分析、講解,無不讓人時刻都全神貫注,讓人感嘆不已。
  • 古老民族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古裝
    從前花飾工藝多用纏繡,而辮繡是20世紀30年代盛行的,成為苗族特有的刺繡方法。安順、普定婦女盛裝花飾多,為交領右衽肥大短衣,下圍長裙,並穿褲子,是裙子向褲子過渡的裝束形式,裙圍及裙之一側有花飾,穿時前擺系在裙內,後擺露在裙外。服飾是人們最直接最普通的自我表現。苗族婦女的裝束和精品,將苗家婦女打扮得如此莊重、高尚、優美。
  • 桐梓:點亮!幸福!
    龍臺村是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馬鬃苗族鄉3個少數民族聚居村之一,苗族佔83%。龍臺村的民居建設融入了苗族文化元素,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苗族風情街。每年,都會吸引來自重慶等地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據統計,在村支「兩委」的引導下,龍臺村苗族同胞2010年以來通過砍火星節化解各類大小矛盾糾紛達72件,真正體現了基層民主自治,維護了地方穩定。產業融合發展苗族文化近年來,龍臺村在促進傳統特色產業上提質增效上,走出了一條「產業融合」增收致富的新路。
  • 【風情凱裡】凱裡苗族服飾:穿在身上的歷史,美爆啦!
    凱裡苗族服飾:穿在身上的歷史,美爆啦!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凱裡,由於苗族先民遷入時間有先後,定居後又受所處地理環境制約和周邊文化的影響,自然形成數個地域相對穩定的服飾文化圈。苗族服飾,主要是指苗族婦女服飾。
  • 二十萬年」桐梓人「——桐梓人化石
    桐梓巖灰洞遺址 桐梓巖灰洞遺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城西北25公裡的九壩鄉白鹽井村境內,是一個發育於二疊紀厚層灰巖的喀斯特溶洞。其中第一層為浮土,第二層為覆蓋整個洞穴的薄鈣板,第三層為含有少量動物化石的褐色粘土,第四層為灰黃色含礫砂土含人類化石、石器和大量動物化石,以下5—7層均未發現文化遺物或動物化石。 巖灰洞系貴州第一個找到古人類化石的地點,所發現的燒骨樣本是華南地區最早的用火證據,巖灰洞動物群對華南第四紀古生物地層研究有重要性。
  • 【聞聲知史-紅色桐梓】偉大遠徵的桐梓篇章之八
    「我清楚地記得這天(1935年1月11日)下午四點離開桐梓城的,走了十幾裡之後,天就黑了,在山梁上回頭一望,同志們高興地看到,桐梓城燈光閃爍,就著山勢的高低,層層疊疊,好像那裡聳立著一幢幢高樓大廈,顯得格外壯觀。」楊成武在《憶長徵》中回憶當時離開桐梓時這樣記載著。
  • 紅色桐梓丨紅軍長徵進佔桐梓時的縣城景象
    「我們在桐梓休息了五天,駐在原貴州省主席(即周西成)的洋房裡。離我們駐地不遠有個小發電廠,我們跑去看,開開『洋葷』。縣城有電燈,這是桐梓與其它地方不一樣的。」(童小鵬:紅一軍團政治部秘書。《長徵到桐梓的一點記憶》,轉引《紅軍長徵在桐梓》128頁)
  • 紅色桐梓丨長徵期間中央紅軍兩進桐梓的作用及影響
    紅軍二渡赤水後回師黔北再佔桐梓,從桐梓開始發動了著名的桐遵戰役(也稱遵義戰役)取得了紅軍長徵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紅軍兩進桐梓,在桐梓活動20多天,為桐梓的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過去由於對桐梓在長徵期間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較少,本文擬從紅軍在桐梓的活動和桐梓人民對紅軍的支持,著重探討長徵期間紅軍在桐梓的活動和桐梓人民對紅軍的支持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 文化 苗族服飾到底有多少款式?
    《舊唐書·南蠻傳》載唐代五溪地區婦人穿「橫布兩幅,穿中而貫首」的服裝及眾所周知的唐太宗會見的那位穿百鳥衣的「南蠻」尊長的故事。我們在後來的文獻甚至今天的苗族生活中仍能找到「貫首衣」和「百鳥衣」的物證。少數民族大都沒有自己的文字,苗族也不例外,苗族的歷史文化是靠口頭文學和服飾圖畫藝術來表達的。與許多無字民族不同的是,苗族不僅將歷史傳統傾注於口頭文學之中,更將它傾注於圖畫之中,這主要表現在苗族的刺繡圖案裡。苗族老人對苗族少年進行歷史文化教育時,常指點著服飾圖案而說。苗族敘事性服飾圖案不僅長盛不衷,而且十分豐富發達,可謂到了以服飾再現歷史的地位,成為苗族傳世的「無字史書」。
  • 「銘記歷史」貴州桐梓金家樓有座「海軍學校」
    為回顧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大力弘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多彩貴州網將組織本網記者赴桐梓海軍學校、鎮遠和平村、獨山深河橋、晴隆二十四道拐、黃平舊州機場等地深入採訪,即日起陸續推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報導【銘記歷史
  • 桐梓記憶:心靈深處的回憶和寄託
    桐梓記憶是一個具有地標性的商業文化旅遊綜合體,離桐梓東站直線距離僅有600米,距蘭海高速公路出口不到1000米,總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該項目由桐梓縣民營企業森航集團自主籌資3.2億元修建,是幾代桐梓人心靈深處的回憶和寄託。項目通過對桐梓縣城老房子、老街巷以及老標誌性建築物的復原,描繪桐梓數十年前的建築風貌,展示往日風土人情。其中1:1還原了 「摩崖經閣」、「花朝門」、原百貨公司、老郵電局大樓、老縣委大門、老電影院等桐梓老建築。
  • 桐梓四中:紅色基因奠文化底蘊 品質教育育時代新人
    近年來,桐梓四中堅持黨建引領,依託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結合學校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澱下來的「求品論質」文化因子,堅持「以品立人,至真至善」的辦學理念,以紅色基因奠文化底蘊,以品質教育育時代新人。
  • 行走的史書:這些你必須了解的苗族服飾秘密!
    ,被譽為當今世界上最美麗、最漂亮的服飾之一。史學家稱苗服為:「穿在身上的史書。」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把本民族的原始圖騰,歷史神話,遷徙過程等都繡在了衣服上,這些多姿多彩的服飾圖案銘載著本民族歷經磨難的歷史變遷,是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來生活環境的濃縮。據清代《百苗圖》所載,苗族服飾,凡八十三種。但另有考察湘西型苗族服飾的資料有稱百餘種。
  • 「銘記歷史」貴州桐梓金家樓,抗戰期間辦在內陸的「海軍學校」!
    先是1938年6月遷往湖南湘潭,後又1938年10月中旬遷到貴州桐梓,開始了歷經八個年頭的「桐梓海軍學校」時期。在經過多處選擇之後,最終選定桐梓縣城內的「金氏節孝祠」(金家樓)作為校址。桐梓海校講解員吳思怡介紹說,在進行了必要的修繕後,尚在校的航海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屆,輪機第五屆和造艦班學生從湖南湘潭遷入桐梓「金家樓」。當年的桐梓沒有足夠的電力照明,學員晚上自修都是在一盞小桐油燈下複習功課,做作業。在桐梓海校陳列館,記者看到一張老照片,是海校學生在溱溪河遊泳訓練時所拍攝的。
  •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服飾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是世界上服裝種類最多的民族,苗族服飾是中國服飾的活化石。湘西苗族服飾是中國苗族服飾的發源地之一,以其歷史悠久、古樸典雅、文化積澱深厚而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關注。凡來過湘西苗族地區的人,無不為他們身上所穿戴的絢麗服飾所傾倒。
  • @普陀人,周五、周六晚七點,上海援黔幹部為桐梓農產品代言!
    @普陀人,周五、周六晚七點,上海援黔幹部為桐梓農產品代言!又或者你知道桐梓大名鼎鼎的大婁山方竹、黃燜雞等美食但是苦於沒有購買渠道只能眼巴巴在朋友圈看著別人曬今天小編帶來一個好消息想吃桐梓農特產品的親們有福啦!
  • 桐梓選手何君君再奪全國拳擊冠軍
    2016年10月31日下午,在廣州中山體育館舉行的「2016年全國男子拳擊冠軍爭霸賽上,貴州桐梓選手何君君出拳猛狠,以5:2擊敗上海選手吳中林,再奪男子49kg級冠軍。桐梓籍中國拳王何君君何君君被稱為「未來鄒市明」,是桐梓人的驕傲。
  • 自傳錄57-童年故事-桐梓車
    十月份開始成熟了,成熟的桐梓可以榨油,還有其他許多用途。快成熟時一個個圓圓的長得特別的結實,我們會摘下來做成玩具,桐梓車。桐梓車的做法很簡單,一根金竹或者蘆竹底部弄兩個對稱的孔,一根十釐米左右長的小棒從孔中穿過,然後拿兩個桐梓串在小棒兩端這樣就成了我們的桐梓車玩具。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這種現象在民族學的文化變遷理論中,被稱為涵化過程的民族同化現象。文化的變異導致了苗族服裝的變化,清末民初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黔東南地區的苗族與外界接觸少,服飾文化的變化十分緩慢;在此之後,黔東南苗族服飾文化在前所未有的文化撞擊下迅速發生變遷,其主導文化也從原始宗教巫文化轉向多元化。青年男子不再挽髻和留髮辮,而是普遍包頭巾,城市的男子多以漢裝為主。女裝簡單化,有的地區女裝開始出現以褲代裙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