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千遭歸大海,樹高千丈葉落根",落葉歸根是中國人深植於骨髓裡的思想。然而世界上有很多華夏兒女,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回歸祖國,只能把他鄉當成故鄉。
比如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分布著的華人,他們已經不再是中國人,只保留著一個華裔的身份。對於這裡的大多數人而言,能在有生之年踏上一次故土都是一次奢望。
一、一族兩命,無奈分離
其實華人華僑們不僅僅是只在東南亞定居,遙遠的歐洲也有華夏兒女的身影,他們還在那裡建立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只不過時過境遷滄海桑田,與祖國相隔的有如此遙遠,他們只能在地圖上看看那魂牽夢縈的故裡。
這個國家就是在歐洲的小國卡爾梅克共和國,生活在那裡的百姓都是蒙古族同胞。下面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一個濃濃中華風的歐洲共和國。
"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這首《鴻雁》唱出了草原兒女對家鄉的思念,同時也歌頌了土爾扈特的東歸英雄們跨越千裡萬裡,回到祖國的懷抱之英勇豪邁。
它是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名喚翁罕,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熟悉。但他的子孫也先,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自從于謙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以後,瓦剌部落似乎在歷史上銷聲匿跡,事實並非如此,瓦剌的部眾開始西遷,到了今天的新疆以及俄羅斯境內。
土爾扈特人在明末清初跟隨著大的族群來到了伊犁河谷,在那裡繁衍生息。不過準噶爾部出了一位不世之才,名叫噶爾丹。雖然他的準噶爾部落與土爾扈特同根同源,但是噶爾丹實在是太過殘暴,不斷的向土爾扈特加重賦稅徭役。
苦不堪言的土爾扈特人又開始向西行走,他們決議在伏爾加河下遊定居。然而這裡並不是無主牧場,而是歸於諾蓋人管轄。畢竟是蒙古帝國的後裔,土爾扈特人根本無懼這些原住民,在土爾扈特人的鐵蹄下,諾蓋人不得不遷往高加索平原和克裡米亞汗國。
無時不刻不想著復仇的諾蓋人,找來了沙俄的軍隊,他們與土爾扈特人打得十分焦灼。奈何土爾扈特人數太少,無法維持長期的持久戰,於是決議向沙俄稱臣。土爾扈特人有著堅定的藏傳佛教信仰,可那時熱衷於傳教的沙俄非得強迫他們改信東正教。
當渥巴錫擔任起土爾扈特(卡爾梅克)的汗王時,他實在不願再接受俄國的殘暴統治,畢竟他鄉終歸不是故鄉,渥巴錫從小就聽著那些故鄉的人和事長大,在無數個失眠的夢裡,一幕幕故鄉的場景總是不由自主的浮現。
18世紀中葉渥巴錫帶領二十萬族人開始了漫長的東歸之路,葉卡捷琳娜聽聞以後氣憤異常。連忙告知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人在路上攔截。渥巴錫領著的那二十萬人,一路上經過風吹雨打圍追堵截,走的是亦步亦趨。
但土爾扈特人從未想過放棄,在他們心中回歸祖國那個堅定的念頭一直是其前進的動力。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在1771年抵達了巴爾喀什湖附近,但人數只剩下了9萬六千。
還有一部分土爾扈特人因為伏爾加河冰封,而未能及時得知東歸的消息,他們就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回來的人還是叫土爾扈特,但留下的則成了卡爾梅克。
二、艱難曲折,終於立國
葉卡捷琳娜二世對留下的卡爾梅克人展開了瘋狂的報復,她決不允許有人挑戰自己的權威。而且沙俄貴族對蒙古一直很仇視,這段歷史具體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時期。
她下令將卡爾梅克汗國取消,將其劃入到阿斯特拉罕省的管轄範疇。在那裡卡爾梅克人,一直被當作"邪惡的異教徒"。
直到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興起,不知所措的卡爾梅克人稀裡糊塗的加入到了白軍的陣營。有許多卡爾梅克人跟隨著"保皇派"四處流離,有的到了土耳其有的則去了西伯利亞。
但在那片土地上還有許多卡爾梅克人沒有隨著白軍遠走,列寧為了懲罰他們,當即決議處死一萬卡爾梅克人以示警戒。
當農業集體化的浪潮興起後,卡爾梅克人就不再擁有宗教信仰自由。那些寺廟一一焚毀,寫著信仰的佛教典籍也都被撕掉,若是哪個卡爾梅克人家裡有超過500頭牛羊的,則需要放逐到西伯利亞平原開墾荒地。二戰爆發後,有許多卡爾梅克人加入了納粹。
他們並不真的佩服希特勒,而是單純的想為族人報仇。這個舉動引起了史達林的惱怒,他下令撤銷卡爾梅克共和國,將其土地悉數併入到史達林格勒及其周邊省份。為了抹除卡爾梅克人的痕跡,他還把那裡的城市一一更名。
直到1957年赫魯雪夫才大發善心,讓卡爾梅克人悉數回到他們的聚居地,同年卡爾梅克自治州正式成立。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卡爾梅克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加入了俄羅斯聯邦。
儘管史達林曾經試圖抹殺卡爾梅克,但土爾扈特人不是那麼容易打敗的。他們自1991年開始又逐步的發展了起來,今天的卡爾梅克共和國擁有71000平方公裡的土地面積,作為歐洲唯一信佛的國家,它還建立起了歐洲最大的喇嘛廟,即釋迦摩尼大金寺。
這裡保留著非常原始的土爾扈特風情,街景幾乎和今天的內蒙古一模一樣。卡爾梅克自建國伊始一直同中國保持著親切友好的外交關係,甚至青藏鐵路通車,他們的總統都親自發來賀電還派來代表團送上祝福。
那裡的土爾扈特人血統都十分純淨,儘管曾經幾度流散,但他們並未與其他民族通婚,居民還保留著黃皮膚黑眼睛這種東亞人種的基本面貌。
三、 剪不斷理還亂,打斷骨頭連著筋
事實證明,當年渥巴錫率軍東歸是個非常明智之舉。他的族人在祖國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自此再也不用害怕異族壓迫,也不用再擔心沒有足夠的水源和牧場。這些東歸英雄的後裔們,如今廣泛的分布在新疆,內蒙以及祖國的各處,沐浴著自由的芬芳。
與之相比,留下的卡爾梅克人雖然沒有那麼幸運,但多難興邦好在今天終於成了歐洲境內獨立的共和國。那麼,當年渥巴錫為何歷經千難萬險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回歸祖國?後人在土爾扈特人身上能得到怎樣的啟示?
首先,是對沙俄殘暴統治的不滿以及準噶爾部的滅亡。早年間土爾扈特人自新疆西遷,就是因為準噶爾部的壓迫,噶爾丹逼的他們沒有地方放牧沒有生存空間,所以才不得已背井離鄉。
在土爾扈特人的心裡,始終住著對故鄉的想往。而且他們都有著對喇嘛教也就是藏傳佛教堅定的信仰,沙俄人想同化他們想徹底的徵服他們,這激起土爾扈特人強烈的反抗。
與此同時,土爾扈特人一直在為東歸做著準備,他們自康熙年間就往清朝進貢。這正是為了有朝一日,清廷能夠敞開大門接納他們。當準噶爾部被康雍乾祖孫三代徹底打敗,自然就是土爾扈特人回歸祖國的最佳時機。此時不回,更待何時?
其實在沙俄境內倒是也能存活下去,而且渥巴錫等人也知道這一路必定歷經千難萬險。那麼他們為何還要冒險一試?因為中華兒女心都有一種獨特的家國情懷,其他的地方再好或者家裡再不好,那也得回家。
何況,土爾扈特人在沙俄境內過的並不幸福。這些草原兒女們,儘管離家千裡萬裡再過艱難,都不能擋住其東歸的腳步。
其次,應該學習土爾扈特人身上的家國情懷。正如愛爾蘭作家所言:"從有最早的歷史記錄以來,沒有一樁偉大的事業能像上個世紀後半期一個主要韃靼民族跨越亞洲草原東遷那樣轟動於世,那樣令人激動的了"。
這項壯舉撼動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心,就連乾隆皇帝都嘖嘖讚嘆他們的精神。家是永遠的港灣,土爾扈特人的舉動實在是令人動容。炎黃子孫一家親,這些人都是值得後世景仰的英雄都是我們該敬重的先人。
可惜的是卡爾梅克人,再也無法回到他們祖先生活的地方。好在中卡兩國之間的關係十分友好,現在還有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現在的卡爾梅克人如果再想回家,就不用再像祖先那樣,跋山涉水歷經千難萬險。
不論土爾扈特也好,卡爾梅克也罷都是華夏兒女,都是同屬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親人。即使卡爾梅克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回歸,只要兩國長期的保持友好往來合作共贏,那也是極好的。對於卡爾梅克這個歐洲土地上唯一滿滿中華風情的國家,你怎麼看呢?快來和大家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