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作為人類世界最古老的、最神秘、最不可思議的宗教文化,在長達幾千年星移鬥轉中一直在不斷發展裂變。如今,世界上已有非常多的宗教,如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等。在這些繁盛的宗教信仰中,由於地理位置影響文化思想傳播程度,一般來說,現今歐洲國家普遍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但在歐洲眾多國家中,有一個十分奇特的「國家」,竟然信仰起源傳播地遠在亞洲的藏傳佛教。在這片土地上,不僅舉國上下信仰,而且佛寺、僧侶更是隨時可見。
▲卡爾梅克首府埃利斯塔市
這個「國家」就是卡爾梅克共和國。卡爾梅克國土面積約7.61萬平方公裡,約27.5萬人,其民眾普遍講衛拉特語(蒙古語的一種)。身處俄羅斯西南部的卡爾梅克名義上是「共和國」,實際是同俄羅斯省、自治州一級的自治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卡爾梅克頗具傳奇色彩的還不止如此,它還是歐洲唯一信仰藏傳佛教的地區。作為俄羅斯聯邦中同蒙古人同宗同源的三個自治共和國之一,卡爾梅克是唯一堅持著傳統信仰的國家,而圖瓦、布裡亞特兩國早已皈依東正教。
▲身著傳統服飾的布裡亞特人
令人不解的是,一個國民基礎為蒙古人的國家,怎麼會身處歐洲大陸呢?原來,在明朝崇禎年間,中華大地硝煙四起,整個東亞地區也因宗主國明朝每況愈下而處在戰爭之中。明朝中央政府、身居漠北的蒙古各部、長白山興起的女真後金政權、甚至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都陷入權力混戰中。當時隸屬於厄魯特蒙古的土爾扈特部不堪忍受準噶爾部的打壓欺辱,其首領鄂爾勒克汗就帶著本部族人、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的一部分牧民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伏爾加河下遊裏海一帶,在這裡建起新的汗國。
▲卡爾梅克氈房內部陳設
經過長達百餘年的發展,位於裏海之濱的土爾扈特汗國終於站穩腳跟,日益強大起來。與此同時,沙皇俄國也在快速崛起,在打壓和吞沒周邊小國後,很快就把矛頭轉向土爾扈特汗國。驍勇善戰的土爾扈特人最終也沒抵擋住底蘊深厚,軍事力量強悍的沙俄,只得為其屈服。在沙俄殘酷壓榨下,土爾扈特汗國新任大汗渥巴錫派人出使中國,希望能夠回歸中原王朝。
▲渥巴錫汗雕像
當時正值清朝乾隆時期,乾隆帝對土爾扈特人回歸十分歡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渥巴錫便命令汗國各部為重回中原做準備,可惜這一計劃不幸被沙俄知曉。位於伏爾加河畔的土爾扈特人將房屋建造於河兩岸,河左岸有一萬餘戶人,右岸有三萬餘戶人,在得知計劃已被沙俄知曉後,渥巴錫不得以提前東歸。即使在河水尚未結冰,河左岸的一萬餘戶同胞過不來的情況下,身處右岸的渥巴錫也依然只能含著淚引領其餘族人毅然踏上回鄉之程。
▲葉卡捷琳娜二世劇照
沙俄為完全掌控土爾扈特人,就往那些被迫留在當地的土爾扈特人聚居區遷入大量哥薩克移民,希望這樣可以改變土爾扈特部民族結構,改變其文化思想。同時,大量遷入的哥薩克移民也使得土爾扈特人的遊牧業受到影響,人民生活越發困苦。在這樣的情況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終於得償所願,立即徵召大量沒飯吃的土爾扈特青壯年參戰。不久之後,土爾扈特人被改稱為卡爾梅克人,在突厥語中意為「留下來的人」。
▲曾用來流放卡爾梅克人的車廂
到了蘇聯時期,舉國上下實行集體公有制,土地、糧食、牲畜等都屬於國家,而卡爾梅克人一直將馬匹視為部落靈魂,自然不同意上繳國家。雙方矛盾激化爆發戰爭,爾梅克人自發組織的騎兵自然戰勝不了蘇聯正規軍隊。戰爭結束後,大批卡爾梅克人被蘇聯當局遷往條件十分惡劣的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一帶。1958年,在貧寒交迫地區生活了15年之久的卡爾梅克人才又被蘇聯政府安排重返故土。
▲卡爾梅克人
在雙方戰爭及被迫遷徙時期,卡爾梅克人興建的寺廟被拆毀、大量僧人被處死、傳統的回鶻式蒙文也被強行廢止,民族文化已到瀕臨滅絕的邊緣。直到卡爾梅克共和國重新恢復後,其傳統文化發展才漸漸有所好轉。如今,卡爾梅克不斷開設免費民族語言課程,依然保留著傳統生活習俗,而卡爾梅克共和國內的卡爾梅克人,也依然說著和新疆塔城蒙古居民一樣的衛拉特方言,一直牢記自己的民族史和來源。
參考資料:
《列國志: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