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與時俱進,完善自己,成就學生!

2020-12-26 教師吧

又一輪高中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授課開始了,信心滿滿,激情飛揚,按照前兩輪的模式:先和學生一起看封面,並讀出教材名稱,引導學生顧名思義說出這本書的主題是改革,然後拋出問題,「通過名稱同學們能否得知教材所講改革發生的時間、地區或國家嗎?」學生一臉懵逼,「不知道」,「那麼,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咱們一同瀏覽目錄看看能發現點什麼?」

三兩分鐘後,有學生說話了,「每單元都是三課內容」 ,「真是個粗心鬼」 ,我暗自想,這時一個聲音叫道,「不對,後兩個單元都是四課」 ,「大家注意到沒有? 每一單元包括課節的標題,有何特點」 ? 我又提議。

沉默幾秒鐘後,又有學生大聲說,「第2課差不多都在談改革的措施或內容」 ,「OK」有同學立馬回應,我隨即啟發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談談你理解的改革是什麼樣子」 ?「改革,就是當下社會出問題啦,不能照舊統治下去了,必須進行政策的調整」,一個聲音響起,「說的太好啦!鼓掌」 !

掌聲停息後,我接著說,「每一單元第1課屬於改革的背景,是『為什麼改』的問題;第2課談改革的措施,是『怎麼改或改什麼』的問題;第3課是講改革結果和影響即『改得怎麼樣』;看寫法依理推八九單元的第1、2課都在講背景,第3課講措施,第4課講結果與影響。」

接著我又提示古代史包括哪些單元,涉及中國史的是哪些單元等,帶領學生一一明確後,隨即話鋒一轉說,「整本書講了九個改革,不管發生於哪個時代,哪個區域,基本上都從背景、措施、影響等三大方面分析說明,所以說,實際上整本書只講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改革,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把這本書學得通透,學出成效,對吧」?!「那是當然」,目光所及絕大多數學生的表情顯得輕鬆樂呵呵。

馬不停蹄又讓同學們速讀「編者的話」,並且要求他們用筆勾劃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而且還要設計出相應的問題,通過此流程,讓學生明白改革是人類社會演進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歷史發展的鮮明主題,以及改革的內涵,特點等,從而在宏觀上首先弄清改革這一問題的概貌,為以後具體章節的學習和研讀做好鋪墊,以往的經歷告訴我,這一作法在事實上對提高學生成績很有效,一開始就讓學生綱舉目張,「有譜」於心,這樣後續的學習會輕便地多。

按照慣例和經驗,就這樣一輪又一輪走過春秋冬夏……。

那日偶獲《構建教育新模式》一書,翻閱後收穫挺大,經過與書中所倡導的新教育思想、觀點和建議的比對,漸次認識到從理論層面上看,我上述的教法屬於「整體化學習」,其核心是:學習是在感悟學習意義前提下的學習,在目標引領下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當下活動的目標是什麼,任務是什麼,讓學生直面相對完整的學習任務、目標和對象,再依據此「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案」,清楚自己該如何閱讀課文,該怎樣獲取信息,該思考什麼問題,每學完一課或一個單元,都會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知識框架,通過此使其建立起各個知識點或各節課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對本課或本單元形成宏觀的整體認識,讓學生明白,「學習對象是相對完整的話題,不是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學習活動是有張有弛的過程,不是無邊際的聽課做題」。這本書籍的作者認為此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成績大有裨益,需要大力提倡。我也深有同感。

如果能早些時日接觸教育領域專家的理論指導,自己或許會成長更快,作為基層中學的普通教師,每日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聚焦於瑣碎的備課、上課,批作業和改捲紙等細節,面對教育衝突似乎熟視無睹,面對教學矛盾甚或已 「麻木冷血」,只滿足於問題的表面速效解決,而很少考慮背後的深層緣由,無暇靜下心來搞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學習與研究;有時對學者們高深的理論從內心還會不自覺地排斥,甚或不感興趣,認為距離自己的教學實際相去太遠,習慣於長期實踐經驗基礎上的摸打滾爬,更主要的是由於重重顧慮,害怕講述教育故事;缺乏學習與反思精神,畏懼深入總結與寫作,事實上卻又常被工作過程中的一些教育問題所困擾,以致於寢食難安。

居住在競爭激烈、強手如雲、依靠能力說話的年代,生活在每日上演諸多教育教學故事的校園情境當中,要銘記不忘初心和不誤他人子弟,要謹防落伍潮流與無效社會發展,就要一邊低頭賣力拉車,更要一邊抬頭用心看路,自覺追隨專家學者大咖們先進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引領,完善知識結構,提升業務水平。

教學過程是有規律的科學活動,教學效果是師生互動共同努力的結果,課堂教學環節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和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關注與剖析身邊的教育案例與教學故事,嘗試撰寫教學反思和教育論文,讓自己的能力在學習中提升,讓自己的學習在工作中展現,讓自己的工作在思考中進行,使自己的思考在書寫中延伸。

最後用劉墉老師的話作結: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不得不跟著變,跟著學,要不斷再學習,再起步,再出發!

參考文獻:張卓玉著《構建教育新模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繫刪除內容。

作者:山西王林

相關焦點

  • 公開課教學反思
    公開課教學反思陽信縣第二高級中學 劉明在今天的三節公開課中,按計劃安排了老中青三位教師來上課,我承擔了老教師的公開課,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把自己目前的轉型課展示給老師們,企盼新入職的老師能改變思想,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
  • 教學反思策略
    3.交流反思策略與反思札記單純的內省反思活動,通常比較模糊、難以深入,而在進行對話時,可以使人的思維清晰,來自交談對象的反饋又會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動不僅是個體行為,它需要群體的支持。教師個體通過語言,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過程展現給小組的其他成員,在充分交流、相互詰問的基礎上,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可以加深對自己的了解,並了解不同的觀念。
  • 中職學校師生比當與時俱進
    中職學校師生比當與時俱進 教育部2010年制定的《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規定,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具備基本的辦學規模。 對一所職業學校而言,學生職業能力是決定和影響學校辦學質量的「源頭」,而師資又是影響這一「源頭」的關鍵。中職學校的任務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專業建設是其發展的根本,專業教師是中職學校的靈魂。 近年來,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中職專業教師不足的問題日益明顯。
  • 一線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問題
    第1章分析了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指出了教師在做教學反思時存在的問題。第2章和第3章分別是案例式教學反思和課例式教學反思。第4章是在深度教學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劉老師在前言中提到:教師的反思不是單靠講,看就能學會的,就像「在遊泳中學會遊泳」一樣,還需要教師親自去做、去寫,「反思不是一種能夠被簡單的包裝起來供教師運用的技術,而是一種面對問題和反映問題的主人翁方式」(杜威語)。
  • 觀點|葛昌明:中職學校師生比當與時俱進
    中職學校師生比當與時俱進 教育部2010年制定的《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規定,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具備基本的辦學規模。其中,學校學歷教育在校生數應在1200人以上,專任教師一般不少於60人,師生比達到1:20,專任教師學歷應達到國家有關規定。
  • 學生成績差,校長稱該教師不交教學反思不安排工作,校長是咋想的
    一年輕教師網上詢問:我在的學校學生差,去年不是我教,學生考了倒數第一,原因是學生基礎太差了,這學期我教,成績也差,學校領導叫我一個外地老師在疫情期間,3月1日必須到校交2000字手寫教學反思,否則叫校長不安排下學期工作!這算恐嚇嗎?
  • 教學反思,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狀況,意味著什麼
    要做到落落大方地說,就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課堂發言訓練,它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課堂發言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從心理學角度上說,每個人都有顯示其存在價值的基本需要和自我表現的動機,而課堂發言可以使同學們的學習成果得以及時顯現。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由於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極其容易分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考慮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通過與他們互動,做遊戲的方式來促使孩子在玩中學,樂中學,在輕鬆有趣的教學情境中力求學得既輕鬆又有效。由於課前讓學生準備了頭飾,學生很自然地說出了答案,這樣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二、鼓勵質疑,自主學習「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衝動《雪地裡的小畫家》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鼓勵、啟發、誘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學習、記憶生字。」
  • 高中英語說課直通車,萬能模板及成稿:說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
    課型:新授課-語篇教學本節課教學內容:說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總結、作業布置、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說課模板】如下:在第一節和第二節課,我們學習了模板及部分說課內容設計,已經結束了第一到第五步的說課內容設計,下面進入第六步和第七步的說課內容設計,完成全部說課內容設計:一、說教材(見連結)二、教學目標的設定(四維教學目標設定
  • 李贊集:與時俱進創新創作 求真務實無私奉獻
    為新時代文藝工作樹立榜樣,不斷創作與時俱進的優秀作品。用優秀的文藝作品謳歌時代精神,弘揚社會正能量,激發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共築「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執著堅守中書寫了不凡的業績,成就了美好的藝術人生,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藝術滋養人生,洗滌人們的心靈,一個把創作優秀書畫作品當事業的人,就能心無旁騖、投入熱情與精力,追求盡職盡責、盡善盡美;就能兢兢業業、埋頭苦幹,在創作中體會創作的樂趣,奮鬥的樂趣,就能淡薄名利、甘於奉獻。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甚至、「無我」的精神升華、人生跨越。
  • 郭瑾:參與式行動研究在出版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以「展會實務」課程為例
    這種方式雖然契合了教學時間表及課堂條件,但很難完全滿足學生對理論應用於實踐的渴求,以及出版傳媒行業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模擬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真實環境的複雜性,並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實踐指向的是過去經驗而非面向未來。從2015年開始,我們嘗試將理論教學落點在「真題真做」的展會實踐上,即由學生在課程結束時舉辦一場真實展覽,在真實環境中用展會理論解決複雜的現實問題,進而理解和反思理論。
  • 閱讀公開課教學反思|和學生一起成長與感動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Lily的設計和教學反思,最後還有課堂實錄,歡迎大家多多提出寶貴建議。後來大家都比較建議把一開始改簡單一點,讓學生能比較容易的猜出來。說實話在回看自己的課堂實錄的時候我最不滿意的就是這前三分鐘,因為一開始我自己也稍微有點緊張,沒有把暖場的效果做得很好,所幸下一個環節彌補起來了一些。
  • 勝利小學主題班會「節日」化 少先隊活動與時俱進受贊
    班隊會不是傳統印象中的一板一眼,照搬照抄,而是讓班隊會的主題「與時俱進」,成為每個時間段讓孩子們期待與盼望的「節日」。日前,記者就跟隨勝利小學二(1)中隊感受了一場「心懷感恩 快樂成長」主題班會。據了解,勝利小學始終堅持把「求真、務實、揚善、修美」的校風校訓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每周,勝利小學都會開展一次豐富多彩、全員參與的主題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紮實推進德育工作,不斷創新德育模式,引導隊員們厚德明理,心懷感恩。勝利小學以少先隊活動為抓手,立足校園,延伸到家庭、社會,提升少先隊員們社會責任感。
  • 教育反思:關於 「學講計劃」與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結合的有效探索
    由於通過轉變傳統教學辦法,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而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和認識,這一教學改革創新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單向講解」和「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具有更為自主的空間。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以通過學生深入學習研究,和同學開展合作,在生生互動中得到完善與提升,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 Is this your mum 教學反思,書寫到位,值得各位學習
    Is this your mum 教學反思燕店中學 姜青傑課後反思:本節課是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2 unit1 Is this your mum?學生經過前一天預習作業,單詞掌握情況較好,Gametime環節能夠快速說出屏幕上出現的單詞。本節課以Family視頻開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本節課設定了三維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基本能夠達成,大多數同學課堂上積極活躍,順利完成每一環節的任務,但中間也有一小部分同學積極性不夠,還需要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教學。
  • 教學的藝術丨「派遣付費的學生求教你,是神對於你的考驗」
    因此,教授並非鸚鵡學舌式的教學。每位學生都應當被認真研究。老師更應當體察學生的理解水平。既然每個獨特的學生都會帶來新的思考角度,那麼老師就應當通過思考和學習的調整過程來獲得經驗。不要區分你自己和學生,就像母親愛自己的孩子,老師應該帶著慈愛指引他們前進。
  • 反思自己課堂中的評價語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自己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有了些許變化,但是做得還很不到位,存在很大的誤區,值得自己反思。一、評價太模糊語文課堂以朗讀為準,有的學生讀得比較好時,我就會誇獎道:「讀的真棒」「讀的太好了」。學生讀得好在哪裡呢?不得而知。反思:評價語缺乏針對性、準確性,學生不清楚自己「棒」在哪裡。
  • 線上教學一個月之後,深度反思文章來了!
    疫情當下,部分地區的線上教育教學經歷了適應、調整、提升後, 步入了相對平穩期,通過對上述階段的回顧和反思,我們是否對基礎教育線上教學工作的定位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本為以浙江省為例,對一段時間以來開展的線上教學工作進行反思,以期探索適合國情省情的基礎教育線上工作新模式,一起來看。
  • 中央美院教學檢查劃重點丨完善「跨」與「融」教學機制
    教學檢查是為了總結好的教學經驗,同時發現不足,補齊短板。通過此次教學檢查,希望未來美院教學能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提升:一是加強中央美術學院基礎教學,提高基礎教學問題意識導向,提高學生的社會敏感度。在本次教學檢查中展示了很多新的課程實踐,學生對於社會問題的思考研究也多了起來。「把社會意識融入基礎教育,與社會相連接」也是中央美院教育教學的目標。
  • 宇時創新,與時俱進
    「宇時付」品牌精神——摸索求知、解密求解、攻克求進,是宇時創新的創始人們的人生格言更是宇時創新人「愛拼、敢拼、會拼」的真實寫照! 摸索求知 建立公司後,創始人團隊為自己大膽的想法慶賀一番後,感到從未有過的恐慌。因為全新的市場,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