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眼中的電商白馬股——南極電商,近兩日卻因為幾年前的一份分析師報告流傳,而被推上了造假風波,導致股價接連兩個跌停。
1月5日,南極電商股價收盤下跌9.91%。
為了穩住投資者情緒,公司高管在收盤後召開了電話會議。據業內人士稱,有不少機構投資者參加。
在當日下午3點多召開的電話會上,南極電商董事長張玉祥稱,公司目前有個回購計劃,金額會是歷史最高、以往的數倍,以打消大家對造假的質疑。
但是另一個問題來了,上市公司尚未公告,就在電話會上對機構投資者說,將會有一筆金額歷史最高的回購計劃,這樣真的不違規嗎?
南極電商被當作打假案例
把南極電商當作造假案例進行分析的,是興業證券一位原零售行業王姓分析師。
據業內人士稱,該名王姓分析師後來被調離去了後臺。
證券業協會信息顯示,王姓分析師尚未從興業證券離職。但有個細節倒是顯示,該名研究員的被調離可能與發表對南極電商的「造假」觀點有關。
金羅盤研究能力評測中,該名分析師曾推薦過家家悅、王府井、永輝超市等批零行業個股。但在2019年4月之後,該研究員不再薦股,上述相關個股也由其他研究員接手覆蓋。
巧合的是,在王姓研究員示例的「造假素材」中,截取「XX電商」的實控人股權質押公告的最後時間,是2019年3月19日。這說明,這份報告可能寫於2019年3月中下旬。
一個月後,「愛說真話的小王」就不再薦股了。
在王姓研究員的「打假教材」中,他說了些什麼呢?
這份名為《盈餘管理和盈餘操縱的界定和識別》的「打假教材」中,王姓研究員區分了「盈餘管理」和「盈餘操縱」的概念,並認定,1)盈餘操縱一般涉及造假,虛假交易;2)多為業績虛增,就表論表有時很難發現。直指盈餘操作等於造假。
在「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這一項裡,王姓分析師舉例了「XX電商」作為反面教材。
幾個關鍵知識點如下:
上述王姓分析師對「XX電商」得出的主要結論有:
1) 通過稅務角度計算的公司當年(2018年)應繳納的增值稅金額遠遠低於通過財報角度季度的增值稅金額;
2) 前五大客戶和前五大供應商高度重疊;
3) 2016年2月份借殼上市,2014年轉型當前業務,2014年以來,應收帳款佔應收的比重提升且波動較大;
4) 公司非常重視二級市場對於其應收帳款數額的關注,經常通過將應收帳款挪到其他流動資產或者流動資產差額(特殊報表科目)的手法,讓應收帳款數據變得符合二級市場的預期;
5) 實控人無其他體外業務,卻頻繁進行股權質押,實控人第一筆股權質押(2016-03-22)發生於借殼上市之後不到半個月額(2016年3月7日借殼上市);
6) 2017年,公司收入和GMV較2016年大幅增長,公司員工數量不增反降;2017年,前臺的銷售員工數較2016年減半,中後臺的技術人員、財務人員和行政人員數量卻增加。
蒼白無力的」真話」
不過,即使發表了「有理有據」的看空觀點,也沒有阻止大公募看好南極電商。
整個2019年,匯添富明星基金經理雷鳴,操控著自己管理的兩隻基金——匯添富藍籌穩健、匯添富成長焦點,不斷買入、加倉南極電商,成為亮眼的前十大流動股東。同時,匯添富代管的社保基金和社保基金「本基」也在2019年成為了南極電商的前十大流通股東。
匯添富的強勢加倉,代表著基金經理雷鳴對南極電商的看好。
最終,反映在股價上,王姓分析師的看空沒有掀起波瀾、而匯添富雷鳴的加倉則賺得盆滿缽滿——2020年上半年的行情,讓南極電商從3月底的10多元,一舉躍升至最高點24元,實現翻倍。
此後,南極電商的股價在10月下旬小幅上漲後,開啟了一路下跌態勢。至今日收盤,股價被「打回原形」。
在公司股價連跌之際,不乏頭部券商研究所為這家公司寫研報「搖旗吶喊」,包括中金公司、國泰君安、中泰證券、中信證券、天風證券、廣發證券等等,深受各家券商「一致認可」。
中金公司在其2020年12月2日發布的研報中,對南極電商的目標價看到22.53元/股,並稱,「較當前股價有37.3%的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