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中)在貧困戶家中走訪。記者李紹遠 攝
2018年6月,儋州市信訪服務中心主任李強到中和鎮七裡村駐村,2019年8月,到高第村任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至今。在700多個日日夜夜裡,李強帶領工作隊突出重點、分類施策,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邁進。
高第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在全鎮率先推動「廁所革命」,安裝衛生廁所210戶、村巷道路硬化率超90%、自來水入戶率超85%……這是李強和隊員們一起努力的結果。
李強幫助貧困戶完善扶貧手冊。記者 李紹遠 攝
獲得貧困戶的信任是脫貧路上要過的第一道坎
高第村距離儋州東坡書院景點不到一公裡,下轄三甲坊、何坊、西南坊和中間巷4個自然村,人口749戶3597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6戶1156人,是中和鎮貧困戶最多的一個村委會。
「除了缺土地、缺資金,貧困戶的信任感更是在脫貧路上要邁過的第一道坎。」李強說,這道坎跨過去了,民心就近了。
高第村脫貧戶薛愛教身有殘疾,加上丈夫過世後,家庭困難。起初,面對政府伸出的「扶貧援手」,薛愛教不僅不信,還產生了牴觸情緒。「經常上門講扶貧政策,幫助她落實『三保障』政策,認真了解她的內心的想法和需求,慢慢地,她對駐村扶貧幹部敞開心懷。」李強介紹,薛愛教不僅住進了新房,人也變得熱情了,走在路上,對幹部們總是熱情地打招呼。
「現在,我兩個女兒上大學,小兒子也在高中重點班。我和妻子打工,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日子越過越紅火,這都離不開李強隊長的幫扶!」脫貧戶何國平說。當時,為了讓何國平女兒上大學,李強和企業溝通,爭取讓企業每年給他的女兒資助2000元學費;還通過海口的朋友,幫助他們夫妻在海口找到了工作。
在李強的桌面上,還放有一份材料,那是他的「萊單式」服務清單,經過摸排調查村民求職意願,將農民工和企業用工需求進行登記備案,制定個性化「雙向需求清單」,統籌安排村民就業。
目前,高第村穩定脫貧戶226戶1156人,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
完善農村基層設施 打通鄉村振興「最後一公裡」
2019年以前,高第村村巷道路硬化不足、汙水直排、衛生死角多、陳年垃圾圍村等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比較突出。如何完善農村基層設施建設,打通通往鄉村振興道路「最後一公裡」是李強首先要解決的難題。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這就離不開食、住、行。」為了解決長期以來高第村群眾飲水難的問題,李強及其工作隊向儋州有關部門爭取資金,專項解決村民用水問題。「村民依靠打水井飲用地下水,經檢測,地下水質含鐵錳較高,長期飲用會危害群眾的身體健康。」
目前,高第村飲水工程已投入430萬元進行建設,將解決近30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自來水入戶率超85%。
「現在你們進高第村,基本上都是硬化的道路了。以前只有主村巷道是硬化的,進村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向記者介紹說。
當初,李強帶著工作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打響環境保衛戰。如今,高第村下轄的三甲村、中間巷村巷硬化共5814米;何坊村村巷硬化2506.78米,西南坊村村巷硬化3335.06米。此外,李強帶領隊員在全鎮率先推動「廁所革命」,安裝衛生廁所210戶,汙水管網鋪設率超50%。
「脫貧攻堅工作就是要『準』字當先,查問題、補短板、強手段,讓脫貧成果既經得起歷史檢驗,也溫暖了貧困村民的心。」李強表示說。
新海南客戶端 、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 李紹遠 通訊員 林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