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關頭大漲軍費 英國謀求「脫歐」後全球影響力

2020-12-22 中國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倫敦11月19日電 (國際觀察)疫情關頭大漲軍費 英國謀求「脫歐」後全球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楊海若

  英國首相詹森19日宣布,儘管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巨大財政困難,英國政府依然計劃在未來4年內對國防部追加總共165億英鎊(約合218億美元)的軍費投入,主要用於太空、網絡防禦及人工智慧領域。

  這是冷戰結束後英國政府最大規模的國防投資。分析人士認為,英國政府此舉對內能通過新建國防項目創造就業機會,對外則旨在鞏固英國作為「最受美國青睞的軍事夥伴」地位,謀求增強「脫歐」後英國的全球影響力。

  重視「未來潛在戰場」

  詹森當天對議會下院正式公布該計劃時說,這筆額外的軍費將以每年約40億英鎊的形式投入,主要用於投資尖端技術,打造英國在網絡和太空防禦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地位,彌補國防系統短板。

  為實現上述目標,英國將成立新的人工智慧機構,組建國家網絡部隊,還將打造太空司令部。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說,太空司令部的先期目標是提升英國的衛星防禦系統,應對他國對英國導航衛星信號的攻擊,力爭在2022年發射英國第一枚火箭。

  詹森表示,這筆投資帶動的國防項目將有望每年為英國新增近萬個工作崗位。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所教授伊恩·貝格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從詹森的國防投資計劃重心不難看出,網絡和太空是英國政府重視的「未來潛在戰場」。

  英國白金漢大學教授、歐洲安全問題專家安東尼·格裡斯指出,詹森對太空和網絡領域的重視表明,英國希望儘早擺脫對歐盟太空計劃的依賴。

  打造「可靠盟友」形象

  英國政府在聲明中說,此次增加軍費將鞏固英國作為歐洲最大、北約第二大國防開支國的地位。

  《泰晤士報》分析認為,這無疑將增加英國領先法國、繼續保持其「最受美國青睞的軍事夥伴」地位的機會。

  英國政府稱,此次國防投資計劃除了保護領土安全、創造工作崗位,還能「向我們的盟友表明他們總能指望英國」。

  詹森在宣布計劃時也說,自冷戰結束以來,目前國際形勢「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競爭更加激烈」,英國需要與盟友站在一起,因此必須全面升級國防能力。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將使英國得以繼續保持對美國和北約盟國的影響力。貝格表示,英國此舉勢必會受到盟友歡迎,也為英國在今年年底到期的「脫歐」過渡期結束後繼續謀求全球影響力增加了一個重要籌碼。

  巨額開支「匹配雄心」?

  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對上述國防投資計劃表示極大歡迎。他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稱,在過去20到30年裡,英國國防部的「壯志雄心」與國防撥款從未匹配過,儘管英國政府近年的國防預算每年都有大約400億英鎊。

  英媒援引工黨影子內閣國防大臣約翰·希利的話報導說,2010年以來,英國武裝部隊的規模減少了四分之一,國防開支減少了80億英鎊,國防預算有130億英鎊的「黑洞」。

  不過如此大手筆增加軍費,也引發了英國國防分析人士的普遍擔憂。《泰晤士報》援引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一名分析人士的話報導說,在疫情嚴重損耗國家經濟、所有部門都在跟政府「伸手要錢」的背景下,國防能在與公共衛生、教育等疫情相關領域的資金爭奪中強勢勝出,並爭取到長達4年的預算,足以證明詹森政府對國防發展的重視,但「這筆投資比預期的還要慷慨,令人震驚」。

  格裡斯表示,英國「脫歐」過渡期即將結束,無協議「脫歐」可能性增大,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物流、合作都將因此受到衝擊,英國國防領域也將因此面臨新的困境和挫折。「『脫歐』後的英國真的準備好做『全球化英國』的冒險了嗎?」

相關焦點

  • 為「脫歐」止損?向美國示好?英國為何不顧疫情猛漲軍費
    當地時間19日,英國首相詹森向議會宣布一項重大軍事投資計劃:未來4年追加241億英鎊軍事撥款。詹森稱,這筆新增軍費將幫助英國重振軍隊,增設國家網絡部隊、太空司令部和人工智慧局。這是英國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費增長。有評論稱,詹森頂住財政壓力猛漲軍費,意在修補「脫歐」對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損失。
  • 英首相宣布冷戰後最大軍費開支,專家:對英國...
    他還說,這次提升軍費開支,可以加快英國的第六代戰機研發以及人工智慧的研發,上述項目「每年會為英國新增1萬個工作崗位」。雖然政府制定的軍費增加額度是165億英鎊,但如果加上每年至少0.5%的通脹率,英國在4年後,投入的軍費總額至少有241億英鎊。「未來戰爭或在太空決勝負。」
  • 英國猛增四成軍費,僅次於中美,大英帝國再次崛起?
    近日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首相詹森近日宣布了一筆高達241億英鎊的國防支出計劃,據悉此次軍費增長較以往猛增了4成。而此次英國大量支出經費開支的背後又有著什麼目的呢?
  • 脫歐最後關頭 英國做漁業讓步 為謀求協議最後一搏
    距離明年1月1日正式脫歐不到兩周,英國政府可能試圖在重要爭執問題漁業上再做讓步,為達成協議做最後一搏。英國和歐盟上周末都表示可能不會再做任何妥協,但美東時間21日周一,媒體援引知情者消息稱,英國提出願意在漁業方面進一步讓步,以此換取歐盟在其他領域的讓步。
  • 海外財經媒體焦點:英國作出漁業讓步以達成脫歐協議
    英歐談判方面,英國據悉就漁業問題提出新方案,試圖在最後關頭達成脫歐協議。彭博:英國據悉就漁業問題提出新方案 試圖在最後關頭達成脫歐協議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爭取在最後關頭達成脫歐貿易協議,就捕魚權提出了新提議,歐盟正予以考慮。
  • 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作者: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新年伊始,經歷了近一年的過渡期後,英國正式脫歐。而此前不久,一種傳播能力更強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在英國被發現,導致倫敦等地封城,多國也暫停與英國之間的通航。截至目前英國確診病例超過269萬,是歐洲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近一周每天新增病例5萬多例。疫情疊加英國脫歐將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英國脫歐談判可謂步步是坎。2020年3月,歐盟一方的首席談判代表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2020年4月英國首相詹森因感染新冠病毒隔離,脫歐談判被迫暫停。
  • 英國「脫歐」大結局
    資本市場先行在距離12月31日的「脫歐」過渡期結束還剩幾天的關鍵時間裡,情況終於出現了轉機。北京時間12月24日晚11時,英國政府正式宣布,「脫歐」貿易協議達成。當天早些時候,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英國和歐盟的談判代表們為「脫歐」後貿易協定徹夜工作,該協議將確定兩者未來的貿易關係,減少英國於2021年1月1日之後出現的混亂。
  • 回眸2020之四 英國「脫歐」劇情了猶未了
    期間,英國歷經三位首相與兩次大選,「脫歐」期限三次推遲。在詹森的帶領下,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於2020年1月31日正式從政治地位上「脫歐」。2020年12月24日,英歐之間在距離「脫歐」過渡期結束僅剩一周的最後關頭達成未來關係協議。 英歐之間這場受到全球矚目的「離婚」連續劇起因為何?是什麼讓「脫歐」一拖再拖?真正離開歐盟後的英國又會走向何方?
  • 英國「脫歐」過渡期還剩3周,歐英未來關係談判進入「最後關頭」
    歐洲新聞臺評論指出,歐英未來關係談判進入「最後關頭」,要想走出目前的僵局,雙方領導人都需要政治勇氣和妥協精神。 新華社記者唐霽攝 今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隨後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直到今年12月31日結束。在過渡期內,英國不再是歐盟成員國,但繼續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內,和其他成員國一樣,遵守歐盟的所有規則。過渡期結束後,英國將退出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實施獨立的貿易政策。
  • 外媒:脫歐和疫情讓英國經濟陷困境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了題為《不管能否協議脫歐,英國經濟已經遭殃了》的報導稱,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將結束,無論英國和歐盟能否達成貿易協議,英國經濟都已無法避免地受到了衝擊。
  • 脫歐未能如期迎來大結局,英國為何沒有了硬脫歐的勇氣
    因為憑藉脫歐上位的首相詹森所帶領的保守黨在下議院佔有絕對優勢,且距離下次首相選舉還有4年的時間,如果詹森有勇氣硬脫歐,他完全可以選擇告訴民眾因為英國的主權不容妥協,所以必須要接受無協議脫歐的現實。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因為此刻的英國早已不是4年前脫歐公投時,亦或是新冠疫情(covid-19)前的英國了。
  • 關注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
    英國脫歐不僅僅關係英國和歐盟的內政,更會對全球大國關係、中歐英三邊經貿關係,乃至多雙邊規則產生深遠影響。同時,英國脫歐後獨立制定的貿易和投資規則,與此前歐盟規則將存在一定差別,這也將對未來中國企業開拓歐洲市場提出新挑戰!
  • 英國脫歐大限將至,哪些行業的日子要難過了?
    雖然漁業對於英國經濟並非至關重要,但海域捕撈權事關主權,英國難以退讓。 關於如何執行協議的問題,歐盟提出如果雙邊貿易爭端涉及歐盟法律解讀問題,應交給享有歐盟法律最高釋法權威的歐洲法院。英國認為「脫歐」後英國的法律系統完全獨立於歐盟,不應當接受歐洲法院的仲裁。 在這緊要的關頭,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談判再次中斷。
  • 2019年全球軍費報告出爐,美國軍費佔全球總額38%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4月27日發布2019年全球軍費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軍費支出(部分為估算值)達到1.917萬億美元,創1988年以來最高值。2019年軍費總額較上一年度增長3.6%,年增幅創2010年以來新高。
  • 「脫歐」不確定性持續 歐英未來關係談判進入「最後關頭」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歐英未來關係談判進入「最後關頭」(國際視點)核心閱讀距離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僅剩下3周多時間,然而雙方在漁業等三大議題上的談判仍未能實現突破,目前雙方都在做最後努力,試圖彌合分歧,達成未來關係協議。
  • 英國脫歐對中國影響幾何?
    截至6時,全部328個選區僅剩下8個選區進行最後的計票,但脫歐陣營已經贏得超過半數的1680萬選票,超留歐陣營120萬選票,已經贏得公投勝利,英國公投最後結果為脫離歐盟。消息稱,英鎊暴跌超過10%,觸及1985年以來最低水平。下文為中國金融新聞網6月15日推出的一篇文章,現重新推出以饗讀者
  • 淺談英國脫歐的利與弊
    2018年6月26日,英女王批准英國脫歐法案,允許英國退出歐盟。2018年7月12日,英國已經發布脫歐白皮書。2019年3月12日,英國議會就修改後的「脫歐」協議進行了再次投票表決,但該協議仍然沒有通過 。
  • 英國脫歐後,為何英國與美國關係很微妙,甚至若即若離?
    近兩年,英國脫歐的事,一直是世界上關注的事件,2020年1月,英國終於脫歐成功。在英國脫歐時,美國最活躍,似乎是美國脫歐。美國支持英國脫歐是有目的。 詹森當首相時間並不長,英國脫歐成功後,本來英國還要和歐盟談後續的脫歐事項,沒想到新冠來了,這又是詹森執政時面臨的難題。我們會發現,英國疫情爆發後,英國最初放出的聲音是「群體免疫」,也就是所有英國人都得新冠,免疫力強的人生存下來,免疫力低的人自生自滅。英國此舉招致國際批評和嘲笑。但沒想到英國害怕了,居然很聽話的在家,即使外出也保持嚴格的距離。
  • 英國脫歐的好處:疫情期間不愁糧
    英國政府花了大量時間來保護自己不受糧食短缺的影響,以防無協議脫歐。隨後爆發的新冠疫情,讓英國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好處。在英國脫歐的混亂局面中,專家們曾嚴峻地預測無協議脫歐危險的出現。他們警告說,脆弱的食品和藥品供應鏈將受到破壞,恐慌性購買和燃料短缺將引發「公共秩序的混亂和社區局勢緊張。」
  • 英國脫歐後,法語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語言
    他在演講時候還不忘帶節奏:"死守一種語言,拒不使用法語,只知道跟隨英語的潮流,非洲這種做法根本不是望向未來」」對於馬克龍的演講,英國很多網友表示:呵呵。英國《獨立報》 就獨道,無論馬克龍說得多好聽,法語都不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語言。文中還舉例說,2006年,通用電氣的一家法國子公司因發行其英文軟體手冊而被罰款50萬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