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梅克共和國:歐洲唯一以黃種人為主、信仰佛教的地區

2020-12-18 鴻鵠高飛翔九天

蒙古族是一個在我國、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均有所分布的民族。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境內的蒙古族人口約為650萬,主要分布於內蒙古、東北、新疆、河北、青海等地,其餘散布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雲南等地。2013年7月15日蒙古國家統計委員會公布:本國蒙古族人口約為228萬。俄羅斯曾於2009年統計本國蒙古人數量約為90萬。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國家也曾統計公布過本國蒙古人的數量:韓國為34000;美國為15000–18000;捷克為7515;日本為5401;德國為3852;英國為3701;法國為2859;土耳其為2645;哈薩克斯坦為2523......當然如今各國的蒙古人數量可能都與統計時發生了一定變化,所以以上數據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的蒙古人不僅在數量上多於其他國家,同時也生活聚居的蒙古人社群。

俄羅斯境內的蒙古人聚居地明顯分為兩大區域:布裡亞特蒙古人生活在與中國、蒙古國交界的西伯利亞南部地區;卡爾梅克蒙古人卻生活在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阿斯特拉罕、伏爾加格勒、羅斯託夫和斯塔夫羅波爾等地。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布裡亞特蒙古人和中國、蒙古國境內生活的蒙古族在地理位置上是比較接近,然而卡爾梅克蒙古人所生活的地域就和其他蒙古部族的聚居地相隔遙遠了。

為什麼在與蒙古民族發源地相隔遙遠的歐洲會生活著卡爾梅克蒙古人這一群體呢?這就得從蒙古民族的歷史說起了。目前國際上關於蒙古人的起源問題並沒形成統一的觀點:蒙古國學者一般認為蒙古民族起源於匈奴,日本史學家百鳥庫吉也持相同觀點,我國學者則普遍認為蒙古起源於室韋。持「蒙古起源於室韋」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室韋民族的起源又可以一直上溯到秦漢時期的東胡。

公元前1800年前後如今山海關外的東北大地主要分為四片區域,各自生活著四個不同的族群:當時南面燕山一帶生活的是商朝的華夏族(漢民族的前身),北部是肅慎,東面是,西邊是東胡。東胡所生活的地域大致就在今天東北林區和蒙古草原的交界地帶,所以東胡的勢力很早就向西發展到草原。秦漢時期強大的東胡一度壓制了匈奴的興起,然而後來匈奴人在冒頓單于帶領下擊敗了東胡。

東胡被匈奴打敗後一部分東胡人淪為匈奴人的奴隸,另一部分東胡人逃到了烏桓山和鮮卑山。分別生活在烏桓山和鮮卑山的東胡人後來就逐漸演變為烏桓人和鮮卑人這兩支民族。鮮卑在西晉武帝時代分化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柔然部等部族。慕容部、拓跋部進入中原後相繼建立了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北魏、東魏、西魏等政權。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後鮮卑人普遍被漢化。

當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時由鮮卑人分化出的柔然人則與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戰。原本為柔然鍛打鐵器的附屬民族突厥趁柔然在與北魏的戰爭中被大幅削弱的機會徵服柔然,在此之後柔然後裔逐漸分化成為南、北兩支。南支逃到遼河上遊,成為契丹人的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成為室韋人的祖先之一。

6世紀以後室韋人分化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恆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之下又分為若干分支。在我國唐代的典籍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在客魯連河下遊以及興安嶺之北的室韋人中有一個叫做蒙兀的部落。公元840年黠戛斯人南下,從而迫使回鶻人西遷。室韋人乘機成批遷入原本突厥語遊牧部落聚居的漠北草原,從而使這一地區逐漸蒙古化,此後人們就管這片草原叫蒙古草原。

不過這時的蒙古和之前生活在這片草原的匈奴、突厥一樣是指的操同一語系的部族聯盟,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13-14世紀的波斯史學家拉施特在他編撰的《史集》中解釋說:蒙古一詞也用於和蒙古人類似的其他民族。由於他們的強大,這些地區的其他部落也漸以他們的名稱著稱。11~12世紀在今天的蒙古草原上蒙古、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五雄並立,還有其他一些相對小些的部落分布在這片草原。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諸部後塔塔兒、蔑兒乞、克列、乃蠻諸部也逐漸被冠以蒙古之名。蒙古之名就此被用來指代這片草原上所有遊牧部落,由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民族。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等將領北伐,元順帝帶著殘部逃回漠北草原,結束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統治。這時蒙古人還沿用著「元」國號並準備反攻中原,然而脆弱的草原遊牧經濟根本無法支撐起忽必烈模仿中原漢制構建的大一統帝國。

公元1388年明將藍玉在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戰勝北元殘部。戰後身為成吉思汗直系後裔的黃金家族在蒙古諸部中的威信大為掃地。蒙古草原很快就重新回到了成吉思汗統一之前諸部林立的狀態。蒙古諸部逐漸演化為兩大部落聯盟:位於草原西部的和碩特、綽羅斯、杜爾伯特、土爾扈特諸部所形成的聯盟被稱為瓦剌;位於草原東部的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鄂爾多斯諸部所形成的聯盟則被明朝稱為韃靼。

這兩大中韃靼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嫡系後裔,在退回草原之初他們甚至沿襲了「元」這一國號(北元);瓦剌則起源於葉尼塞河上遊地區,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將他們稱為「林木中人」,成吉思汗以及日後的蒙古大汗通過聯姻來籠絡他們。由此可見瓦剌並非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嫡系後裔,實際上屬於被蒙古徵服後所同化的部族。到了明末清初中原的典籍中開始稱瓦剌為衛拉特。

衛拉特主要由杜爾伯特部、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四大部落以及輝特小部落共同構成。1481年東蒙古女強人滿都海夫人率軍親徵在蒙古西部的塔斯博爾圖大敗衛拉特四部。1496年—1510年東蒙古的達延汗又多次攻擊衛拉特四部,將衛拉特四部的勢力從漠南西部驅逐出去。16世紀末衛拉特四部同時遭遇漠南蒙古的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與來自西方的哈薩克人的攻擊。

到了17世紀初衛拉特四部領地被壓縮到了額爾齊斯河、鄂畢河中上遊和葉尼塞河上遊地區。大約相當於明清易代之時在衛拉特四部之中的準噶爾部誕生了一位雄主——巴圖爾琿臺吉:1638年巴圖爾琿臺吉在博克塞裡(今博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建成自己的城;1640年制定了《喀爾喀—衛拉特法典》;1648年巴圖爾琿臺吉授命喇嘛咱雅班第達將過去的蒙文改造而制定成「託沁」文字,作為準噶爾的統一文字。

在此之前衛拉特四部中的土爾扈特部在東蒙古部落的持續打擊之下損失慘重,而巴圖爾琿臺吉的崛起則帶來了更大的威脅。儘管巴圖爾琿臺吉的準噶爾部與土爾扈特部同屬衛拉特聯盟,但準噶爾是以統一衛拉特諸部為奮鬥目標的,這就意味著準噶爾與包括土爾扈特在內的衛拉特其他三部之間的矛盾遲早會爆發。蒙古人本就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不斷尋找新的適宜放牧的地區本就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當土爾扈特部感覺到準噶爾部日漸崛起所帶來的威脅之後就在在公元1628年左右和一部分杜爾伯特、和碩特牧民5萬帳西遷到伏爾加河下遊。土爾扈特人以及跟隨他們的一部分杜爾伯特與和碩特牧民離開了位於今天新疆塔爾巴哈臺的故土,越過哈薩克草原,渡過烏拉爾河,一路輾轉來到伏爾加河下遊的裏海之濱。其實這並不是一次突發事件:至少在十年之前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就已派人前往伏爾加河下遊實地考察。

當時這裡是一片一望無垠的大草原,而沙俄的實力尚未滲透擴張到這裡,的確是適宜土爾扈特人放牧的寶地。多年後率領土爾扈特人東歸故土的渥巴錫可汗是這樣解釋自己祖先西遷伏爾加河的原因的「我阿玉奇汗之曾祖和鄂爾勒克原棲牧於伊犁以遠額什爾努拉等處。在巴圖琿臺吉之時我四衛拉特內部不甚和睦,且因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對此和鄂爾勒克遂攜其子弟書庫爾岱青、諾雅特等前往俄羅斯之額濟勒地方棲牧」。

根據這一說法而言:土爾扈特人西遷的目的一則是為了避免衛拉特四部的內部糾紛,這極有可能與當時準噶爾部的強勢崛起有關;二則是因為隨著人口繁衍已使故地的生活環境無法容納,因此有必要尋找新的遊牧之地。西遷後的土爾扈特人建牙帳於阿岡赫巴河畔,「置鄂託克,設宰桑」,「放牧牲畜,逐水草圍獵之利」,由此在伏爾加河下遊形成了土爾扈特汗國。

此后土爾扈特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約140年左右,在此期間沙皇俄國的勢力擴張到這一地區,土爾扈特人不得不通過作為沙俄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盟友以維持汗國的存在。在這一時期土爾扈特人也保持著與清政府的關係: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皇帝派出的圖理琛使團途經西伯利亞,兩年後抵達伏爾加河下遊訪察了土爾扈特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土爾扈特汗敦羅布喇什遣使假道俄羅斯向乾隆帝呈獻貢品。

到了18世紀60年代來自沙皇俄國的巨大壓力使土爾扈特人感覺再也無法在伏爾加河流域生活下去了。沙俄的勢力已滲透到土爾扈特汗國內部:他們開始幹預土爾扈特汗王的繼承人選問題,他們要求土爾扈特貴族必須向彼得堡派出質子。與此同時沙皇政府縱容哥薩克移民向東擴展,這實際上對土爾扈特人的遊牧地造成了衝擊。沙皇政府甚至試圖幹預土爾扈特人的宗教信仰。

沙皇彼得一世曾親自發出諭旨:要求土爾扈特人改說俄語、改奉東正教。沙皇俄國出於獲得黑海出海口的目的而與土耳其進行了長達兩百年左右的戰爭,在戰爭過程中沙皇政府向土爾扈特部族大肆徵兵,一時間整個土爾扈特部族的青壯年數目銳減,許多人都作為沙俄對外擴張的犧牲品喪生在土耳其和北歐的戰場上。沙俄還挑動信仰伊斯蘭教的巴什基爾人等部族與土爾扈特人的關係。

土爾扈特人和被沙俄徵服的由蒙古金帳汗國分化出來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失必兒等部族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土爾扈特從未被沙俄徵服過,而是作為沙皇俄國對抗土耳其的盟友存在,儘管在這一同盟關係中沙俄居於強勢的主導地位,但雙方地位至少在形式上還是平等的,然而隨著沙俄的國力不斷增強之後已公然將土爾扈特視為自己的藩屬了,而這是任何一個有民族自尊情結的民族都無法忍受的。

1767年土爾扈特汗王渥巴錫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土爾扈特貴族們做出一致決定:東歸故土。土爾扈特人畢竟在伏爾加河流域生活了將近一個半世紀,這裡的草原曾留下過他們祖先奮鬥的血淚和汗水,一時間說要放棄也未嘗不會感到可惜。三年後沙俄的壓迫變本加厲,而土爾扈特人也感覺越發難以忍受,於是渥巴錫再次召開秘密會會議。

每個參會的土爾扈特人都莊嚴宣誓:脫離沙皇俄國,回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1771年1月4日渥巴錫召集全體戰士進行動員,然而這時土爾扈特人決定東歸的消息卻洩露了。渥巴錫不得不提前行動,不巧的是這年是暖冬,伏爾加河遲遲不結冰,位於伏爾加河左岸的一萬餘戶衛拉特人無法過河,渥巴錫只得率領伏爾加河右岸的三萬三千多戶土爾扈特人離開了他們寄居將近一個半世紀的異鄉,踏上了重返太陽升起的故土之路。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描寫了渥巴錫是如何率領土爾扈特人歷經千辛萬苦東歸故土的經歷,也描寫了土爾扈特人歸國後乾隆皇帝對他們的接待和安置。土爾扈特人東歸不僅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壯舉,在國際上也被譽為18世紀最偉大的長徵。英國作家德昆賽曾說過:「從有歷史記錄以來沒任何一樁偉大的事業能像上個世紀後半期一個主要的韃靼民族跨越亞洲無垠的草原東返祖國那樣轟動於世界和激動人心的了」。

這麼長一句話居然沒一個標點符號是因為當初德昆賽時原本就沒停頓過:當時他用一口氣說完了整句話,由此可見其洶湧澎湃的內心。土爾扈特人的豪邁壯舉即使在外國人心中尚且掀起如此波瀾,然而大家的著眼點都聚焦在了跟隨渥巴錫東歸的土爾扈特人身上。那麼當初伏爾加河左岸那一萬餘戶未能東歸的衛拉特人後來又經歷了什麼呢?這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並未提到,不過我們可以從俄國方面的記載中得到答案。

1771年10月19日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下令取消土爾扈特汗國,成立了卡爾梅克(意為「留下來」)管理處。從此留在伏爾加河流域的衛拉特蒙古人就被稱為卡爾梅克人。在此之前土爾扈特人實際上有自己的國家,儘管他們的國家受到沙俄的高度控制。在大部分土爾扈特人東歸後沙俄把留在當地的卡爾梅克人劃歸阿斯特拉罕省管轄,選派了大批俄國警官去卡爾梅克部維持治安。

1772年阿斯特拉罕卡爾梅克管理處又下設了札爾固法庭,由卡爾梅克人中的綽羅斯、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這3個部落推選3名代表組成,按古代的卡爾梅克人法典和法規審理,法庭裁決由省長批准。女皇把把鼓動群眾回歸的3大部落領袖:杜爾伯特的臺吉策伯克烏巴什、和碩特的臺吉楊德克、綽羅斯的臺吉阿沙爾瑚召到彼得堡用各種宴請規勸並耐心說服他們。

然而這3位臺吉軟禁威脅不了,好言利誘哄騙不了。1774年4月俄國政府的官員將楊德克和阿沙爾瑚在一次聚會上毒死了,策伯克烏巴什僥倖逃脫。卡爾梅克人中鼓動東歸的活動就此鎮壓下去了。1774年普加喬夫領導的農奴起義蔓延到卡爾梅克人的駐地。這年8月15日俄軍首領阿·敦杜科夫公爵讓卡爾梅克領主車臣多爾濟率軍鎮壓普加喬夫起義。誰知卡爾梅克人卻和起義軍聯合起來進攻俄軍。

沙俄政府鎮壓起義後向卡爾梅克首領追問和普加喬夫共同進攻俄軍的原因,卡爾梅克首領則堅持聲稱是在被叛軍裹挾的狀態下不得已而為之。1786年阿斯特拉罕總督波焦金下令撤消了阿斯特拉罕的卡爾梅克法庭札爾固和卡爾梅克管理處,卡爾梅克人的訴訟案件轉交縣級法庭處理。同時在阿斯特拉罕設立了卡爾梅克軍需處:由一名俄國政府官員任主要負責人,還有3名卡爾梅克領導和3名宰桑為辦事員負責徵收賦稅和徵兵。

後來軍需處在卡爾梅克人的強烈反對下被撤消。1788年又成立了卡爾梅克辦事處並搬到阿斯特拉罕。這個機構還是遭到卡爾梅克人的普遍不滿,於是沙皇政府又在1797年了卡爾梅克辦事處而成立卡爾梅克公署。1801年10月26日俄國任命杜爾伯特首領丘切伊·通杜託夫為卡爾梅克公署的總督,賜給他旗子、馬刀、鎧甲、貂皮大衣和帽子。 同時又任命索賓為卡爾梅克人首席喇嘛,恢復了卡爾梅克法庭札爾固。

沙皇俄國被譽為「各民族的監獄」:俄國政府直接插手札爾固的審判工作並規定用俄國的法律進行審判,俄國警察在卡爾梅克人駐地隨意捉拿拘捕人。在拿破崙戰爭、克裡米亞戰爭和多次俄土戰爭中俄國都從卡爾梅克人中強徵壯丁送到前線充當炮灰。1917年十月革命後參加了蘇俄紅軍的卡爾梅克人組建了卡爾梅克騎兵團(蒙古騎兵團)。在1918年7月—1919年2月的察裡津戰役中卡爾梅克騎兵團表現突出。

1920年卡爾梅克自治州成立,1935年自治州升級為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在20世紀20-30年代卡爾梅克已成為蘇聯重要的牲畜供應基地,包括卡爾梅克人在內的大約10萬名蒙古人在蘇聯紅軍中服役。蘇德戰爭爆發後卡爾梅克人參加過基輔戰役、莫斯科戰役等著名戰役,最終一直打到柏林,整個戰爭期間卡爾梅克人付出了約2萬人死亡的代價。然而在戰爭期間有一部分被德軍俘虜的卡爾梅克人被強迫為德軍作戰。

戰後這部分卡爾梅克人擔心受到蘇聯政府的迫害,所以基本都選擇移居美、英等國。如今這部分卡爾梅克人主要居住在洛杉磯、舊金山、華盛頓特區、紐約和芝加哥等地。然而這卻使卡爾梅克人群體背負上了叛國的汙名。戰後蘇聯政府一度對所有卡爾梅克人不分青紅皂白進行懲罰: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被取消,卡爾梅克人被強制遷徙到中亞和西伯利亞等地。

1957年後蘇聯政府對戰後的過激措施進行了反思:卡爾梅克共和國被恢復,被強制遷徙的卡爾梅克人被允許回歸故土。蘇聯解體後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隸屬於俄羅斯南部聯邦管區,面積約為7.6萬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的人口統計數據為275413。卡爾梅克共和國的人口中信奉藏傳佛教的卡爾梅克人約佔53.3%,俄羅斯人佔33.5%。這也是歐洲唯一信奉佛教的地區。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是歐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地區,屬於蒙古人種
    ,經過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來到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來聊聊:當今世界上正在鬧獨立的地區之八十二:卡爾梅克共和國(俄羅斯)。俄羅斯是一個超巨型國家,國土面積如此之大,也會帶來極為複雜的行政區劃、民族構成和宗教信仰,俄羅斯的行政區劃,一共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俄羅斯的人口總數約為1.45億人,其中俄羅斯族人口約為1.16億人,約佔總人口的80%,是絕對多數。
  • 歐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非常親近中國,是中國人後裔?
    在我們的印象中,歐洲人是金髮碧眼,身材高大而且皮膚白皙,這是歐洲人的特徵,但它並不存在於一個叫做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國家,這是一個黃種人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信仰佛教,他是俄羅斯聯邦下的一個自治國家。如果你有機會真正去這個國家旅行,當你進入這個國家時,你會發現他們國家的人似乎和亞洲人沒有太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是真正的純亞洲人。從歷史角度來看,他們大多來自蒙古的遊牧民族,從全國總人口來看,有一半是蒙古人,他們仍然保留著最傳統的語言,這可能就像我們從歷史書上知道的元朝向歐洲徵戰時候所遺留下來的一些人吧。
  • 歐洲唯一信仰佛教「國家」,主體居民源自我國,現在仍說故鄉方言
    如今,世界上已有非常多的宗教,如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等。在這些繁盛的宗教信仰中,由於地理位置影響文化思想傳播程度,一般來說,現今歐洲國家普遍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但在歐洲眾多國家中,有一個十分奇特的「國家」,竟然信仰起源傳播地遠在亞洲的藏傳佛教。在這片土地上,不僅舉國上下信仰,而且佛寺、僧侶更是隨時可見。
  • 探秘歐洲唯一信仰佛教的人們
    享用了足夠忍受6小時顛簸的午飯後,我們踏上了前往這個歐洲唯一信仰佛教的怪異地區。這恍然讓我們忘卻了這裡還是歐洲寺內冷冷清清,除了幾位俄羅斯族小姑娘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人。我們的hoster是卡爾梅克人,但是如同大多數這裡的人一樣,他們已經不會說祖先留下來的衛拉特蒙古語了,取而代之的是流利的俄語。我之前的蒙古看到的諸多傳統和遊牧民族的習慣在這裡也全無了蹤影,唯獨在上一個airbnb女主人家裡看到了桌子上擺放的藏傳佛教的物件和印度的一些諸如錢幣之類的東西,其中一張照片讓我一眼就認出來的達賴喇嘛,後者現今居住在印度喜馬偕爾邦的達蘭薩拉。
  • 歐洲唯一信佛的國家,當地人黃皮膚黑頭髮,常被認成中國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主要信奉佛教的的國家,而歐洲地區與中國就大不相同了,他們大多都是信奉天主教、伊斯蘭教或是基督教的,而就在歐洲,有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家,他們那裡的當地人都有著黃皮膚和黑頭髮,與一般的歐洲人也都不同,於是就有網友情不自禁的發問:他們到底和中國人是啥關係?
  • 歐洲唯一的佛教國家,一半的居民來自中國西部,保留了他的母語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79,閱讀約2分鐘眾所周知,歐洲大多數國家信仰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很少有國家信仰佛教。然而,有一個國家不僅信奉佛教,而且大多數人口來自我國西部:卡爾梅克共和國。它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東南部,東臨裏海和阿斯特拉罕州,南臨達吉斯坦共和國,西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和羅斯託夫州,北鄰伏爾加格勒州。卡爾梅克的領土面積達76100平方公裡,超過比利時、丹麥、瑞士和荷蘭四國面積的總和。首都愛裡斯達曾舉辦過第33屆世界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因此被譽為"西洋棋之城"。和中國有什麼聯繫?一切都得從明朝說起。
  • 歐洲僅存佛教「國家」,主體居民來自我國西部,至今銘記祖先故土
    導讀:歐洲僅存佛教「國家」,主體居民來自我國西部,至今銘記祖先故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黃種人智商高,為何非洲唯一黃種人國家至今貧困?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以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面積3020萬平方公裡。非洲是人類文明最悠久的大洲,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以來,世界考古學界普遍認為非洲尤其是東非和南非,可能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
  • 釋迦牟尼佛是黃種人,是華夏人!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對印度佛教的研究是有相當功底的,這些研究主要源自於日本學術界對佛教文化的重視,反觀我國的學者主要是以修行為主,有成就者都是大居士,會慢慢放棄純學術研究轉而修行,這在民國有大量的例子。本人通過一定時間的研究,也認為釋迦摩尼佛是黃種人,理由如下:第一,佛陀的出生確定就是尼泊爾的南部。
  • 卡爾梅克:歐洲唯一信佛的國家,居民黃皮膚黑眼睛,滿滿中華風情
    土爾扈特人有著堅定的藏傳佛教信仰,可那時熱衷於傳教的沙俄非得強迫他們改信東正教。當渥巴錫擔任起土爾扈特(卡爾梅克)的汗王時,他實在不願再接受俄國的殘暴統治,畢竟他鄉終歸不是故鄉,渥巴錫從小就聽著那些故鄉的人和事長大,在無數個失眠的夢裡,一幕幕故鄉的場景總是不由自主的浮現。
  • 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人均GDP全球倒數第7,影響力小得可憐
    說起黃種人國家,很多人都會想起中國,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應該是黃種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大國。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其實還有不少黃種人國家,比如非洲的馬達加斯加,該國是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人均GDP全球倒數第7,影響力小得可憐。
  • 卡爾梅克共和國首都街頭
    後來有人糾正說這是卡爾梅克共和國的首都埃利斯塔。二戰時去前線慰問的蒙古牧民代表成了俄羅斯紀念勝利75周年的標誌。蒙古往事:二戰納粹德軍中的佛教二戰勝利日:英美和俄羅斯差一天蒙古往事:蘇聯前線的策格米德這是1943年去俄羅斯前線慰問蘇軍的蒙古牧民代表策格米德(С.Цэгмид),
  • 居住在遠東地區的俄羅斯人,他們是歐洲人,還是亞洲人?
    以烏拉爾山脈為界,約有25%的國土位於歐洲,另有75%位於亞洲。雖然,俄羅斯的亞洲領土遠遠多於歐洲部分。但是,從人口上來看,歐洲部分超過了1.1億,佔到俄羅斯總人口的78%,人口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公裡27人,是該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 生活在遠東地區的俄羅斯人,他們是歐洲人,還是亞洲人?
    以烏拉爾山脈為界,約有25%的國土位於歐洲,另有75%位於亞洲。 雖然,俄羅斯的亞洲領土遠遠多於歐洲部分。但是,從人口上來看,歐洲部分超過了1.1億,佔到俄羅斯總人口的78%,人口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公裡27人,是該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 薩哈共和國,疆域遼闊,以黃種人為主,還有鑽石遍地的傳說
    都知道,俄國與我國北境交界,國土遼闊,資源眾多,是我國一個十分重要的陸上鄰國,在歷史上我們國也與俄國有過多次接觸和交流,而現在的俄羅斯由很多聯邦共和國組成,每一個共和國都有不同的風土人情,比如說薩哈共和國就是一個以黃種人為主的國家,而且是除中國之外,黃種人最大的聚集地方。
  • 土爾扈特大部東歸後,留在當地的卡爾梅克人如今怎樣了
    明朝後期,在中國天山北部的塔爾巴哈臺(今新疆塔城)地區,生活著一支遊牧部落,他們是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中的一支 ——土爾扈特部。其他三支分別為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其中又數準噶爾部最為強大,控制著新疆和中亞部分地區,其次是和碩特部,控制著青藏地區,土爾扈特部備受準噶爾欺凌。
  • 都說黃種人智商高,為何非洲唯一黃種人國家一貧如洗?
    那麼世界上哪些地區的人智商高呢?英國學者理察林恩教授是一位人類智商領域的資深研究者,經過他的研究發現,歐美白種人和東亞黃種人是全世界平均智商最高的人種,平均值都為105。其次是愛斯基摩人(91),東南亞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大洋洲土著居民(85),南亞及北非人(84),撒哈拉以南的黑種人(67)。
  • 馬達加斯加:非洲唯一黃種人國家,旅遊聖地人均GDP卻為全球倒數
    ——雨果想必很多人對馬達加斯加這個國家名並不陌生。《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的企鵝》這兩部動畫片的上映也受到了關注。很多人開始搜索馬達加斯加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這才發現馬達加斯加竟然是在非洲地區裡唯一的黃種人國家。
  • 非洲的黃種人國家,都熟悉國名卻存在感極低
    在地理分布上,白種人主要生活在歐洲和美洲,黃種人主要集中在於亞洲,而非洲則在黑人世界,棕色人種主要在東南亞和大洋洲。但這不是絕對的。歐洲也有黃色人種存地,亞洲有白色人種。 今天我們來談談非洲唯一黃種人國家——馬達加斯加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