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擇業退出歷史舞臺!逐月領取退役金即將登場!

2020-12-27 騰訊網

「利兵之事,絲髮必興。」

2020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

一部法案的通過,預示著退役軍人保障工作,將書寫新的篇章。

從「碎片化」 「打補丁」方式向整體設計、重塑再造推進,構建以《退役軍人保障法》為主幹,涵蓋就業安置、待遇保障、撫恤優待、榮譽激勵、教育管理等各領域的退役軍人工作政策制度體系。

很快,隨著《退役軍人保障法》的頒布實施,配套的輔助政策內容也會隨之而來。

「合軍聚心,務在激氣。」如果說頒布實施《退役軍人保障法》是「上篇章」,那麼強有力地貫徹落實好《退役軍人保障法》就是「下篇章」。通常「下篇章」比「上篇章」要重要得多、也要難得多。

那麼新出臺的《退役軍人保障法》,將會對2020年底的退役形勢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我們概括一下——

第一句話:自主擇業退出歷史舞臺了。

第二句話: 轉業安置可能越來越稀罕了。

第三句話:逐月領取退役金,2021年正式登場。

下面分開來闡述,僅供參考。

1

必須肯定的是,「自主擇業」客觀來說不是退出歷史舞臺,而是起到了政策的承上啟下作用。

承上是對軍官新的退役安置的一種過渡,啟下是對當前政策改良推進的安置銜接。

當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以指令性方式為主導的安置辦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安置方式要與時俱進。

前期,《退役軍人保障法》二審根據中央文件和現役軍官法有關規定,增加銜接性規定:

軍官離職休養和軍級以上職務軍官退休後,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安置管理。本法實施前已經按照自主擇業方式安置的退役軍人的待遇保障,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11月4日至6日, 北京市西城區2020年度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一站式」接收報到, 三天共預計接待接收316名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

「末班車」前的最後一次衝刺。

據了解,該地區通過發放《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服務手冊》,手冊內容涵蓋區情介紹、政策講解,將自主幹部各項待遇政策宣傳前置,讓轉業幹部心裡有數,踏實落地。

今年4月,軍地四部門聯合下發〔2020〕21號《關於調整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退役金標準的通知》,該通知中,調整增加自主擇業幹部退役金,改變了退役金結構,調整了計算方式。

已有自主擇業人的待遇保障,基本會採取「老人老辦法」,而區分「老人」與「新人」的標誌性界限是《退役軍人保障法》落地實施,在此之前以自主擇業方式安置的,應該都屬於「老人」。

自主擇業的身份定位是「退役軍人」,或不再提「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同時自主擇業被明確為安置方式的一種,那麼按照新法「退役安置……資金主要由中央財政承擔」的原則,應視為更有保障。

《退役軍人保障法》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也就標誌著2021年新的退役安置保障政策要亮相了。

退役的轉業軍官尋求自主的最後一扇門,轉而開啟了另一條還未有人踏足的、全新的逐月領取退役金之路。

必須認可,選擇自主擇業的軍轉幹部,是為政策做出貢獻,又有過犧牲的。但是,發展是硬道理,軍隊建設與政策制度是同步更新。

從「自主人」到「逐月人」,無論是今後與大家緊密相連的退役金係數問題,或是服役年限問題,都是一次退役安置保障的「升級版」。

2

退役安置的轉業路徑,是緊而又密的。

何為緊?門檻會相對來說,高了。何為密?安置編制靠前比例,多了。

據了解,2020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就在這幾天開始選崗了。

比如,遼寧省大連市針對2020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崗位公示內容中,選崗時間是2020年11月13日。從公布的選崗情況來看,單位多,崗位多,編制多。

注意到一個細節,每年的轉業士官基本上在第二年的5-6月份辦理轉業安置報到手續,今年有的單位推遲了幾個月。

有觀點認為,是在等《退役軍人保障法》的出臺,這也是為什麼加快了《退役軍人保障法》從一審到三審的審議時間。

政策的出臺,除了保障,還需要穩定。明確了《退役軍人保障法》出臺時間,對2020年退役軍人工作的開展也有了一個方向,政府的職能工作有了前置,退役士兵安置也有了導向,穩定人心的同時,也推進了保障的基礎性工作。

當然,今年的符合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還是以當前的主幹政策為主,不會改變。

大多數人擔心「轉業會沒有」的心理,是不可取的。轉業安置一直是退役保障的主流之一,至於認為轉業安置的路徑門檻會越來越高,劍客個人認為,一是地方安置壓力過大,企事業單位編制改革,二是退役安置保障方式多樣性,選其一就有其二的要求。

地方企事業單位的編制改革,再加上退役軍人保障機構成立沒幾年,體制編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缺編缺人,轉業安置的人數和單位都會比較利好。

但是,一旦飽和了,制度措施完善了,對轉業門檻就會上升到一個高度,但反過來,轉業安置會越來越好。

3

逐月領取退役金,是退役安置的綜合版。

《退役軍人保障法》的立法,建立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打破了以往軍官的「自主擇業」政策,拓展了軍士的退役保障安置,綜合改良軍與士的退役保障路徑。

大家關注的服役年限和退役金係數,據劍客了解,基本上的原則是,會照顧到在部隊長期服役的官兵,按照目前軍官的最低服役年限與任職年限,會有配套辦法;軍士的每一銜級對應的服役年限,也會考量到,特別是大學生義務兵、直招士官群體,都在逐步推進完善制度。

大家廣泛關注的《退役軍人安置條例》,也會對逐月領取退役金有具體的規定。

何時實施《退役軍人安置條例》,按照之前的《退役士兵安置條例》於2011年10月29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令第第608號發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預測《退役軍人安置條例》會在2020年12月份冬季退役士兵選退之前或2021年新的徵兵制度「兩徵兩退」時間節點上,比較理性的看法是在2021年9月份之前出臺。

總之,推出有逐月領取退役金保底,能夠有效鼓勵軍官與軍士在部隊長期服役,有利於為部隊保留人才,從而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各個單位缺編問題。

來源:三劍客

相關焦點

  • 逐月領取退役金與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沒關係
    自從6月份《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中大家看到即將頒布實行的法律條文中出現「逐月領取退役金」這個名稱以來,直至11月份經全國人大修改確定在一些網站公布並將於明年實施的這部法律中的這個名稱的再次確認,許多自主擇業戰友心情忐忑,因為迄今為止只有這個群體的人是唯一領取「退役金」的,況且這部法律第二十一條未把自主擇業轉業幹部列入
  • 逐月領取退役金,越改越好?
    2021年的第一天,就是《退役軍人保障法》實施的日子,屆時,明年要退出現役的軍官,是按照之前的計劃安置+自主自主擇業模式,還是計劃安置+逐月領取退役金模式,就將明了。1一直以來,老劉都想通過自主擇業的方式退出現役,在滿18年之後,已經連著兩年提交轉業申請,但是組織都沒有批准。
  • 什麼是逐月領取退役金?
    臨近年底,很多小夥伴預測政策會緊密出臺,目前兵役法即將結束審議,相關內容不得而知。但逐月領取退役金,一直是大多數官兵們比較關心的問題。對於逐月,某論壇專門搞過一次意見調查。雖說小編截圖的時候,還沒有大量人參與投票,但從先期投票的519人中,可以看出,71%的人選擇了安置工作,對於逐月,只有22%人認可選擇。
  • 逐月領取退役金的4個年限,哪個更靠譜?
    我想,除了漲工資之外,就是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年限問題了。  尤其是在退役軍人事務部舉行新聞通氣會之後,讓大家對逐月年限的猜想,又多了幾分不確定。  1、15年  之前網傳15年是軍官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最低年限,說是滿15年,符合少校軍銜就可以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安置方式。
  • 逐月領取退役金,注意六句「潛臺詞」
    該通氣會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做了系列解讀,或者說是通氣,主要包括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擁軍優撫、優待證制發等等方面的進展和計劃,信息量很大,需要解讀的也很多。大家最關注的,無疑是退役安置這一塊。重中之重,應是新推出的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了。
  • 逐月領取退役金到底是多少年?說好的16年呢?
    2001年開始實行的自主擇業的形式,形式為根據服役年限和貢獻大小,逐月按照一定的比例領取「退役金」。可以理解,其實逐月領取退役金是「自主擇業」的升級版。自主2.0逐月領取退役金的依據依然是服役期(軍齡滿整年數值)和貢獻大小(立功級別和數量)。退役金的多少與服役軍齡、退役職務、最高軍銜、立功等級和數次、艱苦邊遠年限、參戰經歷及層級等貢獻大小的關係沒變,依然成正比!
  • 逐月領取退役金,條件、年限、金額及比例!
    自從知道士官以後也可以逐月領取退役金之後,去年剛剛籤了四期的王班長就非常高興。  一直以來,王班長就特別羨慕能夠自主擇業的幹部們,拿著國家發的一份錢,還能去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 關於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幾個重點問題探討
    而目前一名滿16年退伍的農村籍四級軍士長,如果自主就業的話,都拿到手也就不到70萬,這樣的話,可以看出,逐月領取退役金相比而講,還是非常有優勢的,加上35歲也不大,自己完全可以通過創業就業,再拿一份工資,實現「雙收入」。所以逐月領取退役金這種新的退役安置方式,對於廣大軍士而言,吸引力還是非常大的。
  • 逐月領取退役金,3大因素牽動你我!
    不管是軍官還是軍士的逐月領取退役金,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在這一點認知的基礎上,要接受既然有主幹政策,就會有輔助辦法。 所以,在涉及到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上,對於軍官或軍士的輔助條件,我們判斷會有幾個不同。
  • 淺議論:逐月退役金
    此次逐月領取退役金,因為《退役軍人安置條例》沒有出臺,面對戰友們對政策的渴求,發聲者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寫出更接近於真相的解讀,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家解疑釋惑。如果我們這個時代集體失聲,每個人都在等著官方消息,算不算時代的倒退?
  • 四級軍士長,能否趕上逐月領取退役金
    一、四級軍士長,能否趕上「逐月領取退役金」想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逐月的最低年限是多少。中級以上的士官,在某些方面已成為兵頭將尾,更是緊缺的人力資源,會通過更好的退役方式吸引他們長期服役。可如果逐月的最低年限定在20年,那就意味著目前四級軍士長,趕不上「逐月領取退役金」了?我們相信,推出全新的「逐月」安置方式,絕不是少數人才能享有的「雞肋」,「貨幣化安置+鼓勵自主創業就業」,是目前多數發達國家的主流安置方式。
  • 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2020年11月11日,退役軍人事業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保障法對退役軍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等做了詳細說明,那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 退役軍人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將出臺
    【退役軍人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將出臺】11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專門規範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的基礎性法律。再過36天,這部保障法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 逐月金,7000+?!
    2月8日,兵策發布了一篇關於《你服役滿16年,是願意選擇買斷,逐月,還是安置工作?》
  • 逐月退役金的時限、比例和資金問題。
    對退役的軍官: 國家採取退休、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員等方式妥善安置。 對退役的軍士: 國家採取逐月領取退役金、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方式妥善安置。
  • 不攀比自主,面對逐月,請保持一份客觀和冷靜……
    退役軍人保障法》推出的四種退役軍官安置方式中,除「逐月領取退役金」外,退休、轉業、復員在歷史上都有過,變化不大。相對來說,只有「逐月領取退役金」算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種新的安置方式。儘管它同「自主擇業」有些相似,但還是承擔了不同的歷史使命,在許多方面截然不同。       「自主」和「逐月」肯定是兩個不同事物。否則,延續下去即可,不必多此一舉。
  • 逐月領退役金年限,終於有新消息了
    根據保障法第21條、22條對軍官、軍士安置方式中明確:服現役滿規定年限,以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逐月領取退役金。但在昨天的新聞通氣會中,逐月領取退役金安置方式披露了新信號——信號1:強調逐月是很多國家的通行做法新聞通氣會上提到「……符合規定條件的軍人退出現役,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是很多國家通行做法
  • 軍官和軍士的逐月退役金,標準分析。
    《退役軍人保障法》的推出,代表著「逐月領取退役金」這一安置方式正式登臺。  未來,軍官、軍士皆可逐月。  對此不少人疑問,軍官與軍士在「逐月領取退役金」面前會是同等標準嗎?
  • 退役軍人優待證有啥用?誰能逐月領取退役金?退役軍人事務部權威...
    擁軍優撫司副司長王忠誠在會上介紹稱,自今年年初《關於加強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工作的意見》出臺後,退役軍人事務部已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深入調研走訪軍地多個部門,研究設計優待證制發各環節,確保實現「彰顯榮譽、落實待遇」等核心功能。王忠誠表示,目前,優待證制發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優待證服務管理辦法》即將公開徵求意見。
  • 「獨家重磅」逐月的薪資細則,有安排了!
    比如,符合一定條件的四級軍士長選擇了逐月,假設退役時一次性給了50w,退役後再按月發放逐月金,假設一個月的逐月金在6000元左右,再加上自己在地方掙的薪資,保底月收入過5位數,還是比較客觀的。當然,最有對比性的就是之前軍官的「自主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