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抗美援朝一樣直接出兵參戰?

2020-12-16 唐朝一秀才

大家都知道,美國在上個世紀曾發動一場持續二十年時間的越南戰爭,從1955年一直打到1975年才結束。越戰是美國二戰以後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參加越戰美軍人數高達56萬人,超過了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

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期間,中國為了幫助越南抵抗美國侵略,開始大規模援助越南。中國當時的援越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給越南提供軍事裝備和經濟援助;另一方面中國派出防空、鐵道、國防工程、築路等後勤支援部隊進入越南,幫助越南構建國防工事,抵抗美軍。

但是中國始終沒有像抗美援朝戰爭一樣,直接出動野戰軍參加越戰。縱是派出後勤援越支隊,也不公開宣布,更沒有志願軍的稱號,還將援越支隊的行動限制在越南北方,從沒有和美軍直接交戰。那麼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抗美援朝一樣直接出兵參加越戰呢?

援助越南

首先是美軍始終遵守中國劃定的戰爭紅線,從1964年美國大規模出軍越南開始,中國就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的戰爭警告,即:如果美軍直接進攻北越,則中國會立即出軍,就像抗美援朝戰爭一樣;如果美軍只是出兵南越,對北越只是進行轟炸,則中國不出兵;總之是美軍進一步,中國進一步,絕不妥協。

中國關於越南戰爭的警告,讓美國重新想起了1950年韓戰期間,中國反對美國軍隊靠近鴨綠江時所發出的警告。最終中美兩國開始了接觸,相互摸清對方的戰爭意圖。經過多方磋商以後,兩國基本達成一致,以北越和南越交界的17度線為戰爭紅線,美軍攻勢不越過17度線,中國不直接出兵;反之,則中國介入。

越南戰爭17度線

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無論是美軍處於優勢還是劣勢,美軍始終遵守中國劃定的戰爭紅線,將戰爭範圍局限南越境內,對於北越,只採取持續轟炸的方式,打擊北越的戰爭潛力。美國守規則,中國自然不會像韓戰那樣,派出志願軍直接赴越參戰。所以整個越南戰爭,始終以北越軍隊為主,中國只是在後勤和防空上進行幫助。

其次是越南戰爭中,北越處於攻勢,美國和南越處於守勢。從整個越南戰爭形勢上來看,北越一方始終處於攻勢,北越遊擊隊在南越的廣大農村有著大量根據地,形成農村包圍城市之勢,這些根據地通過胡志明小道得到來自北越政府的補給,在南越城市裡也有著越共領導的工人武裝和地下党進行堅持不懈的鬥爭。

越戰中的胡志明小道

而美軍在越南戰爭的主要作戰內容就是轟炸北越和打擊越共的遊擊隊,清剿遊擊隊的根據地。但是北越有中國持續不斷的物資援助,所以美軍的轟炸意義不大,並沒有摧毀北越戰爭潛力。而越共的遊擊隊不僅可以通過胡志明小道進行物資和人員的補充,還可以退回北越休整。

所以美軍始終無法清除南越土地上的遊擊隊,反而越打南越局勢越亂,越亂遊擊隊越多,致使南越形勢一日不如一日。一個越共遊擊隊,美軍就搞不定了,中國自然沒有必要大規模出兵越南啦。

越共遊擊隊

最後是中國正在進行政治革命,越南戰爭雖然持續二十年,但前十年美國只是進行特種作戰,只有少量特種部隊參戰,北越自己就可以應對,無需中國出兵。等到1964年底美國開始大規模出兵越南時,中國又在計劃發動一場反修反蘇的政治大革命,主要精力都用於國內革命,主觀上也不願意介入越南戰爭。而且美軍始終沒有觸碰中國的安全底線,我軍就沒必要直接出兵啦,對越南進行後勤和經濟援助即可。

相關焦點

  • 中國出兵入朝參戰,老大哥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沒有出兵?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從1950年10月開始,中國派遣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反推回三八線附近。一個問題出現了,在整個東方陣營中為何只有中國出兵,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都沒有出兵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關鍵還是蘇聯的態度。首先,我們聊聊朝鮮的歷史。
  • 抗美援朝當初看起來毫無勝算,毛主席為什麼卻堅持要派兵參戰?
    蘇聯的做法,屬於是用明裡暗裡各種手段去逼迫中國出兵,說好聽點就是為了試探中國共產主義的成色,說不好聽點,就是想先拿中國當打手。毛主席心裡非常清楚,一旦中國沒有出兵,蘇聯會像拋棄朝鮮一樣,果斷放棄對於中國的幫助。
  • 抗美援朝出兵決策背後的考量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有必要對中國出兵援朝決策過程作進一步釐清,以正視聽。  「不能置之不理」  中國出兵抗美援朝,是維護自己的利益,還是替他人火中取慄,這是一個必須嚴肅對待的問題,實在有必要說清楚。  毛澤東是力主出兵的,他是怎麼思考這個問題的?
  • 美國不同意臺灣參加韓戰,為什麼卻讓其參加越戰?
    可是機會來了,韓戰爆發了,然而面對蔣介石的出兵要求,美國拒絕了。而與此同時,越南戰爭爆發後,美國再一次故伎重施,在法國撤退後,美國同樣插手了。雖然這一次不是打著聯合國軍的名義,但美國也一直在拉攏各地的盟友,一同參戰。
  • 中國到底該不該抗美援朝,美國人在14年後給出了答案
    中國政府認為,美軍此舉是要把戰火燒向越南北方,構成了對中國安全的直接威脅,必須有所準備,以防萬一。中央軍委根據韓戰的經驗教訓,從美軍直接出兵越南北方著眼,確定以6個陸軍軍又1個陸軍師、1個高炮師、1個炮兵師組成預定援越作戰部隊。 如果美國陸軍部隊不顧中國的警告,悍然越過北緯17度線,把地面戰爭直接擴大到越南北方,便分為兩個梯隊像抗美援朝戰爭那樣入越參戰。
  • 實力懸殊,新中國為什麼出兵抗美援朝?不僅僅是抗美,也為抗蘇
    按: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這場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的戰爭其實並不遙遠,至今仍深刻影響著戰略格局。在這場立國立威的戰爭中,數十萬英雄兒女,為了洗刷百年國恥,為了民族奮起,在異國土地上浴血奮戰,勇挫強敵。謹以此文,紀念最可愛的人。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出兵與不出兵不同之處在於,從什麼樣的高度研判國家的安全與發展。毛澤東一開始就沒有僅從中國一國的角度看問題,他的判斷是: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佔去了,朝鮮的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侵略者將更為猖獗,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於整個東方是不利的,對各方都是不利的。這就是世界大勢的眼光。有人可能會說,那不過是中國在履行國際主義義務罷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不假,但又不僅僅是國際主義義務。
  • 金一南:中國為何出兵抗美援朝?
    中國為何出兵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近代以來他們沒有打勝過一場仗。他們最擅長虛聲恫嚇。 基於這種認識,麥克阿瑟信心滿滿地告訴總統杜魯門:聯軍感恩節前消滅敵軍,第八集團軍聖誕節前撤回日本。麥克阿瑟還說,「如果赤色中國真的愚蠢地出兵,就是在為他們創造回到石器時代的機會。」 麥克阿瑟之所以如此驕狂,因為他從歷史記錄中對中國做出了判斷。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劉統丨艱難的出兵:中國出兵朝鮮前的戰爭...
    後來抗美援朝戰爭的進程表明:組建東北邊防軍是戰爭準備的關鍵一環,這一決策是十分英明和富有遠見的。由於國內當時幾乎未建立戰備物資的儲備,運輸條件又十分困難,東北邊防軍從動員到入朝參戰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許多準備工作還感倉促。可是美軍憑藉其高度的機動性,從突破三八線到進至鴨綠江邊只用了十幾天。假如中共中央不提前組建東北邊防軍,待朝鮮戰局惡化再臨時準備,戰爭的勝負就難以想像了。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
    與此同時,後方,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成立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加強統一領導。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如當時的浙江省共有2000萬人口,要求報名參軍的農民就有100多萬。各行各業節衣縮食,把踴躍捐獻飛機列入愛國公約之內。把「多打一粒糧食」「多生產一支棉紗」「多造一個零件」與支援抗美援朝掛鈎,使境外戰爭和國內建設兩個輪子同時運轉。
  • 抗美援朝的前世今生(出兵)
    當時,對待是否出兵,為什麼有那麼大的爭議?為什麼堅決要出兵?
  • 韓戰爆發時,都不相信中國會出兵支援朝鮮,這是為什麼?
    其實圍繞韓戰有很多爭議。不僅國外的很多人認為我國不會出兵,國內甚至很多人都認為韓戰不應該出兵。但事實上,朝鮮戰役之前我國並沒有要出兵的意思。因為當時新中國渴望和平的國際環境,朝鮮戰役爆發時,我國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而且當時內戰還沒結束,中國正準備解放臺灣的戰爭。這中間積蓄一個和平的環境來治理戰爭帶來的創傷。
  • 抗美援朝,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出兵?!
    中國也被動的捲入進了這場戰爭,而抗美援朝戰爭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所展開的第一次戰鬥,也是中國第一場以其他國家為戰場的戰爭,在抗美援朝中,中國軍人即便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也依舊順利的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軍,成功將其趕到了三八線以外。
  • 十一個國家(地區)參戰的越南戰爭,日本為什麼是最大的贏家
    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6月,美國軍隊開始直接同越南人民軍作戰,直到1975年4月30日最後一批美國撤離。美國參戰部隊為650000人。八、泰國越南戰爭期間,泰國獲得美國軍事援助,實現泰國軍隊的現代化,準許美國在泰國建設和使用了烏塔保、呵叻等軍事基地 對北越進行轟炸。後泰國還直接派兵參與越戰和寮國內戰。泰國參戰部隊13000人。死亡 1351人、受傷5000人。
  • 中國高調紀念抗美援朝,意義深遠!
    在朝鮮,金正恩率領朝鮮眾多高層,參謁位於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向烈士表示崇高敬意,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70周年。而且金正恩隨後還向毛岸英之墓敬獻花籃,並表示敬意!中國和朝鮮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之下,高調紀念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70周年,其意義和影響都比以往深遠!
  • 韓戰爆發時,世界上都不相信中國會出兵,這是為何?
    事實上,韓戰至今仍有許多爭議。不僅很多國外的人,甚至中國的很多人都認為不應該向韓戰中派遣軍隊。但事實上,派遣軍隊參加韓戰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這次絕對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民族戰爭,出兵的決定也非常大膽,幾乎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想到。為什麼世界上不相信中國會出兵?
  • 抗美援朝對中國崛起的意義,怎麼評價都不過分
    我想,當年我們的實力比現在弱100倍都不止,為什麼敢於叫板美國?回顧當年毛主席出兵朝鮮的決策思考,我想對於我們今天堅定有力地處理中美博弈和解決臺灣問題也有一定的啟迪。中國入朝作戰主要涉及三大問題,一個是權衡出兵的利弊。戰爭必有損害,出兵援朝帶來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它可能推遲中國業已開始的經濟恢復進程,甚至引火燒身,使中國變成戰場。
  • 汪暉: 20世紀中國歷史視野下的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一口號準確地概括了中國參戰「對中國,對朝鮮」極為有利的方面。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憑藉其軍事優勢,迅速北進,威脅中國東北,朝鮮方面面臨軍事崩潰的局面。中國出兵對於朝鮮方面的支持是顯而易見的。美國中央情報局曾推斷中國出兵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擔心聯合國軍會入侵東北、破壞水豐水電站和鴨綠江沿岸的發電設施。
  • 齊德學: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偉大戰爭
    確實,抗美援朝戰爭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是一場偉大的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驕傲、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場偉大戰爭。抗美援朝出兵決策是英明的抗美援朝戰爭不是中國人民要打的,而是美國當局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場戰爭。
  •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
    ,所擬定的入朝參戰中國部隊名稱。   毛澤東於1950年10月2日下午、4日下午、5日下午,先後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出兵援朝問題。直到5日下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形成了一致認識,作出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當志願軍部隊開進朝鮮時,毛澤東如此說:「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