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期中考後暴露真相:三流家長發脾氣,二流家長幫分析,一流家長...

2020-12-23 騰訊網

作者:朗讀君

家長和孩子的「鬥智鬥勇」,每次都繞不開「考試」這個大殺器。

而這次期中考的到來,便引爆了這場「拉鋸戰」。

孩子顫顫巍巍的手,家長咬牙切齒的臉,堪稱「演員請就位」中的最佳表演。

本色演出的一家人,在這場劇集裡,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期中考」這場大製作裡,三流家長、二流家長和一流家長各自的表演吧!

三流家長:

用情緒抹殺孩子的求知慾

三流家長拿到的劇本,堪稱「情緒大作」,需要極強的爆發力。

尤其是「獅吼功」、「鐵砂掌」的表演,一定要「內力深厚」,才能「一招制孩」。

就像知乎網友的求助帖,三流家長以「獅吼功」開場,在電話裡先「下戰帖」,稱要揍孩子,這樣做,可以「先發制孩」,在氣勢上讓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這才好進行之後的「教育大戲」。

「吱」的一聲,場景切換,孩子哆哆嗦嗦捧著試卷,家長「正襟危坐」,開始「興師問罪」。

「怎麼回事,缺你吃,少你穿了?考這麼點回來,你還有臉回來?」

「你瞅瞅你,什麼豬腦子,也不知道我怎麼這麼命苦,淨養你這白眼狼了!」

「看看隔壁的小錦,又是年級第一,挨這麼近,咋沒學人點好?」

專業評審,連連稱讚,三流家長把這場表演拿捏得很到位。

畢竟,孩子「渾身發抖」的細節表演,也是擊中人心,側面襯託了三流家長入戲之深。

自此,三流家長戲碼落幕。

場外教師點評:

三流家長氣勢很足,但要注意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現場一片譁然,觀眾紛紛對三流家長「評頭論足」:

「太嚇人了,夢回小學啊,我媽那時候也是這麼吼我的,我到現在一聽別人大聲說話都一哆嗦。」

「小時候因為考試,可沒少挨打,有時候也很委屈,也認真學了,就是考不好,挨完打,我也氣自己,哎,考試真難……」

「是呀,就是被這樣的家長這樣吼大的,我現在都滿腦子是我媽罵我是豬,長大也自卑的很。」

「老是挨罵挨打,我那時候變得特別叛逆,特別想逃離家裡,都想輟學了,成績,真的比我還重要嗎?」

這時的三流家長,早已被淹沒在現場觀眾的「吐槽聲」中,心裡嘀咕:

「難道我想這樣嗎?其他家長面對孩子考不好,難道不生氣嗎?我該怎麼辦呢?」

二流家長:

幫孩子分析試卷查漏補缺

怎麼辦呢?

讓我們來看看二流家長的演出有沒有什麼可取之處。

幕布轉換,二流家長開始上場,場面一度溫馨了起來。

沒有聲嘶力竭的責怪,而是耐心幫孩子分析試卷。

「孩子,你這次期望成績是多少?有沒有想過這次差距主要在哪裡,看看有沒有什麼可改正的。」

「考試就是為了檢測你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不要著急,有壓力是好事,但是要轉化為動力。」

孩子淚目,稍稍抽泣的神情惹人憐愛,「媽媽,你放心,我肯定好好改正,下次一定考好的。」

媽媽摸摸孩子的腦袋:「媽媽相信你,這次好好分析改正,下次一定可以考得更好。」

評審扶鏡,悄然拭淚:

「誰說,情緒波動大才能帶動氣氛,這樣溫馨的場景不也大獲人心,有此母,孩子以後會越來越好。」

此刻,場外教師金句頻出:

孩子考完,情緒不佳,家長莫急,分析來救。

另外,金牌教師還附送「分析秘籍」給家長和孩子:

1、「90+90+90」, 差一點,差很多。

很多孩子常有「幸運」得分點,不是很確定的答案,好像靠著運氣得分了,便不再去「深究」。

但是幸運不會每次降臨,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認認真真吃透每個知識點。

就像 「100+100+100 和90+90+90 」的差別,看似每個點只差了10分,合起來便是30分的差距。

每個知識點都「懵懵懂懂」,合起來整張卷子的成績只能是「一塌糊塗」。

知識不會辜負努力,但不清不楚的知識便會抹掉努力的意義。

這也就是很多人覺得,明明自己下苦工學習了,為什麼成績總是難以滿意。

原因就在於——沒學透。

要想學透知識,就要提取框架,細化知識,時刻謹記步驟的重要性。

2、提取框架,瞭然於心。

知識間都是有聯繫的,並不是單獨而立的。

那些成績好的學生,都是因為有自己的「思維導圖」。

如:

怎么正確看一本書,可以分解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有不同的要點。

這樣整理後,腦子中的邏輯便變得清晰,操作起來也十分方便。

而具體到課本知識的學習,可以參考阜陽九中八年級學生尹靚的名著閱讀方式:

她以《西遊記》主角為主線,串聯相關知識,輔以繪畫,讓知識不再零碎,而具極強的關聯性。

家長在幫助孩子分析試卷、或者平時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導圖」能力。

給孩子一個知識點,看他如何聯想、整合相關知識。

對孩子來說,一開始就做整套知識體系是很困難的,家長只需有意識的鍛鍊孩子這一能力即可。

3、謹記「步驟為王」,對照表格檢驗。

學習的本質是重複步驟,考試便是看學生對於解答步驟的熟練度如何。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第一步——梳理步驟,就沒弄明白,一步糊塗,步步難懂。

將自己在考場上的步驟寫下來,再對比正確步驟,就可以很明顯看出錯誤點。

這樣有利於孩子吃透知識點,防止知識點換個「馬甲」就認不出、不會做。

金牌教師說完秘籍,嘆息一聲:

「要想孩子成為學霸,還得看一流家長如何幫孩子建立習慣!」

一流家長:

培養孩子當「學霸」的習慣

一流家長,到底強在哪裡呢?

其實,他們不過是先苦後甜,早早幫孩子建立「學霸」習慣,日後,對孩子便可放心大半。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

人生這場馬拉松,不是一次結果定終身,而是要在習慣的大熔爐裡「淬鍊筋骨」,才能有所成就。

考試作為人生的一大難關,要想通關,就不能「臨陣磨槍」,而要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一流家長都會培養孩子的哪些「學霸」習慣呢?

「學霸習慣」用一個詞概括便是「知行合一」,

習慣的培養可以分為兩類:思維力和執行力,換句話說,便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狀態。

首先,從學習方法來說,最需要養成的習慣有:專注、思考、總結 。

1、專注與獨立的習慣

學霸無不有專注的習慣,他們習慣沉浸式的學習,在學習中樂此不疲。

一旦進入學習狀態,他們「滿腦子都是知識點」,不會像很多孩子一樣,左顧右盼,一直走神。

在學習的時候,他們大腦急速運轉,有時家長的「關心」反而會影響他們的思考。

為此,他們也都習慣獨立完成作業,不喜歡也不需要家長的「過度陪伴」。

在安靜的壞境,沉迷知識海洋,是他們的樂趣所在。

一流家長很早就會有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意識,會通過繪畫、象棋,結合孩子的興趣特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此外,也有很多家長注意到,孩子不專注,多半是目標不清晰。

當孩子把要學習的東西標註好時間、具體任務,孩子也會很快投入學習,不會心思飄著。

家長要想孩子能成績好,就要培養孩子專注與獨立的習慣,不要勞心勞力,事倍功半。

2、思考與提問的習慣

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現:

學霸常常邏輯清晰,做事井井有條,求知慾強,又好提問。

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了思考與提問,在面對新事物時,他們會先進行思考,然後提問、整合。

他們不會急於下手,糊裡糊塗去處理事情,會先理清事情脈絡,多方考慮,再著手去做。

在學習上,他們會先聚焦大綱,之後裂變知識點,讓每個知識點都「有跡可循」。

這樣的學習,在他們的腦子裡,知識都是成網格狀的,而不是散點。

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做家務」來鍛鍊孩子的這一能力。

此處的做家務並不是簡單的聽從家長指揮擦桌子、掃地,而是要孩子來安排如何完成整件事。

比如「做飯」步驟,要先洗菜,再切菜,炒菜。

讓孩子來思考如何整理步驟,把這件事做好,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注重效率,多重作業。

比如燒水的時候,可以洗菜,並不需要等水燒開了,再去洗菜。

孩子在提問時,家長也要認真回答,引導孩子的思維。

3、總結與鑽研的習慣

學習和人生都離不開總結。

取得好成績是不斷累積的過程,從吃透每個小知識點,到整個大框架瞭然於胸,都離不開總結。

也只有每一步的踏實總結,才能換來一大步的前進。

家長要培養孩子總結和鑽研的習慣,不要讓孩子什麼都「差不多」。

畢竟差不多累積的人生,就會差很多。

家長可以幫孩子建立總結表,讓孩子學會反思,不斷改正,才能更好。

附:學習總結表

此外 ,還可以讓孩子用「費曼學習法」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

第一步:選擇一個概念

第二步:想像你正要把這個概念教授給一名新生

第三步:如果你遇到問題,請原路返回

第四步:簡化並建立類比

按照「學習金字塔」理論來說,要想真的吃透一個知識點,最好的方法便是教授給他人。

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給家長「上課」,給家長講明白一個知識點,證明孩子也吃透了這個點。

其次,從學習狀態來說,耐心、細心、不拖延都是考好必備的「附加技能」。

除了牢記知識點,也要注意學習狀態,只有「雙劍合璧」,才能「冠絕天下」。

「期中考」這齣大戲就此落下帷幕,但之後的考試還在繼續。

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的時候,都要提升「演技」,向一流家長靠攏。

發脾氣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三流演技,幫分析是「治標不治本」的「二流水平。

只有真正幫孩子建立學霸習慣,才是「一流風範」,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向「奧斯卡最佳父母」獎項衝刺!

點個「在看」,希望孩子在下個期末考中,取得好成績!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就給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三流家長只看成績,二流家長懂得抓習慣,一流家長幫孩子提高能力
    不少小學生的家長,學歷都很高,家長們的知識文化水平也是逐年上升。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但是家長們投入了這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的學習上,所獲得的學習結果總是差強人意。是老師的教學能力不好?還是家長的輔導方式不對?不管是什麼原因,在每一次期中考試結束後,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家長們,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三流家長只看成績,二流家長懂得抓習慣,一流家長幫孩子提高能力。
  • 三流的家長做保姆,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一流的家長做什麼?
    家長的性格和脾氣,很大程度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發展。若家長喜怒無常,脾氣不定,孩子就會變得浮躁,情緒化,很多事情都會變得複雜。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現代家長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品質。當你看到孩子的長處和短處時,母親不應該立即做出反應。為什麼呢,因為孩子需要空間獨自成長。孩子在別人面前表現得很好,但當他回到家,他看到了他的母親,變得不耐煩和難以理解。
  • 三流的學習學知識,二流學方法,一流學思維
    三流的教學教知識,二流的教學教方法,一流的教學教思維。同樣,三流的學習學知識,二流學習學方法,一流學習學思維。當然,這樣說並不是說基礎知識與方法不需要學,而是在學完知識和掌握方法後,要向更高的維度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對於小學生,教師和家長往往只注重基礎知識,而忽視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實際上,這並不利於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
  • 五年級數學期中考試,學生考了22分,家長看後火冒三丈想揍孩子
    學校準備舉行期中考試,老師為了讓學生們考出優秀成績,就提前進行了一次數學期中測試考試,檢測下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在哪個位置;可一位學生只考了22分,全班倒數第一,解答題5道小題寫得非常認真、非常滿,卻一道題沒做對,老師看了表示很無奈,家長看完試卷更是火冒三丈想揍孩子,花小妹就帶大家一塊看看這套數學期中試卷難度到底如何
  • 一流家長講道理,二流家長發脾氣
    小雅在收到了許多科任老師的反饋後,將這個孩子叫到了辦公室,希望能夠和這個孩子好好談談。可是這位學生根本不將小雅的話放在心上,仍然我行我素。無奈之下,小雅只能選擇聯繫他的父母,可每次打電話,學生的父母總是推脫自己工作忙,只能麻煩老師多操心。
  • 「媽媽,我要玩手機」,三流媽媽這樣回答,而一流媽媽這樣回
    「媽媽,我要玩手機」,相信每個家長都對這句話無比的熟悉三個層次的母親回答是不同的: 一流的母親動腦,二流的母親動嘴,三流的母親的反應是最可怕的!三流母親實踐分析: 也許毛毛母親的實踐會受到批評,但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母親都是這樣的,玩手機到凌晨2點,這時她們對孩子沒有耐心,甚至會釋放生活的壓力,對孩子工作。
  • 怎樣用期中考後「四步定位法」初步定位大學和專業
    期中考試是高三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考試,很多地區實行聯考、區統考,排名表更有參考價值。 一次全面的分析,家長考生都可根據實際成績、排名,調整雙方可能存在的期望差,制定一致的對策,最終實現理想的目標。
  • 期中考試成績揭曉家長焦慮 孩子成績掉得厲害不指責是重點
    不少學校上周進行了期中考試,成績揭曉後,心理聊吧來了幾位焦慮的家長:孩子總是在優勢科目失手;以優異成績進入初一的孩子,成績卻在短短兩個月掉到班級中等……心理老師表示,考試也是技術活,複習狀態、身體狀況、心理素質、試題偏好等等,任何因素不匹配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考試發揮,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調整對「失誤」的認知。
  • 心理測試:選一款消字筆,測你今後考上一流、二流還是三流大學?
    選一款消字筆答案分析:A:你今後會考上三流大學你是一個非常有學習天賦的人,但你卻沒把這份天賦用好,把精力放到了別的上面,導致你的學習成績雖然很好,但是卻不是特別的好,因此,你量來會考上三流的大學,如果你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的話,今後肯定會考上一流大學,
  • 期中考試後,班上語文成績整體不佳,家長提出:語文老師該負責
    期中考試結束後,小島老師也收到了不少家長的留言。家長們紛紛表示:並不是自己不關注孩子的語文學習,而是班上語文成績整體不好,屬於全年級倒數,孩子們紛紛表示,試卷上考的內容,好多都沒學過。家長也很著急,向學校反映過,但老師的教學能力確實在短時間內無法提高多少,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
  • 三年級語文期中考試,90分以上的沒幾個,家長:作文扣分太多!
    三年級語文期中考試,90分以上的沒幾個,家長:作文扣分太多本學期三年級語文的期中考試結束了,家長們普遍反映考試成績不理想,尤其是作文寫得太差,扣分太多,又不知道該怎麼輔導,真是頭疼!其實考試結束後,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我們要向前看。如何通過考試,發現問題,把孩子的弱點補強,才是我們需要做的。通過分析期中考試試卷,把孩子的弱點找出來,然後進行針對性的補習,是下半學期急需要做的事情。下面我們來看看小文同學的考試卷子,作為代表,來分析一下他的扣分點和弱項在哪裡。
  • 二年級語文考試,一題暴露孩子心中想法,家長:一心想著玩遊戲?
    二年級語文考試,一題暴露孩子心中想法,家長:一心想著玩遊戲?孩子心裡想什麼,往往根據他的言行舉止能夠猜到一二,甚至是在考試的答案中也能看出他們的想法。這不,一位二年級學生的語文期中考試題,就看出來他心裡想著什麼,家長更是直言不諱:一心想著玩遊戲吧?到底是一道什麼題能讓家長認為孩子一心想著玩遊戲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答案吧。這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的期中考試試卷,學生考得還是很不錯的,得了98分。試卷第一頁考的是字、詞等基礎知識,學生全部做對了。看來這位同學的基礎知識掌握得還是非常不錯的。
  • 老師:家長不應片面看重分數
    不知不覺,這個學期已過半,惠城區各中小學校陸續進行了期中考試,以檢測學生本學期前半階段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拿到期中考試成績單,可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管成績理想與否,期中考試都是學生學業上的一次反饋,也是孩子和家長在學習配合方面的一次檢閱。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第一句回應很重要!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孩子總是發脾氣,父母也很困惑,不想對孩子要求太嚴格,也不想太寬鬆或太被動。發現口頭交流和讓孩子保持冷靜並不是很有效,但他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其實,孩子的身心發展是一樣的。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了「兒童道德發展階段論」。
  • 三年級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出爐,班級最高分不到90分,家長:有點慘
    #三年級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出爐,班級最高分不到90分,家長:有點慘本學期小學三年級的期中考試結束了,成績馬上就出來了。學生聽力題全部做對了,這個也沒什麼好分析的,看來語文也要練一練聽力理解能力了。第二到四題,分別是考生字、拼音和多音字、補充詞語等基礎知識的題,這些題沒什麼好說的,一定要掌握好,不能丟分。第五題連線題,也是基礎題,學生沒有出現丟分現象,還算不錯。試卷第二頁,主要是考句子方面的試題。
  • 二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試卷,給孩子們補考,家長:來得太及時了
    二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試卷,給孩子們補考,家長:來得太及時了。今年由於開學比較遲,很多學校都放棄了期中考試,但是家長可以為孩子自己測試一下,檢驗一下上半學期學習的情況。因此,期中考試的內容也是從這些知識點裡面抽測。以下這份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考試試卷,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家自己測試一下,看看能考多少分。試卷的第一題是填空題,包含了除法的運算、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等方面的知識。大家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細心讀題,謹慎填寫。試卷第二題是判斷題。
  • 上海數學老師神操作,讓學生出題考家長,9成家長驚呼:我太難了
    結果就有這樣的老師,幫著小孩兒拆家長的臺,讓小孩來考家長,考得平時狠三狠四的爸爸媽媽一個個跟洩了氣的皮球一樣,沒了脾氣。 最近,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老師龔豪,出了一個狠招,讓班上的孩子根據本學期數學課的內容,出一張完整的試捲來考家長,再由小孩來批改。 這下小孩們可算得了雞毛當令箭,搜腸刮肚給爺娘挖陷阱,不要太爽。而家長就不那麼愉悅了。
  • 孩子發脾氣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望,家長別再忽視孩子的需求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發脾氣總是沒有耐心去了解,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身為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要以平靜的、不容置疑的態度去了解原因。家長平靜的情緒會影響孩子讓他跟著一起平靜。孩子發脾氣,大多數受到挫折、失敗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得不到安撫,就想通過發脾氣來得到家長的注意,讓家長能夠主動安慰他。
  • 青島全市期中統考成績已出,請家長們注意查收!
    青島初三期中統考成績已經出爐,本次統考,李滄區考試包含英語聽力口語,總分為360分,其他區市總分為340分(不含英語聽力口語20分)。這次只是一次期中考試,考試的功能有兩種:檢驗和選拔。所以,考試的重要性更多地體現在考後對試卷的分析,也就是分析考試的檢驗效果。考後試卷分析其實是考試的一部分,但是,有些高考生只盯著考試分數,對試卷分析不重視,或根本不會分析,致使考試的檢驗功能不發揮作用。當然,期中考試也毫不例外。下面筆者就為大家推薦一些考後試卷分析的一般方法,希望能給孩子們一些啟發。
  • 語文期末複習的4個常見問題:家長幫孩子應對,需要找對解決方法
    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也不積極配合家長,按照要求完成學習任務,親子關係「雞飛狗跳」。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聽話呢?我們家孩子就這麼笨?語文基本功不紮實,報10個聽寫錯6個;對考試沒有概念,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各種學習習慣、書寫規範也沒有,作業上的字跡能讓人瞬間血壓升高;家長複習也找不到重點,只會安排孩子天天刷卷子;這些問題,在期末語文複習時很常見,家長想要幫孩子應對,需要找對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