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疫情一線,有一個數字特別值得關注: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後」甚至「00後」。
不僅是醫護人員,廣大黨員幹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新聞工作者、志願者以及方方面面的抗疫一線奮鬥者,也有很多是「90後」,他們成為這個戰場上披堅執銳、一往無前的青春力量。
為什麼人們特別關注「90後」?因為年輕人代表著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與疫魔的較量,看不見硝煙,也聽不到槍炮聲,但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危險幾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疫情發生以來,有的醫護人員倒在了抗疫一線,其中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醫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歲。而就在此時此刻,還有許多「90後」依然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以英雄的壯舉,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樹立了榜樣。
這段時間,我們在抗疫一線採訪了不少「90後」「00後」,他們的話讓我們感動。「每個人都有責任,我也希望能出一份力」 「同事們在前線勇往直前,我怎麼能當逃兵」……平實、質樸的話語中,蘊含著震撼人心、打動人心的力量。他們中的很多人火線入黨,上海瑞金醫院醫生、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插管小分隊」的「90後」小夥繆晟昊說,「並不是現在才想入黨,而是這個念頭一直在。」「插管小分隊」是離危險最近的醫護群體之一,每一次氣管插管,他們都直面飛沫和病毒。繆晟昊以及許許多多像他一樣火線入黨的「90後」,以這樣義無反顧、捨生忘死的行動,踐行入黨的初心與誓言。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對於新時代的青年來說,參與這場抗擊疫情的重大鬥爭,無疑是一次彌足珍貴的人生經歷。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這場重大鬥爭中,這些「90後」「00後」所展現出的勇敢與堅強、擔當與責任,令人動容,也令人振奮。他們,是當代年輕人的縮影,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強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們是有遠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國情懷的一代,也一定是能夠擔當大任的一代!
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無論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都還有很多大仗硬仗要打,還有很多的「婁山關」「臘子口」要攻克。青年一代無疑是闖關奪隘、攻城拔寨的先鋒力量,他們肩負重任,也被寄予厚望。
艱辛與磨礪是成長最好的催化劑。參與抗擊疫情的戰鬥,青年一代付出很多,也收穫很多。收穫是什麼?是信念更加堅定,是胸懷更加寬廣,是人生更加厚實。正如一位大學生志願者感慨的那樣,「抗擊疫情是我們最好的成長禮。」可以想像,未來當他們再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時候,再遇到矛盾和鬥爭的時候,一定會更有底氣,更顯從容,更加自信。
「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在抗疫一線,人們這樣為「90後」深情點讚。完全可以相信,經過抗疫戰火洗禮與淬鍊的青春,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讓我們一起為他們加油!
致敬英雄
□劉志傑
一份特殊的榮譽,授予一群特別的英雄。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我省3個集體和14位同志,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友們一道,登上這個全國矚目的光榮榜。
為人抱薪者,值得這份榮譽與關注。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對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果沒有醫護人員捨身逆行、救生命於危難,我們怎麼可能迎來現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良好勢頭?
醫者的偉大,源於對責任的認知。「當我們的國家面臨這樣事件的時候,從醫者、為醫者要責無旁貸擔起這個重任」,戰鬥在武漢前線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康焰,這位30年醫齡的大夫,在四川大學春季線上開學典禮中,給莘莘學子上了特殊而難忘的「第一課」:醫者仁心,源於對責任的堅守。
堅守責任,平時他們是平凡的醫務人員;堅守責任,危難間他們化身白衣戰士。他們救死扶傷,與病毒搏鬥;他們研發攻關,與時間賽跑;他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疫情平穩趨好的態勢——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
為人抱薪者,我們永遠銘記。英雄們用生命踐諾的戰果,我們必須悉心守護。他日,當我們走出疫情的陰霾,也請永遠不要忘記,那些逆行背影鐫刻的大愛,那些白衣天使書寫的忠誠!
·
中國戰「疫」詮釋「中國精神」
作者:鍾曉林
中國戰「疫」,再次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精神。
這精神是創新不停、求索不止的偉大創造精神。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以辛勤勞作、開拓創新為基調,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從誕生無數聞名於世的偉大思想巨匠到發明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科技成果,從創作偉大文藝作品、書寫震撼人心的歷史史詩到建設氣勢恢宏的偉大工程,再到當代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紅船精神,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延安精神,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改革創新精神,中國人民創新不停、求索不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研工作者和白衣戰士們夜以繼日、齊力攻堅,注重科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在迅速分離出多珠病毒毒株並測定全基因組序列基礎上,注重從可診、可治、可防、可控方面下功夫,從單純性治療到「中西醫結合」並重治療,治療效果、治癒率明顯上升;從檢測試劑數量精度都極度不夠、到目前已有14個檢測產品獲批並用於臨床,整體檢測水平顯著提高;從定點醫院設置到方艙醫院的拓寬充容,增加床位的同時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從「人工」監測體溫和消毒消殺,到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在疫情防控中大量應用,比如:可攜式可穿戴智能頭盔,實時監測、預警人員發熱狀態;「小護士」機器人自主導航進行噴灑消毒、派發藥品等等提高防控效率。每一次這樣史無前例地向前推進,每一次這樣異常艱難地攻關進步,無不是中國人民超強的創新意識和求索不止的創新精神的充分體現,更為全人類打贏這場戰「疫」貢獻「中國智慧」。
這精神是壯麗逆行、攻堅克難的偉大奮鬥精神。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萬千磨難中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精神逐漸積澱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深入骨髓、相生相隨,成為中國人民獨特的精神基因。
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越挫越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回望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這一個多月,新增確診數例從幾十、幾百、幾千甚至上萬遞增到現如今持續下降為兩位數的遞減數字,遞減數字的反轉變化背後,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頑強拼搏,廣大醫務工作者不計生死、壯麗逆行,人民解放軍戰士們聞令而動、敢打硬仗,廣大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崗位、日夜值守,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風險、深入一線,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廣大志願者不辭辛苦、無私奉獻等等。還有各類物資加工廠迅速召集返工、日夜加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工地爭分奪秒、十天建成,聯防聯控機制充分發揮、有效落實,既展現出強勁「中國速度」「中國效率」,其中更是凝聚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
這精神是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偉大團結精神。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正是56個民族相濡以沫、精誠團結,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才讓中國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要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黨中央的要求字字鏗鏘。人心齊,泰山移。疫情發生以後,各地支援武漢和湖北的醫療隊相繼集結出徵,4萬多名「白衣戰士」義無反顧向著疫情「逆行」,與湖北醫護人員共同奮戰在與病毒博弈的抗疫一線;人民子弟兵哪裡有危險就去哪裡,築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銅牆鐵壁」;機關黨員幹部紛紛請纓下沉社區,任勞任怨、勇敢擔當,把服務和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廣大志願者不辭辛勞、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傳遞人間大愛;廣大人民群眾安心宅家、做好防護,積極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貢獻。正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和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共同一致抗擊病毒,形成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才能順利扭轉疫情防控形勢,贏得當前所取得的大好成績。
這精神是堅定信心、執著奮進的偉大夢想精神。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歷史上,中國人民始終懷揣夢想,不懈追求。近代以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是中國人民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人民堅忍不拔、堅定信心,百折不撓、頑強拼搏,一直在為實現這個偉大夢想和追求而持續努力。
疫情發生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成為我們每一名中國人的共同心聲和集體願望。當然,實現這個夢想的徵程不會一帆風順,其中存在的未知風險、防控難度、科研攻關等一系列困難和挑戰都需要我們去一一克服和解決。面對疫情,中國人民始終葆有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昂揚意志堅毅持守、慷慨趨赴,與病魔較量,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付出大量努力和無數犧牲,爭分奪秒地讓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正如所言:「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僅僅只是暫時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僅僅是短期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中國人民將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繼續持之以恆、保持戰略定力,全力做細做實疫情防控工作,持續推動復工復產、抓好落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繼續朝著我們的長遠目標堅定邁進!(鍾曉林)
戰疫路上見證平凡中的「最美」
作者:李亞喜 來源: 中國青年網
歲末年初,一場關乎人民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全國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有那麼一些人,用責任和擔當築牢抗擊疫情的堤壩。顧大局、勇擔當,舍小家、為大家,不畏懼、不退縮,他們堅守崗位、盡己所能,為抗疫做著最平凡的貢獻,他們是一道道美麗而溫暖的風景線。
英雄本色,這是他們無悔奮戰的最生動寫照。從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2008年冰雪災害,到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災難面前,總有一批人,他們不計報酬、不畏艱險;他們主動請纓,誓死衝在隊伍的最前列。他們有著共同的信念:戰疫必勝。從84歲高齡出徵掛帥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到53歲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再到32歲的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護士胡龍霞……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衝在第一線,用行動築起了防控疫情的堅固防線。
堅守擔當,這是他們默默付出的最有力回答。他們是時刻不敢掉以輕心的基層社區工作者,落實日常測溫、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宣傳正確防疫知識,點點滴滴處處留心;他們是疫情阻擊戰中交通大動脈運輸保障的「後勤部隊」,護送八方馳援湖北的物資安全運達,日日夜夜並肩堅守;他們是人民警察、工廠職工、城市快遞員……他們堅守崗位、盡己所能,衝鋒在前、逆流而上,他們為抗擊疫情做著最平凡的貢獻。心中有責任、肩上有擔當、腳下有力量,這是對他們堅守崗位、默默奉獻最有力的描述。正是有著千千萬萬為抗擊疫情做著不懈努力的勞動者,我們才迅速匯聚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向好數據,這是他們頑強奮戰收穫的最甜果實。3月7日,全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661例。截至3月7日24時,累計治癒出院病例57065例;目前,全國各省重點項目復工率達到79%,江西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資到村入戶率超過90%,湖北群益村已種下甜玉米等農作物、完成耕地2000多畝,鐵路部門2月份發送貨物3.1億噸,同比增長4.5%……這些數據既代表了他們的辛勤付出,也反映了他們的工作成績。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這一系列向好的數據,是對他們的最好褒獎,也是他們一邊抗擊肺炎疫情、一邊確保安全生產收穫的最甜的果實。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沒有一場災難不能戰勝。面對疫情,聚焦個人,他們平凡而樸實;放眼全局,一個個「最美」身影匯聚成流,凝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疫情雖然兇猛,終究只是插曲,我們一定會驅散疫情「陰霾」,中華大地必將迎來春暖花開。(李亞喜)
平凡「微光」集束書寫英雄篇章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英雄的篇章由英雄的人民書寫。說,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毫無疑問,任何時候,這都是一個顛簸不破的真諦。在歲月靜好的安穩日子也好,在荊棘載途的苦難時期也罷,中國人民從未停止過用勤勞和智慧推動歷史滾滾向前。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可愛可敬的中國人民沒有絲毫的畏縮、懈怠。相反,一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戰「疫」史,正在被執著而堅毅地書寫著。
衝在前線的醫務人員、聞令而動的基層幹部、日夜執勤的公安民警、自發而為的志願者、積極捐贈的愛心人士、挨戶摸排的社區工作者……各行各業湧現出了大量感人事跡。毫不誇張地說,正是一個個看似平凡甚至微渺的人以及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樸素品質,匯聚成阻擊疫情最堅實最強大的「硬核」。這是一股股超越平凡的偉力。
眾所周知,萬物由一個個基本粒子組成,一束光芒包含無數的光子。在欣賞日升月恆、繁星璀璨之時,我們幾乎不會去感知任何一個光子的存在,但事實就是,正是它們的存在才成就一番壯景。在中華民族乃至人類這個命運共同體中,一個個平民英雄就好比一點點「微光」,沒有他們的集束,光明大道便無從談起。阻擊疫情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現實基礎,正是這些數量龐大的「微光」——「微光」微若熒火,集束在一起卻可以如日中天,足夠照亮整個夜空。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他們絕大多數都只是某個領域中的普通百姓,不曾站在耀眼的舞臺中央,但他們都為疫情的早日消散而努力。他們的事跡並不驚天動地,影響的範圍可能相當有限,但他們的付出卻足夠令人溫暖而感動。他們可能無心做誰的英雄,但他們的行動在某種瞬間就證明了一種自我突破,與英雄之舉有著相同的本質屬性。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是他們共同釋放出來的值得所有人效仿和踐行的「微光」。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太陽的光芒,也能滋潤一寸土地。風月同天中的我們,必須學會珍視一顆水滴所蘊藏的「微光」。更何況,我們的社會,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都需要它,離不開它。
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戰「疫」到了最吃勁的關鍵時刻,必須挺住不鬆勁、加把勁。做到這一點,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讓我們都盡力發出自己的「微光」,「中國必勝」必將很快照進現實。(鄧子慶)
華聲在線 徐亞平
又一位英雄倒下,倒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倒在通往勝利的巷道裡。面對疫情,董銳以筆為刀,夜以繼日,竭忠盡智,用熱血鑄就金色盾牌,擦亮胸前警徽。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如果沒有疫情,董銳只是一位平凡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親,是單位的「筆桿子」。但大疫當前,他應聲出列,逆行而上,不惜用生命叫板疫魔!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毫無疑問,董銳就是其中的一個。
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在抗疫戰場,無數平凡人帶著捨我其誰的勇氣,或頑強奮戰在一線,或日夜堅守於後方,團結一心,前赴後繼,築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鑄就眾志成城的戰「疫」豐碑。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位平民英雄倒下,萬千仁人志士跟進。「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我們要做的是,接過董銳手中的火炬,奮力完成他未竟的使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文章來源-
*編輯:作文君
*我們尊重原創,因無法查明原出處,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