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如今的家長對孩子的智商、情商格外執著,比如:
「你家孩子這麼聰明,肯定學什麼都快,將來一定能有所成就。」
「人家孩子又考第一了,肯定是智商高、有天賦。」
「你家孩子真會說話,情商這麼高以後八成大有作為。」
諸如此類的評價還有很多。作為家長,我們習慣性地把一個孩子的成功,歸因於一個「點」。十年前這個「點」的名字叫做智商,如今是情商。
過於在於一個細節,讓家長們忽視了孩子的全面培養。實際上,僅憑一個細節也不能斷定孩子將來一定會成功。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得出結論:
人生成就至多20%歸諸於智商,80%則受其他因素影響。
孩子能不能成功,不取決於智商,更不取決於情商
馬雲的這句話相信不少家長都聽過:「情商決定成功,智商防止失敗」。
所以認定,孩子成不成功就取決於智商和情商。
然而,對於馬雲的這句話,我認為正確的解釋應該是「情商決定成功的上限,智商決定成功的下限。」
智商和情商只是成功的輔助條件,而不是絕對必要條件。
美國教育界為了打破這種「智商、情商決定成功」的局勢,開展了一項名為GritResearch的研究。
美籍亞裔心理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Angela Lee Duckworth從2005年就開始了這項研究,經過對數以千計的高中生、西點軍校的學生、頂尖大學以及全國拼字比賽冠軍等不同人群的跟蹤調查發現:
不管什麼情況下,以下這7項指標是最為可靠預示成功的指標(也被稱為正向心理學)。
而在這7項指標中,智商和情商連邊都沒有沾上。
孩子將來能否成功,主要看這7項指標
為了方便閱讀,我將相近的兩種指標放在一起說。
感恩精神、社交智力
以正向心理學為基礎的性格教育不相信「智商決定論」,他們認為兒童的能力和性格是後天教育速成的,且關鍵教育年齡段在3-6歲。
其中感恩精神、社交智力是後天教育的重點。
不管我們給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孩子終究要自己與人打交道,更不能把孩子養成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東方神童」魏永康就是個典型例子。
母親只在乎他的學習成績,使得他17歲還不知道怎麼跟人打招呼,更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最終被中科院勸退。
這樣的孩子學習雖好,但做人無疑是失敗的,所以提醒家長們,不要忽視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
好奇心、激情、樂觀態度
曾有諾貝爾獎得主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好奇心、求知慾和理解力一直是我生命力強大的驅動力」。
好奇心可以讓孩子對生活、學習、知識始終抱有激情和興趣,並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抱有樂觀態度。因為強烈的好奇心使得孩子對知識的探索充滿欲望,無疑會成為人生的一大動力。
當孩子對某一事物,始終保持濃烈的好奇心,就會深入研究從而有所成就,對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很有幫助。
堅毅、自制力
堅毅對應的是現代教育重點培養的抗挫折能力,之所以放在最後一個說,是因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教授認為「堅毅」是這7項指標中最重要的一項。
因為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是需要長久堅持的一件事,擁有這種品質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才不會輕言放棄。如果一個孩子只是智商高,但遇事就退縮,也註定一事無成。
其次,我認為具備堅毅品質的同時,也需要孩子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只有管得住自己才能保證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
相比於以前,現代的孩子太缺少這樣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