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Need a Doctor」 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何能救人一命?

2020-12-26 騰訊網

近日,一則智能手環救命的消息引起了小編的注意。事件的主人公本身心臟一直不太好,今年5月晚間,她熟睡時佩戴的榮耀手環5突然震動報警,醒來後發現胸悶、氣短、心悸,於是趕緊吃下放在枕頭下的救心丸,再接上床邊的輸氧機吸氧,休息了一陣才緩過勁兒來。第二天前往醫院經過診斷後確定為「冠狀動脈肌橋」引發的冠心玻回顧當時手環記錄的心率,發現從40跳變到130誘發了手環報警。

近年來智能穿戴設備救人的新聞時常出現,近來有榮耀手環5及時提醒救老人一命,在這之前Apple Watch也挽救過多人性命。根據CNET報導,運動達人Heather佩戴Apple Watch時檢測出她心率超過每分鐘120次,經過醫院專業詳細的檢查後,醫生診斷出她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誘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全天候隨身佩戴的智能終端,是非常適合作為24小時監測健康的接口,而心率監測功能,能為用戶提供舒適的長期心律監測,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智能可穿戴設備來進行健康監測和管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今年30歲的周恆,是IT工作者,購買米動健康手環1S後,手環發出了異常心搏提醒,於是他根據手環指示,進行了ECG心電圖測量,通過App上的心電圖發現在兩個波形之間存在明顯的長間期。經過診斷,周恆患有二度二型房室傳導阻滯,隨後住院治療,經過一周治療後康復出院。

除心率監測外,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其他功能,也可以及時救命。去年2月的一個清晨,68歲的挪威記者Toralv在衛生間跌倒時頭撞在了地板上而昏迷,當時他的妻子正在熟睡,並沒有發現異樣。好在摔倒觸發了Apple Watch的跌倒檢測功能,當Apple Watch在1分鐘內檢測不到任何動靜後就觸發了報警,警察隨後趕到並把他送到了醫院。

來自佛羅裡達州的年輕媽媽Kacie和她九個月大的兒子在一個雨夜裡發生了一起車禍,一位醉酒司機開車撞了她們,猛烈的撞擊讓她的手機不知所蹤,幾近昏迷的她用手腕上的Apple Watch撥通了急救電話,隨後趕來的警察救了她和兒子的生命。

Elsevier分析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全球發表的阿爾茨海默症研究文章,於近日發布了《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見解:影響,趨勢,機會》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隨著全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阿爾茨海默症的患病率也逐年攀升,據統計,世界範圍內患阿爾茲海默病的人口已達4500萬。阿爾茨海默病引發的老人走失問題也成為了社會性問題。

為此,目前許多主打老年市場的智能可穿戴手錶都配有定位和地理圍欄功能。監護人在對應的App上就可以設置一定範圍的電子圍欄,一旦老人越過圍欄,手機就會接收到警報提醒。同時sim卡和定位功能的加入,在智能手錶上不僅可以實現通話,還可以查看到老人的路線,常去地點以及路線圖,一旦老人走丟,可以根據這些數據更快找到的老人。

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切實影響著你我的生活,為了老人和自己的健康著想,該如何有針對性地選擇智能可穿戴設備,感興趣的朋友聽聽宅秘小編怎麼說。

對蘋果用戶而言,Apple Watch Series 5是不二之眩首先Apple Watch Series 5內置多個傳感器,在佩戴過程中,手錶會時刻監測我們的心率,當心率過高或過低時,都會第一時間推送信息。而在Apple Watch Series 4上,蘋果就為Apple Watch加入了「摔倒檢測」功能,一旦用戶在摔倒後的60秒內沒有回應,Apple Watch會自動撥打急救電話,並向緊急聯繫人發送位置。

全新的Apple Watch Series 5內還配備了「噪聲監測」功能,當周圍的噪音分貝值超過閾值時,Apple Watch Series 5也會第一時間為我們推送消息。如果你將系統更新到watchOS 7後,蘋果還加入了睡眠監測和洗手自動監測功能,睡眠監測對國內用戶來說已經非常熟悉了,開啟睡眠監測後,手錶會通過傳感器來判斷我們的睡眠時間是否達到了設定的標準。洗手自動監測也非常有趣,Apple Watch會通過傳感器來監測手部運動,配合麥克風收到的水流聲音來綜合判斷我們是否處於洗手狀態。疫情期間,這個功能還是非常好用的。

如果你是一個職場精英,希望能佩戴一塊顏值非常高的手環,華為剛剛發布的華為手環B6就非常適合你。在健康方面,華為手環B6支持全面健康監測功能,包括睡眠、壓力、心率、血氧、睡眠呼吸暫停、心臟健康研究和女性生理周期等健康功能。還與301醫院深度合作,發起心臟健康研究,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心率、心律的信息,還可以支持篩查早搏/房顫,以及房顫風險預警。

而這一切,都離不心率傳感器和算法上的優化,為此,華為手環B6搭載自研TruSeen心率監測。基於高精度的PPG傳感器,同時結合大數據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可以更精準地檢測心率。

提到心率監測,就不得不提到華米科技,近日,華米科技攜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推出了《2020可穿戴設備心臟健康藍皮書》,共同呼籲全社會關注心臟健康。根據藍皮書顯示,中青年人的心血管患病風險不容低估,並且男性的心血管風險高於女性;另外,肥胖、久坐、睡眠質量差也是影響心臟健康的重要因素。

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監測心臟健康的重要手段,能幫助人們長期持續監測心率、心電、睡眠、運動等多維度的健康數據,對健康風險評估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數據顯示,活躍用戶平均佩戴時長達15小時以上,年紀越大平均佩戴時間越長,其中60歲以上人群平均佩戴時長超過17小時,並且心電數據的測量頻率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更為頻繁,部分人群使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監測心臟健康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Amazfit GTS鈦金屬搭載華米自研的 BioTracker PPG 生物追蹤光學傳感器,可以對用戶進行24小時不間斷高精度心率監測,還支持心律不齊(含房顫)AI自動甄別,深度了解心臟健康水平,預警潛在心臟問題風險。

如果家中有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宅秘小編建議您可以為老人家佩戴一塊360健康手錶,作為專為老年人打造的智能穿戴設備,子女藉助360健康手錶能時刻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態。在App中守護,擁有包括電話、監聽、心率、血壓、安全區域。在App上可以開啟全天心率測量,能看到測量數據和心率曲線圖,當老人心率若低於或超出設置的範圍,手機App就會收到報警提醒。手錶還支持血壓測量,只不過血壓採用PPG光學測量算法,測量方便,結果僅供參考。

在App中子女可以查看到一個月內手錶每日的行動軌跡,了解老人的活動範圍和生活情況。用戶還可以設置安全區域,當手錶佩戴者離開或者進入設定範圍後,手機App都會收到相應的消息推送。同時在地圖上還能時刻顯示手錶所在的位置,方便子女時刻了解老人的位置。如果老人不慎走失,在守護界面可以開啟一鍵導航,通過導航指引子女找到佩戴手錶的老人。

結語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徵服世界,甚至改變人種,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資本和最珍貴的財富,無論是自己還是家人,記得關注健康,擁有健康才會擁有幸福的一生。

相關焦點

  • NINE PERCENT新歌I Need A Doctor完整歌詞介紹
    a doctor doctor  Red light 拉警報 路燈一面倒  誰讓我先靠一靠  傾斜的是我的腳  我 睡不著 心狂叫  每秒鐘 高空彈跳 太招搖  除了禱告  I need a doctor  我怎麼會在門外  穿的鞋 一隻黑一隻白  會不會我在
  • 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持續增長,智能可穿戴設備佔18%
    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9924萬臺,同比增長35.6%。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僅佔18%,可供企業開發空間還很大。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手錶、真無線耳機、藍牙耳機、手環產品等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增長明顯,使得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力壓小米蘋果躍居第一,未來隨著主要智能可穿戴計算系統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搭建完畢,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耐克、UA後阿迪退出可穿戴設備競爭,智能運動藍海為何仍未爆發?
    從智能硬體興起開始,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原以為會乘上風口騰飛的可穿戴設備行業,卻似乎在近年陷入了發展的瓶頸期,這片藍海仍然沒能迎來爆發。曾被資本追捧的智能可穿戴,為何仍未爆發?運動品牌巨頭們的相繼退出,則直接指向了下一個更加令人好奇的問題——究竟是什麼,使得一度被資本捧到頂峰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至今仍未爆發?2013年,在智慧型手機的創新空間逐步縮小和市場增量接近飽和的大背景下,谷歌眼鏡亮相,智能可穿戴設備真正出現,並作為智能終端產業的下一個熱點開始被市場認可與接受。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iDoctor - iDoctor_創業項目_投資界
    idoctor項目做了一款三合一的家用醫療器械,將血壓測量、心電圖測量和pad集成在一起,使血壓計和心電圖機也變成了智能設備。idoctor將家用慢病設備智能化,就是要建立父母與子女的醫療關愛通道、建立父母與專業醫療服務的通道,使父母得到更有效的慢病服務,使生命更有質量。我們的口號是,讓idoctor做父母的貼身護士和家庭醫生,讓子女無論多遠都能聽到父母的心跳聲。
  • 阿拉町,進階智能可穿戴設備
    來源:《經理人》在通訊行業行進8年,後轉戰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邱學文更像一個產品經理。他說阿拉町的品牌營銷還沒有技術研發專業,市場高端化是大勢所趨。技術向前推進,落地就要愈發沉穩。堅持品質,營銷才有著力點,阿拉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得長久。
  • 智能穿戴設備有哪些_智能穿戴產品品牌排行
    智能穿戴設備概述   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手錶、手環、眼鏡、服飾等。穿戴式智能設備擁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而具備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形態的設備則於70-80年代出現。
  • 智慧型手機戰況膠著,可穿戴設備市場行業競爭激烈
    這是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走過的又一個穩步增長季,在持續的穩步增長趨勢下,國內可穿戴設備消費市場漸成規模。可穿戴設備不斷明確的產品定位和多元化的消費分級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逐漸成型的過程是一段廠商們不斷明晰產品定位的"試錯史"。早期的可穿戴設備始終擺脫不了"智慧型手機"的影子。且其存在的意義在於"取代"智慧型手機。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11月,榮耀新推出含有心臟健康管理、血氧飽和度檢測、睡眠呼吸暫停篩查等多種保健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環。從今年各大品牌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健康管理正在打開可穿戴設備的增量市場。而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的不同生活場景下人們的實時身體指標數據,是一座丞待開發的黃金礦山,將推動健康管理市場的爆發。
  •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蘋果研發智能戒指 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分析
    原標題:蘋果研發智能戒指 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分析(圖)   據外報導,美國專利商標局周二授予了蘋果一項名為「可穿戴電子戒指計算設備的設備、方法和用戶界面
  • 國內智能穿戴市場生變:華為取代小米奪冠,單做可穿戴設備企業處境...
    小米可穿戴出貨量同比略微下滑,出貨量414.4萬臺,華為逆勢增長躍居第一,市場份額接近四分之一,出貨量為428.2萬臺。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762萬臺,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1486萬臺,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76萬臺,同比下降33.3%。
  • 智能手錶或被超越,耳戴式設備將成可穿戴設備市場裡的王者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預測顯示,比起今年,2019年可穿戴設備市場有望增長近26%,同時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出貨量將達到2.25億部,其中智能手錶的出貨量將達到7400萬塊。按照這一趨勢,Gartner還預測,到2022年智能手錶會被耳戴式設備取代,即耳戴式設備2022年出貨量或達到1.58億部,而智能手錶出貨量為1.15億塊。以上,簡言之:智能手錶或被超越,耳戴式設備將成為可穿戴設備市場裡的王者。事實上,這個結果或者Gartner的預測數據並不是沒有道理。
  • 微軟可穿戴設備新專利曝光 提升可穿戴設備測量血壓精準度
    劍客網7月7日消息 可穿戴設備市場日益火熱,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加入這一行列中,使競爭壓力變大,但是消費群體也在增長,個個品牌為了能吸引客戶都在不斷的改善自家設備體驗增強設備的性能,近日,有外國媒體報導,美國跨國公司微軟全新可穿戴設備被曝光,曝光的專利名為「可穿戴式脈衝壓力波發送設備」
  • 智能可穿戴運動監測設備正在滲入人類生活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經歷高速的發展,更方便的佩戴形式、更先進的數據採集及分析系統,都是它們需要不斷完善的。目前,世界上的科技巨頭們都在積極分析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及可行性,用於彌補智慧型手機飽和帶來的利潤空缺。顯然,未來十年內,智能可穿戴設備將從青澀逐漸走向成熟,從方方面面滲入到人類的生活中。
  • 那些能救命的可穿戴設備,都長什麼樣?
    不過,這一次引領潮流的並不是已經糊了的「三大俗」: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眼鏡。而是其他諸如增加了生物識別跟蹤技術的智能耳機、能發出振動信號的腕帶等等。新興的可穿戴設備畫風似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作為一種技術解決方案來幹預和輔助醫療。它們與「前輩」究竟有哪些不同?需要怎樣的條件才孵化而生,又能否帶來真實的價值?
  •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產品方面,智能手錶、智能手環以及智能耳機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多年以來這「大三樣」基本就代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在消費者心理的認知,直到前些年智能眼鏡的出現,這一認知開始逐漸被打破。   追尋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無論是手環、手錶還是耳機,其發展方向越發一致最終都是走向了「健康監控」。
  • 安徽: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全球第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多項發展指標位於全國前列,其中,「工業數位化」指數全國第一,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全球第一……11 月25 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安徽省「十三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展示美好安徽。
  • 微軟研發智能眼鏡,可穿戴設備進入發展快車道 | 愛範兒
    另外一組誘人的數據則是來自市場研究公司 ABI,到 2018 年,穿戴設備的年銷售量將達到 4.85 億,而根據 IDC 的數據,今年平板出貨量將為 2 億 2730 萬臺,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則是 10 億 132 萬臺,而到 2017 年,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將會達到 4.68 億臺,也就是說,四五年後,不考慮價格因素,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將和平板大體相當。
  • 運動手環說了這麼多年,可穿戴設備為何仍沒爆紅?| 體育101
    給我的感覺,目前的手環產品沒有吸引我使用的欲望,功能還是略微單一。可能多增加一些數據的分析和解讀,以及一些有趣的特殊數據,能引發社交欲望的那種,或許是個思路。功能滿足需求自然會有人去購買,但我並不覺得當前市場上所存在的可穿戴設備會出現一個所謂爆紅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