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雜誌》封面
1921年以後,專業電影刊物如雨後春筍,集中出現在北京與上海,並以上海為多,僅1925年出版的電影雜誌就達20種以上。根據內容和形式,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各電影公司自辦的,重在自我宣傳的特刊類刊物,如《影戲雜誌》《明星特刊》《長城特刊》《天一特刊》《晨星》《電影月報》等;一類是專事影片評論和介紹的專業刊物,多為劇作家、評論家主辦,如《電影雜誌》《銀星》《影戲春秋》《影戲生活》等;還有一類是專登影壇軼事、明星趣聞的消遣性刊物,如《電聲周刊》《銀幕與摩登》《銀畫》等。今天介紹的這本期刊——1927年1月1日創刊於滬的《中國電影雜誌》,屬於第二類。
《中國電影雜誌》初為半月刊,後改為月刊,小八開本,1927年初至1929年初兩年期間,共出版15期。倫德、周觀、周友琳編輯,自第五期起改由鄭漱芳編輯,中國電影雜誌社出版發行,撰稿人有鄭漱芳、陳趾青、周劍峰、陳大悲、黃嘉謨、晨光、愛華等。內容側重於對國外影壇的報導,兼顧國內電影動態。其「志在以世界電影常識灌輸於中國人,而同時又想把中國固有的文明籍銀幕表現介紹到外國去」。
《中國電影雜誌》內文
我們總結的《中國電影雜誌》的「三高」體現在刊物裝幀質量高、撰稿人電影素養高、文章內容見解高三個方面。
裝幀質量高
該刊為畫報性質的電影出版物,圖片豐富,裝幀尤為精美,開本闊大,為當時少見的八開本,且以重磅紙印刷,封面為彩印,裝幀製版在那個年代均屬一流。如此豪華的包裝緣於其讀者文化層次較高,因有不少外籍人士,全刊分為中文和英文兩大部分。
刊物的廣告商也多為一流影院,如「卡爾登大劇院」「大光明電影院」等,另外,廣州的「明珠」,香港的「新世界」等也刊發廣告。故刊物的裝幀質量自然要與高檔影院相匹配,主要介紹這些影院即將上映的影片及相關影人、影事,如《好萊塢之今昔觀》《德俄電影的非常作品》,以及劉別謙、格裡菲斯、卓別林、西席·地密爾等著名影人照片、小傳和導演作品劇照等。
撰稿人電影素養高
刊物因中西文對照的做法效果並不理想,於第五期改組,新任主編是一位年輕女性,叫鄭漱芳,曾任職於廣州明珠影畫院,並有過幾年做電影宣傳的經驗,女性做主編在當時的雜誌界是絕無僅有的。鄭漱芳甫一上任即大刀闊斧地尋求改革,將刊物的西文部分砍去,她認為中國電影「現在只宜增加肥料,努力去培植它,等到它將來由開花而結實而收穫,然後施行宣傳工作,勸銷到外國去也未為晚。」
她認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世界電影常識灌輸於中國人。」聚集在主編鄭漱芳周圍的一大批青年撰稿人,如黃嘉謨、高建華、聶光地、梁得所、黃天始、晨光、文憲等,均熱愛電影,精通外語,更重要的是,他們看過大量的中外原著和影片,眼界開闊,底蘊豐厚,電影素養高,能從各個角度深入論述電影問題。
如撰稿人黃嘉謨(1906-1954)既對電影有濃厚的興趣,是積極的電影評論者,又是電影編劇、翻譯家,是我國最早譯介海明威小說的人,1925年即出版根據蘇曼殊自傳小說改編的劇本《斷鴻零雁》,在電影期刊發表翻譯文章《製片家的經驗談》,並根據外國報刊翻譯或編譯許多介紹外國電影、影星的文章,在三十年代又編寫電影劇本《化身姑娘》《喜臨門》等,發表的《硬性影片與軟性影片》一文,首次提出"軟性電影"理論。其在《中國電影雜誌》發表文章有《評<水上英雄>影片》《關於影劇的吹毛求疵》《記佔寧斯與劉別謙的新片》《觀<情海貞禽>後》等。
文章內容見解高
正因刊物的主要撰稿人的文化精英身份,他們對電影有許多獨到洞見,頗具功力。如《攝製<西廂記>的管見》《談談攝製古裝片——看完了<三國志>影片有感而作》《託爾斯泰的生平及著<復活>的經過》《<紅字>——作者、小說及電影》《國產影片平議》等。編譯的《留聲影片的反響》《有聲電影的好萊塢》《影片奇景攝製法》《日新月異的美國影片》《1928年至1929年世界影片出產額之預判》等文章,及時介紹了世界影壇的最新發展趨勢,向民眾「灌輸世界電影常識」。
《中國電影雜誌》的許多文章敢言人之所未言,顯示出年輕人破人云亦云之陳詞濫調的勇氣、銳氣和朝氣。如文憲的《影片譯名的研究》,在今天也有借鑑意義,作者回顧以前影院商人的做法:尋找一些英雄美人、鴛鴦蝴蝶、芳草幽蘭及風流浪漫的一類名詞,生擒活捉來用作影片譯名,結果,你也吟風弄月,我也拈花惹草,使影片譯名了無生氣和特色。他介紹了中外譯名的幾種通行方法,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周劍峰《關於說明書的討論》一文,指出,電影說明書雖屬小道,但因其通俗廉價、方便易用,故很受觀眾喜愛,發行量也很大,影響不可小覷。探討了說明書應如何編制,以及影院商和製片方應怎樣有效地利用說明書這一工具去宣傳影片等問題。
《中國電影雜誌》因理論色彩較濃,缺乏娛樂性,在中國電影發展初期顯得過於深刻和超前,難免曲高和寡,發行量長期徘徊在5000份左右。鄭漱芳在刊物第15期《最後一頁》中寫道:「我雖不知這驕兒的壽命能夠延長到幾時,但與其做時代落伍者泯泯沒沒的生,不如就做一個犧牲者轟轟烈烈的死!」1929年2月1日,《中國電影雜誌》出至第15期後停刊。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現代電影期刊全目書志》,上海圖書館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 中國無聲電影史,酈蘇元、胡菊彬著,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3.《在傳統文脈與新思潮之間的中國早期電影批評(1897-1932)》,趙軒,上海大學,2019年博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