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貴州桐梓金家樓,抗戰期間辦在內陸的「海軍學校」!

2020-12-12 眾望新聞

文/眾望記者 楊婧

在世界海軍教育史上,海軍學校總是瀕海臨江,而鮮有置海校於遠離江河湖海的案例。但是在中國,在20世紀那場全民抗日的戰爭中,就在中國西南貴州北部的大山裡卻出現了一所海軍學校:「桐梓海軍學校」。

8月30日,記者走訪了中國現存唯一的海軍學校舊址紀念地——位於桐梓縣文筆路的金家樓。「金家樓」是一座主體三層、局部二層的外廊式西式建築,呈「U」字型布局,樓前是集合場和旗臺。

據介紹,學校前身是左宗棠在洋務運動期間創建的福州船政局。1937年9月,改名為「馬尾海軍學校」的福州船政局為了防止日軍轟炸造成破壞,就從馬尾遷到福州鼓山的湧泉寺繼續上課。隨著戰事的不斷擴大,又繼續向西南內地遷移。先是1938年6月遷往湖南湘潭,後又1938年10月中旬遷到貴州桐梓,開始了歷經八個年頭的「桐梓海軍學校」時期。在經過多處選擇之後,最終選定桐梓縣城內的「金氏節孝祠」(金家樓)作為校址。

桐梓海校舊址——金家樓

「這是因為桐梓地處交通要道,是從貴陽到重慶的必經之路,接受海軍司令部的領導較為方便;『金氏節孝祠』是一處尚未完工的私人宅邸,面積夠大,租金便宜,在戰時能夠找到這樣的建築作為校址已經非常不容易。」桐梓海校講解員吳思怡介紹說,在進行了必要的修繕後,尚在校的航海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屆,輪機第五屆和造艦班學生從湖南湘潭遷入桐梓「金家樓」。當年的桐梓沒有足夠的電力照明,學員晚上自修都是在一盞小桐油燈下複習功課,做作業。

在桐梓海校陳列館,記者看到一張老照片,是海校學生在溱溪河遊泳訓練時所拍攝的。當時的桐梓縣城,東面是連綿起伏的大山,東山腳下,是名為「溱溪」的小河。抗戰時期,溱溪河是桐梓海校的遊泳課堂,海軍們可以在這裡苦練遊泳技術。

為培養國際化海軍人才,桐梓海校採用英國海軍教育制度,除國文、公民課程外,所有海軍專業和數理基礎課程全部採用英文教材,實施英語授課和考試。海校嚴格施教,擇優汰劣,「航十二」屆的學生淘汰率即高達48%。

海校學生學習教室

「該校在桐梓期間,群賢薈萃,校風嚴謹,培養出大批高級海軍人才。」1997年出版的《桐梓縣誌》如是評價。

抗戰8年中,桐梓海校航海、輪機、造艦三個專業共培養了11期(班)、300多名學生。

不少學子,有的在歐洲和中國戰場參加「二戰」,建立功勳;有的參加收復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捍衛主權;有的擔任院校教學領導和骨幹,為建國初期的海洋、國防、航海、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1941年夏天,桐梓海校畢業的第一批學生,離開課堂就奔赴戰場,成為抗擊日寇的戰士。

航七屆15名畢業生被派往長江中遊布雷遊擊隊(海軍第二布雷總隊)及湖南布雷隊參戰。而此時,曾經是「葆楨隊」隊長的林遵已經在海軍第二布雷總隊擔任第五大隊大隊長,昔日的師生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在四年的長江水雷遊擊戰中,朱星莊在敵後布雷戰鬥中為國捐軀,甘敏身負重傷。

航八屆17名畢業生、航十屆10名畢業生大部分被派往拱衛重慶的長江「宜巴要塞區」和「巴萬要塞區」的各個炮臺見習服務。

不僅參加國內對日作戰,桐梓海校的畢業生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參加了盟軍對德國法西斯的戰鬥。

海校學生寢室

1943年6月,國民政府軍委會考選100名海軍青年軍官到英美兩國海軍受訓參戰,海軍學校畢業生在其中佔了很大比例。第一批由桐梓海校第一任訓導主任周憲章帶領24名軍官前往英國,其中就有海校航八屆畢業生葛敦華、郭成森。其中部分學員被派往英國海軍艦船實習。值得注意的是,葛敦華和其他五位學員被安排在航空母艦上實習,成為中國海軍最早有過航母戰鬥經歷的先驅。1944年6月6日,舉世聞名的「諾曼第戰役」開始。有20餘名中國海軍軍官與盟軍官兵一起參加了這場彪炳史冊的登陸戰役。其中,就有在英國皇家海軍「搜索者」號航空母艦上的葛敦華;郭成森所在的「肯特」號英國巡洋艦,在海戰中,擊沉了德國最大的戰鬥艦和戰鬥巡洋艦。戰役結束後,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乘坐「肯特」參加雅爾達會議途中,曾專門對隨艦參戰的中國海軍軍官盧東閣和郭成森提出表揚和鼓勵。這也可以看作是對桐梓海校為那場人類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一種國際褒獎。

第二批前往英國的26名海軍軍官中,來自桐梓海校的學生就有11名之多。而在前往美國的49名海軍軍官中,也不乏桐梓海校的身影。

乃至在新中國海軍發展甚至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中,桐梓海校的影仍在延續。

桐梓縣文體旅遊局文物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向遊客介紹海校在桐梓期間,群賢薈萃,校風嚴謹,培養出大批高級海軍人才

1949年2月,曾在桐梓海校擔任第二任訓導主任,在學員中留下極好口碑的鄧兆祥,率領「重慶號」巡洋艦官兵宣布起義,脫離國民黨政府,後來成為人民海軍副司令員;1949年4月,曾在海軍學校擔任過「葆楨隊」隊長的林遵率領國民黨第二艦隊艦艇起義,後成為人民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此外,加入人民海軍的還有新中國「南昌艦」首任艦長郭成森等人。

「抗戰8年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歲月,桐梓海校是這浩渺長河中的一個亮點,象徵著中國海軍之希望及縮影。」桐梓海校畢業生、大連水產學院原院長文幹感言。

「歷史是永續發展的,金家樓長官師生曾對國家和海軍有過極大的貢獻。金家樓的歷史應長存於世,以為中國海軍永久的紀念。」桐梓海校航十三屆學員劉達材說。

貴州桐梓金家樓,作為中國海校發展歷程的唯一實物見證,早已人去樓空,但它將永載史冊、永勵後人。

主創:楊婧一審:唐海鷹 文彬二審:邵夢洋三審:譚莉

相關焦點

  • 「銘記歷史」貴州桐梓金家樓有座「海軍學校」
    為回顧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大力弘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多彩貴州網將組織本網記者赴桐梓海軍學校、鎮遠和平村、獨山深河橋、晴隆二十四道拐、黃平舊州機場等地深入採訪,即日起陸續推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報導【銘記歷史
  • 75年,銘記歷史!靠十萬人力修建的抗戰機場,曾駐紮著「飛虎隊」
    緬懷先烈 警醒未來 為了銘記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多彩貴州網組織本網記者赴桐梓海軍學校、鎮遠和平村、獨山深河橋、晴隆二十四道拐、黃平舊州機場等地深入採訪,即日起陸續推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報導【銘記歷史】。 一起回顧那段可歌可泣的歲月,重溫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將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 紅色桐梓丨紅軍長徵進佔桐梓時的縣城景象
    紅軍長徵進佔桐梓時的縣城景象「桐梓縣為黔北入川的門戶,縣城不大,自南至北只一裡餘,但有一特點,足使我永遠不忘者,桐梓城為貴州歷年來省軍政領袖之家鄉,故有美麗堂皇之洋樓數十座。」陳雲(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縱隊政治委員)回憶說:「這些洋房,都屬貴州歷年來之軍政要人的。而在洋房之旁則有無數鄙陋之草屋。
  • 【聞聲知史-紅色桐梓】偉大遠徵的桐梓篇章之八
    「我清楚地記得這天(1935年1月11日)下午四點離開桐梓城的,走了十幾裡之後,天就黑了,在山梁上回頭一望,同志們高興地看到,桐梓城燈光閃爍,就著山勢的高低,層層疊疊,好像那裡聳立著一幢幢高樓大廈,顯得格外壯觀。」楊成武在《憶長徵》中回憶當時離開桐梓時這樣記載著。
  • 紅色桐梓丨長徵期間中央紅軍兩進桐梓的作用及影響
    長徵期間中央紅軍兩進桐梓的作用及影響中央紅軍長徵進入貴州,中共中央在黎平召開了長徵路上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確定在黔北一帶建立新的蘇區。紅軍佔領遵義後,迅速出兵佔領桐梓並向北結集警戒。紅軍在桐梓期間積極宣傳黨和紅軍政策,發動群眾打土豪,建立蘇維埃政權。桐梓群眾擁護支持紅軍,協助紅軍徵糧、籌款、趕製軍服、積極參加赤衛隊和紅軍。
  • 【桐梓文化館館長推介】移動的歷史,穿在身上的史書,桐梓苗族服飾文化概述.
    視聽推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服飾(桐梓)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與雄縣抗戰老兵一起銘記崢嶸歲月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與雄縣抗戰老兵一起銘記崢嶸歲月 2020-12-13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銘記歷史——中國網民清明節「網祭」抗戰英烈
    焦潤坤3日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為前來參加「清明節的銘記」主題教育活動的學生講演。每到清明節,焦潤坤便用親身經歷為青年人講述歷史。這位曾經的新四軍戰士回憶,竺新民是在抗站勝利前夕,在攻克日軍位於慈谿的一個據點時犧牲的。當時他中彈後不願後撤,最終失血過多而死。
  •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銘記抗戰精神意義—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有感
    總書記說的正是我們的抗戰精神。「殷憂啟聖,多難興邦」的典故可見於晉代劉琨的《勸進表》,這句話大意是說,對於個人,凡事多加思慮、時刻保持憂患意識,能使智慧與潛能得到啟發;對國家而言,一些坎坷波折,可以增進民族團結,激發人們自強不息、迎難而上的鬥志,促使國家走向復興強盛。這也正是我們銘記抗戰精神的意義。
  •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多種形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一支隊某中隊開展「傳承抗戰精神·砥礪奮勇前行」為主題的系列紀念活動,教育官兵不忘紅色記憶,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 中國海軍抗戰史記
    一.史料來源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民國檔案史料.國民黨政府海軍抗戰紀事》 蔣文瀾:《中國抗日戰爭實錄》,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註:國內抗戰史知名學者,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 【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二戰港人遭屠 又一「七三一」(中)
    前文揭露二戰後期日軍以細菌撲殺難民的罪行,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回憶與控訴是該文主軸,本文則報導良心未泯日本人的懺悔,以及他們對這段歷史的挖掘與補述,剛好可從加害者的角度證實中國人受害的經歷。*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是以研究並且傳承香港抗戰歷史為宗旨的文化組織。
  • 不忘9.18,黃山人民抗戰期間犧牲很大,付出極多!
    銘記歷史,警醒自我,以讓和平歲月長存。抗戰期間,黃山人民遭受日寇帶來的極大傷害,死傷無數,黃山人民為抵抗外侮犧牲極大,付出極大,也當銘記。一、日寇飛機轟炸、機槍掃射,造成死難無數!據說,這是屯溪的防空洞之一二、抗戰期間,黃山人貢獻極大 抗戰之初,8省健兒匯集黃山市徽州區等地,整編為新四軍後陸續開往前線。1938年初,陳毅元帥、葉挺將軍率隊來到屯溪,廣泛進行抗日宣傳。
  •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汲取奮進力量 山東各地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連日來,山東各地舉行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烈士紀念碑巍峨高聳,烈士塑像昂然屹立。
  • ...銘記抗戰歷史 凝聚奮進力量 龍門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後在解放戰爭期間,該村不少青壯年毅然投身到革命戰爭中。石墩圍血戰日軍留青史龍門縣龍江鎮石墩村有一座客家圍屋,舊稱石墩圍,是劉姓族人聚集的地方。在抗戰時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發生了震驚南粵的「石墩圍血戰」。
  • 平湖開展「銘記歷史 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系列活動
    為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殺戮的死難同胞,引導平湖廣大青年、團員、少先隊員理解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了解家鄉紅色記憶長廊的歷史,團平湖市委開展「銘記歷史 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系列活動。
  • 貴州桐梓農商行原風險總監「鋌而走險」:偷拍董事長、行長賭博視頻...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仲琦 馮櫻子 北京報導日前,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披露的一份二審刑事裁定書顯示,貴州桐梓農商銀行員工袁禮強夥同梁遠高,偷拍該行董事長餘某和行長樊某等人打麻將賭博的視頻,並向其索要錢款400萬元。
  • 5部紀錄片讓我們銘記歷史
    、南京、廣州、香港、南寧、貴州、重慶、成都、蘭州、西寧等地,客觀真實記錄了1937年到1940年間的中國抗戰大後方城市生活景象。 02 一份報紙的抗戰 中國首部報人抗戰紀錄片,以戰地記者和新聞編輯的親歷為線索,講述十四年抗戰期間,大公報記者率先報導「九一八事變」、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登上密蘇裡艦見證日本投降的臺前幕後
  • 「遇見冬季貴州」坐上渝貴快鐵一路向北,這些風景美食不容錯過!
    曾經讓人「望路興嘆」的貴州,如今天涯咫尺。坐上高鐵,御風疾行,看山水相隔的「山地公園省」,聽萬年時光雕刻出的「多彩貴州風」。懸崖飛瀑、溶洞競奇、蒼山如海、萬峰如林,天下山水之秀聚於黔中。【高鐵遊貴州】作為【遇見·冬季貴州】子欄目,將分為貴廣線、滬昆線、渝貴線、廣深港、成貴線5條線路,帶大家順著高鐵脈絡,俯瞰貴州大地,攬盡貴州風光。
  • 蒙古海軍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內陸國家為何建造海軍部隊?
    蒙古海軍可是和梵蒂岡空軍、馬爾地夫陸軍並稱為世界三大神奇力量,蒙古海軍自成立以來未嘗一敗。因為蒙古沒有海岸線所以也不太可能參與到現代海洋戰爭,蒙古海軍就成了網絡上的一個梗,指沒必要建立的軍隊。蒙古海軍的詳細介紹蒙古海軍規模為七人,1名海軍上將、1名上尉、1名指揮官、1名中尉指揮官、1名中尉和2名少尉,七人中僅有一人會遊泳。所以加入蒙古海軍,即可成為少尉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