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和軍士的逐月退役金,標準分析。

2020-12-27 網易

  
《退役軍人保障法》的推出,代表著「逐月領取退役金」這一安置方式正式登臺。

  未來,軍官、軍士皆可逐月。

  對此不少人疑問,軍官與軍士在「逐月領取退役金」面前會是同等標準嗎?

  

  記得剛剛得知未來軍官、軍士皆可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時,網上立馬就有網友寫出了段子:

  甲與乙是同班同學,甲是學霸,乙是學渣,初中畢業後,甲考入了重點高中,乙去了技校。18歲時,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軍校,乙通過體檢、政審參軍入伍。

  在部隊服役十六年之後,倆人一起逐月了。

  甲的現役工資是一萬,逐月後退役金髮現役工資的50%,每個月5000元;乙的現役工資是9000元,逐月後每個月4500元。

  乙現役時一直在炊事班工作,退役後找了個酒店當大廚,每個月工資6000元,加上每月退役金,比在部隊時過的還要舒服。

  而甲,因著指揮類專業找不到對口工作,也沒有別的立足之長,找了個辦公室做打雜工作,月入3500元,比在部隊時收入降低了不少。

  因此,在甲的兒子說:「爸爸,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也要像你一樣,考軍校,當軍官」時,甲一巴掌拍兒子頭上,說:「當什麼軍官,沒出息!」

  如果說,軍官逐月跟軍士逐月同一個標準的話,按照現役工資比例來發放退役金,極有可能因軍官跟軍士的退役金相差無幾而無人願意努力學習考取軍校。

  並且,也可能會出現一個軍官逐月後領取的退役金還沒有軍士多。

  因此,在逐月面前,極有可能軍官與軍士是執行不同標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01

  同樣標準打擊軍官積極性

  能夠考上軍校當軍官的,基本上在校成績都不錯,哪怕是部隊考學的,也都具備一定的能力。

  如果以優異成績考入軍校,而最後跟初中畢業入伍的軍士同學一起逐月,所拿退役金都相差無幾,勢必會打擊軍官的積極性,也會影響軍官職業的吸引力。

  畢竟,就考軍校的高考分數,能夠上一所不錯的地方學校,畢業後考取公務員或者是事業編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太大壓力。

  而且只要考上公務員或者是事業編,不行差大錯,就目前的情況看能夠幹一輩子,也不用擔心當軍官還要面臨逐月,自主就業。

  02

  同樣標準會造成大量士官逐月

  如果說,軍官跟軍士是相同的逐月標準,這對軍官來說,肯定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對於軍士來說,絕對是有利的。

  因為,實話實說,大部分地區軍士的安置情況是不容樂觀的,在與軍官相同標準的逐月面前,很多人會進行衡量,到底是要工作領兩三千的工資,還是逐月拿著退役金再去找份工作?

  相信不少人會選擇後者,畢竟,在之前軍士群體都非常羨慕軍官的自主擇業,現在有了逐月,標準還跟軍官相差無幾,肯定是不會錯過。

  但是,國家所負擔的經費就那麼多,若是選擇逐月的人多了,就會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

  簡單說,餅就那麼大,人少能夠多分點兒,人多就只能少分點兒,若是最後越分越少,勢必會帶來抱怨,造成人心不穩定等情況。

  03

  同樣標準不符合人力資源成本

  雖然,軍士群體在部隊當中非常重要,但是也得承認,一個軍士與一個軍官,能夠發揮的能效是不同的。

  像在地方,能夠拿多少工資,主要看能給企業帶來多少利潤。

  如果能夠為企業帶來100萬的利潤,可能企業會給50萬的薪水;若只能帶來50萬的利潤,想拿50萬的薪水肯定是不能的,因為企業運維是需要資金的。

  部隊雖不像企業一樣,會有收益,但個人奉獻也的確是有不同的。

  軍士群體日常的工作就是訓練、學習、打掃衛生,而軍官則是因分工不同,各有工作需要負責,起到的作用必然是重於士官的。

  如果軍官與軍士對部隊發展建設起到的作用相同,就不需要建立軍校了。

  因此,在逐月面前,從人力資源成本的角度出發,軍官與軍士的逐月標準,肯定是有不同的。

  就算是現在提倡官兵平等,實際上也不可能真正的做到平等。

  若是平等了,將軍官的十年苦讀至於何地?

  由上述幾點可以看出,軍官與軍士在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標準方面,肯定是會有差異的。

  所以,對於軍官群體來說,不用過於擔心在逐月領取退役金面前會沒有優勢。

  除此之外,軍官馬上要面臨職業化,職業化的目的是鼓勵軍官群體在部隊長期服役,目標是退休。

  在《退役軍人保障法》當中,軍官退出現役的安置方式,排在第一位的也是退休,就是說,以後軍官退出現役的主要方式是退休,而不是轉業或者是逐月。

  相比轉業或者是逐業,退休自然是個更好地選擇,因為現役期間工資較高,後期配套的各種福利、待遇也會提升上來,有能力幹到退休,自然保障更高一些。

  

  逐月領取退役金作為一種全新的退役方式,當前看起來對於軍士群體的吸引力比較大,但這也不代表對於軍官來說就是雞肋。

  因為軍隊是國防安全的屏障,任何一個政策都可能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在一個政策出臺之前,勢必都經過了全方面的設計與考量。

  可以說,逐月領取退役金是符合當前部隊發展趨勢的,或許在執行之初會有產生問題,但是肯定會有相應的措施政策進行解決。

  這就如同部隊公積金貸款一樣,會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提高限額,降低審核標準一樣,通過人性化的措施,保障政策更加合理性,從而惠及廣大官兵。

  逐月領取退役金在裁軍三十萬之後的現在提出,勢必也是做了各個方面的考慮,利好軍士群體,提高部隊吸引力,於部隊基層建設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現在可能有部分軍官會認為軍士同軍官一樣逐月領取退役金不公平,覺得自己學歷高士官一等,憑什麼軍士也能跟自己採取一樣的退役方式?

  當前,國家正在提高軍人的整體素質,號召大學生入伍到部隊,參與國防建設。

  目前部隊當中的大學生士兵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清華、北大這種國之名校入伍的。論「出身」,不比軍校差,論能力,也不比軍官差,為什麼要低於軍官一等呢?

  任何一個政策的制定,都是從長遠角度出發的,等五年、十年後,軍士隊伍的整體學歷、素質提升上來了,跟軍官擁有相同的逐月待遇,肯定無可厚非。

  這是國家軍隊發展的一個大趨勢,也是必經之路。

  不管外界對逐月領取退役金到底是什麼樣的看法,對於部分軍人來講,肯定是個不錯的安置選擇。

  相信,任何事情最終時間會檢驗出好壞,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等待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被不斷進步的社會所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四級軍士長,能否趕上逐月領取退役金
    最近,後臺總是有戰友給小編留言,士官們普遍關心就是逐月的年限和比例是多少,軍官們關心的則是今後還有沒有轉業,名額有多少。看來,逐月領取退役金這種全新的退役安置模式,還是深受廣大士官們的期待的。年紀輕輕的不關心,年紀大的等退休,中間15至20年的官兵最焦慮。
  • 逐月退役金的時限、比例和資金問題。
    對退役的軍官: 國家採取退休、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員等方式妥善安置。 對退役的軍士: 國家採取逐月領取退役金、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方式妥善安置。
  • 什麼是逐月領取退役金?
    邊遠地區服役的官兵,不僅在現役期間,拿更多的補助和工資,退役時,也能享受到提前逐月,或高定退役金比例等方面的政策優待。日後,將會有更多人願意選擇到艱苦地區充實經歷。三、逐月領取退役金到底好不好?逐月領取退役金是一種新的安置方式,是職業化軍官、軍士安置中的一種貨幣化安置方式。
  • 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2020年11月11日,退役軍人事業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保障法對退役軍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等做了詳細說明,那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 2021年軍官退役「逐月」啥條件?時間和名額在哪裡?
    近日,好多讀者留言或諮詢軍官轉業政策問題,大家問的問題,也都集中在政策、時間、標準、條件等,在這些問題中,主要有:有沒有最新「逐月」的條件和退役金發放標準?有沒有轉業向後推遲的消息?有沒有今年轉業的名額指標的消息?
  • 軍官逐月與軍士逐月到底有何區別?
    近期,隨著軍士被一同納入逐月,輿論場出現一股不正之風,相當一部分軍官在網絡上與軍士攀比工資待遇,攀比人生選擇。有人說,軍士和軍官一同逐月,是對軍官身份優越性的挑戰。有人說,目前軍官的待遇不如軍士,軍士想走就能走,而軍官想轉業而不得。有人說,很多大學生士兵寧願套轉軍士也不願意提幹,充分證明了軍官不如軍士。
  • 關於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幾個重點問題探討
    這些人擔心15年會把大部分四級軍士長囊括其中,逐月人數增多,造成逐月待遇下降,導致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其實,財政有沒有問題,我們不能只看發到大家手裡的錢有多少,大家忽略了,按照保障法之前的安置方式,即使軍官選擇計劃安置,士官選擇轉業或自主就業,財政也是要支出一筆錢的。小編在軍官逐月和軍士逐月有何區別?
  • 逐月領取退役金,3大因素牽動你我!
    老實講,政策不出來,所有圍繞「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推文,都帶有自我性和臆想性,也包括今天這篇。 但是呢,不談「逐月」好像又說不過去, 畢竟我們的宗旨就是為大家解疑答惑。
  • 逐月領取退役金,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近期,很多軍士們在後臺對逐月領取退役金相關政策提出疑問,今天把幾個關鍵集中問題梳理,進行統一解答。1、什麼是逐月領取退役金?說的官方一點,他是一種新的安置方式,是職業化後軍官、軍士安置中的一種貨幣化安置方式。
  • 逐月領取退役金,條件、年限、金額及比例!
    那麼,根據王班長所關心的這幾個問題,我們來討論一下:  01  逐月領取退役金什麼時候能夠實施?  之前不少人都在揣測,軍官職業化之後,將會推出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安置方式,那麼士官是不是也能如此?  尤其是一些家鄉轉業安置工作方面做的並不是很好的戰友們,尤為期待推出士官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安置方式。  《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不負大家的希望,在第十九條中明確規定:  對退役的軍士,國家採取逐月領取退役金、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方式妥善安置。
  • 退役軍人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將出臺
    焦點2:明年起,退役軍人將「逐月領取退役金」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退役軍人保障法的第21條,新增了一項對退役軍人的安置方式,即對退役的軍官、軍士,國家可採取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妥善安置。那麼,這項新增安置措施落地的背後,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
  • 逐月領取退役金到底是多少年?說好的16年呢?
    2001年開始實行的自主擇業的形式,形式為根據服役年限和貢獻大小,逐月按照一定的比例領取「退役金」。可以理解,其實逐月領取退役金是「自主擇業」的升級版。自主2.0逐月領取退役金的依據依然是服役期(軍齡滿整年數值)和貢獻大小(立功級別和數量)。退役金的多少與服役軍齡、退役職務、最高軍銜、立功等級和數次、艱苦邊遠年限、參戰經歷及層級等貢獻大小的關係沒變,依然成正比!
  • 「逐月」退役金的標準,揭開面紗!
    主要目的是想讓服役時間較長、貢獻較大的退役軍人多一種退役安置選擇,更好幫助退役軍人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人們就業擇業的需求也更加務實多樣,順應部隊官兵的期盼,加大市場化安置模式的改革創新,在退役軍人保障法中新增「逐月領取退役金」這一新的安置方式,並對符合條件的退役軍官和退役軍士開放。
  • 逐月領取退役金與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沒關係
    「退役的軍官」中「以轉業方式安置的」這類人裡面,而在第八十四條中又把「自主擇業方式安置的軍轉幹部」這個專用名稱表述為「自主擇業方式安置的退役軍人」。見「南都N視頻」《退役軍人事務部回應逐月領取退役金:讓退役軍人多種安置選擇》,視頻中南方都市報記者提問「如何理解逐月領取退役金?」
  • 保障法中的優先安置、排名順序和逐月標準
    針對即將實施的《退役軍人保障法》和有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出臺的《退役軍人安置條例》,今天跟大家聊聊。第一個,連級主官的優先安置去哪了?《退役軍人保障法》全文中關於「優先」,提到轉業軍官、安排工作的軍士和義務兵,由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接收安置。
  • 《兵役法》今日起審議,服役年限、工資待遇和逐月標準
    此次審議的背景、原因和具體細節,我們就不過多贅述了,此次《兵役法》審議,除了我們往常說的明確一年兩次入伍,取消國防生,士官變成軍士,自主變成逐月,增加直招軍官等等之類的內容外,會在退役安置形式中增加逐月的表述。
  • 2021年退役金的標準,越來越趨於具體
    在11月25日舉行的《退役軍人保障法》新聞通氣會上,退役軍人事務部移交安置司政策制度處處長陳永勝回答了記者關於「逐月領取退役金」這一新政策的提問。針對逐月退役金,今天做幾個方面的解讀。1、明年起,退役軍人將「逐月領取退役金」!
  • 淺議論:逐月退役金
    此次逐月領取退役金,因為《退役軍人安置條例》沒有出臺,面對戰友們對政策的渴求,發聲者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寫出更接近於真相的解讀,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家解疑釋惑。如果我們這個時代集體失聲,每個人都在等著官方消息,算不算時代的倒退?
  • 逐月領取退役金的4個年限,哪個更靠譜?
    我想,除了漲工資之外,就是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年限問題了。  尤其是在退役軍人事務部舉行新聞通氣會之後,讓大家對逐月年限的猜想,又多了幾分不確定。  因為在通氣會中,退役軍人事務部移交安置司政策制度處處長陳永勝稱:逐月領取退役金對符合條件的退役軍官和退役士兵開放,主要目的,是想讓服役時間較長、貢獻較大的退役軍人,多一種退役安置的選擇,更好地幫助退役軍人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一句「服役時間較長」,讓不少人心中疑問,服役多久算是時間較長呢?
  • 逐月領取退役金即將登場!
    前期,《退役軍人保障法》二審根據中央文件和現役軍官法有關規定,增加銜接性規定: 軍官離職休養和軍級以上職務軍官退休後,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安置管理。本法實施前已經按照自主擇業方式安置的退役軍人的待遇保障,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