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陳正湘中將,是一位從軍經歷豐富的開國將軍,他參加過北伐戰爭,1930年由新城起義加入工農紅軍,參加過紅軍數次反「圍剿」鬥爭,經歷過長徵,是一位經受磨難意志堅強的革命戰士。
在陳將軍戎馬生涯中,經歷大大小小戰鬥上千次,但都沒有1939年的黃土嶺戰鬥更精彩,更有意義,此戰不但殲滅了日軍近千人,還在陳正湘將軍指揮下,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這可是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
雁宿崖的輝煌戰績
1939年10月下旬,日軍駐蒙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欲向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進行重點"掃蕩「。
當時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獲知情報後,指示第1、 2、3團在雁宿崖設伏,對進犯日軍進行打擊,而陳正湘時任第一團團長。
11月2日,陳正湘親自來到雁宿崖觀察地形,準備設伏地點,安排部署。待到第二天拂曉,各部隊開始向雁宿崖進發,在部署好不久,日軍先頭部隊進入伏擊圈。
一聲令下,喊殺聲、射擊生以及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整個山谷硝煙瀰漫。
一直到了下午四時,戰鬥接近尾聲,此時我軍三個團發起總進攻,以密集的子彈和大量手榴彈衝破敵人火力封鎖。
半個小時後除日軍辻村大佐帶著少數人逃脫外,來犯之敵大都被殲,此戰共殲滅日軍600多人,除大量的槍枝彈藥外還有兩門山炮和四門九二步兵炮,真是一次大勝仗。
在我軍歡慶勝捷的同時,時任第2獨立混成旅團長的阿部規秀,正被如此大的損失惱羞成怒。不久他從張家口調集增援部隊,急切尋找八路軍主力一絕死戰。
誘敵深入黃土嶺
11月5日,日軍主力趕至雁宿崖,除留部分兵力留守外,繼續向南進發。
此次阿部規秀率領的日軍足有1500多人,加之裝備大量重武器,敵強我弱,而我軍三個團更經過一次戰鬥,沒有進行休整,沒有足夠的力量與之對抗,只能節節抗擊,對其進行小部隊襲擾。
經緊急商議後,陳正湘在當晚向楊成武將軍做了匯報,為了保障軍區領導機關和冀中軍區後方的安全,必須主動拖住日軍,並將他們引向黃土嶺方向,再尋機將其包圍殲滅。這個建議得到楊司令員的肯定。
當時我軍利用日軍意欲尋找八路軍主力決戰的心理,將他們漸漸誘往東面,很快阿部規秀就上了鉤。
為了消滅這股日軍,我軍部署了六個團外加一個炮兵連。
11月7日上午十時,黃土嶺戰鬥打響了,我軍利用日軍對地形的不熟悉,很快將他們壓縮到一條長約1.5公裡的山谷裡。
李二璽的四發炮彈
此時陳正湘正在793高地用望遠鏡觀察敵情,他突然發現對面有個山包有幾個挎著戰刀的日軍軍官也正舉著望遠鏡向他們觀察,而在距離這個小山包100米左右有一個小院也不正常,有不少日軍進進出出,其中夾雜著日本軍官。
根據情況陳團長斷定,山包是日軍的觀察所,而那個有些特殊的小院應該是日軍的指揮部。
於是陳團長安排人去讓炮兵連來指揮所,他指著那兩個目標對炮兵連長楊九坪說:」那兩個地方能不能打到「
楊連長目測後說:」直線距離有800米,能夠打好「
當時操縱迫擊炮的是18歲的李二璽(經常被記寫成『李二喜』),第一個目標就是那個小院,只見陳團長手一揮,四發炮彈呼嘯而出,很快準確落在小院,」轟隆隆「的爆炸聲在山間迴蕩許久。
待瀰漫的硝煙散去,陳團長從望遠鏡中看見敵人從屋裡拖出一具具死屍,而且顯得很慌張。
雖然後來由於日軍增援部隊的趕到,失去全殲這股敵人的時機,但此戰共斃傷日軍900多人,另外李二璽的那幾發炮彈也把阿部規秀中將震到了西天。
而當時阿部規秀之死震動日本朝野,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在悼詞中哀嘆「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