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5月22日訊(記者 蔣松群 見習記者 闞秋晨 寇曉晨)沂蒙小黃姜作為沂水縣院東頭鎮的傳統支柱產業。因其外形美觀、塊大,肉質細嫩,辛香味濃,味道純正,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遠銷國內外。5月21日上午,由大眾網海報新聞與遠通集團臨沂國華、寶華一汽奔騰4S店主辦、臨沂市體育攝影協會協辦的「追臨沂『沂起』奔騰·尋找臨沂文化符號」活動走進沂水院東頭鎮,見證一顆顆沂蒙生薑的成長、儲藏與遠銷歷程,領略農民發家致富之路。
「走走走,我帶你們先去姜窖裡看一看。」剛來到院東頭鎮,美菜網渠道下沉代理豐合就帶領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前往他的「秘密」基地。記者走過小橋,趟過河水,來到山洞前。陣陣的涼意襲入毛孔,與戶外的炎熱叫板。借著手電筒的光芒,記者彎腰進入山洞,慢慢往山洞內部走去。直走十米左右,便會分出多個岔道。記者緊跟豐合往左邊岔道走去,發現不遠處層層黃土堆積,絲毫不見沂蒙生薑的存在。正在納悶的時候,豐合伸手在土面撫了撫,「這兒呢!」一顆顆色正、新鮮的生薑從土裡顯露出來。豐合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沙土掩蓋對生薑的儲存極為重要,可以很好地保存生薑的水分,加之姜窖常年溫度保持在13—15度之間,存放3-5年不成問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豐合的姜窖裡有四個洞,分別置放2萬斤小黃姜,但多為去年的生薑,農戶們刨了鮮姜先賣小一部分,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將剩下的生薑儲存進姜窖,等到行情好再拿出來賣,以此來賺取更好的利潤或規避姜市周期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
走出基地,豐合又帶領記者走進大農戶張超的洗姜廠,見證沂蒙生薑的「離家遠銷」準備。接到訂單時,就是姜窖裡的小黃姜「重見天日」之時。有時一番清洗、一番晾曬、一經包裝,沂蒙生薑就走向全國各地乃至走向世界,開始自己的「遠銷」之旅。「是否對小黃姜進行清洗,清洗後是否進行晾曬,也都是依據客戶的需求定的。」張超邊解釋邊指揮工人對剛從姜窖裡挖出來的生薑進行清洗。只見工人師傅同時按下兩個按鈕,機器步入運轉,在生薑上緩緩滑過。隨著機器的腳步,工人們用鏟子來回「翻炒」,不一會,一群「泥孩子」洗淨泥土,露出姜色。拿起一塊生薑細細看去,乾淨卻未傷一分姜皮。
回歸本質,追溯起源。前往生薑種植田間地頭,記者沿路看到,所有種植生薑的農田都是依山的小塊土地,覆蓋著綠色的小拱棚。豐合說,覆蓋小拱棚種植沂蒙生薑,無需覆蓋遮陽網,整個生長發育提早一個月,農戶便能佔有先機,先人一步賣個好價錢,擴大產量,賺取翻倍的收入。
現在,沂蒙生薑以院東頭鎮為種植中心,種植面積達4萬畝,農民們利用便利的運輸工具,瞅準市場價格和該鎮的姜窖儲存優勢,增加收入,走向一條致富之路。
活動中,奔騰T33、T77、T99等多款車型將為「追臨沂」提供充足動力,助力非遺傳承與保護,彰顯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