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脫歐,英國經濟怎堪如此雙擊

2020-12-11 人民網

原標題:疫情&脫歐,英國經濟怎堪如此雙擊

  ■ 孫曉玲 楊海若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日前向議會作支出審查報告時說,今年英國經濟或將萎縮11.3%,這將是1709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為應對新冠疫情,今年英國政府支出已達到2800億英鎊(1英鎊約合1.3美元),本財年政府借貸預計將達3940億英鎊,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9%,遠超上財年水平。

  疫情反彈導致復甦受阻

  今年上半年,英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萎縮。為了拯救經濟,英國在疫情好轉時逐步放鬆防控。5月開始復產復工,7月商店逐漸開門,8月政府出臺一系列服務業優惠政策,各項經濟指標一度反彈強勁。第三季度英國經濟儘管同比依然下降,但環比增長15.5%。

  然而,近期疫情再度加重導致英政府不得不採取連續收緊措施。英政府此前宣布,英格蘭地區自11月5日至12月2日實施大範圍「禁足」措施。12月初開始英格蘭地區將實施「加強版」三級新冠警戒系統。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分析師露絲·格雷戈裡表示,防疫措施再次收緊必定影響經濟復甦進程,今年第四季度英國經濟「可能完全沒有增長」。

  英國商業團體認為,新一輪大範圍封鎖將使更多企業陷入困境。英國工業聯合會負責人卡羅琳·費爾貝恩說:「第二次全面封鎖標誌著寒冬的開始。」英國商會總幹事亞當·馬歇爾表示,「許多企業現在的處境比疫情暴發之初要糟糕得多。」

  英國埃信華邁公司11月23日發布的最新月度調查顯示,英國11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7.4,為6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該公司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裡斯·威廉姆森表示,隨著封鎖措施再次波及大範圍商業活動,11月的數據將英國經濟指向「二次探底」。

  脫歐不確定影響持續存在

  英國今年1月31日正式脫歐,隨後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英歐雙方3月啟動未來關係談判,期待在過渡期內達成協議。但數輪談判之後,雙方仍在公平競爭環境、履約管理和漁業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持續的不確定性對於本就遭受疫情打擊的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英國汽車製造商與經銷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英國汽車總產量約為63.3萬輛,同比下滑35.9%。該協會主席喬治·吉萊斯皮表示,為應對未知的脫歐結果,該行業已花費數億英鎊進行準備。該協會執行長邁克·霍斯表示,疫情已給英國汽車業造成嚴重破壞,如果英歐未能達成最終協議,「無協議脫歐」將給汽車行業及從業者帶來「毀滅性打擊」。

  英國金融業也受到一定影響。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脫歐不確定性導致倫敦的資產管理公司「招聘癱瘓」。許多英國基金公司要麼在歐盟新設實體機構,要麼增加現有分支,以在脫歐之後繼續為歐洲投資者提供服務。

  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日前也表示,「無協議脫歐」給英國帶來的長期損害將大於新冠疫情。

  財政大臣蘇納克表示,預計到2022年第四季度英國經濟產出能恢復到疫前水平,但經濟「傷疤」恐將持續存在。「我們的健康緊急情況尚未結束。我們的經濟緊急情況才剛剛開始。」蘇納克說。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相關焦點

  • 外媒:脫歐和疫情讓英國經濟陷困境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了題為《不管能否協議脫歐,英國經濟已經遭殃了》的報導稱,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將結束,無論英國和歐盟能否達成貿易協議,英國經濟都已無法避免地受到了衝擊。
  • 【財經分析】英國經濟遭受疫情脫歐雙重打擊
    疫情反彈導致復甦受阻自英政府宣布自3月下旬全面「禁足」之後,本已遭受「脫歐」不確定影響的經濟迅速雪上加霜。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滑19.8%,這是繼第一季度下降2.2%後的連續萎縮,英國經濟由此陷入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作者: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新年伊始,經歷了近一年的過渡期後,英國正式脫歐。而此前不久,一種傳播能力更強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在英國被發現,導致倫敦等地封城,多國也暫停與英國之間的通航。截至目前英國確診病例超過269萬,是歐洲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近一周每天新增病例5萬多例。疫情疊加英國脫歐將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英國脫歐談判可謂步步是坎。2020年3月,歐盟一方的首席談判代表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2020年4月英國首相詹森因感染新冠病毒隔離,脫歐談判被迫暫停。
  • 外媒:脫歐和疫情讓英國經濟陷困境 _《參考消息》官方網站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了題為《不管能否協議脫歐,英國經濟已經遭殃了》的報導稱,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將結束,無論英國和歐盟能否達成貿易協議,英國經濟都已無法避免地受到了衝擊。英國經濟已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今年三季度英國與西班牙一道成為經濟反彈最弱的國家。
  • 脫歐+疫情雙重壓力,英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溫,英鎊或面臨2008年...
    疫情肆虐導致貿易受阻 英國面臨食品危機威脅  在英國脫歐貿易談判最後期限臨近之際,新冠病毒變異又給英國經濟帶來新的一擊,使該國瀕臨二次衰退邊緣。感染人數激增不僅給2020年尾抹上了一層黯淡色彩,還可能影響到2021年前景。  聖誕節來臨之際,由於英國疫情肆虐,歐洲國家實施了貿易和旅行限制,導致英國面臨食品危機的威脅,並引發民眾的恐慌性搶購。
  • 英國「脫歐」大結局
    早在今年1月29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脫歐」協議的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便對英國離開歐盟表達遺憾。他稱英國「脫歐」的日子是「悲傷的一天」,對歐洲來說,這一結果是「失敗和教訓」。排除對團結的衝擊以及可能形成的示範效應不說,經濟上的損失也是顯而易見的。此前,歐洲經濟和財政政策研究中心一份研究報告認為,英國退出後,歐盟每年新增100億歐元左右的資金缺口。
  • 英國抗疫、脫歐與救經濟「三座大山」如何破解?
    (原標題:英國抗疫、脫歐與救經濟「三座大山」如何破解?)疫情對民生經濟的影響並不小,英國還面臨1月1日脫歐的震蕩。脫歐談判反反覆覆,離正式脫歐期限還不到兩周都未有結果。英國和歐盟公開了各自無協議脫歐後的應急計劃。大型商超的老闆已經公開提醒市民囤貨,媒體在為老百姓盤點哪些物品會緊缺哪些會漲價。市場對脫歐談判的期待從15日歐盟主席宣稱「雙方面前有一條達成協議的路」後英鎊兌美元就漲至近兩年的新高就可見一斑。
  • 疫情關頭大漲軍費 英國謀求「脫歐」後全球影響力
    新華社倫敦11月19日電 (國際觀察)疫情關頭大漲軍費 英國謀求「脫歐」後全球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楊海若  英國首相詹森19日宣布,儘管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巨大財政困難,英國政府依然計劃在未來4年內對國防部追加總共165億英鎊(約合218億美元)的軍費投入,主要用於太空
  • 英歐貿易談判進展艱難脫歐「後遺症」持續困擾英國經濟
    受脫歐不確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影響,今年英國經濟表現慘澹。12月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滑11.2%,預計成為今年全球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報告稱,到2021年年底,英國的經濟規模將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縮減6%以上。
  • 淺談英國脫歐的利與弊
    2016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決定「脫歐」 。2017年3月16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批准「脫歐」法案,授權德蕾莎·梅伊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2017年3月29日,「脫歐」程序正式啟動。2018年6月26日,英女王批准英國脫歐法案,允許英國退出歐盟。2018年7月12日,英國已經發布脫歐白皮書。2019年3月12日,英國議會就修改後的「脫歐」協議進行了再次投票表決,但該協議仍然沒有通過 。
  • 評論丨英國抗疫、脫歐與救經濟「三座大山」如何破解?
    抗疫、脫歐、救經濟依然是未來一年壓在英國肩上的三座大山。毫無疑問,疫苗讓人們看到了抗疫勝利的曙光,但要發揮它的作用還取決於多個因素。按照第一周的接種速度,要6周時間才能完成首批人員接種。15日英國國家審計署的一份報告披露,英國2021年只能接種全英一半的人員,完成全部人口的75%的計劃要到2022年。也就是說靠疫苗阻斷病毒傳播還得等上一年多。
  • 面臨疫情脫歐壓力,還要得罪中國?詹森被警告:英國已不是大國
    目前,歐洲正面臨著第三波疫情衝擊,由於氣溫轉冷,更是給病毒提供了傳播的環境。歐洲各國目前都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什麼封城宵禁、方艙醫院等手段都用上了。不過,即便疫情如此嚴重,英國政客們並不忘關心世界各地的局勢,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他們仍舊希望把觸手伸到地球上的每個角落。在東南亞地區,由於本月中旬東協峰會即將召開,從地區各國的態度來看,其實大部分與會國能就相關問題達成一致的傾向,是非常明確的,比如南海資源開發和南海軍事化等問題上,爭議程度都比以往小了很多。
  • 英國脫歐的好處:疫情期間不愁糧
    英國政府花了大量時間來保護自己不受糧食短缺的影響,以防無協議脫歐。隨後爆發的新冠疫情,讓英國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好處。在英國脫歐的混亂局面中,專家們曾嚴峻地預測無協議脫歐危險的出現。他們警告說,脆弱的食品和藥品供應鏈將受到破壞,恐慌性購買和燃料短缺將引發「公共秩序的混亂和社區局勢緊張。」
  • 硬「脫歐」英國將帶著一身「後遺症」上路
    無論英國「脫歐」大戲以什麼方式收場,「脫歐」進程本身和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深刻影響了英國政治的走向。   此外,英國國防部12月12日宣布,4艘海軍巡邏船已經待命,一旦英國與歐洲聯盟沒有就未來關係達成協議,將在31日「脫歐」過渡期結束後第一天起在英國海域護漁。英國和歐盟先前都表示,漁業是談判難點之一,雙方都對達成協議表達悲觀態度。
  • 學者分析:英國脫歐或有利歐盟「勇往直前」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法新社布魯塞爾12月8日發表題為《英國脫歐對歐盟來說會是個機會嗎?》的文章稱,英國脫歐對歐盟來說或許會成為一個勇往直前的機會。全文摘編如下:一些專家認為,英國脫歐對歐盟而言是一個不可辯駁的損失。不過,與一個歷來持懷疑論的夥伴決裂,對歐盟來說或許會成為一個勇往直前的機會。英國是繼德國之後的歐洲第二大經濟體,也是與法國並列、擁有核武器的兩個軍事大國之一。經過了47年的結合之後,英國和歐盟分手很可能使得共同防務政策取得進展。
  • 脫歐未能如期迎來大結局,英國為何沒有了硬脫歐的勇氣
    因為憑藉脫歐上位的首相詹森所帶領的保守黨在下議院佔有絕對優勢,且距離下次首相選舉還有4年的時間,如果詹森有勇氣硬脫歐,他完全可以選擇告訴民眾因為英國的主權不容妥協,所以必須要接受無協議脫歐的現實。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因為此刻的英國早已不是4年前脫歐公投時,亦或是新冠疫情(covid-19)前的英國了。
  • 英國「脫歐」上演「最後的倔強」
    如今,曠日持久的英國「脫歐」大戲即將上演最後一幕。協議能否達成,誰都不敢打包票。英國和歐盟都讓各自的民眾作好心理準備:如果事情談成了,他們將迎來一項有裡程碑意義的協議;如果沒成,那麼英歐之間的經濟聯繫將瀕於崩潰,兩者雙雙陷入不確定性的漩渦。
  • 脫歐公投四年:英國改變了什麼?
    遠景被渲染但相信者上當公投之前的各種演說充滿了煽動鼓惑,推動者著力渲染的是英國脫歐很容易,而且脫歐之後的英國將從此脫離「歐盟的苦海與束縛」,走上英國內政外交自主和再現大英帝國「昔日輝煌」的光明大道。英國派屈克明福德教授設計的英國脫歐模型甚至預測,即便英國無協議「硬脫歐」,也將促使英國年度經濟激增4%。
  • 英國「被脫歐」了?
    按照英國政府此前公布的指引,在新冠疫情三級警戒系統中,一到三級分別對應「中」「高」和「非常高」三種疫情警戒程度及相應的防控措施。由於疫情不容樂觀,英國政府決定增設第四級。然而,情況變化就是如此之快。而在病毒變異導致的這一輪疫情高峰後,英國民眾新冠疫苗的接種意願也出現了上漲。據英國國家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該國有大約78%的居民表示,如果將向民眾提供新冠疫苗,他們願意接種,遠遠高於12月初調查時的數據。
  • 無論終局如何 英國都將帶著一身「脫歐後遺症」上路
    英國「脫歐」過渡期在今年12月31日結束這個結局變數不大。「藍皮書」指出,去年7月至今年7月是詹森政府的執政元年。躊躇滿志的詹森今年年初宣稱將開啟英國歷史的新篇章,開創英國的「非凡十年」。然而,正是在這一年裡,英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局,內外交困。「脫歐」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衝擊,使英國在過去一年裡遭受了全方位挑戰,也使詹森的執政成績單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