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電商開年大跌 巨額回購引圍觀!睿遠、匯添富踩雷,陳光明、傅鵬...

2021-01-11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南極電商開年大跌,巨額回購引圍觀!睿遠、匯添富踩雷,陳光明、傅鵬博或被「絆倒」

  新年前四個交易日,A股市場承接年前的兩連陽走勢又持續四連陽,上證指數上漲2.97%,創業板指數上漲6.63%,白酒、新能源、畜牧養殖、軍工等概念股也盤中輪番表現,然而在結構性牛市中,出現持續下跌者也不在少數,兩市4100多隻個股中下跌者近3000隻,這其中就包括了開年第一個交易日跌停,其後連續下跌且全周跌幅高達25.73%的南極電商。

  或許也是出於穩定股價的意圖,南極電商方於1月5日迅速拋出了回購報告書來穩定股價,「擬使用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公司部分股份,用於後續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回購總金額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7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5元/股,具體回購股份數量以回購期滿時實際回購的股份數量為準。回購股份的實施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過6個月。」然而恰恰是這份報告書,意外曝出了一個「大瓜」。

  根據報告書中披露的董事會公告回購股份決議的前一交易日前十名無限售條件股東持股情況來看,睿遠旗下的第一隻爆款基金睿遠價值成長驚現其中,而該基金在去年三季報時還未上榜,由於該股自去年四季度幾乎是一路下行的走勢,因此推斷陳光明和傅鵬博大概率在該股投資上遭遇到了浮虧。

  南極電商的「前世今生」:

  獨特的吊牌模式伴隨爭議一路前行

  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內衣企業之一,相信上一點歲數的投資者當年都曾聽過葛優那句經典的「南極人不怕冷」的廣告語。資料顯示,創立於1998年的南極人在2008年推出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具體是通過關閉自營工廠,通過籤約並授權供應商合作工廠生產南極人品牌的商品,同時通過籤約合作經銷商,授權其銷售南極人品牌的商品,這種輕資產的商業模式也被市場上稱為賣吊牌。2015年,該公司通過借殼新民科技實現了上市。

  在經歷過了上市首年的股價快速上行和隨後幾年的徘徊掙扎後,該股在去年上半年徹底迎來爆發。根據《紅周刊》去年在尋找隱形冠軍文章中的報導,南極電商等個股早在2018年10月19日市場探底後就開啟反攻行情,截至2019年5月16日收盤,南極電商累計漲幅翻倍。

  從K線圖上來看,南極電商去年上半年的漲幅約為94.04%,但是下半年的行情卻急轉直下,今年開年更是連續兩個跌停驚煞眾人。矛盾的是,就在股價持續狂瀉的當口,1月5日晚間,該公司緊急拋出了回購方案,擬以5億元~7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5元/股,回購股份的實施期限為6個月。通常,上市公司拋出回購方案會被外界解讀為穩定股價,不過1月6日該公司董事長在接受某媒體的公開採訪時卻表示:「我是做生意的,不關心股票,我們要老關心股票,這個公司搞不好了。」

  深究南極電商開年直線式下跌的原因,在消息面並沒有利空消息出爐的情況下,其貼牌經營模式揮之不去的造假傳聞一直縈繞在其身,畢竟靠吊牌的輕資產經營模式減重前行,南極電商實際所做的是一種近乎一本萬利的生意。《紅周刊》記者在幾大電商平臺搜索南極人發現,南極人的品牌早從保暖內衣延伸到鞋包,甚至是電動牙刷等,似乎一切生活中的必需品都可以與南極人掛鈎。

  但是,這種類似於外包的經營模式中,對產品的質量管理必定成為痛點。《南方周末》的統計顯示,2018年1年內,南極人的蠶絲被、內衣、童裝、捲髮器、按摩棒等產品,總共登上國家質監部門及消費者協會黑名單14次,幾乎每個月都上黑榜。

  同時,由於這種獨特商業模式難以迴避對專利著作保護的痛點,南極電商所涉及的訴訟糾紛也是越來越多。據天眼查APP顯示,截至1月6日,南極電商核心子公司南極電商(上海)有限公司被起訴的開庭公告就有34條,起訴他人或公司的開庭公告有28條,原因基本和侵權、侵害商標權糾紛、不正當競爭等案由有關。

  很容易理解的一點是,代工這種生產模式的利潤非常稀少,如果要使得品牌方、工廠乃至零售段同時賺到錢,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可能都要做到極致。《紅周刊》記者了解到,早年南極人也是通過類似虧本補貼的方式來補貼渠道和用戶,主要的方式也就是產品的超低價和超低利潤,在養了幾年後,公司就開始轉做全品類生產的吊牌模式。

  一份陳年研報新年再次發酵:

  公司是否體外循環造假撲朔迷離

  實際上,對於南極電商的財務造假的質疑一直不絕於耳,《紅周刊》記者發現最為核心的一點是經銷商是否存在刷單的行為。那麼,這種質疑是從何而來呢?

  從借殼後第一個完整財年2016年開始到2019年,南極電商的營收從5.21億增長到39.07億,翻了將近八倍;淨利潤從3.01億增長到12.06億,翻了四倍。2020年前三季度,南極電商實現營收27.72億,同比增長4.72%;淨利潤7.22億,同比增長19.9%。

  然而,這樣出色的財務業績卻掩蓋不住公司的供應商和經銷商增速放緩的事實。2017年到2019年,供應商和經銷商的增速從波峰降至谷底,貌似他們的增長已達到了一個瓶頸,這也就意味著之前每家經銷商和供應商的單體GMV增長驅動後勁不足。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9年,南極電商全平臺GMV從124.03億元增加到305.59億元,增速分別為72.15%、65.45%和48.92%,同時界面新聞計算得到的單店GMV數據在2017年的時候已為負增長,之後的2018年和2019年單店GMV增速卻大幅提高至32.8%和42.1%。如此情況,讓市場開始質疑公司GMV增長過快,甚至有可能是經銷商存在刷單行為。

  如此情況也就引出了南極電商有可能體外循環造假的質疑。那麼究竟什麼是體外循環造假呢?此處的「體」,是指會計主體,也就是公司。一般來說,公司的活動只要跟錢有關,都要記一筆帳,而體外循環,就是沒記帳。比如某公司從事某設備的銷售,一次一位供應商跟A老闆說,自己手裡有一批貨,可以便宜賣給這家公司,也能保證賺到錢,但是開不了發票。該公司老闆覺得這筆生意可以做,花10萬塊進了供應商的貨,賣給客戶之後果然還賺了10萬。但是,老闆吩咐公司的會計,不要把這筆帳記在公司頭上,就當作他個人跟公司借了10萬,現在把這10萬還給公司,另外10萬則留在老闆的卡裡。

  如今,細究本次股價跳水的元兇,媒體普遍認為這是和近期在社交媒體上曝光的一份當年的券商研報密切相關,而《紅周刊》記者也拿到了這份研究報告的完整版。在這份由興業證券分析師王俊傑所撰寫的PPT報告中,從第21張幻燈片開始就是關於體外循環造假的篇章,其中在第23張PPT中明確用xx電商來舉例,由於之後幻燈片中所列的財報數據和前五大客戶以及前五大供應商均出自南極電商財報,因此可以斷定其隱去了名字的這家公司就是南極電商。

  在第23張ppt中,分析師提到了該公司體外循環造假的六大疑點,它們分別是淨利潤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帳款),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最後一點是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接下來,他用了五張PPT來論述南極電商可能涉嫌財務造假的問題。 這份2019年的研報如今再次流出,用的雖然都是陳年的數據,但其得出的財務造假結論對公司傷害不小。

  不過,根據最新的消息,南極電商在互動平臺表示,2020年公司實現400億元GMV銷售額,每一筆銷售都在各大電商平臺發生,每一件產品背後包裝都有工廠地址,每一筆銷售都有店鋪ID,所有的數據都截取自電商平臺官方數據真實可靠、可溯源。所謂體外循環,純屬質疑者臆測。

  此外,接受《紅周刊》記者採訪時,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排除是否有造假嫌疑不說,以南極人目前這種賣標+弱管控的商業模式,長久以往對品牌的傷害怕是不小。首先南極人的品牌,就不是什麼很高大上的品牌;其次,公司為了業績大量的進行授權,結果就是貼牌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長久下去,可能對這個品牌會產生永久傷害。最後,南極人授權的產品大量都是低端白牌產品,這幾年主要靠買量的模式在電商上營銷,隨著嚴選、拼多多、京東等廠家也切入白牌領域,他們和南極人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但南極人的品牌效應其實是不如那幾家的,綜上,這個賽道長期並不是那麼好。」

  睿遠成長價值意外現身十大股東

  抱團機構面對暴跌何去何從

  長期以來,南極電商就是一隻機構抱團的重倉股,目前上市公司的四季報還沒有公布,但是三季報中僅社保基金和公募基金就佔據了六個席位,就公募基金方面來說,彼時所出現的三隻均為明星公募基金,它們分別是匯添富藍籌穩健、匯添富成長焦點和中歐中小盤,其中匯添富的兩隻基金均由明星基金經理雷鳴所掌舵。

  但是根據最新上市公司回購交易書所曝光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上述三隻明星公募中僅有匯添富藍籌穩健尚在其中,並且持股數量也較第三季度末時減少了304.4萬股。由於當前基金的四季報尚未公布,如果以此前的基金四份季報為樣本來看的話,南極電商連續三個季度是該基金的頭號重倉股,直到去年三季度才降為第三重倉股。

  同時,雷鳴一度持有該股的比例超過9%,考慮到去年上半年南極電商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即便目前該基金仍然在十大重倉股中佔據一席之地,但雷鳴對該股的投資大概率沒有賠錢。2020年,匯添富藍籌穩健全年的淨值增長率接近6成,同時其在同類的1891隻基金中排在第五百位。

  不過令人詫異的是,在最新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紅周刊》記者發現陳光明睿遠旗下的睿遠成長價值出現在名單中,其持股數量約為3250萬股,排在了第八位,而該基金不僅沒有在上市公司三季報中出現,同時基金三季報的十大重倉中也沒有南極電商的名字,而該基金的基金經理之一就是圈內赫赫有名的傅鵬博。

  Wind資訊數據顯示,睿遠基金在1月5日參與調研了南極電商,從調研紀錄來看,公司也對今年的GMV目標格外關心。公司表示,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收入依賴信息流增量,未來在各個渠道還會開設1000~4000家店鋪,銷售「小而美」商品,背後的客戶可能僅200家,因為客戶需要多標籤滿足商品給消費者的交互。信息流布局為工廠經銷商消化庫存商標爭取了時間,預計經銷商的消化周期為6~9月,公司會儘量用增量彌補。預計2021Q4,GMV、收入、利潤指標將會達到正常的、同步的發展,公司會積極跟上網際網路第二次變革。

  1月8日,南極電商終於止住了下跌的勢頭,收盤價與上一交易日持平。對於公司股價後續該如何演繹,《紅周刊》記者將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責任編輯:DF527)

相關焦點

  • 南極電商開年大跌,巨額回購引圍觀!睿遠、匯添富踩雷
    根據報告書中披露的董事會公告回購股份決議的前一交易日前十名無限售條件股東持股情況來看,睿遠旗下的第一隻爆款基金睿遠價值成長驚現其中,而該基金在去年三季報時還未上榜,由於該股自去年四季度幾乎是一路下行的走勢,因此推斷陳光明和傅鵬博大概率在該股投資上遭遇到了浮虧。
  • 南極電商「新年開頭難」:造假疑雲再來 匯添富中歐南方持倉
    2021年開年的2個交易日,南極電商累計下跌了18.93%。近來,南極電商的消息面並無異常,連續2日閃崩大跌,令很多市場參與人士一頭霧水。在尋找跌停原因時,不少人將視線聚焦到早先的造假質疑中。造假疑雲再來財務造假一說究竟出自何處?
  • 南極電商股價單周下挫26%,匯添富旗下多隻基金長期重倉
    值得注意的是,南極電商2015年借殼上市以來,匯添富旗下多隻基金便重倉於此。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仍有匯添富成長焦點混合、匯添富藍籌穩健混合、匯添富外延增長主題股票等基金重倉南極電商,持股數量均在1000萬股以上。其中,匯添富成長焦點混合長期位居南極電商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列。
  • 南極電商被質疑造假股價大跌 電話會上拋出回購計劃緊急維穩
    市場眼中的電商白馬股——南極電商,近兩日卻因為幾年前的一份分析師報告流傳,而被推上了造假風波,導致股價接連兩個跌停。1月5日,南極電商股價收盤下跌9.91%。為了穩住投資者情緒,公司高管在收盤後召開了電話會議。據業內人士稱,有不少機構投資者參加。
  • 7億回購擋不住財務造假質疑,股價跌回2年前!監管層果斷出手...
    南極電商去年年初至今日K線圖南極電商的股價於去年3月中旬展開了強勢上漲,短短4個月時間,漲幅就超過140%,創出了上市13年新高。不過,從那之後,股價開始逐步回落,去年10月下旬下行加速,今年開年後更是展開大跌,在1月14日才展開反彈。
  • 信維通信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爆雷」,睿遠基金老將傅鵬博又...
    而信維通信的此次「爆雷」,也使睿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睿遠成長價值這隻百億明星基金穩穩的「踩雷」信維通信,其實這也不是睿遠成長價值混合第一次「踩雷」。  對於2019年3月26日成立的睿遠成長價值混合,當時曾受到市場上的瘋狂追捧,曾創下「睿遠基金一天狂賣1200億,神秘大客戶下單9億!」的傳說。
  • 南極電商的AB面
    □投資者關注的核心問題是,輕資產、多現金、高利潤的南極電商,真的有「護城河」嗎?  ◎記者 吳正懿 徐銳 ○編輯 覃秘   一場緊急而神秘的電話會議,擬斥資數億元重金回購的利好,仍然沒能「穩」住南極電商的股價。1月6日,南極電商股價再度下挫,收盤大跌6.49%,單日成交量也顯著放大,全天成交27.1億元。
  • 深股通三日增持南極電商2.5億,神秘港資主力手法不同尋常
    昨夜的雨也沒能留住你;前夜的巨額回購計劃也沒能止住南極電商(002127.SZ)近日的跌勢。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祭出史上最大規模回購方案,計劃在半年內使用5億~7億元資金回購公司股票。但1月6日和1月7日南極電商仍然喋喋不休,截至1月7日收盤,南極電商收盤報10.16元。而該股半年前的最高股價為24.41元。
  • 南極電商澄清財務造假後迎暴漲 股價「跳水」半年市值已腰斬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報,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半數發生減持行為,其中「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社保基金四二三組合」持倉數量較上期減少35.88%;「中國工商銀行-匯添富成長焦點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持倉數量較上期減少30.63%。
  • 南極電商股價閃崩探因 機構調倉、模式受質疑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一帆 凜冬已至,2021年開年同樣進入冰點的還有南極電商(002127.SZ)的股價。在短短的四個交易日內,公司股價便下挫25.73%。截至1月8日收盤,南極電商報收10.16元,市值僅為249.4億元,距離去年7月時達到高點的24.41元/股價格已經腰斬。突然的下跌讓市場投資者一頭霧水,為什麼下跌?誰在出逃?
  • 南極電商開年三連跌 市值蒸發超80億
    原標題:南極電商開年三連跌 市值蒸發超80億   開年三個交易日,南極電商股價已連續三日下挫。
  • 南極電商回應造假質疑 已耗資近3.5億回購
    1月12日晚間,南極電商拋出一紙關於媒體報導的澄清公告,從八大方面回應了造假質疑,其中南極電商強調,公司每一筆銷售都發生在各大電商平臺,所有數據都截取自電商平臺官方數據,真實、可靠、可溯源。與此同時,南極電商還披露了回購股份的進展公告,截至目前已耗資3.48億元回購股份,這距離公司拋出不超過7億元的股份回購方案僅過了5個交易日。
  • 基金早班車|陳光明旗下睿遠基金大逆襲 去年營收4個億,暴增32倍!
    陳光明睿遠基金大逆襲,曾創下一天申購1200億神話數據顯示,陳光明持股55%的睿遠基金公司2019年收入增長了33倍,公司扭虧為盈,2018年還虧損1259萬的睿遠基金,去年淨利潤接近6000萬,在公募基金領域創業一年的陳光明已是名利雙收。
  • 睿遠基金陳光明的十六金句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 陳光明 陳光明,睿遠基金總經理,原東證資管董事長,人稱「選股手藝人」。美股在1980-2007年漲了9倍,但有75%的公司加起來,沒漲。其餘25%的公司創造了所有的新增市值,更是由其中10%的公司創造了新增市值的80%。2、用傳統的格雷厄姆方式,在中國是找不到標的的。只有通過巴菲特的方式,長遠來講,能賺錢的都是買成長股的。
  • 大族雷射業績再「爆雷」 興全合宜、睿遠成長價值巨額持倉信心何在?
    這一年以來,市場並不缺少爆款基金,似乎也很少有人會去關注曾經爆賣的興全合宜及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基金。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月16日,興全合宜當天募集327億,一日售罄。由此可見,當時,市場對其期望普遍較高,但是,興全合宜的表現令投資者略有失望,2018年4月23日,在深交所上市首日盤中觸及跌停,開盤基金便跌到了0.862元;睿遠成長價值認購710.81億,超過50億元認購限額,「中籤率」僅為7.03%,儘管2019年3月份上市以來,淨值屢創新高,但是同類排名僅處於中遊水平,投資者頗為失望。
  • 2021股價「當頭一棒」,南極電商「舊傷」又遇新「炒」
    都說捱過2020年「實鼠不易」,大家都期盼著2021迎來「牛氣沖天」的新開始。各個商業市場和股民們也不例外。 但在2021年開年,多家股價上漲的同時,曾被稱為「電商白馬股」的南極電商卻屢屢受挫,連續6天股價連跌,甚至兩次出現閃退跌停的情況。
  • 財說| 股價腰斬,「吊牌之王」南極電商到底造假了嗎?
    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公告,擬以不超過15元/股的價格回購,回購總金額不低於5億元且不超過7億元。公司稱此舉是為了維護廣大股東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但顯然,這份史上最大回購方案並沒能阻擋股價繼續下跌。這份回購書還披露了南極電商最新的機構持倉情況。截止1月4日,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相比去年三季報的持倉,有多家基金機構已經減倉,不過也有機構逆勢加倉。
  • 時代點金(0106):南極電商連續跌停,推出大手筆回購有用嗎?
    點評:這也是今年開年之後證監會開出的第一份調查通知書。*ST新光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和商業經營為主、迴轉支承等精密機械製造為輔的雙主業經營的公司,由周曉光、虞雲新夫婦一手創辦。此前,該公司就已經有被立案調查的歷史,2018年12月4日,因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新光圓成遭到深交所問詢,證券簡稱變更為「ST新光」。
  • 陳光明又有新動作!睿遠旗下新品又來,公司總規模已達1000億...
    李武在擔任東方紅私募固收總經理期間(2015年3月-2019年6月) 每年均取得正收益,部門所管的資產管理規模經常保持在500億以上,其中超過30%為偏債混合型產品。據渠道人士反饋,今年5月,睿遠基金陸續在招商銀行發行成立了名為睿遠招贏穩見1號-6號的專戶產品,其中,睿遠招贏穩見1號自5月12日成立以來,截止12月4日,最新淨值為1.2106元,其餘5隻專戶成立以來平均收益也達19.46%。「5月發行的那幾隻睿遠穩見專戶產品當時沒有下沉至各個支行銷售,因此產品成立規模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