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歐洲的劊子手是咋砍腦袋的?

2021-02-07 冷兵器研究所

相信凡是看過梅爾吉布森的那部《勇敢的心》的讀者,都不會忘記將劇情推向高潮的那段華萊士就義的場景。即使經歷了懸吊拉折四肢,破肚抽腸這般的酷刑,威廉·華萊士也未向英格蘭王權屈服,最終被行刑官示意斬首。劊子手手起斧落,終結了華萊士的反抗。


由於缺乏14世紀英格蘭劊子手的圖像資料,《勇敢的心》裡的這位劊子手的打扮在傳承了好萊塢以往傳統的劊子手戴著頭罩的形象塑造的同時,又採用了同影片服飾風格相搭配的粗布衣料設計。無論真實與否,都使其看上去具有厚重的歷史感。


▲描繪第四任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在1471年斬首受刑的插圖繪畫

 

對於西方社會而言,斬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被視為是一種對有身份地位的犯人所採用的仁慈(因為相比其他具有折磨性質的死法,比如火刑來說乾淨利落、比較無痛),且不失其榮譽(吊死鬼的死相明顯就很難看)的處決方式。十六世紀英格蘭的兩位暴君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對他們的政敵和失寵的親近就多施以此刑。而英國歷史上被執行斬首的身份地位級別最高的人物當屬查理一世。查理一世是唯一一位以國王身份被控叛國罪斬首的英國君主。之前雖然不乏有被弒殺的國王或女王,但他們或是已被推翻之後或是被加以謀殺。從未有以國王之身被公審處決者,所以查理一世也算得上是英國的斷頭者中的超級VIP。

▲1754年刻畫的查理一世在1649年1月30日於倫敦白廳前受刑圖

 

法國畫家保羅·德拉羅什1833年有一幅名作《簡·格雷女士的處決,。畫像中被稱為「九日女王」的簡·格雷,也是被類似電影《勇敢的心》中,用來處決華萊士的那種斧子砍去了腦袋。一般來說,死刑犯將腦袋穩穩地擱在木樁上,經驗老道的劊子手或許就能用手中的斧子給他或者她來個痛快。 

▲一柄屬於霍華德·德·沃爾登勳爵的斬首斧

 

不過有的時候,君主會想要讓對方死前再吃點苦頭,於是就會讓新人上場操刀。曾備受亨利八世寵信的託馬斯·克倫威爾,卻因為他給國王物色的王后安妮·博林不受寵愛,而被扣上「叛逆」的罪名送上刑場。經驗不足的劊子手砍了他兩到三刀才令其送命。


電視劇《都鐸王朝中》被殺害的託馬斯·克倫威爾。在wiki百科提供的被斬首的名人名錄中,託馬斯·克倫威爾僅是被亨利八世下令處斬的三十多名顯貴中的一員而已。


▲19世紀法國畫家亞歷山大·丹尼斯·阿貝爾·德·普霍爾繪製的《瑪麗女王受刑》

 

比託馬斯·克倫威爾和瑪麗·斯圖亞特更慘的是初代蒙茅斯公爵詹姆士·斯科特。他受了七下或者八下揮砍,期間甚至還曾咒罵起行刑者傑克·凱奇。旁觀者也對這位不敬業的劊子手極為不滿,如果不是守衛攔著,可能就要把他撕成了碎片。儘管表現拙劣,傑克·凱奇(Jack Ketch)的這個名字在英語裡也成為了劊子手、絞刑吏的代名詞。


▲詹姆士·斯科特受刑圖



▲漫畫中的傑克·凱奇的形象

 

▲倫敦塔內的斧子和斷頭樁不知這一對夥計伺候了多少大官人

 

也許正是由於用斧子斬首的行刑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令死刑犯痛不欲生的過失,被亨利八世下令處決的安妮·博林懇求她的那位殘暴的夫君,特意從法國請來了一位劊子手,用劍而不是斧子來實行斬首。和勢大力沉的斧頭相比,劍就要輕快得多,同時也能更精確地斬斷目標。


▲電影《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中安妮·博林臨刑的情景


電影《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中的安妮·博林由娜塔莉·波特曼飾演。在留存於世的畫像中,安妮·博林的姿色並不比娜塔莉·波特曼差上多少。但怎奈紅顏薄命,生前被判以「巫術誘使國王結婚、與五個男人通姦、與兄弟喬治·博林亂倫、傷害國王、預備謀殺國王,和試圖毒害亨利八世的私生子亨利·菲茨羅伊」等莫須有的罪名;死後又慘遭曝屍圍觀。在中世紀的歐洲,一開始對犯人斬首所用的劍都是普通的款式,這在展現有用劍斬首畫面的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上尤為廣泛。


▲斯塔沃格聖壇上的聖雅各伯之死,約1150年至1160年



▲1278至1279年左右的一副聖保羅斬首


▲十三世紀的《摩根聖經》裡繪製的耶弗他殺女獻祭



▲洛倫佐·莫納克(生卒年份為1370?-1425年)的聖凱薩琳之死


▲格拉爾多·迪·雅科波·斯塔爾尼亞(生於1445年,卒於1497年)的瑪加利大的斬首



▲ 天使並不總是善良的化身,安布羅洛·倫澤蒂(1285年至1348年)畫筆下的天使也是用劍來收割凡人的生命

  

除了宗教畫作,反映現實生活場景的畫作中也有用劍斬首的圖像。


▲讓·伏瓦薩的編年史中的插圖,波米耶爾領主紀堯姆被執行斬首

 


▲ 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藝術巨匠丟勒的《裸男與劊子手》,作品年代為1493年



▲正在做準備的劊子手,一件1562年的作品

 

弗朗茨·施密特,生於1555年一個德意志劊子手世家、被譽為歐洲最為有趣的劊子手。他從1573年開始了自己的行刑生涯,和其他劊子手一樣,他也是子繼父業,並且只能同別的劊子手家族聯姻娶妻生子。這一位勤勤懇懇地一直工作到了1617年退休,在45年的職業生涯中共處決了361人及345次輕微處罰——所謂的輕微處罰就是拷問、鞭打、火刑、毀傷(斷指或者割耳)。和一般人眼中粗暴野蠻的形象不同,弗朗茨·施密特作為一個識文斷字的有文化的劊子手,他將自己每一次執行的懲罰都記錄在日記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人性化的細節,比如他會滿足死刑犯的最後一餐以及他們的其他小小的遺願。此外,他還是醫術在身,找他看病的病人超過15000人次。

唯一可以確信的記錄下弗朗茨·施密特行刑場景的畫像。同其他同時代的劊子手一樣,弗朗茨·施密特所執行的死刑中用到過吊繩、劍、輪、火和水。輪子是留給嚴重暴力犯罪分子;火刑僅對亂倫和偽造貨幣者用過兩次;對一個殺嬰的女犯施用溺刑。他是個十足的專業人員。


▲弗朗茨·施密特在紐倫堡的故居改造成了劊子手故居博物館



▲十六世紀五花八門的處決和酷刑


就中世紀的形象保存而言,波蘭最傑出的歷史題材畫家揚·馬泰伊科為後世留下了相當難得的資料。在他為整理故國衣冠而做的《波蘭服裝1200年——1795年》圖冊裡,收錄了三組不同時期的波蘭劊子手形象。畫中幾代劊子手們的服飾隨著時間遷移而都有所變化,而他們手中的雙手劍卻沒有什麼款時尚的改變。

▲1228年至1333年的劊子手

 


▲1333年至1404年的劊子手

 


▲1447年至1492年的劊子手

 


▲1507年至1548年的劊子手

 

在科技人文都全面發展的文藝復興時代,刀劍款式都有了新的發展,就連劊子手手上也出現了一種沒有了劍尖,專門為處決罪犯的劊子手之劍。


▲德國卑爾根—恩克海姆博物館收藏的一柄劊子手之劍


劍身上的銘文:「an Ich Das Schwert thue Auffheben - So Wünsche Ich Dem Sünder DasEwige Leben 」,意為「當此劍為我所舉之時——我願其為罪人永生之天恩禮賜」。


  

劊子手之劍的劍身上往往都有表現處決或酷刑、或者是基督受難的象徵性的圖案設計,再結合以有寓意的到的銘文。下面這兩把十六世紀左右的劊子手之劍上都具備有這樣的元素。

 

 

與中世紀時代的宗教畫習慣一樣,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也與時俱進地為古代的劊子手換上了畫家所處時代的服飾與武器,這樣也就給我們留下了劊子手之劍的使用畫面。


▲漢斯·巴爾東·格裡恩的作品《聖多蘿西的斬首》

 

▲克羅梅日什總主教宮內的聖芭芭拉斬首圖

 

▲同樣位於克羅梅日什總主教宮內的施洗者約翰斬首圖

 

劊子手之劍還有斧子斬首的習慣,到了十八世紀斷頭臺的發明與運用之後便走到了陌路。而隨著時間進入到20世紀,就連斷頭臺、絞刑架還有槍決都在歐洲變得越來越少,目前只有白俄羅斯是唯一一個有執行死刑的歐洲國家。死刑廢除與否的道德爭議可能在今後還會繼續被永久地討論,但在這裡筆者只希望,在本文出現過的這些殺器與行刑場面,只能在古典書籍或是動畫上才能看到。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HG。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THE END

我方為金臺新媒體聯盟核心成員

關於我們:微信號 LBQYJS

更新時間:每周一至周六中午時段

投稿郵箱:302511404@qq.com 

編輯QQ : 302511404 

相關焦點

  • 清朝最後的劊子手:一生砍300個腦袋,無兒無女,晚年悽涼無比
    在古代,但凡犯了死罪的人,經過三司衙門驗明正身後,均被綁縛刑場砍頭示眾,而這砍頭也就催生了一種職業——劊子手。
  •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極高,高收入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是極高的,以宣統年間劊子手為例,一個「手藝」不錯的劊子手砍一顆頭可以拿到一塊大洋,別覺得不多,一個普通農戶家庭一年的總花銷也不到兩個大洋。更何況劊子手工作一次往往不只一個人頭,故在劊子手當中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
  • 古代劊子手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有人打破,一定會遭報應!
    但是今天,我們不想再談到死刑的重要性,而是想看看那些在古代執行死刑的特殊身份的劊子手,他們的故事背後,是怎樣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歷。身為劊子手,在大多數人看來,這也許是個很好的差事。認為既然砍的是別人的頭,與自己無關,那又有什麼困難呢?而且碰上的都是窮兇極惡之人,自己這樣做還算為民除害呢!
  • 古代被斬首後,腦袋還有意識嗎?有人做了一個實驗
    死刑是一種剝奪囚犯生命的刑罰,是古代君主為了維護王朝的統治,安定社會秩序的有力法寶。死刑直到今天依然在世界很多國家存在,目的也是為了最大程度的震懾那些窮兇極惡的罪犯。 不過古代的死刑可不是光處死罪犯就完事了,而是把過程變得很殘忍。比如秦惠文王就將秦國改革的功臣商鞅處以車裂之刑。
  • 古代劊子手砍頭時,為何寧可用鈍刀砍人,也不願磨光?真相很殘酷
    在中國古代的各種型號刀具之中。有一種特殊的刀具,名叫「鬼頭大刀」。其名的由來,就是因為其刀柄頂端雕刻著一隻鬼頭。至於刀型則是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類型。而鬼頭刀的別名,又叫做「砍頭刀」。顧名思義,這種刀就是專門用來砍頭的。
  • 龍泉寶劍丨古代砍頭兵器不止有刀,元朝最笨,清朝最麻利
    自夏代起,斬首之刑一直沿用到民國,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中,這種刑法不知削掉了多少腦袋。那麼,古代砍頭用什麼兵器呢?各個朝代都不一樣,不都用刀,越古老越恐怖,元朝劊子手最笨,清朝劊子手最利落,一分鐘砍11個腦袋。
  • 古代劊子手收入不菲,但地位卻很低,到底處斬一人得多少錢呢?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劊子手這個行業其實是很賺錢的,如果說讀過莫言先生的檀香刑的話,其實裡面的主角趙老賈就是一名資深的劊子手。在書中他被描述得非常有錢,並在金盆洗手後回家養老,一回到家鄉他就變成本鄉的首富。但是雖然說劊子手能掙到很多錢,但是這在舊社會並不是一個好職業,時常被人唾棄。
  • 處決路易十六的劊子手桑松
    「因為一個失去了貞潔的劊子手的女兒,還有誰願意娶她呢?」      就這樣,桑松答應了儒埃爾,1688年9月24日,桑松繼承了嶽父的衣缽,正式當上了劊子手。      後來,桑松的兒孫也都相繼做了劊子手,這一家成了劊子手世家。
  • 他是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一生砍掉300多顆頭顱,晚年報應來了
    即使如今先進的科學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鬼神」的存在,可是人們對此依舊是深信不疑,更別提在古代封建社會了。所以「劊子手」經常砍頭,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一般來說能做劊子手的都不是一般人。
  • 鄧海山: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一生斬首三百人,遭報應斷子絕孫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很特殊的人——劊子手。他們因為職業特殊,是死刑者的操刀者,往往被人所不屑。
  • 古代一種讓人心不甘情不願,卻不得不給的小費,你知道是什麼嗎?
    小費的定義用通俗的話就是在事情為完成前,用錢買服務,而在古代這種小費的歷史也是很深遠的。在各大電視劇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出手闊綽的大爺們,在酒館等各種地方,給小二的賞錢,這個就是古代時候的給小費行為。給小二小費這種是最常見的給小費方式,而且都是有錢大爺的一種消遣方式,絕對的心甘情願,花錢買服務,這錢花得值。
  • 在中世紀當劊子手是種什麼體驗?
    利維坦按:作為一個「替人操刀、替人拿命」的「陰門職業」,我國古代的劊子手據說是有很多的規則和忌諱。
  • 古代最慘的公主:被處以腰斬,因長得太漂亮,劊子手都不忍心下手
    在中國古代,為了懲罰有罪之人,歷朝歷代都制定了很多酷刑,如凌遲、車裂及宮刑等。
  • 鹹豐年間一樁奇聞,劊子手砍不動囚犯,一少年卻連斬數人
    行刑開始,先由一名大劊子手試刀,而後再有其他劊子手施刑。為什麼要有這麼多劊子手,因為一個劊子手不可能連斬數人,首先體力會不支,而且刀口會砍缺,另外據說血的熱度會令刀身彎曲。可沒想到這些海盜都頗有些功力,就見試刀的大劊子手將其中一人連砍三刀,都沒有將那人頭顱砍下。
  • 日本最後受斬首刑的女人,劊子手連砍兩刀都沒死,最後一刀她喊了三...
    ,但犯了錯就得受到懲罰這一觀念是不變的,只不過那時候沒有我們現在有那麼多種刑罰,在古代,就只有流放和死刑兩種。然而死刑也分為很多種方式,我們現在有注射死,有槍決等等,然而古代就只有斬首,我國一直到民國時期都未能廢棄這種殘酷的刑罰,然而日本在明治時期就結束了,有一位女囚犯,高橋,也就成了最後一個被執行斬首的囚犯。
  • 揭秘古代刑罰中怎樣進行斬首 劊子手專業訓練
    這些海盜多是有些功夫的,劊子手行刑時連砍數刀還不能砍下頭來。於是就另想辦法,找來一條木匠用的大鋸,兩個人對拉,鋸斷囚犯的脖子,囚犯號叫,慘不忍聞。斷頭瞬間被斬首時,在頭與身體分離的剎那間,人的感覺如何?活著的人誰也沒有親身體驗,只能憑想像來推測了。對此,古代野史筆記有記述,有的小說也有所描寫。
  • 劊子手:唐魯孫
    劊子手唐魯孫 | 摘自《南北看》夏元瑜老兄在《時報》寫了一篇《砍人頭
  • 歷史上最厲害的犯人,行刑時不願跪著,劊子手只好親自跪下求他!
    歷史上最厲害的犯人,行刑時不願跪著,劊子手只好親自跪下求他! 明朝是一個在末世掙扎中求生的朝代,是一個在黑暗與探索中進入了死胡同的朝代,也是一個悲哀到天明卻面臨著即將崩塌的朝代!朱元璋一手締造了它,崇禎一手毀滅了它,在滅亡時大家都說是制度落後,皇帝昏庸,宦官專權,民不聊生等等詞彙來形容。
  • 古代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真會立即停手嗎?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在古裝電視劇中,難免會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當重要人物因為冤案被押送到刑場,當劊子手的大刀已經舉起,眼看著人頭落下的時候,遠方卻總是會有一人奮力趕來,一邊大叫:「刀下留人」!一邊展示著赦免的詔書,成功救下囚犯的性命。
  • 古代劊子手為何一聽到「刀下留人」,就必須停手?
    可是如果按照電視劇裡面的畫面來看的話,古代人是可以看到劊子手給死刑犯砍頭的場景的。在電視劇裡面經常會遇到砍頭的場景,如果要聽到有人說「刀下留人」的話,就會立即停止舉起來的砍刀,那到底是為什麼呢?首先,「刀下留人」這句話一旦響起,劊子手就立即停下了,「刀下留人」這句話是特指宋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