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妙對下聯,書生自愧不如

2020-12-11 弋說歷史

說到對聯,相信很多朋友都認為這是一個晦澀難懂的古代文學,會產生自認才疏學淺、難登大雅之堂的想法,一提到對聯便望而卻步。實際上對聯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藝術形式,不一定要在古代文學上有所建樹才能涉及,只要略懂對聯的基本格式就可以成為一種休閒的文字遊戲。

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瑰寶,自然有諸多的精髓在裡面,既能陽春白雪,亦能下裡巴人;既能成為文人墨客的雅好,亦能成為婦孺皆知的閒趣。通俗來講,對聯是但凡接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可以觸及,在古代「重男輕女」的教育體制下,女子同樣可以輕鬆「應對」,可見其並沒有太高的難度。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山間牧羊女的故事,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妙對下聯,書生自愧不如,這是怎樣的一副精彩下聯呢?

一、對聯的趣味性

對聯的基本格式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看起來枯燥無趣,其實裡面大有文章所在。對聯表面上看只是單純的文字交流,而實際上對聯更注重一個「意」字,這個「意」就成為了對聯趣味性的主導。

因此,對聯便出現了「機關聯」,顧名思義,就是聯中內藏「機關」,這個「機關」是指在聯語中或明或暗很巧妙的含有一定難度的機關,聯中包含: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等。

和普通的對聯相比,機關聯對格律及平仄的要求少了幾分苛刻,而在趣味性和知識面上又多了一些特點,更能考驗一個人的敏捷才思和紮實功底。天文地理、人物事跡、藥材名稱、成語典故等都深藏其中,更加提高了對聯的趣味性。

二、李白巧對機關聯

李白是唐代的詩人大家,才思敏捷、學富五車用來形容他仍然感覺不能完美表達出他的真才實學。像他這樣的大詩人在朝野當中都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佩服他的人虛心討教,而嫉妒他的人則是故意刁難。

據傳,唐玄宗招李白入宮後,楊國仲看李白受到脫靴磨墨的特級「招待」感到十分不滿,嫉妒李白的才華,便向李白提出「三步對句」的挑戰。

「三步對句」就是在挑戰方提出上聯後,三步之內對出下聯。要知道出聯容易對聯難,尤其在故意刁難的情況下,說不上會埋下什麼「機關」。而李白卻欣然應戰。

於是,楊國仲說出上聯「兩猿伐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這裡面的「鋸」通「句」,上聯把李白比作猴子,看他如何對出下聯的句子,有著明顯的奚落之意。

在楊國仲等看李白出糗時,李白卻說,「請大人起步,三步內對不上,算我輸。」結果楊國仲剛抬腳,李白便對出下聯「一馬隱身泥裡,看畜生怎樣出蹄!」

「蹄」通「題」,李白的下聯則把楊國仲比作畜生出題,字詞工整對仗、機關隱晦暗藏,本想看笑話的楊國仲反被李白一頓羞辱。

這副聯使用的便是機關聯中的隱字聯,可見對聯確實是一個趣味性十足的文字遊戲。而今天我們則要講的是機關聯的另一個遊戲類型——由拆字聯引出的一則勵志小故事。

三、牧羊女妙對下聯

清帝入關後,推行漢化政策,使中華文化與文明得到很好的傳承。到了康熙年間,詩詞已經達到了一個中興時期。私塾也好、官學也罷,但凡有些條件的家庭都會讓子女接受一些基礎教育。對聯作為一種親民的文字遊戲,自然也會在民間風行起來。

有一個叫裴律的書生,可以說是天資聰穎,幼時已經熟讀詩書,在鄉裡已經小有名氣。只是經常被誇的孩子容易驕傲,在優越環境中成長未必是件好事,讓裴律養成了驕傲自大的心性,恃才放曠、目中無人,自以為滿腹經綸無人能及。

一日,裴律出門遊玩,看到一處山水俱佳的景色,美不勝收,看到汩汩溢出的山泉便突然起了對聯的興致,在那裡自言自語說出了一副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說罷還為自已的上聯叫絕。

接著裴律又想自已對出下聯,結果沉思半晌也沒對出合適的下聯。裴律說的上聯是「拆字聯」。 拆字聯也是機關聯中的一種,漢字的字形各部分拆離開,使之成為另幾個字,表達出一個新的意思。

「泉」字拆開為「白」與「水」,「品」字拆開為三個「口」字,「泉」與「品」是這副聯的「題眼」,如果想對出下聯必須要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可以說這是對漢字掌握能力的考驗。

正當裴律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時,旁邊傳來一陣笑聲,裴律抬眼看去,是一位牧羊女。裴律正在為自已對不上聯而懊惱,再聽到牧羊女的笑聲,感到自已被嘲諷了,便憤憤地回懟了一句,「你嗤笑我,莫非能說出下聯來?」

裴律自持飽讀詩書,此聯拆字非常有難度,一個小小的牧羊女怎麼能對上,難免對牧羊女有輕視之意。

牧羊女無視裴律的挑釁,隨口說道「山石巖二木成林。」聽到下聯,裴律頓時呆住。

「巖」字為「山」與「石」,「林」為二「木」。上聯意指細品泉水,而牧羊女對的下聯則意指山中生林,如此巧妙之對,讓裴律驚嘆不已。深深感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驚嘆之餘,裴律又多了幾分讚賞,便又提出一副上聯「白水泉下女子好少女為妙」,同樣的拆字聯,又多加了「好」與「妙」字。裴律以為提高了難度,或許可以扳回一局挽回面子,卻不知牧羊女思索片刻,對道「山石巖上古木枯此木為柴」,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枯」與「柴」同樣的拆字,對仗十分工整,但卻寓意更深。裴律的上聯有輕浮牧羊女之意,而牧羊女的下聯卻把裴律暗喻為「枯木朽柴」,一時裴律漲紅了臉,未成想自已以為有學富五車之才,卻空有經綸之道,不如一牧羊女,於是悻悻而返。

回家後,被上了一課的裴律作了深刻的自我反省,意識到自已以前的狂妄與自負,從那以後開始虛心向學,後來榮登三甲,官至巡撫,成為了一名百姓擁戴的好官。

可以看出,對聯玩的不僅僅是文字遊戲,對於一個人的人生走向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機關聯的樂趣在於從聯中能夠表達出或褒揚、或鞭撻、或諷刺、或讚美的含義,使對聯成為獨特的中國文學藝術形式。

小結:

發達的網絡提供了很多交流便利的平臺,使現代網絡文學發展十分迅速,屏幕在指尖滑動,快餐式的現代網絡知識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古代文學似乎在慢慢淡出網絡「舞臺」。

年輕的一代在向前邁步的時候,同時也要汲取一些文學瑰寶中的精華。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成為佼佼者,在同等學歷的情況下,能力是最重要的,而自身素養往往就是評價一個人的基礎,了解古代文學是很好的捷徑。

中華有五千年的歷史與文明,古文學是現代文明發展的基礎,一些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遺失,尤其像對聯這樣極具趣味性的文學形式,作為年輕人更應該有所傳承,當你逐漸了解後,你才能慢慢體會到其中的精髓與趣味性,你的自身價值也會隨之提升。

參考資料:《唐才子傳·李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敖蛟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巧合的是
    傲嬌秀才出了上聯:「白水泉三為品」,牧羊女聰明對了,秀才自嘆不如有這樣一位名叫裴律的學者,從小就在讀詩歌,附近沒人知道他的才華,從童年到成年,他養成了裴律的驕傲和傲慢,他認為他很優秀,沒有人能比得上他,他年輕的時候就要炫耀自己,不被別人表揚就不會放棄。
  • 上聯「地中取土,加三點以成池」,下聯被書生對出,堪稱經典妙對
    有一位書生因為文墨之事得罪了寧王,被關入後花園的死囚牢中,等待這位書生的只有死亡。有一天寧王朱宸濠一時興起,來到後花園遊玩,他看著池塘裡的魚成群結隊,上面的荷花隨風搖擺,就吟出了一個上聯「地中取土,加三點以成池」。
  • 上聯:「兩口子騎一馬,多難受」,一書生對出了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但對子就不同了,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就算是田裡種地的老漢他都能對出對子來。 今天就來為大家說一個對聯故事。 咱們都知道,乾隆是個閒不住的,他見到林子如此幽靜雅致,於是便脫口而出一上聯,「山石巖下古木枯」。 此上聯初看感覺也怎麼樣,但越看越覺得出得妙。在說出了上聯之後,乾隆看著紀曉嵐,意思很明顯了,就是讓他對出下聯。
  • 才女徵婚一上聯: 「鐵杵磨成繡花針」, 聽了書生下聯又氣又羞
    在華夏這片熱土上,勤勞勇敢的祖先為我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直到現在也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尤其是在封建社會最為鼎盛的漢唐時期,可以說是「八方來朝」。許多周邊的的鄰國派遣留學使者來大唐參觀學習,將先進的技術和社會制度帶回了自己國家。即使到了現在,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方式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依然讓我們受用不盡。
  • 包拯為破案出了一上聯,一書生對出下聯後,包拯:你就是兇手
    何為明察秋毫,實則是包拯能夠公正客觀的斷案,無論涉案人員是誰,包拯都可以給出一個最為公正的結果。 相傳,包拯曾經為了破案出了一個上聯,一書生對出下聯後,包拯卻斷定這個書生就是殺人兇手。包拯是以何依據判斷的?他又是如何判斷殺人兇手的?
  • 尼姑出上聯,「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書生對下聯,讓人嘆服
    乾隆年間,嘉定有一書生名為王鳴盛。這王鳴盛自幼便十分聰慧,加之出生於官宦世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素有「才子」之名。大約是在王鳴盛十五歲的時候,由於搶奪水源,當地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械鬥。此事鬧得很大,就連官府介入都沒什麼作用。
  • 考官嘲諷才子出上聯:小書生兩腿木耳,才子妙對下聯,成為經典
    有的人說對對聯其實很難,因為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平仄要押韻,對仗要工整,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彙量還真無法對出好的對聯。也有的人說對對聯很簡單,只要遵照語法,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比如看到了「春」就對「秋」,看到「短木」就對「長舟」,這樣一來豈不是只要記住固定的搭配,就可以成為對聯高手了?
  • 秀才喝完井水隨口出一上聯,武則天懸賞千金求下聯,卻無人對出
    在那個還沒有這麼多娛樂方式的古代,吟詩作對是當時文人墨客非常喜歡的一個遊戲,也是一種教有方是,吟詩作對裡的「作對」,就是對對聯的意思,現今流傳下來的很多佳作,就是從他們切磋時留下的,很多時候甚至都是無意之舉,有很多千古絕對都是這麼流傳下來的,很多時候靈感來了,隨口出的上聯往往精妙無比,下聯都不知道從何下手。
  •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巧對下聯,妙不可言!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妙對下聯,成千古絕對!古代有一個書生進京趕考,由於人生地不熟,沒有找到旅店投宿。只得來到一座古寺前。書生趕忙上前施禮,請求借宿一晚。和尚看他是個書生,想試試他的才學,就說投宿不難,但我出個上聯,你能對上才行,書生點頭應允。
  • 女子出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下聯被路過的才子對出,堪稱妙對
    比如明代大才子解縉,可是出了名的對聯大師。但是這個稱號有很多人嫉妒,那些嫉妒之人認為自己的才華比解縉還要高超,於是就故意地找茬,試探解縉的才學。有一次酒席宴上,一個書生站起來就說出了一副上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這副對聯是發揮了自己的想像,把天空比喻成棋盤,然後繁星當作棋子,最後的「誰人敢下」充滿了鹿死誰手的感慨,是一副隱喻深刻的哲理對聯。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比如諧音聯,由於音同字不同,所以上聯和下聯皆要有諧音的詞彙才能對仗工整,同理拆字聯由於字數的拆解,那麼下聯也要考慮拆字這一層面。所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詞彙量。    比如在《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當中,就有唐伯虎對對子的橋段,對穿腸出的上聯是「圖書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這副上聯說的是唐伯虎在圖書館裡,沒有任何大作為。唐伯虎文思泉湧,對的下聯是:「棋盤裡,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也是暗中諷刺有些人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卻是草包一個。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網友的下聯真妙
    有一上聯十分流行,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這就讓網友們按捺不住了,很多位網友對出下聯,好比這個下聯:單木是木,雙木是林,三木是森。還有個網友的下聯更為經典: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看到這些網友的下聯,讓人不禁感慨真妙啊!
  • 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才子對出下聯後,女子臉紅逃走
    比如明代大才子解縉,可是出了名的對聯大師。但是這個稱號有很多人嫉妒,那些嫉妒之人認為自己的才華比解縉還要高超,於是就故意地找茬,試探解縉的才學。有一次酒席宴上,一個書生站起來就說出了一副上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 新娘受辱自盡前留一下聯,海瑞聽後說:能對出上聯的人就是兇手!
    經過了解後,海瑞才知道,原來就在半月前,老人夫婦倆為其子張羅了一門親事,在新婚當夜,新娘子給新郎官出了一副下聯:點燈登閣各攻書,準備考考其丈夫的真才實學,還對新郎官開玩笑的說道:「對不出上聯,就不準洞房!」。
  • 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沒想到下聯成經典
    於是,知府叫來所有人,當著他們的面表示:「我出一副上聯,如果你們對不出來,我就讓人拆了這座寺廟。」知府出的上聯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很明顯,知府出這副上聯就是為了諷刺這座寺廟,暗指和尚和尼姑同在一座寺廟風氣不好。寺廟裡的人對不出下聯,焦急不已。
  •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經典
    知府大人提出的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乍一看頗有刁難、奚落之意的上聯卻被人輕鬆對出,並且下聯堪稱經典,這是怎樣的一副對聯呢?一、對聯裡面的「情緒」我們都知道,古代詩詞以唐宋為興。知府提出上聯後,感到非常滿意,餘興未減,對眾人說道:「限寺中之人,一個時辰之內對出下聯,否則我便拆了此寺廟!」話一說出,寺中的和尚與尼姑便慌了手腳,站在寺中你一言我一語,想半天也沒人能夠對出下聯,眼看時間一點點流逝,和尚與尼姑心急如焚卻也無可奈何,只能眼巴巴看著知府拆廟,甚至有的人已經開始想自已今後的去處了。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網友寫數個下聯卻犯大忌
    很多人覺得對對聯容易,畢竟與古詩相比,上聯人家已經想好了,咱們只要依樣畫葫蘆就行了。但這個想法顯然錯了,畢竟依樣畫葫蘆也得畫得像、畫得妙才行。所以不少對聯迷便找了一個看似簡單的來對,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副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這個上聯是不是看上去是不是挺沒水平?其實就是拿漢字:日、昌、晶3個字來說事,但它卻讓不少對聯高手犯了對對子的大忌。
  • 富家女出上聯:「朝朝暮暮,進進出出」,書生妙對下聯抱得美人歸
    電影之中,唐伯虎同樣有著對穿腸之稱的一個書生展開精彩絕倫的對對子。此二人有來有往,所對之詞不僅整齊,而且押運。一時間,他們所對對子也成為眾多影迷的口頭禪。然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對子的相關歷史也在中國流傳了千百年。雖然《唐伯虎點秋香》中所對的對子是後世之人杜撰出來的,但不失對對子的精妙之處。
  • 女子出上聯「日月為明明日月」,唐伯虎妙對下聯後,成千古絕對
    文/鏡子標題:女子出上聯「日月為明明日月」,唐伯虎妙對下聯後,成千古絕對在我國古代優秀的歷史文化當中,出現了不少的文人墨客。他們都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寶藏。正因為這樣,我們更需要仔細的揣摩他們的詩詞,從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的優秀文化。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產生不少的有趣故事,而唐伯虎就是這麼一個非常有趣的才子。相信了解歷史的朋友們對唐伯虎並不陌生,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放到現在就是江蘇省蘇州人。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家境就比較富裕從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
  • 才女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一才子給出下聯,才女傾心而嫁
    比如,宋朝一位才女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一才子給出下聯,才女傾心而嫁。那麼,這女子何故要出此上聯呢?原來,她是在以對聯尋夫君。在古代,有很多這樣的活動,但是大多都是富家之女才「玩」的起這樣的浪漫。在西遊記一片段中,唐僧的母親不就是拋繡球認識並嫁給了陳光蕊嘛,其實這以對聯尋覓夫君的形式與那拋繡球差不多,只不過一個重天定的緣分,一個重人定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