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作者: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
新年伊始,經歷了近一年的過渡期後,英國正式脫歐。而此前不久,一種傳播能力更強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在英國被發現,導致倫敦等地封城,多國也暫停與英國之間的通航。截至目前英國確診病例超過269萬,是歐洲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近一周每天新增病例5萬多例。疫情疊加英國脫歐將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英國脫歐談判可謂步步是坎。2020年3月,歐盟一方的首席談判代表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2020年4月英國首相詹森因感染新冠病毒隔離,脫歐談判被迫暫停。經歷兩次選舉、考驗三任首相、歷時四年多漫長的英國脫歐協議談判,英國終於正式離開歐盟。其實近代以來,英國始終奉行「光榮獨立」的政策,即使在加入歐盟後其與歐洲也是若即若離,沒有真正融入歐洲一體化進程當中來。
而正式脫歐之後,英國獲得了三大好處。一是獨立的外貿政策,可以自由與歐盟之外的國家籤署自由貿易協定,制定獨立的產業政策;二是減輕了負擔,不再負擔每年的歐盟經費,也減少了接收難民的任務;三是增強獨立性,有助於構建「全球化英國」。
然而,脫歐給英國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各種不利。政治上,英國失去了歐盟的支持,要獨立在全球獲得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此外,英國內部的爭議也一直不斷。英國有近一半人希望留歐,這突出體現在蘇格蘭,其首席大臣表示要歐盟留綠燈,「蘇格蘭很快回來」,這給了一直期待獨立的蘇格蘭一個很好的藉口。而北愛爾蘭也在加速與英國的分離和與歐盟的合作。離開歐盟的英國,可能還無力顧及「全球化英國」的打造,而首先需要加強整合英國內部。
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約佔英國進出口貿易的一半。儘管英國與歐盟達成了貿易協定,但是雙方之間的貨物與服務貿易往來增加了各種屏障,不再如往常一樣貨物、服務、人員、資本等都可以暢通無阻。
英國從2016年開啟脫歐進程之後,經濟增速放緩。2020年,屋漏偏逢連陰雨,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二季度英國GDP下滑超過20%,本就游離在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英國,內部分裂加劇,又失去了與歐盟的抱團取暖,經濟處於通縮狀態。
此外,英國金融業也將受到巨大影響。脫歐之後,英國對全球投資的吸引力或將有所下降。作為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發達的國家,英國對FDI的依賴極大,2017年英國FDI存量佔GDP的比例接近60%,遠高於法德30%左右的規模,而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之後,2017年英國FDI驟降了92.3%。
作為英國核心競爭力的金融業正在面臨嚴峻挑戰。英國經濟萎縮帶來了金融業的衰退,伴隨著脫歐的推進,英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削弱,一些大型金融機構紛紛離開倫敦,前往包括德國法蘭克福及法國巴黎在內的歐洲大陸城市。
當前,原本英法德「三足鼎立」的歐盟失去了一角,世界格局也在變化。離開歐盟的英國也試圖重振「全球化英國」,這就需要其重新審視自己,並構築與中國、歐洲各國的全新經貿關係,例如通過開啟相關專家正討論的中英投資協定、中英自貿協定,並與中國達成協議,在英國建設全球人民幣離岸中心等,吸引中國企業赴英國投資,甚至成為復甦英國經濟、重建「全球化英國」的引擎之一。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無論如何,英國短期內都不可能再回歸歐盟,但抗疫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而經濟全球化既不會因為英國脫歐而裹足不前,更不會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舉手投降。在2021年,聯合抗疫、加強經貿合作、加速恢復經濟將是當務之急,這要求英國必須加強與各國的合作,構建全新的經貿合作關係與金融紐帶。未來的「全球化英國」會如何發展,仍待我們進一步觀察。
作者: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