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上早朝有多慘?半夜出發,遲到還被打,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2020-12-23 金銀花讀文

」有事上奏,沒事退朝「古裝劇裡經常出現這句話,只要這句話出來就代表大臣們要上朝了朝會根據時間可以分為早朝、午朝、三朝,一般的皇帝都在早朝把大家叫來商討未來幾天的國事。

史書最早記載的早朝出現在西周,唐朝規定所有官員都必須參加早朝,明清時期的受宮殿面積限制,五品以下的官員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其他日子可以不用上早朝,將事情通報給上級就好,五品大臣按照品級從高到底依次排列,可以坐下來上早朝。

宋朝建立之初,官員們就要站著議事,這個改變還要從宋太祖趙匡胤說起,他有點視力不好,看不清遠點的東西,開國功臣趙普跟他說話,趙匡胤看不清他就要他走近點,等趙普離開椅子就悄悄命人把趙普的椅子撤走,趙普說完話後回頭看見椅子沒了,也就懂怎麼回事,第二天上早朝就主動把椅子撤走,走到趙匡胤近一點的地方議事,別的官員也就學起了趙普。

趙匡胤對此很滿意,但他又發現官員們站在一起喜歡交頭接耳,他很擔心官員在背後說些他不知道的事,畢竟他是造反當上皇帝的,害怕別人對他有意見,就想出了在官員的帽子後面加上一對一米長的」翅膀「,這種帽子叫長翅帽,有了它官員們就沒那麼容易講小話。

明朝官員上早朝是一件非常莊重的事,走進宮門必須要輕聲細語,旁邊會有人拿小本本記下來哪個大臣大聲咳嗽,哪個官員腳步聲太大,哪兩個官員交頭接耳,被記下的官員會被皇上批評教育,但如果是遲到早退的官員就會被施以杖刑或者罰俸祿,如果被仇家抓到小辮子就慘了。

元朝官員上朝要跪著,明清兩朝沿襲了元朝的規矩,官員商討事情的時候要跪著對皇上說,皇上要你起你才可以起,皇上發布聖旨的時候,官員們也需要跪著聽,這都是為了體現皇上的至高無上,皇權的集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狡猾的官員為了讓膝蓋少受點苦,就會在膝蓋上綁上棉花做的」跪得容易「,不然跪完整個朝會,退朝的時候站都站不起來。

說完歷朝歷代上朝的規矩,下面來說說古代官員上朝的時間,古代官員上早朝可比現在人上早課上班慘多了,有的官員必須走路上朝,有的官員則大半夜就要開始出發上早朝,不要被電視劇裡官員大白天上朝給騙了。

《大明會典》記載,明朝所有住在京城的官員都要上朝,古代交通沒有那麼方便,在路上耗費的時間比較長,再加上古代又不是現在8、9點上班,他們大早上5點就要開始上早朝,還不能遲到,可不就要提前兩個小時左右起床梳洗吃點墊肚子的早飯,然後再趕路到宮裡上朝,來早的人就乖乖在宮門口候著。

其實唐朝也是早上5到7點的樣子上朝,官員們也要大半夜出發上朝,唐朝晚上有宵禁,你要是起的太早也進不了城門宮門,只有聽到凌晨3點皇宮正門城樓傳出鼓聲,宵禁解除,你就可以做好上朝前的準備。唐憲宗體貼官員這麼早就要起床上朝,在宮外修建了一個」待漏院「,官員可以在此地等候上朝。下朝之後還可以去吃一頓叫」廊下食「的工作餐,沒事的官員吃完還能回去睡個回籠覺。

唐朝的官員出行交通工具也做了限制,一、二品大臣和武官可以騎馬上朝,文官可以乘轎出行,其他小官就只能走路上朝。能乘得起轎子的官都是有錢的官,《春明夢錄》記載坐轎子的人一年要花的費用高達800金。因為一頂轎子至少要有4個轎夫,還得有輪換的轎夫,這就是一筆很大的人工費,而且坐著的轎車也需要花錢,大官都未必承受得起,小官就更加承受不了。清朝時期的曾國藩在當翰林院侍講時,他也坐不起轎子,只能自己養馬自備馬車。

上一個早朝不只是官員們累,皇上也是一樣的累,古代最敬業的皇帝,朱元璋肯定算一個,歷史學家吳晗曾算過他1384年9月份,8天時間裡批改了1666份奏摺,處理了3391件事情,這些奏章和事情平均下來,朱元璋一天要批200份左右奏章,處理400多件事務。儘管朱元璋每天的事那麼多,但他在位31年裡還是天天上朝,與大臣一樣半夜就起床,他上完朝之後又不能像沒事的官員,還能躺到床上補覺,他還要批閱奏章,跟大臣談事,一直要忙到太陽下山快晚上10點才有休息的時間。朱元璋不上朝的時間一般只有妃子或親王、君王去世,才會留那麼幾天不上朝。朱元璋死後,他的兒子也想像他一樣愛崗敬業,但他都有點吃不消。

朱元璋為了子孫後代累死累活,他沒想到嘉靖和萬曆兩個不孝子孫,一個整日沉迷煉製丹藥10年不上朝,另一個20年不上朝,他自己說他不上朝的原因是身體不佳,但官員們不相信,總覺得是他迷戀酒色不上朝。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重新撿起了朱元璋敬業的習慣,他不想前面的幾個皇帝都把心思放在丹藥木匠上,他作為皇帝就一心想要中興大明,每天批改奏章到凌晨1、2點,過幾個時辰上朝時間又重新奮鬥在工作崗位,有一次生病還上朝,就因為晚來了一下,都當著群臣的面反省。崇禎雖然是明朝最後的皇帝,但亡國的鍋不能扣在他一個人身上,前面好幾代皇帝荒廢政業,崇禎就算再怎麼追上,也追不回了。

看完古代官員上朝,你就知道現在上學上班有多幸福了,至少不要凌晨空著肚子就起來,交通工具也沒有限制,也不需要站著跪著上班。遲到了罰點工資就好,不用上升到體罰的程度,相比起古代官員上朝,大家對上班上學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一個上朝就牽扯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如果你還想知道世界有什麼有趣的歷史,就看小編給大家介紹這本《世界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將整個世界的文明歷史的進展的藍圖展現在了人們眼前,裡面的故事發人深省,讓我們知道原來除了中國上下五千年之外,全世界還有那麼多有趣的故事。

這本書目前正在搞活動,原價98現在只需要68塊錢,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被電視劇誤導的歷史真相,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別再被騙了
    但是這些電視劇很多純粹是編劇亂編的,跟歷史毫不符合,只是逗人一笑,讓人們娛樂而已。當然也有很多是改編真實歷史的。無論如何這些電視劇都是和真實的歷史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很多關於古代的知識是不正確的。對於那些歷史劇我們看看就好,萬萬不可太過於信任了。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年被電視劇誤導的真相,以後再也不會再被編劇欺騙了。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在古代,最嚴重的懲罰是什麼?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株連九族,作為一種經常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情形,這種情況想想也都讓人感到害怕。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古代官員是如何「上班」的?遠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
    前言:上班是每個成年人的生活常態,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生活早出晚歸也是伴隨著我們。歷史上古代的官員也會「上班」,參加朝會也就是他們的「上班」了,其實與現在社會相比,古代官員們的生活並不輕鬆,那我們就來說一下清朝時官員們上班的一天。
  • 古代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真會立即停手嗎?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在古裝電視劇中,難免會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當重要人物因為冤案被押送到刑場,當劊子手的大刀已經舉起,眼看著人頭落下的時候,遠方卻總是會有一人奮力趕來,一邊大叫:「刀下留人」!一邊展示著赦免的詔書,成功救下囚犯的性命。
  • 清朝官員為何在上朝之前不吃不喝,還要排空肚子?看完會同情他們
    古代貧民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科舉考試,進朝為官。一旦當了朝廷的大官,那麼命運就會改變,也能過得上相對好的生活,因此也被廣大老百姓所羨慕。然而這些明清官員日子真的是很好過嗎?其實並非如此,他們每天極為頭疼的事情就是按時上早朝,上早朝之前的準備令他們連聲苦。
  • 古代的上班族與現代的上班族誰會更幸福?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在古代,人們應該追求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狀態。但出一趟遠門就需要非常久的時間來準備,單從參加科舉考試來看,考生就需要提前3-5個月的時間出發,否則就會遲到,影響科舉考試。那麼古代的上班族,與現代的上班族相比,誰會更幸福?
  • 這才是古代將領的真實模樣,並沒有八塊腹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如果大家對那些古代的畫作感興趣,一定會發現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古代的各個將軍,不少膀大腰圓,大腹便便,看上去並不擅長作戰,難免讓人感到好奇,實際上,這才是古代將領的真實模樣,並沒有八塊腹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要知道,如今那些專業的演員運動員,才是一身的腱子肉,不妨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就明白了
  • 清朝幾點開早朝?看看皇上的上班時間,感覺還是當個現代人更舒坦
    王公大臣們到紫禁城」上班「,又會有怎樣與眾不同的規矩呢?首先,皇帝規定的上班時間就比較令人無語,要是跟現在的作息時間比起來,可是早太多了。別看王公大臣們,平日在各自府邸可以養尊處優,但一到上朝的日子,天不亮就得起床,規規矩矩穿好工作服(朝服),然後匆匆忙忙直奔紫禁城。
  • 別被「雪花銀」誤導了,古代流通的銀子,根本就不是那樣的!
    別被「雪花銀」誤導了,古代流通的銀子,根本就不是那樣的!白銀作為古代的一種硬通貨,在歷史舞臺上十分活躍,在最初的幾個朝代,銅錢是主要的貿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各國之間的刀、幣等舊錢幣,使用了半兩枚方孔錢幣。
  • 唐朝官員節假日很多但上班很累!天沒亮就出發,不敢遲到還得安檢
    唐朝假日很多,旬假,相當於現在的周末,也稱「上浣」、「中浣」、「下浣」每旬的最後一天是法定假日,不上班。節假,包括春節、元宵、端午、重陽等重大節日以及各節氣的假日,這些也是法定假日,不上班。田假,五月有15天田假,也是法定節假日,可以抽身照顧家中農活。
  • 被電視劇騙了好多年,真實歷史上的紀曉嵐究竟有多慘?
    其實真實的歷史未必沒有電視劇好看,起碼《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沒有告訴大家,紀曉嵐曾因為通風報信被判貶官至新疆。 01 劉羅鍋與紀曉嵐 劉墉和紀曉嵐是名義上的師兄弟,因為後者師從劉統勳,而劉統勳是劉墉的父親。劉墉的父親也算名人,前幾年熱播的影視劇《天下糧倉》主要就是講述劉統勳的功績。
  • 古代長槍槍桿真是用鐵做的嗎?那怎麼拿得動?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其是一種長柄尖頭的冷兵器,也是古代最為普及的兵器之一。不管是士兵行軍打仗,還是鏢師押鏢護鏢,甚至在火槍已經完全普及的晚清時期,義和團裡還有不少團員將長槍作為稱手兵器。 事實上,三國那會還沒有長槍這種武器。趙雲之所以拿亮銀槍,無非是後來羅貫中以兩宋和明代的馬槊槍為原型,進行藝術加工的結果。而趙雲那種槍柄也用精鐵做的長槍,歷史上其實是不存在的。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什麼?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你或許堅持不了一天
    好不容易夾住一個小雞蛋,還沒有入口卻因為筷子打滑掉在了地上,還沒有嘗到一兩銀子的味道的劉姥姥為此十分尷尬的感嘆到:「一兩銀子,也沒聽見響聲兒就沒了!」古代一兩銀子對窮人是一筆巨款了,一兩銀子可以換成1000個銅板,而古代窮人每頓飯花的錢最多也就是幾個銅板的錢,所以賈府裡吃的這種一個雞蛋就要一兩銀子的飯菜,古代窮人肯定是吃不起的。那麼,古代窮人都吃什麼呢?
  • 那古代君王是有多「性福」?
    在古代,有著非常的嚴厲的制度,當時的皇上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皇帝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很多女子都想成為皇帝的妃嬪,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那後宮佳麗三千是真的嗎?其實,這種說法是有些依據的,在最多的時候數量可達到一萬多。據悉隋煬帝後宮有5000名妃嬪,而在歷史上擁有妃嬪最多的是晉武帝司馬炎,擁有妃嬪數量多達1萬多人!其實這裡的妃嬪指的是後宮的女性。那古代皇帝有多"性福"?
  • 古代窮人能吃什麼?可別被電視劇誤導了,給你錢你可能都會餓死
    在很多的電視劇中,我們都看到那些古人們錦衣玉食,就連百姓們都穿得光鮮亮麗。但是實際上,古代的生活真的有那麼好嗎? 古代很多人願意去當兵的原因也幾乎都是參軍之後能吃上一口飽飯。而當時的平民百姓辛辛苦苦種地一年,收穫的糧食自己還沒清點清楚,幾乎就要被當時的官府所剝削得剩不下一口。一旦再碰上什麼自然災害如旱災蝗災等,那一年的收入也就幾乎沒了,但是交給官府的稅收還是絲毫不能少,因此也只能將自己家中的各種物品賣了才能給官府交差。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等於多少人民幣?原來我們都被電視劇誤導了
    古代的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現在很多人其實沒有概念的。特別是以當代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同時也表明了中國部分的創作人的無知和不負責。
  • 清代皇帝每天都要早朝嗎?從制度上來講,壓根就沒有上朝這一說
    「皇上駕到,眾臣早朝」、「有本啟奏,無本退朝」,這是清宮影視作品中十分常見的兩句臺詞。也讓人自覺不自覺地認為,清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的。其實,還滿不是這麼回事。
  • 戰場老兵:別被電視劇給誤導了
    大家在電視劇中一定看到過這樣的鏡頭,當有戰士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卻依然能夠生龍活虎,完成旋轉跳躍等高難度動作,更有甚者,有些人在身中數槍之後,竟然還能在氣絕身亡之前,咬緊牙關開槍射擊,和敵人一起同歸於盡。
  • 古代官員為什麼要告老還鄉,而不是留在京城享福
    古代的官員退休,一般是沒有具體年限的,尤其是京官,只要你幹的好,皇帝需要你,那麼你可以一直幹到死,比如李鴻章,70多歲的高齡,還要為朝廷背黑鍋。但如果皇帝不需要你了,或者你預感到自己在政壇上即將沒有一席之地了,那麼,告老還鄉,向皇帝申請退休,是最明智的選擇。
  • 中國古代被貶到南蠻之地的文豪官員有哪些代表
    早在先秦以前,中國地理方位被劃分為中原,南蠻、北狄、西戎、東夷,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政治活動核心地帶,而南蠻是偏僻、落後、愚昧的代稱,從地理位置來看泛指河南以南地區,現在猶指海南、廣西、廣東、湖南,而中國古代有個傳統是當官員被貶,一般會選擇這幾個省居多,然後下面列舉有哪些文豪官員被貶至所謂的南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