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其實地位不是靠反就能改變的

2021-01-08 李中財說文史

大家都知道我們華夏歷史上的秦朝,雖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0餘年時間,而且僅歷兩朝。但它之所以被高調的載入我華夏史冊,是因為它是在經歷500餘年春秋戰國相互火拚後產生的真正意義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全一統的王朝。它的締造主體秦國在500餘年的春秋戰國歷史上,一直都是西秦霸主無人敢欺的存在著。

雖然最終秦國通過不斷的動武用強及計謀強佔瓦解了眾多諸侯國建立了華夏一統的秦朝,但這一切只是表象,為此統一後的秦王朝繼續推行強政理念,它不但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及焚書坑儒統一思想,還制定了各種十分嚴格的法典,無論是誰一但違反就會被處以極刑。

這不秦二世元年秋天,秦朝派貧民屯戍漁陽,其有陳勝及吳廣等900多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而根據秦朝法典過期到達就要被斬首。情急無奈之下,陳勝吳廣就鼓動戍卒殺死了押解戍卒的將尉發動了兵變,起義軍隨即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後義軍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雖然由此各地反秦勢力紛紛效仿揭竿而起,但這個張楚政權沒任何實力背景,所以很快這些義軍兵勇看前途無望,就紛紛轉投其它有實力背景的義軍。更悲憤填膺的是陳勝及吳廣自己,都被屬下兵勇所殺,成了兵勇投靠其它義軍勢力的砝碼。

可以說這段歷史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本身所處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而且要改變也絕不是靠揭竿而起一朝反叛就能實現的。這一點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明顯體現了。因為司馬遷在《史記》中描寫這段歷史時,是用的《陳涉世家》為題而述的。我們可能都知道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世家指的是門第高貴及世代為官的人家,陳勝作為農民被列入世家,可見司馬遷的內心是對他非常肯定和推崇的,但事實上陳勝一介平民毫無任何實力背景導致起義失敗難以為繼雖令人痛心,但也從側面證明了一個人本身的地位是多麼重要,而且這個地位的改變,也絕不是一反就能實現的。

後記:這一點我們大多當代中國人看得相當明白,但也有糊塗不明白偶爾想反的。當然這基本只體現在用工就業領域,最後你反的結果是對人家沒有任何影響,而你只能另謀出路另謀發展生機。其實個人認為最明智的作法,是應憑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正規渠道憑自己的真本事,逐漸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乃至最終在小範圍有權有勢。退一萬步說就算這麼小的目標都無法實現,那麼至少自身要有足夠的實力展現,那促使自己的切身利益,不會受到輕易的侵襲。對此你有何高見?歡迎留言相互交流交流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山洞古墓挖出秦朝竹簡,陳勝吳廣真實身份被曝光:不是農民!
    我們自幼在課本中獲得這樣一個知識點:兩千多年前的秦王朝大修長城、苛捐雜稅、民不聊生,天下苦秦已久,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成為秦末農民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秦國滅亡的前奏,陳勝吳廣起義
    現在軍官督促這一批壯丁往北趕路,他們到了大澤鄉(現在的安徽宿州的東南),正趕上下大雨沒法走,但是耽誤了日期就得領盒飯被殺頭,陳勝偷偷地跟吳廣說:「這裡漁陽可老遠了,還有幾千裡地,就算是雨馬上就停,咱們也未必趕得上日期?這不是白白的去送死嗎?不如咱們就……」吳廣一驚,趕緊示意陳勝收聲。
  • 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千年大騙局嗎?
    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字涉,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人,是個貧苦農民。 後世千百年以來一直認為,陳勝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的原因是勞動人民在秦始皇及秦二世殘暴不仁、大興土木,實行殘暴的統治下,為了自保活命,才逼不得已揭竿而起的。
  • 陳勝為何要殺掉吳廣?原因其實很簡單
    陳勝吳廣起義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並且陳勝吳廣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秦朝的統治根基,導致後來劉邦奪得天下。因為陳勝吳廣起義的重要歷史意義,司馬遷在著《史記》的時候,破格將陳勝吳廣二人列在了「世家」之中,作《陳涉世家》,要知道,按照《史記》的慣例,一般只有王侯才被列為世家,而陳勝吳廣顯然並不是王侯。可見司馬遷對陳勝吳廣二人的推崇。
  • 三十六|陳勝吳廣
    這兩個人現在都不知所蹤,很多老百姓認為他們還活著,只是躲起來了。如果我們舉事,打著這兩人的旗號,肯定能得到很多人的響應。矮個子男人把頭轉過來,看著他,說道,那就幹吧,豁出去了。這兩人都是屯長。高個子那個叫陳勝,矮的那個叫吳廣。耕田陳勝從來就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 陳勝吳廣起義的背後,是秦國百姓的無奈
    前言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一群衣著破爛的低層人民,手拿木棍殺死了負責押送自己的士兵,他們選擇以造反的方式,來反對「壓榨」,也是他們點燃了「反秦」的炸藥桶。他們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農民領導的起義」。
  • 出土文物扇了《史記》的臉,陳勝吳廣真是因誤期面臨殺頭而反秦嗎
    還記得陳勝吳廣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情景嗎?當時他倆和苦難兄弟們真的是面臨"失期,法皆斬"的絕境嗎?大秦帝國的法律真有這麼嚴酷嗎?出土文物打了史書的臉"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既然"法皆斬",橫豎是一死,因此他們壯起膽來做一回英雄,不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博一把命運,揭竿而起。其實,因為晚到了幾天就得掉腦袋,完全沒有律法依據,這個正史"筆誤"在兩千年後被一出土文物戳穿。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發掘了秦代官吏"喜"的墓穴,出土了1155枚秦代竹簡(稱為"睡虎地秦墓竹簡"),其中就有關於徭役的《徭律》的竹簡。
  • 陳勝吳廣起義的目的就那麼單純嗎?他們其實被忽悠了,都是棋子啊
    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意義重大,而且還刻上了碑。其實,我們仔細地分析、解讀,陳勝、吳廣起義有很多事情是說不通的,至少邏輯上比較混亂。秦二世元年,陳勝等900多人被徵兵戍守漁陽,他們從陽城出發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時,途中遇到暴雨把道路衝毀,無法通行。
  • 都知道陳勝兵敗被殺,其實吳廣的下場,比陳勝還慘!
    暴秦滅亡的序幕是從陳勝和吳廣起義開始的,在歷史中陳勝吳廣兩人是一起出現的。兩人領導了中國第一次的農民起義,並且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名句。由於這句話出自陳勝的口中,因此大家對於陳勝的了解要高過吳廣。
  • 「陳勝吳廣起義」的陳勝可能是漯河人!
    這一年的偉大,不是因為秦二世胡亥登基,而是源於一個普通人的振臂一呼,開創一種底層老百姓反抗統治者暴政的新模式——起義,於是天下響應,強大的秦帝國二世而亡。這個人就是陳勝。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司馬遷給予陳勝非常高的評價,在《史記》中把他列入「世家」,位同諸侯。
  • 世人皆知陳勝兵敗被人殺害,但鮮有人知道,吳廣下場更加悽慘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領900名百姓揭竿而起,旨在推翻暴秦統治。陳勝、吳廣率領軍隊先後佔領大澤鄉,攻下薊縣。據歷史記錄,薊縣原本是楚國領土,同時是楚國將領項燕抗秦身亡之地,陳勝以自己為楚人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號召,以光復楚國為由得到了很多楚國百姓的支持。
  • 世人皆知陳勝兵敗被殺,卻極少有人知道吳廣的下場,比陳勝還慘!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等九百餘名赤貧百姓奉命前往漁陽邊塞戍守。時值夏秋之交,豐沛的雨水泥濘了大澤鄉的道路,最終誤了朝廷規定的抵塞日期。按照秦法對失期罪的處理,誤期當斬。一不做二不休,陳勝吳廣領導戍卒遂揭竿而起。史料記載,義軍首先攻佔的地方是大澤鄉,接著是大澤鄉所在的蔪縣。
  • 陳勝,看似只離成功只有一步之差,實則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陳勝,吳廣這兩人,在歷史上是非常標準的小人物,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在2000多年前的大秦簡直就是神跡。 其實陳勝的故事大家都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他年輕的時候非常能忍,在給人家當僱傭工的時候就已經有著過人的野心和智慧,其實當時一起種地的人都覺得他是在做白日夢,但是他也不當回事兒,就是自己暗暗努力
  • 陳勝起義後兵敗被殺,但卻少有人知道吳廣的結局?其實比陳勝還慘
    陳勝後來攻下陳縣,在陳縣稱帝,立國號為「張楚」,即張大楚國之意,之後各地皆以「張楚」軍的名義,響應陳勝的號召;而陳勝也制定過推翻秦朝的戰略,可雖然秦始皇已經死了,但秦朝也不是那麼容易被擊敗的
  • 大澤鄉起義為什麼只有陳勝稱王,吳廣去哪裡了?
    秦二世元年,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發動兵變。大澤鄉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是農民起義嗎?
    一、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教科書告訴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發生在秦始皇去世之後,公元前209年,由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陳勝和吳廣帶領900名前往漁陽戍邊的戍卒發動了一場反對秦朝的武裝暴動,由此拉開了轟轟烈烈的三年反秦戰爭,由於陳勝、吳廣以及起義的主力都是窮苦農民,所以被稱為農民大起義。
  • 陳勝吳廣起義,才不過半年就被秦軍打趴下了,為什麼沒人來幫忙?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以陳勝和吳廣為首的九百多名窮苦民眾奉朝廷之命去戍守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但是,在去往漁陽的途中,突然天降暴雨,前進的道路全被堵塞了。照這樣下去,大家是根本無法在朝廷規定的日期之前到達漁陽的。按照當時的大秦律,誤期之人必須要受到斬首的懲罰。陳勝等人都是苦出身,他們不求別的,只求有一口飯吃。
  • 當你真正讀懂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背後邏輯,才會感到心酸
    當然,我們今天只是來聊聊這段歷史的引子——陳勝吳廣起義。通過上述的簡單介紹,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無可非議的佔有巨大的歷史意義。在此之前,一個國家的上層建築是百分之百地完全由貴族佔領著,正是因為大澤鄉起義,平民階層開始第一次參與到改變歷史進程的序列之中。光憑這一點,就足以彪炳史冊了。
  • 陳勝為何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我們所開始了解陳勝和吳廣的故事是從他們大澤鄉起義開始的。當時他們到大澤鄉後,接連大雨擋住了要去的道路,按照秦律,應當斬首,他們便發動戍卒起義,打著"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準備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