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文化視角中的倫理學

2020-12-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年6月,位於瑞士巴塞爾的施瓦本出版社將耿寧(Iso Kern)的倫理學新作付諸出版。此前,耿寧的王陽明研究著作《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及其後學論「致良知」》(2010)也是由這家出版社出版。耿寧的這兩本著作都是討論倫理學的。與10年前的那部倫理學著作相比,他本人認為今年出版的這部倫理學論著更為重要。或許可以揣度,他的理由在於:前者是哲學史方面的著作,後者則可以說是他自己的哲學著作。但從根底上而言,這個區分在耿寧那裡幾乎是不存在的。與傳統中國思想家的著述集哲學史研究和哲學思考於一身的情況相似,耿寧此前的幾部重要著作《胡塞爾與康德》《哲學的觀念與方法》《人生第一等事》,同樣既不能單一地歸入哲學史著作,也不能單一地歸入哲學著作的範疇。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耿寧在完成他的博士論文與任教資格論文後便轉向了哲學倫理學的研究與思考。在他那裡有一個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倫理學轉向。也許我們可以將耿寧上述說法理解為他的一個希望或信念:最好的著作是下一部。

耿寧於1961年以《胡塞爾與康德——關於胡塞爾與康德和新康德主義之關係的研究》為題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完成其哲學博士學業。1968—1972年間,他根據胡塞爾遺稿整理和編輯出版了以《交互主體性現象學》為題的《胡塞爾全集》第13、14、15卷。與此同時,他還完成了《哲學的觀念與方法——一門理性理論的主導思想》(柏林,1975)一書的寫作,並以此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獲得大學教授資格,在那裡從1974年起執教至1979年。1979—1984年間,耿寧先後在臺灣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潛心學習中國哲學。從1984年至2006年,他先後任教於瑞士的伯爾尼大學、弗裡堡大學和蘇黎世大學,講授歐洲哲學與中國哲學。於此期間,他發表了一些關於歐洲哲學與中國哲學之間關係的著作及文章。2010年初,耿寧出版了上面提到的關於儒家心學的著作,這部書已於2012年由筆者翻譯成中文出版。此前,筆者還編輯出版了他的論文集《心的現象——耿寧心性現象學研究文集》(2012)。接下來,筆者計劃陸續出版耿寧的其他幾部著作的中文版:《論回憶——關於意識的現象學研究之一》《論同感——關於意識的現象學研究之二》《胡塞爾與康德》《哲學的觀念與方法》《有緣嗎?——歐洲哲學與中國哲學之間》(又名《〈心的現象〉集外序——耿寧哲學自傳》)。最後,當然也包括他的這部剛出版的倫理學論著。

耿寧本人在前言中對這部新著的特別價值作了說明,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其一,這部倫理學著作所依據的不僅是亞里斯多德的西歐倫理學傳統,還有索洛維約夫的東歐倫理學傳統;不僅依據孟子和王陽明的中國倫理學傳統,也依據拿撒勒的耶穌的猶太傳統內的倫理學,最終還依據埃德蒙德·胡塞爾的現象學倫理學傳統。因此,耿寧在這裡倡導的倫理學不是一種歐洲中心的或西方中心的倫理學,而是一種廣納不同時期、不同文化的倫理經驗、倫理思考和倫理觀念的倫理學。他認為,對於今日世界來說,這種做法是必要的,因為今天的人類已經通過交往而成為一體,而且通過歷史研究,人類的歷史過往也至少以大致的方式為人所知。他的這個倫理學嘗試的特性就在於貼近最為不同的人類現實。不過,耿寧並不認為他的倫理學嘗試可以提出一種普全性的甚至排他性的真理要求,他將此類要求斥為狂妄。他的這部倫理學論著僅僅倡導一種由良知引導的愛的倫理學,它可能是片面的,甚至只是相對於一個歐洲人的經驗而言的。在該書的附錄中,耿寧還說明了他在這部倫理學論著中對上面列出的六位哲學家所能依據的是什麼,以及他從他們那裡不能接受的是什麼。

其二,耿寧的這部倫理學論著是儘可能地根據胡塞爾的精神,依據現象學視角撰寫而成的,尤其是第一部分(「我作為人是什麼?倫理學的人類學基礎」)。也就是說,這部論著是從經驗著、體驗著、思考著、評價著、意欲著、判斷著、行動著的自我的主觀視角出發撰寫而成的。例如,這個部分第四章的標題是「我對於我自己是什麼?作為最內者,我對於我自己是我的愛;作為最高者,我對於我自己是我的良知。我的愛連同我的良知是我的對於我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東西」;第九章的標題是「我的鄰人(Mitmenschen)對於我來說是什麼?」;第十一章的標題是「過去的和當下的文化對於我來說是什麼?」;第十二章的標題是「自然對於我來說是什麼?」然而,耿寧並不願意將胡塞爾的倫理學簡單地接受下來。因為胡塞爾沒有提供一種倫理學的系統嘗試。胡塞爾的倫理學講座除了歷史的闡釋,主要包含的是對評價和意欲的現象學分析。

其三,耿寧的倫理學論著具有一個人類學的基礎,它嘗試回答「人是什麼」這一問題,並試圖通過這個基礎從哲學上論證這個問題(第二部分)。他在第十六章的引論中闡釋了人類學基礎對於一門倫理學而言的必要性:「倫理學預設了對人是什麼的哲學理解。倫理學的應當是在人的(什麼-)存在之中得到論證的。對倫理價值(即對倫理上的有價之物與倫理上的善)的認識是在我的愛的行動中根據我自己的良知而得到論證的。」這個基礎部分涉及對或錯的問題。該書第二部分的內容是耿寧自己針對當今時代所做的倫理學闡述,涉及倫理上的善或惡。耿寧認為,在這兩個部分之間還存在另一個差別,只有在基礎部分(第一部分)各個章節中討論的內容全部得到討論後,第一部分才會實現它的目標。而他在第二部分對當今時代的倫理學闡述,則在內容的選擇方面帶有某種個人的偶然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自己的個體經驗。他相信,第二部分的讀者可能會有理由認為其中的某些論述是多餘的,因為它們是不言自明的或無聊的,是過於瑣碎的或老套的,而他對其他論題的論述則是重要的。但在他看來,這些讀者反過來也會想,他選擇論述的這些論題對於耿寧本人來說是重要的,而且或許對其他人也並不是多餘的,因為它們對於那些人來說不是自明的、老套的,是與其經驗相符合的。耿寧承認,這些細節對他來說十分重要。那些認為這個或那個論題是多餘的、老套的或瑣碎的讀者,當然可以跳過它們,而不會因此而喪失總體的聯繫。

其四,在內容上,這部論著的基礎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對兩個問題的回答,耿寧認為他沒能在其他倫理學中找到更好的答案。首先是對「什麼是良知」這個問題的說明性回答(第一部分第六章,尤其是段落E「對什麼是本原良知的說明」,但必須將它放在整章的語境中閱讀);其次是對「什麼是理論上的惡」這個問題的回答(第一部分第十五章:「倫理的惡並非獨立的實在,毋寧說這種實在是一種缺失:它缺失的是由良知引導的,與愛鄰人和愛自然相結合的真實自愛」,主要是段落E)。

最後還需要補充一句。這本書的標題「Der gute Weg des Handelns」非常簡單,但並不好譯。它的原義是「好的行動途徑」或「行動之善道」。或許它像「人生第一等事(das Wichtigste im Leben)一樣出自某句儒家或佛家格言,這要等譯者或讀者細細讀後才能見分曉。

(作者系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倪梁康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劉瑋丨規範倫理學視角下的動物保護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想要真正實現《決定》中提到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僅靠現有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決定》依然不夠。因為「自然」的範圍,遠遠超過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涉及的那些野生動物,特別是珍稀野生動物;「和諧共生」也遠遠超出了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涉及的野生動物。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21世紀以來的十餘年裡,這一研究已經在悄然中催生 出女性主義生命倫理學發展的一個新趨向一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它是一種以女性主義視角研究和解釋神經科學發展所帶 來的一系列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的生命倫理學理論。關於大腦性別差異的研究是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當前所關注的重要問 題,一些學者試圖以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和解釋當代神經科學對於大腦性別差異研究的各種新發現。
  • 倫理學的學科定位、體系建構與時代要求
    這句名言出自康德倫理學專著《實踐理性批判》一書的結語部分,緊接著這段話康德進一步解釋說,人只有在仰望星空時,才能感悟到自己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無比,但當反觀內心世界時,又會因為其所遵循的道德法則而使自己區別於世間萬物,並彰顯出人之為人的崇高偉大。從這種意義上講,倫理學就是使人由渺小走向偉大的學問。
  • 倫理學研究需要面向現實生活
    從這個意義上說,理解和應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是倫理學研究的根本推動力。現實生活是倫理學研究的發展動力,意味著倫理學研究歸根結底要從現實的生活出發,而不是從抽象的、一般的理論出發。只有從現實生活出發,倫理學研究才能找到自己的生長點,才能找準自己的發力方向。只有從現實生活出發,倫理學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存在使命。
  • 羅國傑與新中國倫理學 | 聽哲裡 • 學人故事
    1964年,我因被指在「剝削階級道德可以批判繼承」的大討論中犯了「錯誤」,而被取消了哲學系副主任的職務,到農村參加了兩年的「四清運動」。同時,倫理學教研室也被取消了。然後就是「文化大革命」。直到1977年,我個人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教研室才恢復了倫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77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復校後,我回到了學校的哲學系。我回到學校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恢復倫理學教研室。
  • 舍勒的質料價值倫理學如何是現象學的?
    其中涉及三個相對較為集中的問題:首先,舍勒宣稱其倫理學是質料的價值倫理學,這種倫理學是先天的嗎,具有普遍性嗎?其次,舍勒的倫理學思考中常常透顯出或明或暗的基督宗教思想的背景,其倫理學究竟是現象學的,還是神學的?最後,舍勒的倫理學是在於康德倫理學的對勘中展開的,這一倫理學是如何反對康德倫理學的形式主義的,又是如何發展康德的自律倫理學的?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由北及南,穿越半個中國;從古至今,橫跨歷史長河;傳統中華文化與香港都市文明碰撞、交融、輝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是緊密合作的夥伴關係,我們將來會攜手合作,一起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文化社會學視角中的「文化自信」
    文化社會學視角中的「文化自信」 2018年10月10日 08: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周怡 字號 內容摘要: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文化自信」概念以來,理論界就此做了諸多探討。
  • 日本留學-使我仁義道德,又使我道貌岸然——倫理學入坑指南
    簡單來說,理論倫理學使用理論去構建理論;而應用倫理學是將理論應用到更加具體的某個問題上去。 介於應用倫理學的登場,現代的倫理學,逐漸從以往「純理論的學科」這一思維定式中跳脫出去,正如哲學學者波伊曼(L.
  • 唐文明 | 美德倫理學、儒家傳統與現代社會的普遍困境——以陳來...
    得出這個結論的前提正是對以美德倫理學來詮釋儒家倫理思想這一進路的高度認可:「無疑,美德倫理這一觀念和運動,比起任何其他西方哲學或倫理學來說,對認識中國文化帶來的積極效應,即它帶來的對儒家倫理的可能的肯定,都是很突出的。」
  • 現在到了拋棄宏大倫理學理論的時候
    其他作家則嘗試進行更大的努力,要把道德哲學變成更廣泛文化對話的組成部分。彼得·卡帕諾(Peter Catapano)和西蒙·克裡奇利(Simon Critchley)在推動學者面向讀者大眾講話方面一直做得很不錯,他們編輯《紐約時報》上專門發布哲學文章並得到廣泛閱讀的《哲人之石》專欄。發表在該欄目的倫理主題的文章現在被收錄編輯成書《現代倫理學77個論證》。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講專業:什麼是倫理學?有哪些理解誤區?
    世上並沒有一個純粹的道德存在,道德總是內在於各種各樣的具體活動之中,又超越於這些具體活動之上,反思和引導具體情境中的道德選擇。由此,倫理學既要探尋那個為人處世的根本原理「道」,這是形而上的,又要解決現實生活情境中的道德選擇問題,這又是形而下的。2、可近可遠。
  • 多維貧困理論及測度方法在中國的應用研究與治理實踐
    在《以自由看待發展》一書中他從可行能力的角度詳細闡述了貧困的內涵,在貧困與發展之間建立了深刻聯繫,並詳細闡明了為何以可行能力而非收入水平作為衡量貧困的尺度。森的能力貧困理論的提出在貧困理論的研究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它將貧困的根源從單一的經濟因素擴展到政治、經濟、文化和制度等各個方面。這一理論深化了我們對貧困的認識。
  • 與哲學的其他分支學科不同的是,倫理學具有極為強烈的實踐性
    第一節倫理學研究對實證學科的範式借鑑從本章的目的來看,主要是為了建立作為整體人生滿足的幸福的測量方案與指標體系。從具體內容來說,是一個將倫理學理論應用於具體實踐的指導性論述,在研究性質上來看,本章屬於應用倫理學的範圍,因而在論述中必然引人相應應用學科的研究範式。而倫理學研究,尤其應用倫理學的研究,引人和借鑑相關應用學科的研究範式,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 【觀點】龔維斌:多維視角下的社會治理及其現代化
    有的學者從比較的視角,例如,與治理、社會管理進行比較,或者與國家治理、政府治理進行比較,並從社會治理的主體、對象、體制、機制、原則、任務、方法、目標等方面研究社會治理的特點和內涵;也有學者在分析歷史的、現實的和國際的做法和經驗基礎上,提出社會治理的定義。一般認為,社會治理是多元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旨在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協調社會關係、激發社會活力、推動社會進步的實踐活動。
  • 建行重慶市分行多維構建廉潔文化建設「矩陣」
    建行重慶市分行認真落實總行要求,從堅持黨建引領、打造廉潔課程、發揮監督效能、探索場景創新四方面入手,多維搭建廉潔文化「矩陣」,全面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積極在全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將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工作融入經營管理中,推動各項工作措施落地、見效。  堅持黨建引領。
  • 論文《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作者談爭議:「很爛」不是髒話
    》:《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韓東屏教授撰寫的《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一文,文章刊發後,在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在網絡空間出現了批判、批評、讚許等爭論不休的情況。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刊發期刊主編:尊重作者,未改標題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哲學學者韓東屏的一篇文章引發社會輿論廣泛討論。在一份最新聲明中,韓東屏表示「很爛」並非髒話,自己靜候有人寫說理性文章反駁。韓東屏認為,「康德倫理學的諸多錯誤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方法方面的錯誤,另一類是理論觀點方面的錯誤。」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知乎等網絡平臺的討論中,對於韓東屏教授文章的內容討論的並不多,而是廣泛認為文章在標題中直接使用「很爛」一詞評價康德的倫理學過於輕率。還有的讀者認為韓東屏的這篇文章類似讀書筆記,「完全就是不講武德」。
  • 常考的醫學倫理學代表人物!
    在歷史浩瀚長河中,出現不少有著自己獨特思想的倫理學領軍人物,推動著醫學的發展,成為現在醫療活動非常重要的行為準則。在近幾年考試中,對醫學倫理的知識點側重也逐漸提高。今天同學們就跟隨小編,來認識下這些中西方重要的倫理學代表人物和他們的著作!
  • 山東多維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皓宇先生專訪
    2004 年已經擁有兩家公司的王皓宇先生,決定投身跆拳道教育行業,並創辦了煙臺市第一家大眾跆拳道館,剛開始經營並不順利,聘請的體校教練按照體校模式上課,學員和家長的滿意度差,導致流失嚴重,整個道館缺少專業跆拳道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