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華夏歷史上的秦朝,雖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0餘年時間,而且僅歷兩朝。但它之所以被高調的載入我華夏史冊,是因為它是在經歷500餘年春秋戰國相互火拚後產生的真正意義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全一統的王朝。它的締造主體秦國在500餘年的春秋戰國歷史上,一直都是西秦霸主無人敢欺的存在著。
雖然最終秦國通過不斷的動武用強及計謀強佔瓦解了眾多諸侯國建立了華夏一統的秦朝,但這一切只是表象,為此統一後的秦王朝繼續推行強政理念,它不但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及焚書坑儒統一思想,還制定了各種十分嚴格的法典,無論是誰一但違反就會被處以極刑。
這不秦二世元年秋天,秦朝派貧民屯戍漁陽,其有陳勝及吳廣等900多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而根據秦朝法典過期到達就要被斬首。情急無奈之下,陳勝吳廣就鼓動戍卒殺死了押解戍卒的將尉發動了兵變,起義軍隨即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後義軍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雖然由此各地反秦勢力紛紛效仿揭竿而起,但這個張楚政權沒任何實力背景,所以很快這些義軍兵勇看前途無望,就紛紛轉投其它有實力背景的義軍。更悲憤填膺的是陳勝及吳廣自己,都被屬下兵勇所殺,成了兵勇投靠其它義軍勢力的砝碼。
可以說這段歷史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本身所處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而且要改變也絕不是靠揭竿而起一朝反叛就能實現的。這一點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明顯體現了。因為司馬遷在《史記》中描寫這段歷史時,是用的《陳涉世家》為題而述的。我們可能都知道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世家指的是門第高貴及世代為官的人家,陳勝作為農民被列入世家,可見司馬遷的內心是對他非常肯定和推崇的,但事實上陳勝一介平民毫無任何實力背景導致起義失敗難以為繼雖令人痛心,但也從側面證明了一個人本身的地位是多麼重要,而且這個地位的改變,也絕不是一反就能實現的。
後記:這一點我們大多當代中國人看得相當明白,但也有糊塗不明白偶爾想反的。當然這基本只體現在用工就業領域,最後你反的結果是對人家沒有任何影響,而你只能另謀出路另謀發展生機。其實個人認為最明智的作法,是應憑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正規渠道憑自己的真本事,逐漸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乃至最終在小範圍有權有勢。退一萬步說就算這麼小的目標都無法實現,那麼至少自身要有足夠的實力展現,那促使自己的切身利益,不會受到輕易的侵襲。對此你有何高見?歡迎留言相互交流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