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安盟科右前旗把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第一責任,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切實將築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作為一項根本性、長期性任務抓緊抓實,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不動搖,守住「綠色底線」、激發「綠色活力」、擦亮「綠色名片」,推進全旗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退耕還林 植綠又添「金」
這幾天,俄體鎮白音村村民申萬寶在自家的果園裡仔細查看果樹長勢,清除徒長枝,做田間防蟲管理,這些工作是他最熟悉也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對於申萬寶來說,眼前的一切既是心靈寄託,也是未來希望。25年來,申萬寶與父親申玉生兩代人利用坡耕地年復一年地栽植果樹,摸索種植經驗,豐富種植品種,在長時間的精心管理下,荒山變成了青山,現在150畝的果樹地,年產10萬斤果,一年收入10多萬元。
申萬寶清除徒長枝 劉威攝
「從收益上來講,我覺得種樹比種地強得多,而且還能保護生態,一舉兩得。」申萬寶說。看到種樹的經濟和環境效應如此之好,周邊村鎮的許多村民前來取經。申萬寶表示,下一步,他打算再擴大栽樹面積,帶動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讓白音村的天更藍、地更綠、環境更美。
防雹網 劉威攝
俄體鎮素有林果之鄉的美譽。2020年,俄體鎮按照旗委「全黨抓扶貧、重點抓產業、關鍵抓項目」的工作要求和「基地+合作社+庭院經濟」的苗木產業發展模式,實施以集苗木良種繁育、市場保障供應、線上線下交易、觀光休閒旅遊為一體的苗木產業發展定位,建設興安苗木產業創新示範基地,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一體化建設,打造10萬畝林果生態長廊的建設目標。項目建成後,將實現「松樹蓋頂、果樹纏腰、糧食入川」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三季有花、四季見綠」的景觀效果。此外,俄體鎮還充分藉助科右前旗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每畝地投入4500元資金,安裝800餘畝防雹網,減少雹災對果樹的損害,從根本上實現惠農增收。
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郭井安攝
「山坡蓋了被子、農民賺上了票子」。幾年來,科右前旗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瞄準「生態+產業」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態工程,推進「林藥、林果、林旅」等多種經濟發展模式。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9.6億元,完成天然林保護489萬畝、建設三北防護林12.3萬畝、退耕還林還草2.5萬畝、封山禁牧5.3萬畝,發展林果經濟林13.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5.33%,高於全區3.23個百分點。
實踐證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文明建設為推動全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符合全旗各族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2020年,科右前旗落實造林任務15萬畝以上。按照自主造林和公司化造林並重和「適地適樹」的原則,生態林以樟子松為主,經濟林以沙果、龍豐、錦繡海棠、雞心果、山杏為主,預計從2020年到2022年,3年內,完成造林綠化50萬畝以上。
退耕還草 播綠又富民
在距離科右前旗政府所在地100公裡外的滿族屯滿族鄉,烈日炎炎下,牧民散丹一如往日在羊圈裡勞作。今年,散丹積極響應退耕還草的號召,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保護生態的同時,也實現了增收。
「退耕還草政策對我來說是個好事,按我家的實際情況來計算,一年種地160畝,如果今年全部種草,一畝地要花費60元到70元,但今年國家給我們無償種草,還給了種草補助,這樣算下來,我們的收入提高了整整一倍。」散丹說。
實施退耕還草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西部大開發做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得人心、順民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今年,科右前旗啟動實施的已墾林地草原退耕還林還草試點項目,涉及烏蘭毛都、滿族屯、桃合木、德伯斯、綠水等5個蘇木鄉鎮,8萬畝地、664戶農牧戶、1287名農牧民,形成了科右前旗大地增綠、農業增效、牧民增收的良好發展態勢。據統計,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建設,加快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嚴格執行草畜平衡和禁牧制度以來,全旗累計推動建設優質飼草基地60萬畝,落實草原獎補政策1342萬畝,完成病蟲害防治面積1300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由58.83%提高到64.83%,植被平均高度提高1—3倍,草產量每畝提高20%以上。
如詩如畫的草原美景 劉暢攝
據悉,2020年到2022年,科右前旗將利用3年時間,完成草原生態修復50萬畝以上,努力實現草原生態功能特性,不斷提升全旗空氣優質天氣佔比數,讓天藍、水淨、空氣清新逐漸成為科右前旗的新常態。
生態立城 護綠又宜居
為了讓身邊的綠色更有「溫度」,讓「森」呼吸更長久,在今年3月召開的中共科右前旗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旗委首次提出「生態立城」的工作思路。這是科右前旗委站在生態保護和城鄉建設的新高度、新形勢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全旗各地各部門緊緊圍繞這一發展思路,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將生態保護全面融入城市發展中,加快河湖連通工程建設,啟動「五河七湖」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加快實施柳川河生態治理等項目,高標準啟動哈薩爾主題公園建設,加快科爾沁塔拉城中草原、省道北帶狀公園等盟旗共建項目,做足城市「水系文章」「園林文章」「管護文章」,推進「生態立城」建設步伐,提升人民群眾居住在山水園林城市中的幸福感。
綠意盎然的城市 劉暢攝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保護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幾年來,從城市到農村,從農村到牧區,科右前旗上下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工作原則,科學合理制定工作規劃,有力有序組織推進實施林草生態、水生態建設,全旗大地掀起了一股「綠旋風」,吹進千家萬戶,走進人民群眾的心田。
原題:【新時代文明實踐】興安盟科右前旗:堅守生態底線 激發綠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