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劊子手為何一聽到「刀下留人」,就必須停手?

2020-12-22 讀文化博今

秋懷中提到:「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任何時代都應該了解法律,不論這個人的年紀有多大都該知道法律變動的方向」。在當下,我國依然走在依法治國的道路上,但是普通百姓們在生活中難以看到法院給死刑犯執行死刑的畫面。

可是如果按照電視劇裡面的畫面來看的話,古代人是可以看到劊子手給死刑犯砍頭的場景的。在電視劇裡面經常會遇到砍頭的場景,如果要聽到有人說「刀下留人」的話,就會立即停止舉起來的砍刀,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刀下留人」這句話一旦響起,劊子手就立即停下了,「刀下留人」這句話是特指宋朝時期。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之後,也慢慢的復興了儒學,並且大力提倡了文官的重要性。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文官們也在大力的讓宋朝時期的法律變得更加嚴謹。

宋朝時期,以法律為中心的著名官員其實有很多,比如說:包拯就是宋朝時期的人物、宋慈也是判案比較清明的宋朝官員。所以這時候有很多宋朝的死刑犯,即便是被判了刑,安排在了秋後問斬。但凡有人在執行此行之前,突然說了「刀下留人」4個字,那麼宋朝人都會想要再給死囚一個機會,劊子手也不例外。

因為宋朝的法律當中明確給出了一個規定說:「凡死囚臨行叫冤者,再斟問陳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官府不可以冤枉任何一個被冤枉的人,只要死囚覺得自己有冤屈,那麼官府一定會給機會查清楚真相」。

由此可見,宋朝時期的法律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公平公正,對於百姓來講有了很大的保護作用。公元963年,宋朝人頒布了《宋刑統》,並且宋朝之後在這第1部法典的基礎上,還陸續增加了很多完善法律的法律條文,更大一步程度上在實踐依法治國,當然受益的自然會是百姓。

所以現在在看電視劇裡面的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那其實不是因為道德讓劊子手停下手,而是法律條文給百姓們的權利。但是除了宋朝之後,能夠讓劊子手做到刀下留人就停手的現象,其實並不是很多。

首先劊子手沒有那麼多精力和耐心去觀察其他人的動向,其次手起刀落很快,沒有時間想別的事情。而宋朝的中央統治時間在公元1279年,就已經結束了。所以從此之後,以其他時代為背景的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的橋段,基本上都是假的。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中也出現了不少封建王朝,其中最傳奇的就屬於宋朝了,除了趙匡胤和趙匡義兩兄弟,從一代布衣再到天子,還又宋朝時期所開創刑法規定,都是我國歷史傳承的奠定,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這本《宋朝果然很有料》,一共9測,裡面講述了很多宋朝時期有意思的人物和故事,原價328元,現在只需要258元就能買到手,絕對的良心推薦,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代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真會立即停手嗎?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在古裝電視劇中,難免會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當重要人物因為冤案被押送到刑場,當劊子手的大刀已經舉起,眼看著人頭落下的時候,遠方卻總是會有一人奮力趕來,一邊大叫:「刀下留人」!一邊展示著赦免的詔書,成功救下囚犯的性命。
  • 古代行刑解決死犯時,電視劇裡喊的「刀下留人」真可令其停手嗎?
    文丨谷城淺說歷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刀下留人」這句略偏正式的一句短語出自元朝的李文蔚作《燕青捕魚》,這句話是為了營救在臺上馬上被斬首的人而向主持或者是劊子手所喊出的緊急呼救。並且這種情況真的在古代有發生過。
  • 古代劊子手砍頭時,為何寧可用鈍刀砍人,也不願磨光?真相很殘酷
    也是封建王朝中斬刑的劊子手,專用的刀型。現在北京警察博物館,就藏有許多這種刑刀。刀型不一,有鋒刃的,有鈍刀,有彎刀,有直刀。但其刀柄處,無一不刻著鬼頭。而在古代,執行這種斬刑的劊子手,實際上是一種職業,屬於古時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種。並沒有如今之人渲染的那麼神秘。既然是一種職業,那麼就有職業的特點。劊子手一般有兩把鬼頭刀,一把鈍刀,一把快刀。
  • 古代劊子手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有人打破,一定會遭報應!
    但是今天,我們不想再談到死刑的重要性,而是想看看那些在古代執行死刑的特殊身份的劊子手,他們的故事背後,是怎樣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歷。身為劊子手,在大多數人看來,這也許是個很好的差事。認為既然砍的是別人的頭,與自己無關,那又有什麼困難呢?而且碰上的都是窮兇極惡之人,自己這樣做還算為民除害呢!
  •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極高,高收入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是極高的,以宣統年間劊子手為例,一個「手藝」不錯的劊子手砍一顆頭可以拿到一塊大洋,別覺得不多,一個普通農戶家庭一年的總花銷也不到兩個大洋。更何況劊子手工作一次往往不只一個人頭,故在劊子手當中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
  • 古代歐洲的劊子手是咋砍腦袋的?
    由於缺乏14世紀英格蘭劊子手的圖像資料,《勇敢的心》裡的這位劊子手的打扮在傳承了好萊塢以往傳統的劊子手戴著頭罩的形象塑造的同時,又採用了同影片服飾風格相搭配的粗布衣料設計。▲一柄屬於霍華德·德·沃爾登勳爵的斬首斧 不過有的時候,君主會想要讓對方死前再吃點苦頭,於是就會讓新人上場操刀。
  • 古代劊子手收入不菲,但地位卻很低,到底處斬一人得多少錢呢?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劊子手這個行業其實是很賺錢的,如果說讀過莫言先生的檀香刑的話,其實裡面的主角趙老賈就是一名資深的劊子手。在書中他被描述得非常有錢,並在金盆洗手後回家養老,一回到家鄉他就變成本鄉的首富。但是雖然說劊子手能掙到很多錢,但是這在舊社會並不是一個好職業,時常被人唾棄。
  • 古代牢頭給死刑犯的最後一餐為何都會加一塊腥臭無比的生肉!
    刑法當中最高的懲罰就是死刑,無惡不作的人最後一死不僅是謝罪,對於他們而言也是一種解脫。到目前為止,許多國家還是不允許執行死刑,特別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家。但是我國的死刑卻由來已久,在東漢時期,死刑的執行方式就有六百多種,可見在我國古代死刑還是很平常的。
  • 古代,明正典刑之時,為何萬人空巷?
    愛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秋天或烈日高照,或秋風瑟瑟,官府的命官端坐,旁邊有幾個全副武裝的衙役;一個犯人被五花大綁在露天台子上,一個手持大刀的兇神惡煞的劊子手立於左側或者右側;臺下被圍觀的群眾圍得水洩不通。
  •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古代被判了死刑,距離砍頭還「早」呢,除了三司會審,還要等時間「相國終身保治平,不同非鞅死刑名。只緣用志能卑遜,縱曰傷殘亦覺輕。」」秋後問斬」這個傳統由來已久,早在我國西漢時期就有專門規定的律法,要求官府斬殺犯人必須選在秋冬時節,不可選在春夏,否則有違天理必遭報應。
  • 清朝劊子手鄧海山:一生揮刀300次,晚年走投無路皈依佛門卻被拒
    就像古代犯法的人會被處以極刑,這在我們看來就有點過於殘忍和血腥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很多可取的我們可以繼續沿用,而對於一些落後的方法和習慣就會逐漸取締。今天我們在文中講述的就是曾經的清朝劊子手鄧海山晚年無處留用結局。古代是非常的等級分明的,從職業種類就可以分出個高低貴賤來。而劊子手更是為人們所不齒。
  • 在中世紀當劊子手是種什麼體驗?
    利維坦按:作為一個「替人操刀、替人拿命」的「陰門職業」,我國古代的劊子手據說是有很多的規則和忌諱。
  • 古代最慘的公主:被處以腰斬,因長得太漂亮,劊子手都不忍心下手
    在中國古代,為了懲罰有罪之人,歷朝歷代都制定了很多酷刑,如凌遲、車裂及宮刑等。
  • 為何明明將車停在停車位裡,卻還被貼罰單?交警:這些情況必須罰
    為何明明將車停在停車位裡,卻還被貼罰單?交警:這些情況必須罰現在買車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對於很多人來說,雖然買車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但是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在城市中想要找到一個停車位是非常困難的,這不僅需要車主能夠有熟練的駕駛技巧,而且還是反應能力比較快速,不然車位就被別人佔據了。
  •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最後一頓飯會加一樣東西,防止死後被惡狗所咬
    因此古代官員在對待死刑犯時,還是十分寬容的。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一些犯人被處斬的場景,但事實上是不會這麼草率的。一方面,古代人十分迷信,他們害怕會有報應。另一方面,當時的國家主要是靠農業生產來維持國家的基本運行,他們自然不希望人口減少,這樣就會失去很多勞動力。
  • 古代一種讓人心不甘情不願,卻不得不給的小費,你知道是什麼嗎?
    小費的定義用通俗的話就是在事情為完成前,用錢買服務,而在古代這種小費的歷史也是很深遠的。在各大電視劇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出手闊綽的大爺們,在酒館等各種地方,給小二的賞錢,這個就是古代時候的給小費行為。給小二小費這種是最常見的給小費方式,而且都是有錢大爺的一種消遣方式,絕對的心甘情願,花錢買服務,這錢花得值。
  • 處決路易十六的劊子手桑松
    走在巴黎街頭,亨利不知怎麼了,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曾祖父桑松·夏爾,「當初我那曾祖父選擇幹劊子手這個行當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的後代會親手殺了國王吧?!」亨利在心裡說,不禁有些得意起來,心頭竟然湧上一種職業自豪感。      要說到亨利·夏爾的曾祖父桑松·夏爾選擇劊子手這個職業,還真有點傳奇色彩呢!
  • 劊子手:唐魯孫
    劊子手唐魯孫 | 摘自《南北看》夏元瑜老兄在《時報》寫了一篇《砍人頭
  • 他是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一生砍掉300多顆頭顱,晚年報應來了
    即使如今先進的科學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鬼神」的存在,可是人們對此依舊是深信不疑,更別提在古代封建社會了。所以「劊子手」經常砍頭,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一般來說能做劊子手的都不是一般人。
  • 古代罪犯被斬首時,為何都選擇在午時三刻行刑?看後不寒而慄
    在很多的古裝影視劇中經常呢能看到犯人被斬首的劇情,翻閱歷史資料這種刑法也是真實存在過的,經常能聽到監斬官會喊一句:午時三刻已到,行刑!聽完劊子手就高高舉起大刀,一兩刀下去犯人一命嗚呼了,以前會覺得這種劇情非常可怕,沒想到是真的存在這種刑法,那他們口中的午時三刻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時間代表著什麼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