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語大學學中文有何不一樣——外語院校,為什麼要發展中文學科

2020-12-23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楊丹(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我國高等教育要培養當今和未來社會經濟所需要的人才,不僅需要建設「新工科」,也需要建設「新文科」,文科教育的振興關乎高等教育的振興,建設高等教育強國需要新文科。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設宣言》發布,對新文科建設做出全面部署。

  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外語院校中文學科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不斷豐富和強化外語學科內涵發展的同時,實現外語學科和中文學科之間的協同交叉融合?如何站在時代的思想制高點上,以一種因應時代難題和困境的「尖端論述」姿態汲取中外理論資源,彰顯新時代人文教育理念?如何促進中文學科在教學內容、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評價機制以及培養模式等多層次上的深度改革與創新?這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探討和探索。

  ●外語專業的專業性,需要有特定的專業課程學習。缺乏人文學科視野、基本的知識背景和知識結構,孤立地進行「聽說讀寫譯」語言技能訓練,很難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專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潛力。

  ●外語院校多學科發展已成為一個大趨勢,但是無論是「專業+外語」還是「外語+專業」都還處於本科階段,研究生階段的學科融合式聯合培養還很少,高層次人才培養學科還比較單一。

  1.新文科建設應體現戰略性、創新性、融合性

  文科教育是培養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人,是產生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文化,是形成國家民族文化自覺的主戰場、主陣地、主渠道,社會大變革呼喚新文科,國家軟實力需要新文科,造就時代新人需要新文科,文化繁榮需要新文科。

  「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指出,從世界來看,世界的新變革呼喚新文科建設;從中國發展來看,新時代呼喚新文科;從教育改革發展來看,教育方針呼喚新文科建設;從方位來看,中國的高等教育應置於世界舞臺、全球格局、國際坐標,不僅要參與國際競爭,還要參與國際高等教育治理,參與國際高等教育標準的制定。由此看來,在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是我國「新文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新技術改變了文科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方式;新需求要求文科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方面追求創新與卓越;新國情促使文科應具中國特色並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因此,新文科是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的自我革新,其建設應體現三個方面的特性:戰略性、創新性和融合性。

大學圖書館 光明圖片

  戰略性是指建設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既要打造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也要在世界舞臺、國際坐標和全球格局中謀劃發展與改革,參與競爭與治理。

  創新性是指建設不僅僅是對傳統文科的外部改革,更是一種文科內部的自我革新,要通過傳承傳統、融合創新,尋求我國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新的突破,實現理論體系創新、學術研究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融合性是指現代社會的複合型需求使得學科發展越來越趨向於綜合交叉,傳統意義上人文社會學科與自然科學的界限正在被打破,研究對象也在發生顯著變化。因此,新文科建設要豐富形式載體,創新方法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與其他專業集群融合。

  2.外語學科再提升需高水平中文學科支撐

  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的全面推進,以及「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研究領域的擴展,為外語類高校中文學科「借力」優化升級,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和學理支撐。

  2017年國務院學位辦公布了《學位授權審核申請基本條件(試行)》,將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的學科主幹研究領域確定為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國別與區域研究。新確立的五大學科研究領域,擴大了外語學科原來的知識體系和學術研究的內涵,凸顯了外語學科的專業性和學術性,同時,也對外語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外語專業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專業,更不是所謂的工具性專業,而是嚴格意義上的人文學科專業,因而,在人才培養上,就應體現人文學科「修身、鑄魂」的價值引領作用,也就是說要致力於培養有「中國深度、全球廣度、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引領者。「中國深度」是指要「知中國、愛中國」,應該有深厚的中國根基,對中國文化本身有深刻的理解、深入骨髓的信念,在此基礎上,再走向世界,了解其他文明的時候,才能深化對自身文明的理解,也會深化對世界文明的理解。「全球廣度」是指要有從中國看世界的胸懷,是以專業的眼光和深度探究世界。而「人文高度」,是指能夠融匯中外的文明,用平等的、包容的態度去看待、理解「多樣的世界」和「變化的中國」。在此意義上,外語專業的專業性,需要有特定的專業課程學習,即以語言、文學、文化為核心的人文課程體系。缺乏人文學科視野、基本的知識背景和知識結構,孤立地進行「聽說讀寫譯」語言技能訓練,很難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專業素質,並在事業上有可持續發展潛力。

  外語院校多學科發展已成為一個大趨勢,但是無論是「專業+外語」還是「外語+專業」都還處於本科階段,研究生階段的學科融合式的聯合培養還很少,高層次人才培養學科還比較單一。需要構建新型的培養機制,打造高質量的課程,中文學科和外語學科組建導師組聯合培養,使高端外語人才具有堅實的人文根基,深厚的人文底蘊,良好的中文表達能力。外語院校的「外語」和「中文」學科,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老一輩外語教育大師許國璋、王佐良、周珏良等先生,無一不是學貫中西、「知周萬物」的學人典範。新時代背景下,外語院校肩負的使命、外語學科再提升以及新型人才培養都需要高水平中文學科的支撐。

  3.「拆牆」「入流」「爭先」,外語院校要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

  立足新時代,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未來。外語院校要為培養「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中國聲音的傳播者」「中國理論的創新者」「中國未來的開創者」做出積極的貢獻。

  目前,外語院校中文學科基本處於「外語院校學科建設主體之外」和「中文學科之支流」。國內還沒有一所外語院校的中文學科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這不但直接影響中文學科在外語院校的正常發展和成長,而且與外語教育應注重人文教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不相適應。

  中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其強調知識性和價值性的學科屬性在高校育人育才的工程中肩負著重要任務,是構建和提升高校整體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平臺。恰如其時,外語院校的中文學科發展迎來了很好的機遇:一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是文化強國戰略的需要,一是「新文科」服務國家改革發展戰略的需要。如何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適應中國國情、符合外語院校人才培養要求,推進中文學科建設不斷升級?

  其一,要「拆牆」,徹底打破學科壁壘,實現中文學科與外語學科的交叉融合。中文學科為外語院校人文教育起著「引擎」作用,它為學校提供人文素養提升的課程與師資支持,不僅有利於中文學科體現出鮮明的學科特性,也可以在校內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互動提升的良好局面。新時代不僅呼喚會講中國故事的人才,更需要能夠講懂中國故事和講好中國故事的人才,外語院校實現中文學科與外語學科的真正融合,有利於專業優化、課程提質和模式創新,為培養此類人才創造條件。

  其二,要「入流」,即要提升學術內涵,有充分反映中文學科理論創新的最新代表性成果,爭取進入中文學科的主流。這就要求外語院校中文學科建設要提高教育教學的時代性、學術性和針對性,注重內涵,凝練學術方向,確立適應中文學科自身發展更好更長遠的目標,更加承擔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文學科體系,培養中文學科優秀創新人才的重任;更加承擔起在新科技迅猛發展形勢下探索學科邊界拓展、專業結構更新、教學範式轉型、學習方式轉變的重任。

  其三,要「爭先」,即在「新文科」建設中爭得一席之地,並大力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一方面,創建新型學科,拓展學科發展空間。適應國家人才培養、文化建設和學科發展需要,在現有學科基礎上通過整合重組,探索跨專業中文學科「新文科」建設,創建新型研究生專業和複合型本科專業,為中文學科尋求新的增長點,拓展學科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根據外語院校的辦學特色,中文學科的國際化將日益凸顯並逐漸成為這個學科一個新的生長點,新的發展空間。對北外而言,可藉助廣泛國際交流和20餘所孔子學院建設優勢,拓展與海外高校的合作研究和研究生合作培養,促進中文學科在內涵、外延乃至從課程體系、授課內容到講授方式方法等發生結構性的變化。

  乘此「新文科」建設、「雙一流」建設的新時代東風,外語院校中文學科建設要把握專業優化、課程提質、模式創新「三大重要抓手」,積極加快推進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

  ■連結

  高水平母語教學是高水平西學研究的基礎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始建於1951年,經過70年的努力,北外中文學科已設有一級學科碩士點,開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等6個學術型碩士點和漢語國際教育1個專業碩士點,同時在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自設了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漢語國際教育、語言政策與規劃學3個博士點。北外中文學科的建設與綜合性大學的文學院或中文系不同:首先,高水平母語教學是高水平西學研究的基礎,也是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前提,中文學科不能甘居外語類高校的「配角」,而應勇擔時代重任,成為學科發展及學術團隊建設的核心成員。其次,外語院校中文學科要結合國家戰略和外語教育創新自己的學科建設,要與國內綜合大學或師範類院校的中文學科形成「錯位發展」的態勢。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國家比以往更需要推進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和發展。外語院校中文學科以豐富的外語教學科研資源為依託,以開放包容的國際化視野為特色,一直都處在「會講中國故事、講懂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研究和實踐的前列。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可追溯到1965年廣州外國語學院的中文教學組。2005年3月,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成立。學院現設有漢語言文學系、中國文化系和對外漢語系,開辦漢語言文學(創意寫作)、漢語言(高級涉外文秘)、漢語言(涉外文化管理)和漢語國際教育4個本科專業方向。擁有比較文化研究博士點和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化傳播與媒介等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學院設有漢語國際教育中心,專門從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工作。學院著力打造華南地區國際化中文人才培養高地,培養「雙高」(思想素質高、專業水平高)、「兩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強、實踐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直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有社會責任感的國際化創新型中文人才。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2日 14版)

[ 責編:姚坤森 ]

相關焦點

  • 外語院校,為什麼要發展中文學科
    目前,外語院校中文學科基本處於「外語院校學科建設主體之外」和「中文學科之支流」。國內還沒有一所外語院校的中文學科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這不但直接影響中文學科在外語院校的正常發展和成長,而且與外語教育應注重人文教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不相適應。
  • 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第二屆師範類院校外語學科發展高端論壇
    由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主辦,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和《山東外語教學》編輯部協辦的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第二屆師範類院校外語學科發展高端論壇於2020年9月2日通過騰訊會議線上成功召開。
  • 第二屆師範類院校外語學科發展高端論壇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杰)9月20日,第二屆師範類院校外語學科發展高端論壇舉行,本次論壇採取線上方式進行。本次論壇由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主辦,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及《山東外語教學》編輯部協辦。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1年外語類保送生招生問答
    6.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招收外語類保送生的專業是什麼?  答:翻譯專業(中英雙向翻譯),英語專業。  7.翻譯專業和英語專業的的主修方向都有哪些?  答:翻譯專業有兩項主修範疇供學生修讀:傳譯、筆譯。學生可選擇一個範疇,修讀指定科目,亦可選擇不選修任何主修範疇。
  • 看完美國高中的中文試卷,終於明白,外語這門技能不好學
    聽力題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中文學習和英語學習一樣,會有聽力部分的練習。想想以前大家學習英語時,老師會在課堂上放一段課文朗讀,要是不看課本,根本不知道錄音帶裡讀的是什麼,看著書本,才跟上節奏吧。發現外國的中文聽力考試有加入中文歌,這中文歌聽起來就如同中國人聽英語聽力一樣,聽到了熟悉的詞語了,聽到了主角的名字了,不過就是聽不出整段話表達什麼東西。作為一個中國人,去聽外國人的那些中文歌曲考試題目,其實也不好聽不出來。一些網友就慶幸自己懂中文,是學中文長大的。
  • 聚焦交叉與融合 全國理工類院校外語教育發展高端論壇在上海理工...
    該論壇以「交叉與融合 新時代理工類院校外語學科新發展」為主題,探討了新工科、新文科、大外語背景下我國理工類院校外語學科的發展戰略,研究外語學科發展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構建新時代理工類院校外語學科創新、外語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的新模式。
  • 原來前輩們這樣學外語!這個「有溫度」的展覽重溫七十年外語學科...
    ,這場穿越時空的外語學科「寶藏」展覽以「踔厲鑄文脈,初心育師魂」為主題,通過文字介紹、實物展示、口述歷史以及舞臺劇表演等形式,帶領參觀者回顧華東師大外語學科七十年發展的崢嶸歷程,追憶不同時代閃耀著的砥礪奮進之光。
  • 原來前輩們這樣學外語! 這個「有溫度」的展覽重溫七十年外語學科...
    華東師大的外語學科創立於1951年,是建校之初最早成立的專業之一,從外文繫到外語學院,從最初英語、俄語兩個專業到如今6個語種、7個專業,從麗娃河畔到櫻桃水邊,不斷發展壯大的師大外語學科不僅是我國外語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 學習英語專業怎麼選大學,考生不要緊盯著傳統外語類院校不放手了
    ,錄取分數跨度也是很大英語專業與高校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中英語專業實力較強的有三類高校一、傳統外語類院校傳統外語類院校的立校之本就是外語,所以外語的實力毋庸置疑二、綜合性大學的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知名的綜合性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就業優勢明顯,在繼續深造、留學和學術發展方面會有更多機會三、英語與特色行業相結合的高校院校注重語言優勢和專業特長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如旅遊英語、工程英語、法律英語等
  • 第六屆西部地區外語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廣西大學舉行
    11月28日,第六屆西部地區外語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廣西大學順利舉行。廣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查丹明、《外語教學與研究》主編王克非教授分別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的16位專家教授以及西部地區高校的百餘位師生共同參會。查丹明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外語學科發展研討會增進了西部地區高校關於外語學科建設的溝通,促進了學科發展,為廣西大學與全國知名高等院校提供了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 美國孩子學中文有多難?看到他們的考卷,網友懵了:我學了假中文
    看到試卷上要求寫出「僦居」、「甚藩」等詞語的近義詞,不少網友表示,自己連這些詞語是什麼意思都不懂,難道這麼多年來學了假中文?看來,不管是中國孩子還是外國孩子,想要學好外語都是極不容易的一件事。01為什麼孩子學外語時感到非常有難度呢?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主要科研成果:2013年出版專著《奈達翻譯理論新解》,2014年出版專著《重大誤譯辯正》;在《中國翻譯》、《外語學刊》、《外語研究》、《外國文學》、《上海翻譯》、《上海科技翻譯》、《外語與外語教學》、《外國語言文學》、《外語與翻譯》、《語言與翻譯》等中國外語類權威刊物和《學術界》、《社會科學論》等中文核心刊物和《韓山師院學報》等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一些論文在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 日本是世界第二熱愛學外語的國家?聽到「日式外語」,你笑了嗎?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除了母語之外還會學習一些外語,作為幫助學習和工作的工具。日本人對於學習外語也十分有熱情,因為#日語#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語言體系,既包含了本土語言,又加入了部分外來語,比如漢語和英語,而且英語的佔比越來越高,在街頭到處都能看到滿是片假名的招牌和廣告。
  • 日本是世界第二熱愛學外語的國家?聽到這些「日式外語」,你笑了嗎?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除了母語之外還會學習一些外語,作為幫助學習和工作的工具。在全球有3億用戶的免費語言教育公司Duolingo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日本是繼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二熱愛學外語的國家。 據Doolingo統計,在2020年3月~4月期間,日本的新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5%。Doolingo根據用戶的課程聽講完成數平均值,將日本熱愛學外語的地區進行了排名,排名第一的是東京都,第二是富山縣,第三是山形縣,第四是北海道,第五是石川縣。
  • 外語使國內外學生都頭疼,外語太難啦!究竟怎樣才能學好外語呀?
    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位學生在學習階段都要學很多門功課,難免有自己不擅長的幾門功課。看著每次考試,其餘科目的成績都很好,唯獨在自己不擅長的這門科目上的成績出奇的低,學生本身也很努力的認真鑽研這門科目,但是即使很努力,這門功課的成績也沒有後很大的提升。
  • 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外...
    在會議開幕式環節,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姜鋒書記致歡迎辭,姜書記向參加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的全體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指出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自成立以來,努力推進外語學科的發展,在建設一流外語學科,提升外語學科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國家級外語類一流本科專業院校清單來
    這類評比對國家長遠規劃、學校學科發展、學生專業學習、社會效益、工作就業有何作用和影響,其利弊如何,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翻譯教學與研究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教高廳函〔2019〕46號)。
  • 孩子學中文到底有多重要?
    據悉,英國已經建立起29所孔子學院和126個孔子課堂,數量居歐洲之首,50%以上的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美國已有48個州設立了81所孔子學院和299個孔子課堂,有1萬餘所大中小學開設有中文課程,漢語已成為美國第二大外語。漢語在韓國、日本、法國、德國等國也一躍成為第二外語,也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外語,也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官方語言。
  • 日本人最想學習的第二外語竟然是中文!理由是...
    發展迅猛的鄰國,中文人氣十足!1位は【中國語】でした。第一名是【中文】。日本と似たような漢字が使われているので、比較的覚えやすそう。(30代/女性/専業主婦)和日本一樣使用漢字,感覺比較好記。中國語を理解できずして世界経済についていくことは不可能といっても良いと思う。また、隣國であり、近年の國家間の不仲は民間レベルでの親しい交流によって改善の兆しを見せることが可能であるので、中國語の習得は不可欠であると思う。(20代/男性/學生)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要是不知道中文可能就抓不住世界經濟的潮流了。另外,近年來中日兩國民間友好交流不斷,可以看到兩國關係改善的徵兆。
  • 外語專業排行榜,附:吃香的小語種
    教育部四輪學科評估中,外國語獲評A類,與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並列第三。 學校目前開設有72個本科專業,其中包括28個外語類專業,涵蓋26個外語語種,是華南地區外語語種最多的高校。 國家重點學科(1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