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全息大腦「圖譜」的建立,或極大促進神經解剖和腦外科!

2021-01-09 腦科學君

在科研和臨床中,應用三維形式進行描記的腦灰質組成的部分軸突通路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近年來,繪製人類結構連接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腦脊髓束追蹤, 它是通過處理擴散加權成像的數據得出的結果。但神經束追蹤是一種間接方法,存在諸多局限性。

全息可視化平臺的發展為解剖學數據的整合提供了一種新的媒介,同時也為神經解剖學家和腦成像科學家之間的協作互動提供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因此,研究人員開發了第一個用於構建軸突通路的全息界面,將人類組織和結構MRI數據填充其中,並召集了世界上的神經解剖學專家,交互地定義皮層、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系統的軸突軌跡。

這種先進的可視化硬體、軟體開發和神經解剖學數據的混合,使數十年積累的知識轉化為人類軸突通路圖譜,可用於教育、科學或臨床研究。

圖1: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使用Microsoft HoloLens混合現實平臺,創建了第一個以軸突通路為聯繫的人腦交互式全息圖繪製系統。

例如,在深部腦刺激(DBS)外科手術中,它可能立即成為「新型全息神經外科手術導航系統的基礎」,Cameron McIntyre稱為「 HoloDBS」。McIntyre目前是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Tilles-Weidenthal教授的首席研究員。

McIntyre說:「到目前為止,已有100多名臨床醫生進行beta測試,並且該技術的周邊應用也異常出色。」他補充說,這種方法已經在極大地促進了科學家對於某些相當複雜的腦外科手術的理解。

圖2來源:凱斯西儲大學

這項新研究整合了數十個有價值的,但相互獨立的神經數據。這些數據有數十個來源,我們將其轉換為完全三維和交互可視化的形式。該技術的用戶,包括神經工程師,神經解剖學家,神經病學家和神經外科醫生,都可以通過HoloLens頭戴式耳機看到大腦的動畫「圖譜」,並且還可以看到內在的軸突連接。

McIntyre說:「最酷的是,我們已經能夠將數十年的神經解剖學知識整合到最現代的大腦可視化技術中。」「我們正在利用所有的解剖學知識,並以一種全新且有用的形式將其交付給用戶。

McIntyre與放射學教授Mark Griswold一起工作,Mark Griswold是Microsoft HoloLens教育相關計劃的教職負責人,並領導著互動式共享區(Interactive Commons)。他的工作之一是幫助教職員工和學生使用一系列可視化技術來加強教學和研究。Griswold還領導了團隊開發了HoloAnatomy應用程式。

該項目的其他成員包括McIntyre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Mikkel Petersen,以及來自羅切斯特大學、魁北克市拉瓦爾大學、埃默裡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等世界各地的神經解剖學家。

▎建立一個全息大腦模型的過程

圖3:(a)皮層表面模型轉換成與Unity兼容的格式(.obj)。(B)皮層下分區轉化為.obj。(C)MRI數據從nifti數據轉換為.tiff。(D)來自大腦結構和分區的數據統一兼容地在微軟HoloLens系統中顯示出來。米黃色的部分是皮質; 綠色的部分是尾狀核; 橙色的部分是殼核;黃色的部分是丘腦。

▎通路生成過程

圖4:(A)來自Morel圖譜的組織學數據(Morel, 2007;Gallay等人,2008)。(B)組織學數據符合CIT 168腦圖譜(Pauli et al., 2018)。(C)利用MRI、組織學和既往文獻的信息生成初步的通路軌跡。(D)生成每個通路的平均軌跡。(E)初步形成了流線型神經束。(F)通過使用HoloLens系統,與神經解剖學家的全息交互,這些通路被可視化、討論和編輯。(G)確定通路。

研究人員目前專注於研究丘腦下部的區域,這是深部大腦刺激的常見手術靶點。但對於目前最好的技術(稱為纖維束重建),應用在腦區描繪確實存在很大問題。該項目著重於可視化大腦中精確的軸突傳遞。軸突尋路是神經發育的一個子領域,它研究神經元如何發出軸突到達大腦中正確的目的地。

圖5:頂部一行顯示的是位於皮層的感興趣(ROIs),他們用來參與皮層通路的生成。隨後幾行分別是運動區、前額葉、丘腦和基底節神經通路。流線形束是基於圖例的彩色編碼。黃色的部分是丘腦; 綠色的部分是下丘腦; 深藍色的部分蒼白球內側核; 淡藍色為蒼白球外側核; 深綠色的部分為尾狀核; 紅色的部分為紅核。

以揭示人腦內部色彩斑斕「的「腦纖維束」而聞名的追蹤術已在醫院中使用了近20年。它使用擴散MRI收集的數據直觀地表示大腦中的神經束,並在稱為擴散MRI的二維和三維圖像中呈現信息。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團隊不僅做到真正的三維可視化,並且專業的神經解剖學家通過HoloLens頭戴式耳機 「交互地定義皮質,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系統的軸突軌跡」。

McIntyre說:「以這樣的方式,我們產生了人類丘腦下區域主要軸突通路的第一個解剖學現實模型。這僅僅只是第一步,我們可以在其他腦區中重複進行。」

參考文獻:

Mikkel V. Petersen et al. 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Axonal Pathways in the Human Brain, Neuron (2019). DOI: 10.1016/j.neuron.2019.09.030

編譯作者:Chole Full/Simon(brainnews創作團隊)

本文為brainnews團隊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在這裡我們介紹Julich-Brain,一個包含皮層區域和皮層下核團的細胞結構3D圖譜。該圖譜以概率的方式研究了個體大腦之間的差異。構建這樣一個腦圖譜是需要開發嵌套的、相互依賴的工作流程,用於檢測大腦區域之間的邊界、數據處理、起源追蹤,以及靈活地執行處理鏈,以處理不同空間尺度上的大量數據。間隙映射補充皮層映射,以實現皮層的完整覆蓋。
  • 令人嘆為觀止的腦外科手術
    腦外科手術怎麼做?腦外科手術可以被理解為對大腦和脊髓進行的手術。在這裡,您或許會問:脊髓手術怎麼也包含在了腦外科手術之內了?實際上,脊髓在科學分類中,也屬於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神經科學家或心理學家所說的中樞神經系統,指的就是由大腦和脊髓組成的系統。如今我們對腦外科手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事實上,腦外科手術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其下甚至還細分出特定的領域,例如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神經腫瘤領域,以及我們不太常見的小兒神經外科、功能神經外科和神經血管外科等。這也就使許多神經外科醫生只能選擇一個領域。
  • 神經解剖——腓總神經
    從膕窩上角,經股二頭肌內側緣至腓骨小頭下後方做一連線,即為腓總神經的表面投影。頸肩腰腿痛屍體解剖班開課了4月30日,鄭州,頸肩腰腿痛屍體解剖班(理論知識+屍體解剖+實踐操作)了解詳情,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斜方肌   腓總神經   股神經   臀上皮神經   腰方肌   喙肱肌   肩胛上神經   旋後肌 胸鎖乳突肌   枕下群肌    椎枕肌   人體解剖   踝關節
  • 大腦如何運作?先畫一張腦數字圖譜
    &nbsp&nbsp&nbsp&nbsp戴上VR眼鏡,雙手各持一個手柄,眼前就會呈現出一個百轉千回的大腦神經元三維圖像,科學家可以在其中準確地描繪一個個神經元的走向、形態,為大腦神經元繪製出一張數字圖譜。
  • 重磅:艾倫研究院發布單細胞解析度水平的小鼠腦3D圖譜——CCFv3
    「我們希望它能被神經科學研究共同體中更多的同行接受,成為新的標準參考圖譜。為此我們公開了圖譜和相關工具,以方便同行將新的數據和更多類型的數據整合進相同的空間環境中,並相互比較,這樣一來,隨著我們對大腦的了解越來越深,圖譜本身也會不斷更新。」艾倫腦科學研究院的Lydia Ng(本研究通訊作者之一)表示。
  • 奈特人體解剖圖譜【高清中文典藏版】
    奈特人體解剖圖譜【高清中文典藏版】 大家好,我是百通考研圈的小編 今天我又來給大家發福利了 這次是醫學生必備的 「人體解剖圖譜」經典圖書
  • 手快先得:奈特人體解剖學彩色圖譜 瑜伽老師珍藏版
    這是一本人體解剖彩色圖譜,適用於所有將來想升級成高級瑜伽老師的專業人士。它主要選取了這些年來作者所繪製的所有插圖中與人體解剖學有關的部分插圖,根據人體的系統和部位進行了分類和編排,根據版面的大小和空間進行了改繪,並按照內容的邏輯進行了排序。重要是:內容完全漢化!!作者簡介 奈特博士於1906年生於美國紐約市。
  • 斷層圖譜:胸部CT冠狀位解剖圖譜
    來源:《CT/MRI-斷層解剖速查圖譜》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 萬字長文|中科院蔣田仔教授: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
    經過反覆的論證,我們認為只有解剖連接才有可能作為繪製圖譜的工具。由於功能連接會受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尤其是時間因素——早上跟晚上採集的,功能上有可能也不一樣,這種隨時間動態變化的東西,是沒辦法用於繪製圖譜的。所以我們使用的是彌散磁共振成像。我們花了大概兩年時間——由於不同的腦區有著不一樣的特性,繪製全腦的圖譜還是面臨著很多挑戰——建立了腦圖譜繪製的框架。
  • 長沙一高校人體解剖素描走紅 網友:一群被「耽誤」的靈魂畫手
    《腕骨和手骨—臨摹》 本作品臨摹自《奈特人體解剖彩色圖譜-第三版》圖439腕骨和手骨。 《頭頸部右側面肌肉、血管和神經》 作品表現的主要是人體頭頸部右側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經,圖中以紅色表現肌肉和動脈,以藍色表現靜脈,以黃色表現神經
  • Nature:研究揭示大腦神經細胞多樣性
    2020年12月4日訊/生物谷BIOON/---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思考大腦的細胞類型是什麼樣的。現在,由貝勒醫學院的Andreas Tolias博士,德國蒂賓根大學的Philipp Berens博士和瑞典斯德哥爾摩的Karolinska研究所的Rickard Sandberg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揭示了迄今為止大腦中神經類型多樣性最詳盡,最完整的特徵。
  • 了解大腦運行機制 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為什麼要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對於家長來說,這不應僅僅是一個觀念,還應了解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兒童在生理、認知、情感、社會幾個方面的發展是緊密相關、互為影響的。尤其是越小的孩子,整體化發展特徵越明顯。對於大腦神經機制的科學研究,也深刻揭示了兒童大腦整體性發展的規律。
  • 手繪解剖圖走紅三十分鐘手的神經分布圖躍然紙上
    醫學生手繪解剖圖走紅引關注!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一幅手的神經分布圖便畫好了。「我們學校學醫的都能畫這些圖。」「我們從2004年就開始讓學生手繪人體解剖圖了。」該校基礎醫學部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的王主任向記者介紹,他們現在每次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基本上都有繪解剖圖。「在上課過程中,我們除了結合標本和模型以外,就是讓學生手繪人體解剖圖。」
  • AR版《人體解剖學圖譜》即將登錄蘋果設備
    AR版《人體解剖學圖譜》即將登錄蘋果設備 2017-09-22 來源:遊戲狗整理 編輯:少年
  • 「神經調質系統介觀腦功能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啟動!
    中科院院士、「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首席科學家程和平,將在新區建立腦成像平臺,進行新一代腦成像裝備和腦成像大數據集成技術研發。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將加入新區腦科學研究聯盟。
  •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舉辦第二屆手繪解剖圖譜大賽
    (原標題:四川城市職業學院舉辦第二屆手繪解剖圖譜大賽) 你在「畫」
  • 解剖人工智慧以更好地理解人類大腦
    通過使用「人工神經元」——本質上是幾行代碼、軟體——和神經網絡模型,他們可以分析出識別特定地點或物體的各種元素。「大腦是一個深刻而複雜的神經網絡,」哥倫比亞大學的Nikolaus Kriegeskorte說,他是這次研討會的主席。「神經網絡模型是受大腦啟發的模型,目前在許多人工智慧應用中處於最先進水平,例如計算機視覺。」
  • 醫學生的解剖繪圖:一群被「耽誤」的靈魂畫手
    (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Audrey Hepburn》:人體解剖學的研究是對人體生理的複雜性與藝術魅力的綜合。在本次作品中,我們選取了赫本這一誒的經典形象作為畫面主題,希望通過對赫本人體結構的審視和動態的捕捉,以具有視覺震撼的形式,展現人體力與沒的完美交融。
  • Kadri教授:白質纖維解剖知識——手術中患者大腦的保護傘
    Kadri教授進行了專訪,Kadri教授指出白質解剖是顱腦解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了白質解剖的知識,才能在手術中更好的做到切除病灶的同時,保護其餘正常的腦組織結構和功能。Paulo Kadri教授:很高興能夠參與這次在上海舉辦的解剖學習班,關於白質解剖知識在我們日常工作,尤其是在治療顱內腫瘤方面的應用,先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腫瘤發生的位置並不在大腦表面,而是在需要穿過腦實質才能到達的大腦深部,那麼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就可能對腦組織造成損傷。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將描繪一幅探索大腦的「地圖」
    在設備平臺的基礎上,藉助聯影uAI人工智慧技術,還將建設一個世界級、標準化的人腦圖譜數據服務平臺,形成一套應用於腦科學研究和醫療服務的標準化腦圖譜分析流程,構建國內首個腦圖譜成像和信息融合技術規範及數據格式標準化體系,為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