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常說:「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什麼意思

2021-01-18 戲說

作為現代的孩子,總是時時刻刻聽到各種各樣的諺語和不能做的事情。比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等等,還有不能亂說話這些。但是作為現代的孩子都不知道為什麼,為什麼不能做,不能說,為什麼這句話就是真理,這無疑讓我們困惑。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諺語的意思。看到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在心裡解釋了一下,很多人就會認為不就是一個人不要到廟裡去,兩個人不要到井邊看,讓個人不要去抱樹嗎?小編不能說你是錯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個,可是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為什麼一個人不能進廟裡,難道廟裡有什麼不乾淨的東西嗎?

今天就來說一說為什麼,首先一個人不進廟的原因。其實一個人進廟不安全,為什麼呢?因為古代的廟裡佛像都比較的恐怖,面目猙獰,有嚇死人的情況出現,所以心裡承受能力差的在第一個原因就不能進去了。第二就是古代的廟裡有很多心術不正的和尚,特別是那種小寺廟。所以如果一個人去那種寺廟借宿可能會被搶劫錢財之類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有一些逃難的,殺了人的,或者土匪都喜歡躲在廟裡,廟本是個神聖的地方,自然不會有官兵會細查寺廟,這些人便得以逃生,有的甚至就在這裡住下了,粗茶淡飯總好過風餐露宿。這也是當時的一個社會現象,才流傳下來了這句話。

第二就來解釋一下,兩個人不觀井。兩個人不觀井第一個原因是比如有個人在井邊看,看到的人會很好奇他在看什麼,便興衝衝的跑過,可是井都很深,特別是那種提水的井,也沒有什麼防護措施。導致一個不小心便把前面的人給推下去了,這種事在古代經常發生。第二個原因是防人之心不可無,有時候跟你一起的朋友在表面上聊得開心,但是如果你比較富裕,有些就會在暗地裡嫉妒你。這些嫉妒你的人,心狠一點就想置你於死地。如果他邀請你去看井水,不出意外是想把你推下去。其中京城就出了一個這樣的例子,兩書生同京趕考,一書生窮困潦倒,一書生有許多盤纏,貧困的書生嫉妒那有錢的書生,便在井邊把他推了下去。

第三就來講講三人不抱樹,其實是三人不抬樹的意思。這種原因就是有兩個人想害另一個人,便會設下這種埋伏,邀請第三人去抬樹。第三個人心裡不設防備,便會同去。同行時,三人抬樹的前後和中間,被害的人必定是在樹的前頭抬。而想加害的人會在後頭和中間,等到走到半路上,在中間的人便會慢慢移動到後頭。這樣前者就會越來越沉,最後承受不了就被樹壓出內傷,得病而死,這在古代是查不出來誰害的,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兇手是誰。所以這句話就這麼流傳了下來。

其實這句話在現代看來有些無釐頭,感覺毫無邏輯。但在古代一直被人奉為真理,想必也是跟當時的社會相結合吧。

相關焦點

  • 古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句更發人深省
    古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句更發人深省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經過了千百年的沉積,我國積澱了許多源遠流長的深厚歷史。我們的每一個成語,每一個句子都值得我們去細細推敲,細細品味。
  • 古人說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古人說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文/百家聊史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文明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人的時候就非常聰明,並且流傳下來很多「俗語」跟「諺語」,讓後人謹記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以及保留有價值的學問,因此老人家說的是有一定的道理,尊老上中國是體現的很明顯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是什麼?農村俗語其實就是老一輩用他們長時間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比較通俗的話語,它們為什麼會那麼廣為人知,其實也是有原因的。要是全是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很難普及大眾,為人所接受;而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看起來簡簡單單,其中卻蘊含著深層的含義和很好的教育意義,今天子曰就為大家帶來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含義這麼深
    古人智慧的先進並是不體現在那些封建迷信的糟粕上,而是體現在平時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情悟出來的大道理。還有就是從大道理中,把針對各個不同問題的具體方法給提煉出來,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學習的東西。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一人不進廟」說的是一個人不要去廟裡燒香。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寺廟通常建在幽靜的地方,而廟裡又有許多佛像,有慈眉善目普度眾生的觀世音,也有兇神惡煞懲治惡人的怒目金剛。假如一個人進廟,幽靜的環境和四周的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一種恐懼感。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具體啥意思?
    其中有一句就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具體啥意思?從字面上理解,一個人的時候,最好不要進入寺廟。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經常有盜賊在寺廟裡藏身。如果一間寺廟看起來特別的荒涼,最好不要進去,因為裡面很有可能藏了壞人。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有一些老話聽著很奇怪,卻又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等到茅塞頓開之後,才感嘆老祖宗們真有智慧。
  • 心理學家: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對於他說的道理深有感觸,也覺得平白如話卻意味無窮。這個深刻的名言,蘊含著我們人性的惰性,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做了很多難以原諒的錯事。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一人不進寺」,古時的寺廟都是建在深山之中,再加上人煙稀少,寺廟也常常是野獸橫行、盜匪出沒的慣地。在宋朝還頒布了專門管理戶籍的保甲制度,該制度在1932年還被蔣介石頒布了相關的條例。這樣針對人口流動就有了嚴厲的禁止,也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犯罪的管理。因此如果有人犯罪想要逃脫官府的緝拿只能做盜賊或是出家了。
  • 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仨人不上樹,獨坐莫憑欄,都是啥意思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和小夥伴一起出去玩,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進水涵道,滾滾的河水打著漩渦進入裡面,很是壯觀,小時候不知道怎麼稱呼這個東西,就說這是一口大井,然後回到家裡把這事兒告訴了媽媽,沒想到媽媽聽了很是害怕,說不許我在去那裡玩,因為她覺得那井邊太危險,並且還跟我講了這樣一句老話,就是「一人不進廟,
  • 心理學: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的心理學解釋
    心理學: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的心理學解釋文,王彥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原創首發)關於「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的理解,並不像一般格言俗語那麼明顯,很多人的解釋也不一樣。人類是一種群居動物,喜歡群體住在一起,這其中也有個體能力往往小一些,聚在一起力量大的意思。所以,進廟敬拜的時候,最好是兩三個人以上一起去,給自己壯著膽。二人不看井井是以前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取水構築物。
  • 「一人不登山,二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什麼意思?
    「一人不登高,二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這一俗語是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演變過來的。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一人不登高」是說一個人不要去登山或者高空作業。古語云「登高涉遠三分險」,假如一個人去登山,一旦發生意外沒人救助。
  • 「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景」什麼意思?那三人,四人不能做什麼?
    「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景」什麼意思?那三人,四人不能做什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在歷史的發展中,各時期的人們為了可以方便點使用文字和語言,都會發明一些俗語或者豔遇。俗語就是我國民間一直比較流行的傳統文化,也一直流傳至今。
  • 農村俗話說:「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這究竟有什麼講究?
    農村的很多俗語都包含了待人接物的道理,如「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說的就是出門在外,不要讓自己陷於危險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句俗語「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老人說:「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到底是啥意思
    老人說:「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到底是啥意思「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農村田園生活總是令人嚮往!忙於農活,年長者在聽各種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些精彩的諺語,這些諺語是農民們千百年來在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諺語通過生動的語言形式,告訴人們應該如何工作,指出事件的真相做了,現在也不得不佩服這些農村的古語,例如,這句諺語的「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是什麼意思?
  • 古人為何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有何道理
    很多俗語都有著其背後深刻的內涵,如「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是說如果一個人在三十歲沒有生子,那麼他就會一直操勞到死;再比如「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說當身處一個人的時候,不要走進寺廟,當兩個人同行之時,不要站在井旁,當三個人時不一塊抬樹木。
  • 古語中的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這句話什麼意思?
    古語中的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這句話什麼意思?這句話,說的是自古以來沿襲的風俗習慣。源自《禮記》一書,書中的「曲禮上第一」篇中有載,「父子不同席」。席與桌同義,而題目中的後半句「叔侄不對飲」,則是前半句含義的一個引申,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同席」一詞,源出自於 《莊子·德充符》,文曰"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就是大家坐在一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