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歲的小晨(化名)家住浙江省海寧,在一眾同齡小男孩中,他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別的小男孩跑跑跳跳,一刻都停不下來,可是小晨卻跳也跳不遠,跑也跑不動,更談不上什麼運動爆發力,體育成績一直不理想。小晨媽媽心想,可能孩子就是沒體育方面的基因,也就沒放在心上。
可漸漸地小晨媽媽發現,小晨走路搖搖擺擺,姿勢愈發奇怪,就像小鴨子一樣。這下,小晨媽媽坐不住了,連忙帶著孩子去了醫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接診醫生發現小晨腳後跟外翻嚴重,足弓塌陷,已經導致了膝外翻。通俗點講就是X型腿,孩子在自然站立時,兩膝併攏狀態下,腳踝不能靠攏。醫生表示,原本排除一些內科及骨科疾病後可以通過手法矯正、關鍵肌肌力訓練以及選配合適的醫用鞋墊來矯正,但小晨已繼發膝外翻,且已比較嚴重,只能佩戴矯形支具矯正或尋求骨科手術等方法了。「孩子要吃些苦頭,恢復過程會比較慢,至於能恢復到什麼程度,得看孩子自己。」
中招的孩子還不少
在醫生接診過程中,他發現和小晨有類似腿部姿勢異常問題的孩子不在少數。相比近視、蛀牙等問題,很多家長對兒童足踝發育情況缺乏了解,部分家長甚至把兒童足部常見現象如足內外翻、內外八、X型腿等問題只當成是孩子體型上的缺陷。
「但其實這種問題如果能儘早發現,大部分是可以糾正過來的。」醫生告訴小編,早發現早治療十分重要,年齡越小,越有可能獲得較好的矯正效果!「一般在10歲之前,給孩子治療和矯正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錯過了孩子矯正的黃金時間,那將會是孩子一生的遺憾。」
在醫生看來,足踝問題不光會影響孩子的形體,更嚴重的是還可能會給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根據數據顯示
在3208名學生中
足踝問題(足內外翻、內外八等) 231 人
異常率7.6%
視力問題1000多人,異常率43.5%
脊柱側彎36人,異常率1.2%
醫生告訴小編,足踝、視力、脊柱等相關問題,已是影響在校學生形態健康的重要因素。
兒童足部健康問題有哪些?
那麼足踝問題是怎麼形成的呢?孩子不良走路姿勢、穿鞋不當、錯誤的運動發力模式、足弓塌陷或其它骨科疾病都可能造成下肢生物力線失衡,從而產生一系列足踝問題。
O型腿、X型腿、XO型腿
當兒童雙腳併攏站立時,膝蓋之間的距離超過4釐米就是O型腿;當兒童並膝站立時,雙腳之間的距離超過7釐米就是X型腿。XO型腿指的是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膝蓋和踝內側能碰上,但小腿不能碰上,它介於O型腿和X型腿之間,和X型腿一樣膝外翻,但同時伴有輕微的足外翻。
這些腿型不但有礙美觀,影響某些動作的完成,甚至會造成膝關節疼痛。例如,像X型腿還會使雙膝經常碰撞、膝部重疊,身體重力線改變,容易引發膝部和髖關節的疼痛。
扁平足
扁平足又稱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種畸形。很多平足者特別是兒童平足沒有症狀,也不需要治療,只有少部分兒童平足可能會逐漸引起整個身體體態的變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併足部骨結構異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聯合等。
高弓足
高弓足是一種以足縱弓較高為主要表現的常見畸形。少部分為先天性發病,多數為3歲後發病,系神經系統疾患所致,如脊髓栓系症候群、脊髓空洞、遺傳性神經疾患等。
除此之外,長期穿著高跟鞋、窄頭鞋或較小的鞋子,使腳前部在狹窄的鞋頭裡遭受擠壓,腳不能自由舒展,腳背被迫弓起,時間久了也會引起高弓足。
平時怎麼預防?
1、選擇合適的鞋子
0-3歲的孩子選擇軟底鞋,3歲以上的孩子選擇適中有彈性的鞋子;鞋子要選擇輕便防滑、承託性好、大小適腳,後跟硬且帶跟杯後幫的,鞋頭要選擇寬頭。
2、不要過早練習走路
嬰兒在肌張力(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偏低的情況下,過早學習站立、行走,就容易導致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疾病。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肌張力偏低,比如說嬰兒肢體過於鬆軟,換尿布溼時很容易把雙腿打開到180度,大運動落後,抬頭晚,到了9個月還不會爬行等。
3、讓孩子適當做運動
孩子應該多做一些運動訓練,如足尖運動、腳趾抓玻璃球運動以及跳繩、打籃球等彈跳性運動,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的發育。
4、及時糾正孩子錯誤姿勢
家長要多留心孩子平時的姿勢,包括走路姿勢和靜止時的姿勢。若發現寶寶有「內八字」或X型腿等,父母要及時提醒他們養成正確的姿勢,從而有效地減少孩子因足部功能性問題而引發的後遺症。
醫生告訴小編,孩子如果是生理性O型腿或生理性X型腿,那麼孩子是正常的,腿型可以隨生長發育逐漸自我糾正,而無需任何治療。家長朋友們無法準確判斷造成孩子腿不直的原因到底是不是生理性時,還是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找專業的醫生診斷並進行規範的治療。
此外,如果孩子出現走路聲音很輕或聲音很重;走路時常不穩甚至摔跤、崴腳;走路時常拖地、鞋子磨損嚴重;跑跳、跳繩等活動時常落後同學很多的情況時,也要及早就醫。
來源:大潮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