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廟鄉-(各村史)-閻莊

2021-03-02 鄆城老家

 人-請點上面「關注」

閻莊

【沿革】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閻氏始祖順建公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於閻什口,閻氏三世祖志賢和王氏祖化遠又遷此定居,建村後,以閻氏取村名閻莊。

清末屬鄆城縣李北裡。1940年屬鄆城縣五區,1952年改屬七區,1958年初歸武安鄉,同年秋建孫莊大隊,轄閻莊,歸武安公社。1962年自成大隊,1984年初改為閻莊村民委員會,屬三屯鄉。2001年改屬唐廟鄉。

【地理位置】 閻莊位於縣城西南20公裡處,東與後屯為鄰,北與孫莊接壤,南與柴周隔河相望,西與楊節垓相連。

【自然狀況】 該村地勢平坦,趙王河挨村而過,20世紀70年代初,在趙王河建揚水站1處。2000年前後全村打機井14眼,機井和揚水站配合使用,水利條件極其優越,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大豆及蔬菜、瓜果。2002年全村佔地1678畝,其中,耕地1338畝,粘質土壤和沙質土壤約各半,學校佔地30畝,村莊佔地220畝,其它佔地90畝。

【交通】 建國前,交通極為不便,與縣城和四鄰鄉村之間全是土路,高低不平,雨雪天氣極難行走。建國後,特別1970年後,交通建設發展迅速,該村與四鄰鄉村之間先後修通了寬闊筆直的土公路,2002年境內交通四通八達。

【姓氏與人口】 該村共有閻、王、季等7個姓氏。其中,閻氏三世祖志賢於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由閻什口遷此,2002年共145戶680人;王氏祖化遠於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年)遷此,2002年共76人;季氏祖鳳鳴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遷此,2002年共60人。此後,周、宋、程、張先後遷此。1949年全村共110戶504人,2002年全村共190戶854人,均為漢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

【經濟狀況】 建國前,該村村民以務農為主,生活極為貧困。建國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超過200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60萬元,畜牧業收入 22萬元,林果蔬菜收入10萬元,其它收入8萬元。

【榮譽】 1996—1997年連續二年被三屯鄉政府評為"先進單位""綜合考核先進單位"和"人口責任制管理先進單位"; 1998年被縣評為"精神文明單位"

大事記

1946 年 成立村農會和槍班,閻傳自任農會會長,王士興任槍班班長。

1948年初 農會帶領群眾進行土地改革,鬥爭地主,沒收其財產分給農戶。

1952年 閻光白、王士興等帶頭組織成立了全村5個互組組。

1983年 全村人均集資20元,安裝變壓器1臺,配電室1處,全村澆地、照明用上了電,結束了煤油燈照明的歷史。

【農業】 建國前,以家庭為種植單位,人均土地2畝,小麥畝產60公斤,高粱畝產 80公斤,穀子、大豆等農作物產量也較低。1952年閻莊成立了互助組,組織結構雖有變化,但畝產量提高不大。1955— 1957年在農業合作社的組織領導下,閻莊打水井3眼,購進水車3部,凡水澆地塊糧食產量均有明顯增加。1972—1975年村裡和種子部門結合,聘請了農業技術員,培育高粱、玉米雜交良種,取得了較好的效益。1976—1978年村先後打機井5眼,在趙王河建揚水站1座,購進50馬力柴油機1部,12馬力柴油機5部,利用柴油機作為動力澆地,種地打畦,更換良種,並開始使用農藥、化肥,產量大有提高。小麥畝產量300多公斤。棉花畝產皮棉60公斤。1980年全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農機、良種、農藥、化肥普遍應用,糧食畝產超過 700公斤,皮棉超75公斤,麥棉間作開始嘗試,一年兩種普遍實施。1983年全村群眾人均集資20元,安裝變壓器1臺,建配電室 1處,開始使用電力澆地和照明。全村絕大部分地塊都能澆上水。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1990年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民經濟意識提高,全村有二十幾個農戶種植蔬菜、瓜果、葡萄、蘋果等,經濟效益可觀。農民純收入有很大提高。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已超過2000元。

【工業】村辦工業始於1965年,當時六隊(行政村)建磚瓦廠1處,為村民蓋房提供了方便。1970年村裡又成立了副業組,有粉坊、油坊、木業等,主要服務於該村,從業人員50多人。1977年村裡購進打面機和飼料粉碎機,由專業人員給群眾打面和加工飼料。1982年個體私營企業開始發展,村民閻繼存、閻海濤等十幾戶人家開始搞羊腸衣加工。1998年村民閻昭銀、閻先鋒又開始搞豬腸加工。同年,閻長海新上馬蛋雞場1處。

【文化教育】 1957年村集體蓋房子8間,建起了閻莊小學,2002年學校設立一至三年級3個教學班,有學生60多名。1995年又招收1個學前班,兒童入學率達100%。1968—1973年村裡成立了文藝宣傳隊,利用農閒時間演練戲曲和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活躍農村文藝陣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1997年村集體購進17時黑白電視機1部,放在大隊部辦公室,供群眾觀看新聞和各種文藝節目。此後,大部分農戶先後都購置了錄音機、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VCD等家電。2002年電視入戶率達98%。

【村民生活】 建國前,大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貧困生活。建國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60年人均佔有糧食不足10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50元。2002年人均佔有糧食800公斤以上,人均收入超過 2000元。1949年以前村民住的是土牆泥頂房;1970年前後住的是土牆瓦房;1990年以後,大部分村民開始建起磚牆瓦房,混凝土平頂或樓房,大大改善了居住條件。肉、蛋、食油、蔬菜等生活消費水平逐年提高。群眾生活發生了較大變化。2002年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100輛,摩託車20多輛。60%的家庭裝上了程控電話。醫療衛生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村裡有衛生所1處,床位4個,小病不出村,大病能輸液,能控制傳染病的流行。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53年閻光香、季全美、閻光全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閻莊第一屆黨支部,閻光香任支部書記,他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完成了由互助組、合作社、高級社至人民公社的過渡。1977—1987年閻昭堂任支部書記,在此期間,黨支部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帶領群眾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挖溝修渠,大搞水利建設,建揚水站1處,全村人均集資20元錢,架起高壓電,安裝了變壓器和配電室,全村澆地照明用上了電,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1988—1995年閻光根任支部書記,他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個人私營企業發展,使該村以腸衣加工為主的私營業戶發展十幾家,並想方設法,積極和外貿單位聯繫,調整該村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蔬菜、瓜果生產,使全村大多數群眾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1996—1998年閻昭希任支部書記,他帶領全村黨員群眾,積極扶植個人私營企業,狠抓種植業結構調整。1996—1997年連續2年被鄉評為先進工作單位。1998年被縣評為精神文明單位。1999—2001年閻昭榮任支部書記,他帶領黨員和群眾努力壓縮糧食種植面積,增加經濟作物種植,並發動群眾集資改造了該村照明線路,使電價降到了每度0.52元,減輕了農民負擔。2002年閻昭希任支部書記。

【行政建設】1946年閻傳自任農會會長,負責鬥地主、分田地、土地改革等。1950—1952年閻光愛任村長,合作社成立後,閻光香任社長。1960年閻傳青任大隊長。1966—1976年閻昭堂任村主任。1977—1986年閻光根任村主任。1987—1992年王乃興任村主任。1993—1995年閻昭銀任村主任。1996—1999年閻昭榮任村主任。2002年閻德好任村主任,文書閻光安,村委委員有閻德彥,下設5個村民小組,1個民主理財小組。

人 物

閻傳運(1924—1947)革命烈士, 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在劉鄧大軍某部任連指導員,在解放菏澤辛集時犧牲。

閻繼存 青年企業家,出生於1968年5月12日,大專文化。1984年8月至1987年7月畢業於鄆城縣第三中學。1987年8月在該村務農。1998年6月至 12月赴上海經濟幹部管理學院進修,1996年4月至2003年任鄆城宏遠腸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是第十五、十六屆菏澤市人大代表。

他目光遠大,有膽有識,於1996年創辦鄆城宏遠腸衣有限公司,職工由建廠之初的20餘人發展到現在的200餘人,註冊資金由當初的45萬元發展到518萬元,2003年實現產值4800萬元,創利稅400萬元。公司成立以來,他思想開拓,懂管理,善用人,重效益,堅持誠信為本,守法經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被上級部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和 AAA級守信用企業。在公司員工的思想政治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2000年被鄆城縣委、縣政府授予"全縣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經過不斷的發展,取得了獨立的進出口權,並已取得歐盟註冊,他被選為中國腸衣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榮獲菏澤市"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稱號。

-end-

轉發到「圈子」裡,老鄉們都會感謝你的。

相關焦點

  • 唐廟鄉-(各村史)-西李樓
    2001年屬唐廟鄉。【地理位置】 該村位於縣城西南22.5公裡處,東與李橋相鄰,北與前屯接壤,南與智垓相連,西南與東、西孫莊相接,西與董莊隔河相望。【自然狀況】 該村地勢平坦,趙王河從村西1公裡處由南向北通過,水利條件優越,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適宜種植小麥、棉花、大豆及蔬菜、瓜果。2002年全村佔地904畝,其中,耕地734畝,半為粘質土壤,半為沙質土壤。
  • 唐廟鄉-(各村史)-夏樓
    2001年歸屬唐廟鄉。【地理位置】夏樓位於縣城西南22.5公裡處,東與胡營接壤,北與三屯、西與李橋、南與陳裡長相連。【自然狀況】 該村地勢平坦,地界高,土壤優質,適宜種植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及蔬菜、瓜果等。2002年全村佔地1180畝,其中耕地980畝,村莊佔地150畝,其它佔地50畝。
  • 唐廟鄉-(各村史)-趙孟村
    2001年2月屬唐廟鄉。【地理位置】 趙孟位於縣城西南16公裡處,東與王老虎接壤,北與吳廟隔河相望,西與前宋、南與後屯相連。【自然狀況】 該村地勢平坦,水利條件優越,適宜種植小麥、棉花、大豆及蔬菜、瓜果。2002年全村佔地2000畝,其中,耕地1795畝,全為沙質土地,學校佔地18畝,村莊佔地150畝,其它佔地37畝。
  • 唐廟鄉-(各村史)-蔡莊
    1978年歸唐廟公社,1984年初,建蔡莊村民委員會,為唐廟鄉管轄。【地理位置】 蔡莊位於縣城西南28公裡處,南1.5公裡鄰洙趙新河,村後鄰趙王河,東鄰許莊,南鄰陳莊集,西與黃安鎮於樓相望,北與前劉隔河相望。【自然狀況】 該村地勢平坦,屬沙質土壤,老趙王河從村後穿過,村東0.5公裡有蔡莊溝1條,水利條件優越,旱能澆,澇能排。
  • 唐廟鄉-(各村史)-南梁莊
    1979年1月劃歸唐廟公社,1984年初改為南梁莊村民委員會,屬唐廟鄉。【地理位置】 該村位於鄉駐地東4公裡,許、鄄巨路北約1公裡處,村莊聚落成四方形。東與常莊(後為常樓)為鄰,南與陳裡長接壤,西面有日東高速公路經過,北與胡營接壤。【自然狀況】 該村地勢平坦,多為鹼性土壤,適宜種植棉花、小麥、大豆、玉米等。
  • 唐廟鄉-(各村史)-前屯
    2001年春歸屬唐廟鄉。【地理位置】 前屯位於縣城的西南部,距縣城22公裡,東與楊潭接壤,南與李橋相連,西與柴周隔河相望,北鄰中屯。【自然狀況】 該村地勢平坦,西有趙王河,村有溝、渠、機井,水利條件較好。村南為粘質土壤,村西為沙質土壤,村西南既有淤地,又有沙地,適宜種植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及多種蔬菜、瓜果。
  • 莒縣閻莊街道豐家村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安置樓分配工作圓滿...
    下一步,閻莊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將積極協調莒縣經濟開發區及建設單位,加快其它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 來源:閻莊發布 責任編輯:六條 「在看」的你真好看!
  • 莒縣閻莊街道中心小學:多舉措做好冬季傳染病防控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王友豔 日照報導  為保障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確保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莒縣閻莊街道中心小學多舉措切實做好學校冬季傳染病防控工作。
  • 莒縣閻莊街道中心小學開展:國防教育進校園 青春禮敬新時代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王友豔 日照報導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2020年12月9日上午,莒縣閻莊街道中心小學聯合山海天青少年研學中心教官開展了國防教育進校園活動
  • 以練代戰 密雲區石城鎮各村上演防汛應急演練
    石城鎮各村按照鎮黨委、政府統一部署,積極開展防汛減災應急演練活動,「以練代戰」,切實增強防汛搶險的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為有效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奠定堅實基礎。(四合堂村防汛應急演練現場)(紅星村防汛應急演練現場)各村演練活動緊緊結合本村實際,模擬因暴雨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各類險情。
  • 選準「領頭雁」交穩「接力棒」——鎮安鎮各村(社區)黨組織換屆...
    當天,全鎮各村(社區)黨組織換屆選舉黨員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大會的各項議程嚴格按照選舉程序、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根據黨章規定,經到會黨員充分醞釀討論,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差額選舉產生各村(社區)新一屆黨組織委員會委員共計76名同志。隨後,新一屆黨組織委員會委員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新一屆黨組織書記、副書記。大會在雄壯的《國際歌》聲中圓滿結束。
  • 【鄉村快訊】太平鄉先進帶後進 共享新生活、九龍鄉各村持續推進...
    【鄉村快訊】太平鄉先進帶後進 共享新生活、九龍鄉各村持續推進環境衛生整治活動… 2021-01-11 2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郭屯-(各村史)-褚垓
  • 黃堆集-(各村史)-杜莊
  • 張營鎮-(各村史)-小屯
  • 武安鎮-(各村史)-前宋村
  • 武安鎮-(各村史)-洪福寺
  • 張營鎮-(各村史)-田垓
  • 張營鎮-(各村史)-馬莊
  • 長興:縣四套班子領導前往各村 參加戶主大會
    浙江在線-長興新聞網11月16日訊 11月14~15日,長興縣委書記周衛兵,縣委副書記、縣長石一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高勝華,縣政協主席潘華明,縣委副書記何志強等縣四套班子領導前往各村,參加戶主大會,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對嚴肅換屆選舉紀律提出要求,對各村今後五年發展提出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