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欄
為弘揚擁軍優屬優良傳統,「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中國之聲《國防時空》推出全新子欄目《中國退役軍人》,報導各地退役軍人工作和雙擁動態,關注普通退役軍人的解甲人生和奮鬥故事,展現數千萬退役軍人不忘本色再作奉獻的新時代風採。也歡迎大家關注「CNR國防時空」、「央廣軍事」實名微博、微信、頭條號和央廣軍事網參與互動,並提供新聞線索。
今天的人物紀實,為您播出《許靈:從正團職政委到金牌「月嫂」,一位自主擇業女軍官的人生跨越》,採制:總臺央廣記者趙敏、楊鴻;播音:胡鋮鋮、宋波。
人物檔案
許靈,四川瀘州人,1990年考入原第三軍醫大學,畢業後先後任原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婦產科助產士、學校學員隊幹部和政治部幹事、幹休所政委,曾獲「全軍優秀學員隊幹部」、「全軍文職人員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榮立兩次三等功。2016年,在國防和軍隊改革中,許靈退出現役,選擇自主擇業,創辦了專注和倡導居家月子護理的母嬰護理公司。創業的過程中,她始終秉持愛軍情懷,堅持開展擁軍優屬和扶危幫困活動,贏得社會廣泛讚譽。
夏日的一場雨,淋溼了山城重慶,為這座具有「火爐」之稱的城市帶來了清涼。在沙坪垻區一家名為家月馨的母嬰護理公司,公司負責人許靈正以飽滿的熱情,帶領員工做著復工復產的規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們根據防控要求,對已經預定服務的客戶一律無條件退單。如今,雖然長達幾個月的停產給公司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可是許靈依舊像戰場上衝鋒的戰士,不失創業發展的信心和激情。
許靈:「對於公司未來的架構,我還是希望能夠把公司做大做強,希望能夠在西南地區、甚至整個國內起到引領性的作用,服務更多群體。」
來自川南農村的許靈,雖然長相清秀,身材嬌小,卻有著一股子「川妹子」的衝勁和闖勁。1990年,一心嚮往軍旅的她,報考了第三軍醫大學的護理專業,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軍裝。
剛調入學員隊工作時的許靈
許靈:「我能到三醫大學習感覺特別幸運,雖然三年的學生生活過得很平常,但是一直覺得自己作為貧苦家庭出來奮鬥的孩子,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一定要靠自己。」
畢業後,許靈分配到原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婦產科當助產士,後來遇到同一科室的婦產科醫生徐惠成,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婚後,許靈離開了自己喜歡的婦產科,回到學校護理系,在學員隊教導員的崗位上一幹就是10年,此後,又相繼擔任機關幹事和幹休所政委,軍旅生活的磨礪和多個崗位的歷練,許靈的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升。
許靈:「其實,原來我的性格比較內向,比較害羞。軍隊的磨鍊完全改變了我的性格,讓我增加了自信心,培養了我堅韌的品質,所以做一件事情一定會堅持。」
2016年,在軍隊改革的大潮中,有著26年軍齡的正團職幹部許靈主動遞交了轉業申請,告別了軍旅。在愛人的鼓勵和支持下,她瞄準了產後護理這一行業,開啟了轉業之後的創業計劃。
許靈:「很多人覺得我不應該來做這個行業,包括我的老領導也說,這一行都是做保姆、做家政的,但我依舊堅持要做。確定創業方向後,我就開始做調研。當時,社會上產後護理行業大多數都是選擇建月子中心,我考察一圈之後,覺得月子中心不適合我們這種退役軍人,因為它的資產太重,風險太大。我們退出現役之後要做事,但是一定要安全穩妥。」
為了更好地了解行情,許靈以一名學藝求職月嫂的身份到月嫂培訓班參加學習,晚上回家後,將學到的知識梳理成規範的母嬰護理體系。她還與參加培訓的其他月嫂談心交朋友,深入了解月嫂群體的現狀、需求和想法。幾個月下來,她不僅掌握了母嬰護理的各項專業技能,還獲得了行業的第一手資料,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心中成型:把「月嫂中介」「月子中心」、家政服務和專業培訓四者結合起來,由公司對月嫂進行嚴格培訓後再上崗,並把她們作為公司的固定員工,讓她們依法享有社保、帶薪年假等福利待遇。
許靈:「按照籤訂正式勞動合同的方法來對月嫂進行管理,給她們正式員工的身份,正正規規地去辦理合同和保險。當時我沒有太明確地知道這種模式叫公司化,後來看到政府陸陸續續出臺了一些政策,倡導公司化的家政服務,才知道我們創立的模式就是公司化、員工制。」
許靈為公司月嫂提供設施完善的教學培訓環境
招聘員工並完成為期兩個月的培訓後,許靈滿懷信心地將首批月嫂推向市場,然而一個月過去,竟沒有接到一份訂單。無奈之下,許靈只好將目標轉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做推廣,直到半年後,許靈在學員隊曾經帶過的一名學生把自己的嫂子推薦過來,公司才迎來第一個客戶。
許靈:「我學生的嫂子要生孩子,看到我發的朋友圈,她覺得可靠可信,就找到了我。她的嫂嫂是高齡產婦,寶寶是早產兒,出生時只有4斤多不到5斤,後來,在我們的護理下,寶寶長得非常好,遠遠超出了常規標準,她們都非常滿意。」
第一位客戶在這裡得到了科學護理和精心照料,由此口口相傳,使許靈的月嫂公司贏得了口碑,客戶漸漸多了起來。為了讓公司獲得更好的發展,許靈又開始對服務模式進行調整,將母乳餵養打造成公司的專業特色和重點項目。
許靈:「我們對月嫂實行『1+N』的指導模式,月嫂到了客戶家裡,看起來只有她一個操作者,但其實我們還有N個後臺的管理人員和專家,比如婦產科、兒科、母乳餵養、顧問、營養師等,管理她每天的護理操作,指導她解決問題。」
許靈公司月嫂為產婦和新生寶寶提供貼心周到的服務
商海打拼,機會與風險並存。但是,不管面臨怎樣的困境,許靈並不逐利忘義,而是始終保持一名軍轉幹部的責任擔當。2018年底,由於運行成本不斷加大,公司出現嚴重虧損,這時,有人建議改用兼職月嫂模式,取消月嫂的社保和最低工資保障,許靈否決了這一建議。後來,在當地退役軍人事務機構的幫助下,許靈申請到了困難企業補助,度過了危機。
許靈:「轉業之後,人家叫下海,我是跳海,咚咚咚一下就跳下來了。跳下來之後,才發現企業的運行真不是那麼簡單。後來聽說政府對小微企業有一些扶持和幫助,我們就找到退役軍人事務局,在他們的幫助和協調下,給我們把困難企業補助批下來了。」
轉業4年來,由部隊到地方,由戰場到市場,許靈轉變的是身份和角色,不變的是軍人本色。為更好地回報軍旅和回饋社會,許靈從創業伊始,就把擁軍優屬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對軍人軍屬執行「零利潤」服務。
當地一位軍人受命參加軍事演習,因此不能守護在剛生二胎的妻子身邊。許靈得知後,主動將這對母子接到月子中心,配備最專業的服務團隊悉心照顧,並親自指導母乳餵養,收取的費用卻不及成本價。當這位軍人演習歸來,看到身體恢復如初的愛人和健康可愛的寶寶,禁不住熱淚盈眶。
許靈:「我曾經是軍人,因此我覺得一定要為我們的戰友做一些事情,為社會的擁軍工作做一些事情。所以,當有戰友兄弟選我們的服務時,我全部都九折優惠,把零利潤擁軍作為我回饋軍隊和社會的一個方式。」
許靈(左)和公司運營總監唐玎(右)帶領公司員工看望慰問烈士家屬
業餘時間,許靈還帶領員工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定期看望慰問軍屬、烈屬和幫助困難群眾與失學兒童,為軍屬免費提供就業培訓和就業崗位。公司有位受助員工,由於愛人突發疾病去世,留下她和正在上小學的兒子,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許靈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免費對她進行業務培訓,安排她從月嫂做起,現已成長為公司骨幹。
許靈:「我們接收的女同志都是家庭比較困難的,我一定要幫她,讓她在我這個地方找到一份工作。另外,凡是退役戰友的家屬來找工作的,我們都優先接收,現在,我們員工當中家屬佔到了百分之六七十。」
許靈為貧困地區婦女提供育嬰師崗位,為解決她們的就業難題貢獻力量
考慮到許多退役的戰友創業初期經費有限,租用場地困難,許靈主動將公司租用的兩層樓騰出一層,建立了退役軍人創業基地,以成本價提供給他們使用。
許靈:「身邊戰友兄弟很多,我也想起剛創業時找場地的艱辛。現在,我這個地方配套很集中,如果提供給創業的兄弟們,能夠實現資源共享,我按成本價租用給他們,後面如果有補貼,我們再將補貼分享給他們,減免相關費用,這樣,他們的運行成本就更低了。現在,已經有十來家退役戰友創辦的小微企業在這裡入駐。」
與許靈相識30年的軍校同學唐玎,同樣自主擇業後,放棄了其他單位的高薪聘請,毫不猶豫地加入到許靈的團隊中來。她說,這不僅因為她們有著共同的青春記憶,還因為,她們有著志同道合繼續追逐夢想的退役人生。
唐玎:「當年,我和許靈從同一個地方來到重慶,到如今已經整整30年了。從一起上軍校到參加工作,我們的友誼一直保持著。她後來離開部隊去創業,我心裡很佩服她,認可她。作為志同道合的一個同學、一個夥伴,那我們就一起奮鬥吧。」
「你曾對我說,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綠色的河……」這首《相逢是首歌》是當年許靈最愛唱的一支歌。如今,行走在退役人生的創業路上,雖然青春早已遠去,但她心中依然初心不悔,激情如歌。
許靈近照
(來源:央廣軍事)
原標題:《中國退役軍人 | 許靈:從正團職政委到金牌「月嫂」,一位自主擇業女軍官的人生跨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