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伏地挺身,是不是就會想到猛男每次要脫掉上衣之前,就會先做幾下伏地挺身讓自己的肌肉「充血、暖身」一下!那麼,為什麼他們會選擇伏地挺身而不是深蹲呢?原因在於伏地挺身是個很好的「全身性動作」一次訓練到上肢包含胸、肩膀和三頭肌,甚至是核心肌群(腹肌、背部、臀大肌),以及穩固骨盆底的肌肉。在回想肌肉猛男做完伏地挺身後的性感線條前,本篇將告訴你為什麼要學會這個,如此高效率又省時的動作。
//伏地挺身文章摘要//
1. 伏地挺身除了訓練也可以做為暖身
2. 伏地挺身標準做法
3. 伏地挺身次數安排
4. 伏地挺身呼吸調節
5. 伏地挺身簡易版本
6. 伏地挺身進階訓練招式
除了鍛鍊全身,伏地挺身也是在為其他鍛鍊做準備?
伏地挺身同時可以當作運動前的暖身,啟動關節為後續的訓練做準備。尤其是推和拉的動作(例如:引體向上或臥推),以及需要穩固核心的所有動作。伏地挺身的動作也適用於休息日和日常生活,例如你推門的時候。規律做伏地挺身也有助於調整體態,以下我們將整理出正確做伏地挺身的幾大重點!
伏地挺身標準做法:
1.從高平板撐開始,雙腳微微寬於臀部。
2.肩膀位於手腕上方,以避免肩膀和肘關節的壓力。
3.肋骨往內、核心用力、屁股收緊,身體維持一直線,以保護下背。
4.身體往下時,手肘往外呈45度,視線看向雙手前方。
5.接著將身體往上撐,保持原來的姿勢與直線。
伏地挺身訓練次數:
伏地挺身固然好,卻也不是做越多下越好!初學者可以先從一天8-12下/2-3組開始,進階者則是可以15下/4-5組。若是姿勢正確標準的話,每天提高到100下以上,便會開始看到身型的改變。剛開始訓練的人,不用一定要追求伏地挺身的「次數」,動作正確也可以逐漸感受到「體能」進步。將每次訓練的時間分配在一天中進行(例如:早上做兩組伏地挺身,晚上做兩組)比較不會體力倦怠,也可以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做伏地挺身時該怎麼調整呼吸?若是在伏地挺身的過程中,全程閉氣,那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呼吸調節在伏地挺身是否正確,是很重要的關鍵。把握「下吸上吐」的原則,伏地挺身往下時鼻子吸氣,可以緊繃肌肉讓身體出力;撐起的時候則用鼻子和嘴巴吐氣,一次將身體推起來。
初學者做不了完整的伏地挺身?試試簡易版!:靠牆伏地挺身
如果完整的伏地挺身太有挑戰性,可以先從靠牆伏地挺身開始
(a )雙手放在牆壁上,寬度略大於肩膀寬度,身體與牆壁大約一步半的距離,身體前傾大約45度。將身體打直做伏地挺身的動作。
(b )放低身體,直到胸部幾乎碰到牆壁,集中精力使身體保持筆直,並利用核心將自己推離牆壁。
除了靠牆伏地挺身,也可以利用「平板支撐」訓練與跪姿伏地挺身,加強訓練。平板支撐可以被視為伏地挺身的前置作業,撐起身體時就像是高平板支撐動作,下放時,同樣可以利用核心穩定,讓身體撐住而不直接趴到地上,因此加入平板支撐訓練,可以有效幫助伏地挺身訓練。跪姿伏地挺身,適合核心還不太穩定、肌肉量較低的訓練者練習,跪姿加強穩定度,可以先從加強上半身肌力開始,再逐漸加入核心。
進階者:試試以下強化版7招伏地挺身變化版
如果你經常做標準伏地挺身,未免顯得太單一、枯燥。而且或許肌肉已經「抗耐性」了,所以不妨給肌肉一些「新刺激」,可以嘗試下面7個變式伏地挺身,讓肌群全面發展。
海豚式伏地挺身
單腿伏地挺身
抬手式伏地挺身
鑽石伏地挺身
增強式伏地挺身
交錯伏地挺身
趴姿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是個很有效率的全身訓練動作, 一次可以訓練到上肢包含胸、肩膀和三頭肌,甚至是核心肌群(腹肌、背部、臀大肌),以及穩固骨盆底的肌肉。而且不僅僅是男性可以訓練,女性更適合徒手訓練,可以有效瘦身且「瘦身不瘦胸」的效果。
初學者可以先從靠牆、跪姿,利用平板支撐訓練核心後,逐步挑戰完整的伏地挺身。進階者則是可以加入伏地挺身變化式,融入在健身菜單中,一天約做100下以上,便可以開始感覺到體態與體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