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真會立即停手嗎?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2020-12-23 文史天天見

在古裝電視劇中,難免會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當重要人物因為冤案被押送到刑場,當劊子手的大刀已經舉起,眼看著人頭落下的時候,遠方卻總是會有一人奮力趕來,一邊大叫:「刀下留人」!一邊展示著赦免的詔書,成功救下囚犯的性命。

這多少讓人感到好奇,影視劇的場景,當然是為了情節需要,然而在古代,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的話語,真會立即收手嗎?其實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這13個字說明了一切,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縱觀古代司法,也經歷了量刑審議從簡到繁,行刑方式從繁到簡的過程,從春秋戰國開始,各國的司法制度已經逐漸完善,而到了漢朝,司法對於死刑犯的態度,也是越來越謹慎,漢高祖劉邦初入鹹陽的時候,只約法三章:「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不過漢朝統一全國後,漢律卻規定,如果有年俸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在死刑前必須交給皇上審核。

這應當算是我國最早的死刑覆核制度了,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期間,這種複議方式則逐漸普及並且確立,根據《魏書》記載:「當死者,部案奏聞。以死不可復生,俱監官不能平,獄成皆呈,帝親臨問,無異辭怨言乃絕之。諸州國之大闢,皆先漱報,乃施行。」

而到了隋朝的時候,朝廷則更加謹慎,必須要皇帝親自過問,採取「三復奏」的模式,也就是說行刑前要經過皇帝三次的同意。正如同《隋書·刑法志》的記載:「開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後決。」在此之後,唐朝同樣沿用了隋朝的律法。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自然就是避免了冤假錯案的發生,以及有力防範了地方長官濫用私刑,或者是刻意報復的情形,而在太平歲月,死刑的人數因此也大幅度減少,貞觀盛世期間,公元630年,經過唐太宗李世民批准執行死刑的人數,才區區29人,足以說明一切,而到了632年,還發生了著名的李世民縱囚事件,唐太宗免除在監牢中390名囚犯的死刑,並且允許他們回家過年。

在後續的朝廷對待死刑的處理方式當中,又分為「斬立決」和「斬監候」兩種情況,除去罪大惡極的犯人,由朝廷直接下令,絕大部分死刑犯,在州縣初審中被判為斬監候,都需要層層審核,經過府、省、中央的依次覆核後,再請求皇帝裁決,才能夠於來年的秋天進行處理,犯人結果包括「情實、緩決、可矜、留養承祀」幾種,除去第一種「情實」外,基本上都能夠保住一條小命,有些類似於如今的死緩。

那麼這和「刀下留人」是否有關係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到了宋朝,為了進一步確保萬無一失,避免冤假錯案,犯人在上刑場的時候,依然有一道保險。

這就是《宋刑律》記載的13字:「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因此臨時提出抗議,劊子手自然都不可能冒著錯殺的危險去下刀。

當然這樣伸冤的機會,也自然只有一次,而且如果有人無故叫冤,搞不好還得被衙門抓起來,治一個擾亂法場之罪,挨一頓板子,更不用提皇帝已經知曉了死囚的身份,電視劇上的那種表現,顯然也是不科學的。

看到這裡,你是否對古人的生活更加感興趣了呢?然而在千年的發展中,它或許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落後而枯燥,從司法審訊到衣食住行,古代人的方方面面,也形成了如今我們豐富多彩生活的雛形,如果你想了解過去的點點滴滴,這本《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讀物哦!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代劊子手為何一聽到「刀下留人」,就必須停手?
    可是如果按照電視劇裡面的畫面來看的話,古代人是可以看到劊子手給死刑犯砍頭的場景的。在電視劇裡面經常會遇到砍頭的場景,如果要聽到有人說「刀下留人」的話,就會立即停止舉起來的砍刀,那到底是為什麼呢?首先,「刀下留人」這句話一旦響起,劊子手就立即停下了,「刀下留人」這句話是特指宋朝時期。
  • 古代行刑解決死犯時,電視劇裡喊的「刀下留人」真可令其停手嗎?
    文丨谷城淺說歷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刀下留人」這句略偏正式的一句短語出自元朝的李文蔚作《燕青捕魚》,這句話是為了營救在臺上馬上被斬首的人而向主持或者是劊子手所喊出的緊急呼救。並且這種情況真的在古代有發生過。
  • 別被「雪花銀」誤導了,古代流通的銀子,根本就不是那樣的!
    別被「雪花銀」誤導了,古代流通的銀子,根本就不是那樣的!白銀作為古代的一種硬通貨,在歷史舞臺上十分活躍,在最初的幾個朝代,銅錢是主要的貿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各國之間的刀、幣等舊錢幣,使用了半兩枚方孔錢幣。
  • 這才是古代將領的真實模樣,並沒有八塊腹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如果大家對那些古代的畫作感興趣,一定會發現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古代的各個將軍,不少膀大腰圓,大腹便便,看上去並不擅長作戰,難免讓人感到好奇,實際上,這才是古代將領的真實模樣,並沒有八塊腹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要知道,如今那些專業的演員運動員,才是一身的腱子肉,不妨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就明白了
  • 古代長槍槍桿真是用鐵做的嗎?那怎麼拿得動?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其是一種長柄尖頭的冷兵器,也是古代最為普及的兵器之一。不管是士兵行軍打仗,還是鏢師押鏢護鏢,甚至在火槍已經完全普及的晚清時期,義和團裡還有不少團員將長槍作為稱手兵器。 而談及古代最會耍槍的人,自然離不開趙雲。他憑一把亮銀槍在長坂坡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同時,趙雲也是三國裡最會使槍的人,即便是馬超和張繡,也只能甘拜下風。
  •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極高,高收入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是極高的,以宣統年間劊子手為例,一個「手藝」不錯的劊子手砍一顆頭可以拿到一塊大洋,別覺得不多,一個普通農戶家庭一年的總花銷也不到兩個大洋。更何況劊子手工作一次往往不只一個人頭,故在劊子手當中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
  • 古代歐洲的劊子手是咋砍腦袋的?
    由於缺乏14世紀英格蘭劊子手的圖像資料,《勇敢的心》裡的這位劊子手的打扮在傳承了好萊塢以往傳統的劊子手戴著頭罩的形象塑造的同時,又採用了同影片服飾風格相搭配的粗布衣料設計。▲一柄屬於霍華德·德·沃爾登勳爵的斬首斧 不過有的時候,君主會想要讓對方死前再吃點苦頭,於是就會讓新人上場操刀。
  • 被電視劇誤導的歷史真相,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別再被騙了
    這些古裝劇讓我們了解了許多與現代生活完全不同的古代生活。這是歷史留下的痕跡,很吸引那些喜愛歷史,愛探索歷史的人。但是這些電視劇很多純粹是編劇亂編的,跟歷史毫不符合,只是逗人一笑,讓人們娛樂而已。當然也有很多是改編真實歷史的。無論如何這些電視劇都是和真實的歷史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很多關於古代的知識是不正確的。
  • 古代被判死刑後,就會馬上被拉出去問斬嗎?專家:除非官員瘋了
    引言在現代一些影視作品中,在表現古代處死犯人時非常隨意,似乎只要說一聲「拉出去砍了」,便可將犯人處死。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電視劇《包青天》中,包大人在審完犯人定案之後,直接大喝一聲:「開鍘!」斬立決雖然叫做「立決」,但也並不是審結之後便立即將犯人推出斬首,也需要經過當地都府審查,並且完成一系列手續之後再對犯人處決。斬監候的規矩就更多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所有的刑罰都不僅僅是為了懲罰罪犯,還有穩定社會秩序,向犯罪分子示威的功能。所以在審判定為死刑後,還需要層層上報,最後朝廷批准了,才能在固定的時間執行死刑。
  • 處決路易十六的劊子手桑松
    走在巴黎街頭,亨利不知怎麼了,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曾祖父桑松·夏爾,「當初我那曾祖父選擇幹劊子手這個行當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的後代會親手殺了國王吧?!」亨利在心裡說,不禁有些得意起來,心頭竟然湧上一種職業自豪感。      要說到亨利·夏爾的曾祖父桑松·夏爾選擇劊子手這個職業,還真有點傳奇色彩呢!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什麼?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你或許堅持不了一天
    古代一兩銀子對窮人是一筆巨款了,一兩銀子可以換成1000個銅板,而古代窮人每頓飯花的錢最多也就是幾個銅板的錢,所以賈府裡吃的這種一個雞蛋就要一兩銀子的飯菜,古代窮人肯定是吃不起的。那麼,古代窮人都吃什麼呢?別再被古裝劇誤導了,如果穿越回古代,這種生活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 戰場老兵:別被電視劇給誤導了
    大家在電視劇中一定看到過這樣的鏡頭,當有戰士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卻依然能夠生龍活虎,完成旋轉跳躍等高難度動作,更有甚者,有些人在身中數槍之後,竟然還能在氣絕身亡之前,咬緊牙關開槍射擊,和敵人一起同歸於盡。
  • 古代窮人能吃什麼?可別被電視劇誤導了,給你錢你可能都會餓死
    在很多的電視劇中,我們都看到那些古人們錦衣玉食,就連百姓們都穿得光鮮亮麗。但是實際上,古代的生活真的有那麼好嗎? 古代很多人願意去當兵的原因也幾乎都是參軍之後能吃上一口飽飯。而當時的平民百姓辛辛苦苦種地一年,收穫的糧食自己還沒清點清楚,幾乎就要被當時的官府所剝削得剩不下一口。一旦再碰上什麼自然災害如旱災蝗災等,那一年的收入也就幾乎沒了,但是交給官府的稅收還是絲毫不能少,因此也只能將自己家中的各種物品賣了才能給官府交差。
  •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最後一頓飯會加一樣東西,防止死後被惡狗所咬
    因此古代官員在對待死刑犯時,還是十分寬容的。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一些犯人被處斬的場景,但事實上是不會這麼草率的。一方面,古代人十分迷信,他們害怕會有報應。另一方面,當時的國家主要是靠農業生產來維持國家的基本運行,他們自然不希望人口減少,這樣就會失去很多勞動力。
  • 古代劊子手砍頭時,為何寧可用鈍刀砍人,也不願磨光?真相很殘酷
    也是封建王朝中斬刑的劊子手,專用的刀型。現在北京警察博物館,就藏有許多這種刑刀。刀型不一,有鋒刃的,有鈍刀,有彎刀,有直刀。但其刀柄處,無一不刻著鬼頭。而在古代,執行這種斬刑的劊子手,實際上是一種職業,屬於古時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種。並沒有如今之人渲染的那麼神秘。既然是一種職業,那麼就有職業的特點。劊子手一般有兩把鬼頭刀,一把鈍刀,一把快刀。
  • 古代劊子手收入不菲,但地位卻很低,到底處斬一人得多少錢呢?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劊子手這個行業其實是很賺錢的,如果說讀過莫言先生的檀香刑的話,其實裡面的主角趙老賈就是一名資深的劊子手。在書中他被描述得非常有錢,並在金盆洗手後回家養老,一回到家鄉他就變成本鄉的首富。但是雖然說劊子手能掙到很多錢,但是這在舊社會並不是一個好職業,時常被人唾棄。
  • 古代一種讓人心不甘情不願,卻不得不給的小費,你知道是什麼嗎?
    小費的定義用通俗的話就是在事情為完成前,用錢買服務,而在古代這種小費的歷史也是很深遠的。在各大電視劇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出手闊綽的大爺們,在酒館等各種地方,給小二的賞錢,這個就是古代時候的給小費行為。給小二小費這種是最常見的給小費方式,而且都是有錢大爺的一種消遣方式,絕對的心甘情願,花錢買服務,這錢花得值。
  • 古代官員上早朝有多慘?半夜出發,遲到還被打,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有事上奏,沒事退朝「古裝劇裡經常出現這句話,只要這句話出來就代表大臣們要上朝了朝會根據時間可以分為早朝、午朝、三朝,一般的皇帝都在早朝把大家叫來商討未來幾天的國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狡猾的官員為了讓膝蓋少受點苦,就會在膝蓋上綁上棉花做的」跪得容易「,不然跪完整個朝會,退朝的時候站都站不起來。說完歷朝歷代上朝的規矩,下面來說說古代官員上朝的時間,古代官員上早朝可比現在人上早課上班慘多了,有的官員必須走路上朝,有的官員則大半夜就要開始出發上早朝,不要被電視劇裡官員大白天上朝給騙了。
  • 古代嫡女跟庶女的區別,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事實跟你想的不一樣!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他是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一生砍掉300多顆頭顱,晚年報應來了
    劊子手這個職業在世界各國都有,比如說鄰國日本,也喜歡用「斬首」的方式來執行死刑,但是日本劊子手執行的工具不是大刀,而是很細的太刀一類的工具。西方同樣也有很多國家是使用「斬首」死刑,他們甚至在執行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很浮誇的動作,就是為了讓死者的靈魂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