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則趣味對聯故事,挺有意思的!

2021-02-07 坦腹齋


(1)女神童妙對女皇帝

相傳唐代宣化府有一對女神童姐妹。姐姐十三歲,妹妹只有九歲。姐妹倆聰明過人,能詩善對。一天,愛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則天,傳旨面試女神童。姐妹倆來到金鑾殿上,不住東張西望,處處都覺新奇。武后一見她倆那副機靈童稚神態,早有幾分喜歡,為防她們害怕,特令撤去殿儀,並慈祥地攜著二人小手,走向殿旁長廊溫步。她們來到佛祖殿御河岸邊,見一和尚正在河裡摘荷花。武后對姐姐說:「朕以此為題出一聯你對。」隨即吟道:

  河裡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此聯連用「河、荷、和、何」四個諧音字,難度不小。那姐妹舉目四眺,忽聞優樂堂琴弦切切,歌聲嫋嫋。因即對道:

  情凝琴弦清音彈給青娥聽

  此聯亦用「情、琴、清、青」四個諧音字,切情切景。武后聞之甚喜。接著她們又經過一座照壁,上麵塑著一副兵戰浮雕。武后端詳片刻,又出一聯要小妹妹屬對:

  冰凍兵車 兵砸冰 冰碎兵車動

  只見那九歲的小娃娃眨了三下眼睛,隨即對上下聯:

  龍臥隆中 隆興龍 龍騰隆中升

  武后一聽,不覺出聲贊曰:「果神童也。」因想:自古安邦定國多為男子,似這等聰慧女孩,若能精心培養育,日後定是巾幗英豪,因而抱住小妹說:「你天資聰穎,機敏過人,如經名師指點,可成大器故欲留汝宮中深造,未知汝是否樂意?」小妹妹一驚,臉色陰沉,她望了一下姐姐,立即低頭不語。姐姐神色驚慌,久久不能回話。武后曰:「不必遲疑,汝可即賦一詩與阿姐告別。」

  小妹妹眼眶噙淚,仰望天空,當即賦詩一首:

  天空雲驟起,鴻雁競雙飛。

  所嗟人異雁,不得一行歸。

  說完潸然淚下。武后見狀嘆曰:「人各有志,其意不可留也。」因命厚禮送小姐妹回家。


(2)紀曉嵐祝乾隆壽聯

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壽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他25歲起當皇帝,整整60年。他同紀曉嵐相處最長,紀20歲就當他的侍讀學士,常陪他吟詩作對,遊山玩水,乾隆和紀曉嵐文字唱和故事甚多。這裡介紹二副紀曉嵐紀乾隆的祝壽聯:

  四萬裡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裡;

  五十年聖壽,自今而後,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這是獻給乾隆50歲大壽的,歌頌之誠,對仗之工,前所未有。下聯是祝80十歲的大壽:

  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聖壽八旬逢八月;

  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備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這是兩構思奇巧的數字聯,工整自然,無懈可擊。

(3)諸葛亮一生數字對

過去,有人用數字,作諸葛亮一生的上聯: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這上聯作出後,很久無人能對,成為有名的「絕對」。經過多少年代,許多人曾去研究,終無結果。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諸葛亮一生業績,用五方五行對了出來。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絕對」逢生,傳為佳話。


(4)楊貴妃妙對唐明皇

傳說,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楊玉環登上樓臺賞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聯:

  二人土上坐

  楊貴妃極機敏,應聲對道:

  一月日邊明

  唐明皇所吟上聯,無甚出奇,不過將「坐」拆成兩個「人」字和一個「土」字而已;楊貴妃所對下句,則不一般:既將「日」和「月」合成「明」字,符合出聯要求,又採用比喻手法,將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陽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寵,借景抒情,極盡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顯其聰慧機敏之才。


(5)謝覺哉撰聯嘲紳士

謝覺哉(1884——1971),湖南寧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法學家。1905年7月,在湖南寧鄉縣為山區肖家灣這個僻靜小村裡,人們奔走相告:「謝煥南中秀才了!」

  謝煥南是謝覺哉青少年時代的名字。他自幼學習勤奮,深得老師和同學的讚揚。21歲時,他承父命參加科舉考試,成為中國最末一科的秀才。

  謝覺哉的父親很自豪,他決定辦幾桌酒席慶賀。

  這一天謝家熱鬧非常,道喜的賓客絡繹不絕,其中,也來了一些紳士。父親忙叫謝覺哉出來陪客。但是尋遍屋裡屋外,連他的人影都不見。

  這時,一位紳士發現收禮的地方貼了一副對聯,忙叫道:「你們快來看對子!」大家跑去一看,原來是謝覺哉親筆書寫的:

  十數年筆舞墨歌,贏得一張倒票;

  兩三月打躬作揖,賺來幾串現錢。

  這副對聯無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賀的紳士。他們頓時像潑了一盆冷水,高興而來,掃興而去。

  原來謝覺哉很討厭這幫紳士,對考中秀才這事,又極冷漠。因此,當父親為他辦酒慶賀時,他便寫出這副對聯,讓紳士們自討沒趣。

  謝覺哉中秀才後,一直不願做官,而在家鄉從事教育事業。後來,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6)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清初,南方有個姓任的主事官,他經常喜歡譏諷議論朝政是非,抨擊時弊,不免得罪了一些有權有勢的官家豪門。

  一天,皇上派來了一個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來查察,當地紳士豪門伺機出來對任主事官惡意攻擊,講得一無是處,管御史只聽一面之詞,不加考察,便對主事官嚴加訓斥:「我聽說你喜教訓別人,這不好。現在我有一邊對聯,讓你來對。」說罷,便念出了上聯:

  說人之說被說人之人說,人人之說,不如不說。

  任主事針鋒相對地對出了下聯: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管御史聽後,瞠目結舌,拂袖而去。

(7)慧童嵌字聯戲知府

清鹹豐年間,熱河知府卜昌欺塞外無人才,便微服去熱河詩社尋釁。適逢兩個娃娃在家,卜昌喝令他們快去找社主。一個小孩道:「今天我倆在家,要對詩,只管賜教。」卜昌無奈,出句道:

  兩火為炎,既然不是鹽醬之鹽,為何加水便淡。

  一個小孩一眨巴眼,笑眯眯對道:

  兩土為圭,既然不是烏龜之龜,為何加卜為卦。

  另一個道:

  兩日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為何加口便唱。

  兩個娃娃拿卜昌的名字糟蹋戲弄,使他異常難堪。從此,卜昌再也不敢藐視熱河的文人了。


(8)王鄉長聯諷會議多

當今之世,改革之年,處處講效率,時時爭分秒,無不對文海會山有意見,強烈要求搬文山、填會海,把更多時間、精力用到實際工作中。但是,某縣農業局的領導卻無動於衷,仍是大會小會接連不斷。忙得機關人員加班加點寫材料,印文件,常常挑燈夜戰,不亦樂乎。各鄉頭頭更是馬不停蹄地奔跑於會議之間。正是秋收秋種大忙季節,無暇顧生產,個個怨聲再道。有一位王鄉長頗有文才,對此早有意見,就寫了一副對聯貼在農業局的辦公室門口。這副對聯是:

  前天會,昨天會,今天會,天天開會;

  你講話,我講話,他講話,人人講話。

  橫批:秋忙咋辦

  別看這副對聯字意通俗,還是有點諷剌性呢!

  唉,使我感嘆的是:現代自稱不凡的文人,動不動就搬書本的人,能寫出來嗎?!

(9)數字聯諷「馬屁精」

某市搞嚴打,市長的兒子因行跡不軌落入法網。市長的秘書馬某為說情忙得不亦樂乎。此人善解人意,八面玲瓏,處處圓滑如玻璃球,外人送號「馬屁精」。就在馬某四處奔走之時,他的家門上多了一副對聯。此聯以數學和物理多詞嘲弄這位又圓又滑的「馬屁精」:

  曲圓半徑處處相等;

  摩擦係數點點為零。


(10)歪詩聯童生妙對答

從前,讀書最興作題對對子,先生出上聯,學生對下聯,要對仗工整,講究平仄和押韻。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聯:

  抓而癢,癢而抓,不抓不癢,不癢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癢,越癢越抓。

  讓童生對。童生們想了半日,也沒有一個人對出下聯來。先生罵了一句:「你們這此廢物,看哪個童生先對出來!」有一個童生聽罷,心想:就以先生二字來對。於是他站了起來,說:「先生,我來對!」先生點了點頭,童生開口對道:

  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聽了,氣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說不出話來。


(11)蘇東坡戲聯友名對

秦觀和柳永(屯田)都是蘇東坡的好朋友。秦觀因為那首《滿庭芳》的詞寫得很好,特別是第一句「山抹微雲」是個佳句,因而時人便稱秦觀為「山抹微雲」,使這句詞成了秦觀的綽號。秦觀的女婿範溫對嶽父有這個名字引為自豪。他常自我介紹說「我是山抹微雲的女婿。」人們確也投以羨慕的眼光。

  那時柳屯田的《破陣子》詞中也有一句為人傳頌的名句「露花倒影」。於是時人也稱柳屯田為「露花倒影」。

  有一次,蘇東坡同秦觀、柳屯田同席而飲。酒至半酣,蘇東坡詩興大發,隨口將二人的名字和綽號聯成一副對聯:

  山抹微雲秦學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聽,同聲大笑,深服東坡詼諧的捷才。


(12)蘇東坡戲嘲張三影

北宋詞人張先,字子野,喜作慢詞,其詞以描寫男女之情見長。他曾因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墮輕絮無影」這三個別致的句子,獲得「張三影」的雅號。他晚年退居鄉間後,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蘇東坡去拜訪他,贈了一副對聯,對張先進行戲嘲。對聯寫道:

  詩人老去鶯鶯在;

  公子歸來燕燕忙。

  聯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元代發展成為曲劇《西廂記》)故事,將張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張珙。張先得聯,亦制一聯寫道:

  愁似鰥魚知夜永;

  懶同蝴蝶為春忙。

  這副對聯,對自己作了表白,且韻詞俱佳,深為東坡所讚賞。

(13)佛印與蘇小妹相戲

蘇東坡和佛印談論佛事,佛印大吹什麼佛力無邊、佛法無邊。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在帘子後面偷聽著,便想刺他刺,就寫了一句拆字聯,叫使女拿出去,交給蘇東坡,東坡一看連說:「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給佛印聽: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見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認輸,經過一番思索,終於對上了這個拆字聯。寫出來,交給了東坡,東坡看後又交了蘇小妹,蘇小妹一看是: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一天,蘇小妹正和蘇東坡吟詩作對,不料,佛印走了進來,她急忙躲藏帳中。佛印見此情形,即口佔一聯:

  碧紗帳裡坐佳人,紗籠芍藥。

  小妹想:這和尚真是惱人,人家兄妹正談得起興,被你衝散,你還吟詩戲我。好,待我回一聯罵你一句。於是,念道:

  清水池邊洗和尚,水浸葫蘆。

  「水浸葫蘆!」蘇東坡拍手稱妙。佛印只得摸著光頭苦笑。


(14)東坡諷主持

一天,蘇東坡到一寺廟遊覽,聽說寺裡的主持和尚行為不端,心中不免厭惡。可那主持對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卻畢恭畢敬,招待甚周,還死皮賴臉向東坡求字。蘇東坡提筆在手,疾書一聯:

  日落香殘,去掉凡心一點;

  火盡爐寒,來把意馬牢拴。

  那主持將對聯懸掛於高處,許多文人見了,皆捧腹大笑。原來,這副對聯道出了兩個字謎,謎底乃「禿驢」也。

(15)刁塾師自作多情

從前,某員外有一女一子,女兒及笄待嫁。兒子尚年少,正在塾中讀書。那塾師生性刁滑,常常給學生留下作業就出去遊蕩。一日,他給學生出了一句上聯:

  有客登堂,驚醒萬裡春夢。

  學生對不上,就去求姐姐代對,姐姐對道:

  無人共枕,枉存一片痴心。

  塾師回來一問,知姐代弟對,便自作多情,以為小姐對他有意,於是又出句:

  六尺綾羅,三尺系腰,三尺墜。

  小姐看後,揮筆而就:

  一床綿被,半床遮體,半床閒。

  塾師一看,認為小姐對自己含情無疑,便欲立即與小姐定情。赤裸裸地又寫了一聯:

  風緊林密,問樵夫何處下手。

  小姐見塾師心術不正,立即嚴詞訓斥:

  山高水深,勸漁翁及早回頭。

  塾師看了,心中涼了半截,但未死心,去硬著頭皮糾纏,繼續傳聯:

  桃李杏梅,這些花哪時開放。

  小姐不客氣地回敬道:

  稻麥黍稷,此雜種是何先生。

  至此,塾師也無計可施,但心中總是忿忿不平。不久,便眼睜睜地看著小姐出嫁了。一年後,小姐生了對男雙胞胎,回娘家做滿月,那刁塾師湊上去,指著雙胞胎戲弄小姐說:

  誰是先生子,孰為後生兒?

  小姐一聽,塾師又出汙言穢語,就撕破面正顏道:

  後生為我子,先生是我兒。

  塾師自討苦吃,只羞得無地自容,在場的眾賓聽了,一個個笑破肚腸。


(16)蘇東坡妙聯對名醫

蘇東坡不但在文學方面有偉大成就,而且在醫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人稱「儒醫」。他在杭州任知府時,就致力於搞醫學研究。當時該地瘟疫經常發生,百姓死亡很多。為了把黎民百姓從痛苦的病魔中解脫出來,蘇東坡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幾十兩黃金,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診坊,專門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癒了近千病人。

  傳說在杭州城西有個龐家莊,莊主姓龐名安時,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濟貧,好善樂施,是遠近聞名的一位老中醫。他喜歡交際,也愛好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因而與蘇東坡交往甚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詩論對,切磋醫學。

  有一天蘇東坡正坐在書房裡翻閱醫學書籍,外面衙役來報:「啟稟大人,府外龐中醫求見」。蘇東坡忙說「有請」。龐中醫在衙役的引領下來到書房門前,猛抬頭,一眼看見門旁新掛了兩隻燈籠,他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一上聯:

  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蘇東坡正好迎出門來,他聽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領神會,隨即續出下聯:

  架鼓鼓架,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二人相視大笑,手挽手走進後院。院子的中央設一小花園,龐中醫看見園中生長的翠竹蔥綠茁壯,他靈機一動,讚嘆道:

  中暑最宜淡竹葉;

  蘇東坡隨口對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兩人在花園邊坐下,衙役遞上香茶,二人品茶談天。他倆從名詩談到名醫,又從對聯談到醫學,真是棋逢對手,喜結知音。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龐中醫抬頭一看,只見園中玫瑰正盛開,嫵媚嬌嬈。他觸景生情,又出一聯: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九裡;

  蘇東坡聽他又吟一聯,未加思索也脫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龐安時坐了一會,告辭出來,隨口又出一聯: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蘇東坡含笑答道: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聯中的「枳殼、防風、陳皮、半夏、竹葉、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藥名。對聯對得工整和諧,妙趣橫生。


(17)桃符是怎麼來的

對聯又叫桃符,這是起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樹。這棵桃樹,鋪天蓋地,樹枝盤曲有3000裡。在東北方向上,有一個地方桃枝疏稀,形成了一個門,叫做「鬼門」,天下所有的「鬼」都從這裡進進出出,接受檢查。在這裡看門的有兩位神,一個叫荼(音舒,shū),一個叫鬱壘(音玉立,yùlì)。他們是兄弟倆,都有識別「善鬼」和「惡鬼」的本領。凡看到不講道理專門禍害人的「惡鬼」,他們就用葦繩子捆起來,餵給老虎吃。因為這兄弟倆能幫人驅鬼避邪,據說從黃帝那時候起,人們就在門上釘桃木板,畫上兩位神的像,這就是門神。大約到春秋戰國或者還早些,有的人不再畫門神,只是在桃木板上寫兩位神的名字。可一邊是一個字「荼」,一邊是兩個字的「鬱壘」,不對稱,也不美觀,就在前頭加個「神」字,

  成為:鬱壘神荼

  「鬱壘;神荼」,不妨看作最早的人(神)名門對,這就是「桃符」。它的出現是產生對聯至關重要的一步。後來用吉祥話代替兩位神名,用普通木板(或紅紙)代替桃木板,才完成了對聯的演變。這時,擺脫了以往的神話,走向現實生活。

  但是,直到今天,人們還把春聯(或對聯)叫做桃符;而「桃符的故事」大概永遠也說不完呢!


(18)拆字為對

唐代的莫宣卿,是封川(今廣東封開)人。他17歲就成為兩廣的第一個狀元,被譽為「嶺南八大才子」之一。他7歲時,就作過一首明志(表示自己志向)的詩:

  英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

  我本嶺南風,豈同凡鳥群。

  因此被稱為神童。有一個姓梁的知縣,路過封川,想見識見識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禮貌走出來迎接,行了大禮。梁知縣問:「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嗎?」莫宣卿回答:「是,大人。」知縣一聽,我給你個「大名鼎鼎」,你一點不推讓就「接」過去了,便出了個上聯責問他:

  廿日小孩豈稱大

  這是將「廿」、「日」、「大」三個字合在一起為「莫」。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說的,你幹嗎奚落我呢?就對了個下聯:

  三兩木頭不成官

  這是把「梁」字也給拆成「三」、「刃」(商業上對「兩」的俗寫)、「木」。知縣由此知道這個小孩確實聰明,逢人便說,莫宣卿真夠得上「大名鼎鼎」了。

(19)西湖嶽墳聯

嶽飛於1142年1月27日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杭州錢塘門外九曲城下五顯神祠附近,宋孝宗時以禮改葬於棲霞嶺下,這就是西湖邊上的嶽墳。在嶽墳前有這樣一副對聯: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毀譽於今判偽真。

  這副對聯,鮮明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嶽飛和秦檜的不同態度。

  嶽王廟殿門兩側的另一副對聯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據說,這副對聯出自一位姓徐的女子之手。她以擬人和對比手法表達了對嶽飛的敬意和對秦檜的憎惡。


(20)師生賞月夜對

唐代的李群玉是很有名的才子,他的詩文意境優美,他小時候熟讀詩書,常常和老師在一起吟詩作對,老師很喜歡他的聰明好學的精神,也經常指教他。

  有一天,師生倆一起到外面散步,他們走在明月當空的小道上,遠處傳來了寺廟的鐘聲。小路兩旁是竹林,竹林裡不時飄來一陣陣的花香,在這幽靜之中,老師詩意勃發,吟出了一句上聯:

  風吹鐘聲花間過,又香又響

  李群玉也被周圍的景色所迷,聽到老師的對聯,他環顧四周,看見明月的光芒皎潔如水,小路兩旁的竹林中不時有螢火蟲飛來飛去,螢火蟲的光亮忽明忽滅,時隱時現,就馬上對道:

  月照螢燈竹畔明,且亮且涼

  上下聯句很巧妙地把明月照耀下的景色描繪出來,使人覺得身如其境,這真是一副美妙的圖畫。


(21)重修嶽飛墓

十年動亂期間,嶽廟也難逃厄運。不僅嶽飛被「打翻在地」,連廟宇也被砸得牆殘壁斷。1977年又以更大的規模將嶽廟翻修一新。嶽飛塑像又重坐於殿上,四奸鐵像亦再次跪伏於階下。有一副未署名的新聯寫道:

  山河光復十七年,忽四害興禍,毀墳廢像,忠魂遭浩劫;

  魔鬼逞兇雙五載,賴群英仗義,除惡誅邪,廟墓得重修。

  此聯既備述了嶽廟十載遭浩劫的原委,又道出了人們對英雄的懷念,也實在是難得的佳作。


(22)千古罪人遭唾罵

在嶽墳前墓牆旁邊,面對嶽墳有秦檜夫婦及其同夥万俟卨、張俊等四人反剪雙手的歷史罪人的鐵鑄雕像囚禁在鐵棚裡,意在讓這些殘害忠良的奸佞之臣,永遠跪伏在嶽飛的腳下,俯首認罪。據史書記載,初建嶽王廟時,前來朝拜進香的遊客,蜂擁而至,不分晝夜。當四個鐵像鑄成放置之後,遊客紛紛向秦檜夫婦鐵像吐唾沫,以示憤恨,還有人用秦檜與王氏追悔和相互埋怨的口吻,分別在秦檜、王氏的鐵像上掛了上下兩聯:

  秦檜:「咳!僕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王氏:「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這副聯語,寫得詼諧風趣,痛快淋漓地刻畫出彼時彼地兩個歷史罪人的醜惡的心理狀態。


(23)神童神對

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禹偁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才氣的人,他從6歲就能做詩,7歲時就能做文章,人們都稱他為神童。

  有一天,郡太守大宴賓客,賓朋好友聚集一堂,可熱鬧了,這時,王禹偁也作為郡太守的「小友」隨著人們一同入席就坐。在宴席上,郡太守心裡很高興,就出了一聯讓眾人來對:

  鸚鵡能言難似鳳

  出句之後,眾位賓客都開始躍躍試對,人們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地想著,可是,過了好半天,也沒有人能對出來。又過了一會兒,有幾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酸溜溜的秀才,對出了幾個不三不四的句子,郡太守聽了,搖著頭否定了,然後他催促著眾位賓客,繼續對下去。眾位客人還是想不出好對子來,令郡太守很失望。這時,小王禹偁在心中已想好了,於是,他就用銅鈴般的天真稚氣的聲音大聲說:「我來對。」眾位客人順著聲音一看,見是一個小孩,不禁發出一陣鄙視的笑聲。

  可是,王禹偁不慌不忙地揮筆寫出了下聯:

  蜘蛛雖巧不如蠶

  頓時,四座議論紛紛,不斷發出讚嘆的聲音。


(24)日影和人影

北宋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寇準,他能文能武,為人正直忠貞。歷史上記載了他的業績,也記載了他對對子的故事。

  說是有一天,他和幾個人在亭子上聊天。這個亭子在水池邊上,快到中午時分,太陽在水中倒映出來。寇準寫了個上聯讓他們來對:

  水底日為天上日

  意思很簡單明了,可大家一時誰也對不上。問寇準,寇準也是笑而不答。正巧,楊大年有事來向寇大人匯報,也找到這裡。楊大年是對對子的行家,他一來,仿佛為眾人解了圍。大家讓他先把對子對出來。

  寇準把出句告訴了他。大年想,宰相說的是日影,還有什麼影兒呢?對,人影。他看著寇大人眼睛,突然發現裡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對出: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準誇獎他:「好一個大年,真是絕頂聰明!」

(25)「畫像」

北宋晏殊是個大詩人,他作了大官以後,手下有兩個筆桿子,一個張亢,一個王琪。這兩位的長相卻都不怎麼樣。張亢是個大胖子,從頭到腳堆滿了肥肉,王琪就總叫他「肥牛」。而張亢反過來叫王琪「瘦猴」,一般人跟張亢比,都能「瘦」下兩圈,更何況王琪又真的是個骨廋如柴的人。兩個人關係很好,卻又不分場合互相取笑。有一次,晏殊請客。大家喝得正在興頭兒上,王琪放下筷子,伸出兩手的食指向兩邊撇著,笑嘻嘻地說:

  張亢觸牆成八字

  牛腦袋撞上牆,兩隻犄角,向兩邊分開成「八」字的樣子。王琪說張亢是「肥牛」,撞了牆頭上也分「八」字。大家一聽,「哄」地笑了。張亢也不示弱,立刻想到「猿啼三聲淚沾裳」這句古詩,便反唇相譏:

  王琪望月叫三聲

  大家也是一陣鬨笑。看著「肥牛」,想那句「成八字」,看著「瘦猴」,想這句「叫三聲」,越琢磨便越覺得可笑了。


(26)俞樾一家對冷泉

清朝時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掛有一副對聯: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妻子到飛來峰下遊玩,坐在冷泉亭邊休息,欣賞這副對聯。妻子看了一會,要求俞樾給以解釋,俞樾把原來的對聯改了二字,作為回答: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妻子一聽,覺得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

  泉自冷時冷起,

  峰從飛處飛來。

  過了幾天,俞樾帶著次女秀孫又來到冷泉亭邊。他給秀孫說明上次怎樣給對聯改字一事,秀孫趕緊望著亭子,沉思了好大一會兒,慢慢地說:

  泉自禹時冷起,

  峰從項處飛來。

  俞樾明白上聯的「禹時」是指大禹治水的時候,改得實在是好。至於那「項處」卻不大好理解,便向秀孫追問。秀孫爽朗地笑著說:「項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這座峰不是他從別處拔起,怎能飛到這裡來呢?」俞樾聽罷,深為女兒的智慧所震驚,連連鼓勵她奮發向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27)伸頭出腳

北宋的王安石,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但精通詩文,在對對子上也下過一番功夫,算作一位古代楹聯家。

  一次,他宴請一位客人。酒後閒談,王安石突然來了對句的興趣,說:「我這裡有個對子,不知可能對上?」「願聞出句。」客人說。王安石出了上聯:

  老欲依僧

  客人也不是等閒之輩,很快對出:

  急則抱佛

  王安石說:「我這齣句,前面加個'投』字就是一句古詩'投老欲依僧』。」客人說:「大人既然伸頭(投),我在這裡只好伸腳了,'急則抱佛腳』是一句俗語。以俗語對古詩,也還說得過去。」說完,兩人都笑了起來。


(28)發憤立志

蘇東坡年輕時候,仗著自己聰明機敏,又常被人誇獎,便漸漸驕傲起來。有一年春節,他作了一副春聯貼在門上: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瞧這口氣,真有「天下第一」的樣子。過往行人看了,有的誇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搖搖頭,覺得海口誇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髮老者登門拜訪,見了蘇東坡,老人說:「聽說蘇才子學問蓋世無雙,老朽特來請教。」蘇東坡見這麼大歲數的人都找自己問問題,心中十分得意。出於尊敬,他為老者讓了坐,問道:「老先生可有什麼疑難?」老人沒有說話,笑吟吟捧過一本書來。蘇東坡接過來,翻開第一頁,頭一行就讀不下去了。為什麼呢?有兩個字不認識。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腦門上汗涔涔的。老人說:「怎麼,這些字連蘇才子也不認識呀?」說完笑吟吟地走了。

  蘇東坡呆若木雞,一時都忘了送客。等緩過神來,才恍然大悟,趕忙添了幾個字,重新寫成這副門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後來,他果然成了中國的大文豪。


(29)嶽陽樓

嶽陽樓,在嶽陽城西,「八百裡洞庭」湖東岸,遙望群山,景色秀麗,為唐中書令張說守此州時所建。三國時,東吳於洞庭湖上操練水軍,便在這裡觀兵。登上嶽陽樓,極目遠眺,真是水天一色,湖中波光粼粼,漁帆點點,遠山蒼茫,縹緲雲間,令人心曠神怡。這裡成為歷代的遊覽勝地,文人、學士讚美題詠,多不勝數。在嶽陽樓門口,有副對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這副對聯,上聯寫景,下聯寫情,情景交融,並與《嶽陽樓記》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呼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很高的。清道光年間雲南羅平縣人竇蘭泉所撰、何紹基書寫的一副長聯(一百零二字),更是嶽陽樓對聯中的佼佼者,歷來膾炙人口,其聯云: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陽城東道巖疆。瀦者,流者,峙者,漬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上聯貫串了嶽陽樓的歷史掌故,下聯寫盡洞庭湖的山川地勢,問答慨嘆更顯得情真意切,餘味無窮。


(30)妙計討魚吃

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是好朋友,兩人論詩作聯,也常常互相取笑,從中得到極大樂趣。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葷。一天,他燉了魚,正要吃,抬頭一看,蘇東坡進了寺門。心想:早不來,晚不來,一吃魚他倒來了,先不給他吃。急中生智,順手把敲的磬翻過來扣在魚盤上推到一邊。蘇東坡一進廟門就聞到香噴噴的魚味,心想: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可以享口福了。挑簾進門一看,佛印吃著米飯,桌上只有一碟鹹菜。佛印也很大方:「學士駕到,與貧僧一起吃粗飯吧!」

  蘇東坡只好坐下來吃白飯。他邊吃邊琢磨,這魚放在什麼地方呢?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倒放的磬,心裡明白了,可怎麼把磬裡的魚拿出來吃呢?忽然心生一計。蘇東坡說:「前幾天,你讓我給一位善人寫對子,我一直沒寫出來。後來想,索性用一副現成的對聯算了。」

  佛印問:「哪一副?」蘇東坡告訴他,就是常見的春聯:

  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

  說到這兒,蘇東坡裝作忘記的樣子:「下邊是什麼來著?」佛印說:「慶有餘。」

  蘇東坡趕忙接過話岔兒:「什麼?'磬有魚』,那為什麼不拿出來吃呀?」說完,一欠身,把不遠處的磬翻了過來,「果然有魚,吃呀,吃呀,不要粗茶淡飯了。」佛印也笑了:「這個學士,真夠機靈的。」

(31)船上戲對

蘇東坡與秦少遊經常一起出遊。這天,他們同乘小舟,沿江而下,飲酒吟詩,好不痛快。這時,蘇東坡看見岸上有個醉漢,騎著一頭毛驢,走走停停,東倒西歪,樣子十分可笑,就出了個上聯:

  醉漢騎驢,顛頭晃腦算酒帳

  這對聯十分形象,秦少遊一時無以為對,正思考時,忽然看見船尾的艄公,這艄公一仰一俯地搖櫓,引發了他的聯想,於是對出下聯:

  艄公搖櫓,作揖打恭討船錢

  艄公聽見「船錢」二字,趕緊說:「不忙,不忙,下了船再說!」蘇東坡和秦少遊二人大笑不已。


(32)妙對難新郎

傳說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是個才女,她後來和年輕的才子秦少遊成親了。新婚之夜,蘇小妹緊閉洞房大門,讓丫環給新郎送出三道題目,並傳話說,全答對了,才許進屋。第一題是藏頭詩,第二題是人名謎,對於秦少遊來說,沒費事就答對了。

  拆開第三個題封,是個對子:

  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少遊一看,正中下懷,因為他是對對子的高手,而且出句並不難,用不著各種修辭。他心想:既然出句普通,我得對個奇句,讓小妹也知道知道我秦某的才華。越想對出佳句,越覺得出句不一般,便越加對不出來,到這會兒,靈感不知跑到哪裡去了。這會兒著急的不止秦少遊一個人。還有誰呀?蘇東坡。他知道小妹的脾氣,常辦些奇奇怪怪的事。怕今夜難為秦少遊,特地出來看看。

  果然,秦少遊在廊下轉來轉去,嘴裡不斷地念叨:「閉門——推出——窗前——月——」,兩隻手又推又拉,還直搖腦袋。蘇東坡琢磨出來了,這是讓對對子呀!我得助他一臂之力。又不能去跟前告訴他,怎麼?小妹肯定在窗內盯著呢!他一看離少遊不遠處有一口大金魚缸,心裡有了主意。他隨手撿起一塊小石子,一揮手,扔進水缸裡。缸裡清水一下子濺出來,夜深人靜又傳出「撲嗵」的聲音。秦少遊往水缸裡一看,只見波紋蕩漾,天光月影隨之搖動,一會兒便復原了。他一下子明白過來,大聲對道:

  投石衝開水底天

  聲音剛落,「吱呀」一聲,房門大開,丫環提著紅燈走出來說:「小姐有請!」秦少遊向後一拱手,轉身昂首挺胸,邁著方步,出了洞房。

(33)下棋聯句

宋代的蘇軾和黃庭堅都是大文學家,兩人見面,常互相對對子,來增加談話的興趣。

  有一次,兩人在松樹下邊下圍棋,蘇軾剛投下一子,忽然落下一顆松子掉在棋盤上。過了一會兒,又落下一顆。蘇軾盯著松子,隨口說道: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說完,看著黃庭堅。黃庭堅心裡也有數:這是讓我對對子呢。黃庭堅抬起頭來,向四面張望,尋找對聯的題材。他一眼看見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條小河,河邊上幾株柳樹,清風吹來,長長的柳絲悠悠蕩蕩,划過水面。樹下正坐著一個漁夫,握著長長的魚竿兒在釣魚。這不是送上門來的對子嗎?黃庭堅對出下句: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文興助棋興,棋興助文興。兩人邊下棋邊論文,直到很晚才歇手回家。


(34)一拍一罵  

從前,有一個地主做壽。當地有個富農,特地寫一副連環式壽聯祝壽,藉此獻媚討好。他搜腸刮肚湊成上聯,但怎麼挖空心思也寫不出下聯了。無奈,只好把上聯送去,上面寫著:

  壽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壽年豐,豐衣足食,食盡珍餚美味,位尊德大,大享榮華富貴,貴客早應該來,來之是理,理所當然;

  有個才華出眾的貧農,看了這個令人作嘔的上聯,非常氣憤,提起筆來,立即對出下聯:

  福如東海,海闊大,大老人,人面獸心,心黑手毒,毒如豺狼虎豹,暴病而死,死無葬身墓地,地方好人莫去,去了後悔,悔之晚矣。

  上面兩聯,一捧一嘲,針鋒相對,是一副生動而有趣味的連環式對聯。


(35)中藥名巧對

有位著名中醫老先生,最喜歡用中藥名作對聯。

  一天,一位客人來訪,看到院子裡的叢竹,讚嘆道:

  煩暑最宜淡竹葉,

  老醫生馬上答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進屋坐定後,客人又說: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志;

  老醫生對答道: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雲母天仙。

  聯中全系中藥名,對仗工整貼切,頗有風趣。客人看到幾盆玫瑰,不勝感嘆道:

  瑰花小,香聞七八九裡;

  老醫生捻著銀須,笑著答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賓主唱和屬對,沉浸在妙思雅興之中,不覺天色已晚,客人起身告辭,約定改日再會。


(36)州官放火  

宋朝有個州官叫田登,欺壓百姓,橫行霸道,還蠻不講理。他不許別人直接說出他的名字,說這是不尊敬他,叫「犯上」。他叫田登,不但「登」字不準說,不準寫,而且像「燈」、「蹬」、「噔」什麼的,也一律是「禁字」,比皇上還厲害。誰要是不留神犯了「禁」,馬上叫人拉下去打一頓板子。這年正月十五要到了,這是民間的元宵節,也叫燈節,家家戶戶要掛燈、賞燈,叫做「放燈」。田登讓人在城裡貼出告示,規定正月十五怎麼過。那告示上寫著:「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怎麼「放火」呢?本該寫「放燈三日」,那「燈」字不是不敢寫嗎?起草告示的只好寫「放火」了。老百姓看了,又笑又氣:大過節的,連燈字都不準說,這是什麼世道!有人就藉此編了副對聯:

  只準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不敢貼出去呀,老百姓就在下邊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並且一直傳到現在。

內容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中國藝術文化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聯絡郵箱:1013102739@qq.com

相關焦點

  • 渾然天成的4副對聯,趣味十足文採好,讓人刮目相看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古往今來,眾多好對聯流傳在民間,得到了知音的賞識。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渾然天成的4副對聯,趣味十足文採好,讓人刮目相看。第1副對聯:王桐花;崔黃葉。
  • 水平不俗的回文對聯,趣味盎然,文採飛揚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了眾多朋友的喜愛。這其中,回文對聯憑藉獨特的文字藝術,徵服了眾多網友的心。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水平不俗的回文對聯,趣味盎然,文採飛揚。第1副對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 10種趣味對聯:讀點有趣的對聯,做個有趣之人
    02偏旁聯: 煙鎖池塘柳漢字的偏旁結構,千姿百態,也被古今聯家以獨特的構思方法,用到對聯之中,別具趣味。有同偏旁聯,如「守宰宿寒家,窮窗寂寞;客官寓安宅,富室寬宏。而對聯中的諧音聯,也非常值得一看。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唐伯虎出門去田埂上賞景,見到一個農夫挑著擔泥迎面走來,由于田埂窄,只有一人讓開路,另一人才能通過。那麼誰來讓路呢?農夫說,你要是能對出我的上聯,我就給你讓路,不然就你給我讓路。
  • 趣味盎然的5副對聯,利用漢字特點,真是妙極了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有大量名聯,也有很多不出名的對聯,需要知音的賞識。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好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趣味盎然的5副對聯,利用漢字特點,真是妙極了。
  • 經典對聯有趣味,看缺衣少食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其實這個對聯是清朝時期紀曉嵐的一副對聯,上聯出自易經,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紀曉嵐給出的下聯則是,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個下聯與上聯之間完全不想幹,但卻是巧對,下聯則出自蘇軾的詩《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據說這是一位道士娶妻,他的朋友想作出一副對聯來慶賀,因此,上聯顯示了此人的身份,下聯則說明了這件婚事。
  • 民間故事:「上梁貼對聯」的由來
    都要在梁上貼副: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的對聯,為什麼要貼這副對聯呢?傳說在明朝時候,有個叫何瑭的人,在朝裡當太子的老師。有一天,太子想到京城外邊遊玩,何瑭就叫上他的好友首席大學士高拱,三人扮成平民百姓,一起出去了。來到一個村子,太子說太累啦,他們就坐在樹蔭下乘涼休息。
  • 搞笑對聯!上聯:「冷房冷炕冷被窩」,下聯真是太搞笑了
    今天,我麼來說一說對聯的故事,對聯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吧,對對聯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學功底是不是身後,當然光有功底還不夠,還需要你的隨機應變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就像考試一樣,考試的時候你算不出來,考過了又一想做出來了,那麼還有什麼用呢?
  • 八個最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詩詞君總結八幅精彩的對聯故事,不論真假,但品一品其中的趣味吧!兩猿伐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一馬隱身泥裡,看畜生如何出蹄!
  • 過年趣味對聯,看十遍不過癮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也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今天就讓詩詞君帶領大家來品讀這些妙趣橫生的對聯。
  • 關於三國故事的對聯
    第一副對聯,相傳是我們村關帝廟的傳世之作。現在這副對聯和我們村的關帝廟,早已不存在。父親生前告訴我副對聯,現在突然又想起來,與眾共享。父親生前很敬重關羽,平時常和我們講三國故事。提起關羽,總是稱之為關二爺Ⅷ二爺。倘若父親地下有知,我把他教給我的對聯,公之於眾,該感到欣慰,淚流滿面!一一情感隨筆
  • 一副不帶髒字罵人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精華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藏,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雖然對聯已經有上千年的深厚歷史,但依然十分貼近我們的生活。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這一點和詩詞十分相似,但又不像詩詞那般高深,相對來說更加通俗易懂,可以說是中文語言的獨特藝術形式。從古至今,很多文學大家都沉浸於對對聯的樂趣中。不少人人覺得能對得好對聯的都文化深厚的學者,沒文化無法體會到對對聯的趣味。
  • 雙峰地名對聯故事
    雙峰縣歷來是文人名家輩出之地,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對聯故事,筆者特整理地名對聯故事數則,以饗讀者。一從雙峰縣城乘船沿湄水下行約20公裡,就到了有名的風景區測水灣。從明朝起,這裡就有了「洛陽灣」的雅稱。二不知哪朝哪代,有一個住在「側石橋」頭的人做了一個對聯出邊:側石出平地,修拱橋,往南往北;傳說這個上聯一出,很長一段時間無人相對,出聯者自己也想不出恰當的下邊來。直到出聯人逝世多年後,一個住在彎竹塘的篾匠對出了下聯:彎竹劈直篾,打穀籮,裝東裝西。三雙峰有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叫石牛,因有石牛山而得名。
  • 抖音死亡計算器怎麼玩 還挺有意思的
    抖音死亡計算器怎麼玩 還挺有意思的時間:2020-01-17 10:13   來源:9553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死亡計算器怎麼玩 還挺有意思的 抖音最近有一個死亡計算器又火了,還挺有意思的哈,這個具體怎麼玩呢?好多小夥伴們在問,來和小編一起看看死亡計算器玩法介紹吧!
  • 貢院對聯品析:古代高考如何寫對聯?
    再說得明確點,即是:如果一副對聯,光是兩句大白話,做不到「雅」,那不能叫對聯,只能叫標語。如果一副對聯,沒有就事就題,放之四海而皆可,那不能叫「切」,也不是好對聯。好的對聯,要達到這兩個標準。這副對聯是乾隆皇帝御題。當然,有可能是翰林院的「兩腳書櫥」們捉的筆,但挺符合皇帝口氣的。知人則哲,出自《尚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觀國之光,出自《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以典籍對典籍,堪為雅切。
  • 《寶貝聽故事》:有意思的《神奇變身水》
    》:有意思的《神奇變身水》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07-27 19:18 字號:
  • 趣味對聯10副:若不撇開終是苦, 各自捺住即成名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妙趣橫生的對聯。清末著名文人王闓運長得很醜,當時報紙上用這副對聯來諷刺他,下聯是說王闓運長得醜,上聯好像是褒揚,實際上貶抑,因為「文中子」指隋朝思想家王通,王通固然有才華,但是王通覺得原有的「六經」有不足,於是自己再續「六經」,當時多數人仍然把他看成是妄人,所以「才似文中子」實際上是說王闓運是妄人。
  • 我小外公的對聯故事
    有一天,在一處東家用膳,做醫的和做地理的想甩掉白吃先生,但又礙於面子,不好明說,於是兩人一合計,以對對聯形式,在用餐時其兩人對白吃先生講:今天我們三倆在開吃前玩個對聯造句,對上我們開吃,對不上我們另做打算!
  • 再說,對聯!
    對句應該符合對聯的要求,因為平聲是下聯,所以我對了上聯:日出雞唱雪鋪地。日對月,落對出;雞唱對烏啼,這裡的雞唱應該改為鳥唱更準確;雪鋪地對霜滿天挺合適。其中,日對月都是仄聲,但是在對聯規則裡面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一說,所以在這裡是可以這樣對的。
  • 7副對聯,讓你體會漢字和漢語之美!
    對聯可以是閒暇時的文字遊戲,也可以成為嚴肅的文學創作,少則一兩個字,多則長達幾百字,形式豐富,技巧性強,獨具抑揚頓挫之美。小仙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分享10幅有意思的對聯,讓大家領略一下漢語之美。有一天,他住所附近一所寺廟有個叫弘一法師的,請他題寫一幅對聯,於是紀曉嵐一揮而就。方丈大喜,讓人將對聯裝裱好後掛在僧堂之中。
  • 火葬場門口一對聯,堪稱絕對,上聯:進去一個又一個
    對聯在我國發源很早,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文字藝術文化,也是我國的瑰寶。對聯在發源時就深受文人騷客所推崇,並且一直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每逢過年必不可少的春聯。 對聯雖然深受大眾喜愛,但是其創作時也並不容易。創作時的靈感往往來自作者的過往經歷、所想所感,抑或是所見所聞。除了靈感,在創作對聯時還得符合對聯的規矩,對聯講究平仄押韻,對仗工整,因為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