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科右前旗唱好「山水歌」打好「紅色牌」的...

2020-12-22 瀟湘晨報

□韓文彬

在科右前旗西北部,歸流河支流巴日嘎斯臺河沿岸,北疆風景線上有一抹亮麗的中國紅,革命老區——巴日嘎斯臺鄉。這裡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內蒙古東部區第一個農村紅色黨支部就誕生在這裡。從這裡開始,星星之火,燎向科爾沁草原的遼闊大地。

「巴日嘎斯臺」係為蒙古語,意為有柳樹的地方,因當地柳樹生長茂密,故此得名。發源於哈圖莫河的巴日嘎斯臺河穿梭於柳樹叢中,流經全鄉35公裡,匯入歸流河。在這片1000平方公裡的熱土上,5.4萬老區人民,1464名中國共產黨員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充分發揚釘釘子和蒙古馬精神,在黨組織規範化建設、脫貧攻堅、紅色旅遊名鎮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紅色基因傳承中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華麗的超越。

回眸崢嶸歲月,再踏紅色之旅

這是一個英雄上馬的地方,在這裡無數革命先烈和英雄兒女永遠鐫刻在不朽的豐碑上。這是一塊紅色的沃土,在這片熱土上,有著可歌可泣的豐功偉績。

驅車駛入「紅巴鄉」,映入眼帘的便是紅色記憶廣場蔣弼仁烈士騎馬踏徵到興安村的強悍氣魄。73年前,一大批革命志士為了老區人民的幸福生活,拋家舍業來到這裡,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辦翻身大學,建立了內蒙古東部區第一個農村紅色黨支部,成為科右前旗建黨發源地。「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平均年齡23歲的烈士們,把靈魂和忠骨永遠地留在了這裡。

回望歷史長河,革命先烈為信仰而戰的真實場景歷歷在目。89歲高齡的劉兆生1931年出生在巴日嘎斯臺鄉興安村,老人的心靈深處一直珍藏著一段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那是1946年春夏之交的一天,當時才15歲的劉兆生聽大人們說村裡來了八路軍的工作團,好奇地去看熱鬧。「蔣弼仁帶頭走在最前面,南方口音,大約二十四五歲,扎著武裝帶,挎著匣子槍,威武,也很和藹。」「那時候小,不知道共產黨是做什麼的,但知道八路軍是來解放中國,鬥地主、鬥惡霸、打土豪,是來幫助老百姓的。」後來劉兆生聽說蔣弼仁是「老八路」,19歲就參加了革命,隨新四軍三師黃克誠部來到了王爺廟。

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地區包括東蒙古地區形勢錯綜複雜,中共中央提出「向南防禦,向北發展」「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戰略方針,按照「讓開大路,佔領兩廂」戰略部署,中共西滿分局適時派出黨員幹部,設立西滿軍區駐王爺廟辦事處,同時成立了中共東蒙古工作委員會,領導開展東蒙古根據地的創建工作。

這期間,著名的「四三」會議在承德召開,內蒙古自治運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高度統一。根據「四三」會議精神,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撤銷,成立興安省政府。同時,中共西滿分局決定,將中共東蒙古工委改建為中共興安省工作委員會。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五四」指示》,中共興安省工委及時派出群眾工作團,分別深入到興安盟廣大農村,開展以「減租減息,清算反霸」為主要內容的群眾運動。

「當時村裡不到50戶人家都住茅草房,土匪特別多,老百姓日子苦,窮得家裡啥都沒有,都吃不上飯啊!」劉兆生回憶道。當年,他家是貧農,六口人,沒有土地,只有兩頭毛驢,每天給地主幹活,幫著種地,很辛苦。蔣弼仁和他的工作團來這裡後,秘密開展革命活動,積極發動群眾,宣傳黨的主張和政策,吸收村裡的貧苦農民組建了農會和自衛隊,領導群眾剿匪反霸、減租減息,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努圖克政府。後來,蔣弼仁、潘祖勝、王金海等革命烈士相繼犧牲在了地主、土匪設下的圈套中。

但是,革命的火種不會滅,信念催生毅力!在興安鎮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下,革命運動更加深入。西科前旗(科右前旗)群眾工作團經過10個月的群眾運動,減掉了農民37%的地租和利息,解決了一些貧僱農民的土地問題,大大削弱了封建勢力。

興安鎮黨支部 「減租減息、清算反霸」鬥爭的勝利,為各地廣泛開展「減租減息、清算反霸」鬥爭提供了經驗、振奮了人心,也給其他地區建立黨組織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同時,群眾鬥爭也給反革命勢力有力打擊,穩定了政治局勢和社會秩序,推動了全旗乃至興安地區群眾運動的深入開展,保障了基層人民政權和後方根據地的安全,此後不久,興安地區農村黨支部陸續建立起來,紅色革命呈星火燎原之勢。

我們讚嘆革命烈士的犧牲,感嘆革命道路的艱辛,更加珍惜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70多年前,他們以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使興安盟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屹立在科爾沁草原上。建國後,他們以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帶領興安村人民擺脫貧困、勤勞致富,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70多年來,興安村黨支部始終是興安大地上農村黨組織的一面鮮紅旗幟,堅定不移地傳承著共產黨的紅色基因。

傳承紅色基因,逐夢再出發

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永不停息。新世紀的興安村黨支部帶領全村人民,乘著黨和國家富民政策的東風,抓住土地「三權分置」的有利契機,實施府安佳園建設、民生保障、脫貧攻堅三大工程,並在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中,成功探索出紅色旅遊、蔬菜大棚種植、集約化養牛三業協同發展之路,形成集體經濟三足鼎立新局面。興安村成為了全盟第一個農民住進樓房的「明星村」!

隨著全域旅遊的全面推進,巴日嘎斯臺鄉著眼革命老區脫貧,有條不紊地加強了對紅色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弘揚。如今的興安村,經過精心打造,打開了紅色旅遊、休閒旅遊的新大門。走在興安村主幹道上,副食店、飯店、賓館、農家院,家家戶戶生意興隆。

永盛飯店負責人李海娥是土生土長的興安村人,在黨的光輝照耀下,枕著水聲入眠,看著曦光醒來。她不曾料想到,從小聽著紅色故事,哼著紅色歌曲長大的革命聖地能成為旅遊新選擇。看著一撥撥遊客湧入這裡,她內心生出幾分自豪感。

李海娥回憶道:「剛開始的時候生意並不好,最慘的時候一整天幾乎沒有客人。現如今,隨著紅色旅遊產業的興起,我的店面一擴再擴,從最初的400平方米,到現在能同時容納200人就餐、20間客房的1500平方米的大飯店。」 李海娥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外來遊客越來越多,每天接待遊客上百人,同時為當地10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五年前,村民李維祥兩口子起早貪黑趕大集賣日用品、蔬菜,但收入微薄。「自從買了這套門市房,自己開起了自選商店,日子過得就不一樣了。」李維祥高興地說,興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振興戰略給村民帶來了福音。自選商店櫃檯上馬奶酒、牛肉乾、奶食品等各類特產琳琅滿目,李維祥一家年收入達到了10萬餘元。

讓革命老區經濟活起來,群眾腰包鼓起來,這本身就是當年革命先輩的最大遺願。如今,鄉村振興戰略給廣大農牧民帶來了新機遇,興安村遊客不斷增多,村民發揮內生動力不斷摸索產業發展。

「通過對紅色旅遊『富礦』的合理開發,讓人們在追憶歷史的同時,也成為全域旅遊和鄉村振興新引擎。」前旗副旗長烏蘭格日樂說,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紅色旅遊的熱情高漲,「很多父母選擇在節假日帶孩子感受歷史,尤其是『80後』『90後』的父母更願意帶著孩子到訪紅色旅遊目的地。」

漫步紅色記憶廣場,重走長徵路,參觀紅色黨支部紀念館和革命烈士紀念館,聆聽講解員講述昔日的紅色故事,重溫入黨誓詞,為烈士敬獻一束花籃,親身感受革命烈士的艱苦奮鬥史。讓英烈們的動人事跡淨化心靈。

經過一代代人不懈奮鬥,一排排紅色主題的高樓拔地而起,一盞盞紅旗主題的路燈站立街頭,一面面鮮紅的黨旗國旗迎風招展。無不令人激情澎湃、熱血湧動。

「2019年七一前後,興安村紅色黨支部舊址和巴日嘎斯臺革命烈士紀念館接待參觀人員4.5萬人,帶動遊客21萬人,全鄉旅遊業直接和間接收入達到720萬元。」前旗巴日嘎斯臺鄉副書記李相亮告訴筆者,該鄉在發展紅色旅遊中「鄉村+紅色」的融合成為最大的亮點,紅色旅遊活動「圈粉」無數。

唱好「山水歌」,打好「紅色牌」。通過「紅色+旅遊」「紅色+農業」「紅色+文創」,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型產業,紅色文化為興安村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來源:正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 ——科右前旗唱好「山水歌」打好「紅色牌」的...
    □韓文彬在科右前旗西北部,歸流河支流巴日嘎斯臺河沿岸,北疆風景線上有一抹亮麗的中國紅,革命老區——巴日嘎斯臺鄉。這裡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內蒙古東部區第一個農村紅色黨支部就誕生在這裡。這是一塊紅色的沃土,在這片熱土上,有著可歌可泣的豐功偉績。驅車駛入「紅巴鄉」,映入眼帘的便是紅色記憶廣場蔣弼仁烈士騎馬踏徵到興安村的強悍氣魄。73年前,一大批革命志士為了老區人民的幸福生活,拋家舍業來到這裡,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辦翻身大學,建立了內蒙古東部區第一個農村紅色黨支部,成為科右前旗建黨發源地。
  • 科右前旗:鏗鏘有力闊步行
    天高氣清、秋意漸濃,興安盟科右前旗到處是豐收的喜悅從烏蘭毛都大草原到紅色旅遊勝地巴日嘎斯臺鄉,從北藥都索倫城到特色小鎮察爾森鎮,從國家園林縣城、衛生縣城再到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一幅幅生態環境提質、產業發展強勁、項目建設加速、鄉村振興深入實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創新活力競相迸發、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的高質量發展圖景愈加清晰,40萬科右前旗人民在砥礪前行和拼搏實幹中,寫下最精彩的「前旗答卷」。
  • 科右前旗「烏蘭牧騎+」溫情服務送到牧民家
    11月17日,興安盟科右前旗宣傳部聯合科右前旗農牧業局、科右前旗司法局、科右前旗人民醫院、科右前旗外事辦等部門,深入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開展了以「弘揚烏蘭牧騎精神,到人民中間去」為主題的下基層綜合服務活動。冬日裡寒風瑟瑟,科右前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用火熱的激情驅散了寒冷。當日,先後來到滿族屯查幹敖包公園、滿族屯滿族鄉圖布臺社區,為當地牧民送上了「文化大餐」。
  • 興安盟科右前旗:堅守生態底線 激發綠色活力
    2020年,科右前旗落實造林任務15萬畝以上。按照自主造林和公司化造林並重和「適地適樹」的原則,生態林以樟子松為主,經濟林以沙果、龍豐、錦繡海棠、雞心果、山杏為主,預計從2020年到2022年,3年內,完成造林綠化50萬畝以上。
  • 傳承紅色文化③|革命後代劉婧:傳承紅色精神 讓紅色基因永不褪色
    編者按:為廣泛宣傳革命先烈、挖掘推介革命事跡,傳承紅色文化,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與大眾網·海報新聞將圍繞「追憶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共同推出《傳承紅色文化》專題。劉婧繼續說道,「當我第一次帶上耳麥,面對100名孩子時,看著他們對紅色故事又好奇又嚮往的臉龐,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墾利區永安鎮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這裡「埋藏」著許許多多的革命事跡和英雄人物,劉婧為了講好墾區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也為了肩上的這份榮耀和責任,她走遍墾區19處抗日根據地舊址,採訪近百位老革命、老黨員,整理近十萬字讀書筆記。
  • 科右前旗2020年棚戶區改造項目
    科右前旗一般指科爾沁右翼前旗,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下面我們一起看一個建設地點位於科右前旗,總投資約9.285億元棚戶區改造項目圖案來源網絡 實際情況以項目效果為準科右前旗2020年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地點位於科右前旗居力很鎮、汙水處理廠西側,建設規模:項目分東西兩個地塊,其中東地塊用地面積約為86000
  • 永不消逝的紅色電波——「上海紅色通信之旅」啟動
    自今年5月份籌備以來,主辦方根據《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記錄》匯集的1000個紅色革命紀念地,梳理出19個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電臺資源點,包括「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李白烈士在貝勒路的電臺、劉鶴孔秘密電臺等和中國革命相關的電臺,並在「紅色通信在上海」展廳展示。同時,主辦方還完成六條紅色通信線路的尋址工作。
  • 科右前旗婦聯「巾幗杯」慶「七一」網球賽圓滿結束
    6月20日,由科右前旗婦聯主辦,科右前旗網球協會承辦的2020科右前旗「巾幗杯」慶「七一」網球賽在科右前旗全民健身中心圓滿落幕。六十餘名運動員參加了此次比賽,經過激烈的對決,各組運動員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 鄂託克前旗:四大活動聯動 擘畫高質量發展新篇
    鄂託克前旗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在大開放、大融合中迎來發展新格局。構建起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多元市場聯動的產業體系,開啟紅色領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凝聚共識創新發展——內蒙古紅色旅遊創新發展現場會「紅色」是鄂託克前旗永不褪色的底色。每一點紅色都璀璨奪目,都神聖莊嚴,折射出偉大的光芒。
  • 《紅色印記》紀錄片,在各界引發強烈反響
    事實也證明,捍衛和發揚光榮傳統,守護和傳承紅色基因,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得以愈發強大,這個國家的人民愈發自信的源泉。這也是《紅色印記》能夠引發大家共鳴的原因。▲眾多網友對《紅色印記》進行跟評。觀潮君注意到,《紅色印記》一經播出就引發了網友的熱烈關注。
  • 科右前旗人民法院 召開審判執行態勢分析會
    科右前旗人民法院 召開審判執行態勢分析會 2020-10-19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興安盟科右前旗公辦幼兒園招聘187名教師公告
    一、招聘教師人數:共招聘187名(其中:漢授113 名蒙授74名)   1.科右前旗民族幼兒園招聘蒙、漢授幼兒教師共12名,其中:漢授5名,蒙授7名;   2.科右前旗第二幼兒園招聘蒙、漢授幼兒教師共5名,其中:漢授4名,蒙授1名;   3.科右前旗第三幼兒園招聘蒙、漢授幼兒教師8名,其中:漢授5名,蒙授3名;   4.科右前旗永興幼兒園招聘蒙
  • 科右前旗人民法院 正式啟用數字主審法官會議系統
    為充分發揮主審法官會議職能,全面提升主審法官會議信息化工作效率,2020年3月20日,科右前旗人民法院數字主審法官會議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召開2020年首次行政主審法官會議,討論研究一起工傷認定案件進行。會議由科右前旗人民法院院長周紹凱主持,行政主審法官會議全體成員參加,針對疑難問題進行「會診」。
  • 永不褪色的「共產黨員家庭」牌
    前幾天,高新區孫旗屯鄉黨政辦副主任李奇陽和馬營村村幹部一同到該村貧困戶家中慰問,路上發現一戶人家門前懸掛的「共產黨員家庭」牌已經發黃、褪色。上前一看,竟是多年前的牌子。  前幾天,高新區孫旗屯鄉黨政辦副主任李奇陽和馬營村村幹部一同到該村貧困戶家中慰問,路上發現一戶人家門前懸掛的「共產黨員家庭」牌已經發黃、褪色。上前一看,竟是多年前的牌子。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五四運動標誌一個偉大開端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京華大地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留下了一處處光昭日月的紅色遺存。為慶祝建黨一百周年,本報特推出《踏尋北京紅色印記》系列專刊,重溫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更好地銘記北京的紅色歷史,讓紅色印記永不褪色,更加鮮豔奪目。
  • 2020呂田紅色旅遊講解員大賽圓滿落幕 講好紅色故事 打造紅色旅遊...
    12月11日,中共廣州市從化區呂田鎮委員會主辦的「賡續紅色因子 講好呂田故事」2020呂田紅色旅遊講解員選拔大賽在蓮麻小鎮舉行。24位決賽選手銳意創新、匠心創作,充分展示講解技能和風採,將呂田紅色老故事講出新時代新內涵。
  • 中國銀行與興安盟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政府籤署精準服務奶牛肉牛...
    中國銀行烏蘭浩特分行與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政府現場籤署精準服務奶牛肉牛產業銀證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奶業振興行動、重點項目融資、多層次銀擔銀保、產業扶貧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
  • 上海推出紅色場館系列直播:永不褪色的紅為「四史」教育注入理想動力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充分發揮上海紅色資源優勢在「四史」教育中的作用,市文旅局將全新推出系列直播《博物·在看》,通過歷史情景再現、紀念館現場體驗等方式,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從不同視角展現上海的紅色文化基因。
  • 農工黨科右前旗支部組織黨內醫療專家為公安幹警開展健康講座活動
    2020年11月20.mp301:25來自苞米薦子2020年11月20日,農工黨科右前旗支部應科右前旗公安局之邀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心內科郝翠琴主任講了「心臟保養及心臟急救方法」、消化內科翟桂霞主任講了「消化系統疾病及胃炎的預防知識」、中醫科周麗萍主任講了「高血壓的預防與治療知識」。旗公安局組織30餘名幹警認真聽課,講座結束後,幹警們紛紛向各位專家諮詢問題。在場的幹警們表示,通過邀請醫院專家開展健康講座,幫助民警掌握預防疾病知識、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促使大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保護環境,我們用行動獻禮大美興安 —科右前旗人民法院魚苗投放環...
    保護環境,我們用行動獻禮大美興安 —科右前旗人民法院魚苗投放環資修復紀實 2020-09-17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